“星雲”與“河外星系”的概念

“星雲”與“河外星系”的概念

  河外星系,是指在銀河系以外,由大量恆星組成星系。因為距離遙遠,在外表上都表現為模糊的光點,因而又被稱為“河外星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星雲”與“河外星系”的概念,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宇宙空間的很多區域並不是絕對的`真空,在恆星際空間內充滿著恆星際物質。恆星際物質的分佈是很不均勻的,其中宇宙塵埃物質密度較大的區域(此密度仍然遠遠小於地球上的實驗室真空),所觀測到的是霧狀斑點,稱為星雲。

  星座介紹部分涉及到的星雲型別,主要是“亮星雲”和“暗星雲”兩種。星雲本身並不能發光,所以“亮星雲”其實是藉助別人的力量才“發”光的。假如一片星雲附近有一顆恆星,那這個星雲就能反射恆星發出的光而現出光亮來,這就象月亮反射太陽光一樣,這樣的亮星雲我們稱之為反射星雲;還有一類星雲,在它們中間有一顆恆星,星雲吸收恆星的紫外輻射,再把它轉變為可見光發射出來,這樣我們也能看見這個星雲,這樣的亮星雲叫做發射星雲。如果在一個星雲附近和中央都沒有恆星,那這個星雲我們就不能看到,這樣的星雲我們就叫它暗星雲。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髮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乾脆簡稱為“星系”,它們都是與銀河系屬於同一量級的龐大恆星系統。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見,就是透過一般望遠鏡去觀察,也還是一片霧氣,跟星雲簡直一樣。所以以前人們一直把它們也當做星雲,稱為河外星雲。後來經過深入的研究,天文學家才發現二者完全是兩碼事:河外星雲實際上是和我們銀河系類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說的真正的“星雲”,都是我們銀河系的內部成員,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因此,現代天文學再也不用“河外星雲”這個詞了,而一律改稱“河外星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