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精選16篇)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精選1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

  4天時間裡,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下方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用心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用心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用心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就應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用心,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我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我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用心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用心、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潛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能夠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狀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務必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資料,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用心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潛力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2

  我國正面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透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一、首先,透過學習,我覺得我們還應努力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應在此基礎上科學地整合並使用教學資源,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

  其次,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儘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為了瞭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有密切關係。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利於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學生能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發展前途比我們老師大得多,我們關鍵要做的是如何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

  三、有目的地使學生獲取資訊、資源,老師加入引導、啟發。設計活動或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先討論,再解決,共性問題全班解決,個別問題個別解決,以求做到共性統一,個性張揚。關注學生們說了什麼,注意學生們的反應狀態。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四、合理地使用教材,就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有創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透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此次培訓也使我的評價觀得到了更新:不應該把分數和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進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從老師公正的評價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採取延遲評價或分解評價的辦法,有針對性地讓他們進行補償練習。每練習一次,每進一步都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經過努力就一定能進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學業成績評價,對於學生的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動手操作的積極性等等,還要進行情感評價。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從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雖苦尤樂,最終成為學習創新的主人。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3

  這次培訓給我帶來思想和觀念的轉變與提升。在短短的3天時間裡,參加培訓的全體老們透過觀摩、評課和小組建設等實際操作,從發言的積極性到理論探究的層面,每一個人的心靈切切實實得到了洗禮,精神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老師們真正學到用得著、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達到高效課堂培訓的目的。

  一、教學目標。

  針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體育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二、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

  第一步,教學任務要明確,讓學生感知本節課的中心任務。

  第二步,做好準備活動,讓學生理解準備活動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師示範講解,讓學生掌握動作要領。

  第四步,學生自己練習,體會成功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站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示範講解糾正都是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動作要領。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滲透,充分體現了老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當然,對於難度大的動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

  課堂展示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查學生技能、動作要領,熟練的一個過程,進行當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對課堂中所示範的動作以及在講解上要簡潔明瞭,學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練習太多太難或者枯燥乏味,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在一些動作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練再體會,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動作一致為止。

  總之,高效課堂所蘊含的宗旨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是對課標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陣地。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4

  本人透過參加這次新課改培訓班的學習,使自己對高中新課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課程改革將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將自己參加此次培訓學習的學習心得彙報如下。

  1、轉變觀念是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的關鍵

  課程改革必須在觀念方面有根本的變革。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瞭解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體內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因此本次物理學科培訓以轉變觀念為切入點,對教師進行“洗腦”,使教師在今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貫徹改革精神,不偏離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證改革沿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2、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動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會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教師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予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講座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老師們多是鼓勵性的話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儘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礎教育改革下,學生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學生在學習中能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整天處於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不再是對於所學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學習內容比以前寬泛多了,經常能夠聯絡實際,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作業形式也豐富多了,有手工製作、寫小論文、社會調查、查詢資料…等等。活動性作業比書面作業有增多,讓學生學習更輕鬆、更喜歡上學,對學習更有興趣和積極性。

  4、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保證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採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專案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

  總之,透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5

  20xx年7月22—23日合肥市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培訓在合肥新文采國際酒店(蜀山店)舉行!兩天的新課程改革專題培訓,讓人收穫滿滿,歸來整理筆記,梳理思路時,不禁感慨萬千!

  感慨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就必須要引入“第三方”

  本次培訓從培訓考核全過程到後勤服務全過程,全部交由第三方運作進行,這樣就能做到保障有力,服務到位,真實有效!

  我想,在未來的新課程改革實踐中,也能否將改革過程的監管和改革結果的評估工作交給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這樣可以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這樣就可以防止“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現象的發生!

  感慨二:要想“星空燦爛”,就必須“腳踏實地”

  本次培訓的主講專家都從不同側面分析講解新課程改革的步驟和過程,講解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突出了新課程改革的關鍵點,做到“理論條條新,落地都生根,堅持朝前走,桃李又芳芬!”

  我想,在未來的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只有敢於“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人,才能做到教學有廣度、深度、力度,才能接地氣,才會培養出適合時代要求的各色各類人才!

  感慨三:創新才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第一動力

  本次培訓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強調“創新”。從會場佈置到管理方式,從後勤保障到培訓流程,從互動方式到培訓內容,都突出“變”,突出創新!正是這種創新,才贏得本次培訓在高層次上的圓滿成功!

  我想,中國的教育改革要想圓滿成功,就必須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進行創新!唯有改革創新,才能徹底解決“錢學森之問”!唯有改革創新,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我想,第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要想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培養出合格的新時代人才,就必須要不斷進行涅槃再生,“華麗轉身”!首先,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樹立新型人才觀。其次,摒棄過時的教育教學觀,樹立新型的教育教學觀。再次,拋棄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方法論,運用貫徹“核心素養”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最後,廢除錯誤的考核標準,打破落後的“成績觀”,確立正確的考核標準,樹立正確的“成績觀”!

  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教師才能成為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才能成為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只有不斷改革創新,國家和民族才能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感悟只是滄海一粟,僅作拋磚引玉!如有不妥,敬請斧正!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6

  為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時代快速發展的節奏,對高中課程進行了課改,現就高中化學課程的新課改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對高中化學新課程初步認識

  1.現行教材的特點

  現行教材與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學生學生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化學課程分成了必修和選修兩個層次,因而體現出它的層次性。另外在課程結構改革方面還體現出了多樣性,其表現為高中化學課程設定了八個模組,它們分別是必修1、必修2,這是兩個必修模組,然後六個選修模組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怎樣看待這一課程結構,

  首先,兩個層次——必修和選修層次,必修是全體學生都要學的,兩個模組是嚴格按照從1到2的順序依序開設。六個選修模組在理論上是並行的,不存在誰先誰後的順序問題,它們都是跟著化學2走。除此之外對於選修模組我們要關注它設計取向的不同,大體上可分成兩大取向。一個是學術性取向,包括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三大化學核心研究領域。另一類稱為應用性取向,包括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實驗化學。每一個模組對於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都有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構成了整個高中化學的課程體系,它們是一個整體。

  其次,關於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變化,它是用學分來管理的,學生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模組,學習的模組數也可以不一樣。高中化學課程方案的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兩部分,必修有六個學分,其中四個是由化學1、化學2來完成,還有兩個必修學分是要求學生在六個選修模組當中任意選修一個模組而獲得。選修學分不是統一規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個必修學分之後,鼓勵學生多學選修模組。為了減輕學生負擔,選修學分還有一個高線限制,高考並不是把所有的選修模組都作為必考內容考。課程標準提出關於高考,將來學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多考一點,學一般理論課傾向的學生至少要考四個模組,對於文科傾向的學生則要取決於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滿六個學分才能獲准高中畢業。

  2.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建立有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

  建立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 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

  二、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幾點體會

  1.必須認識課程模組的教學功能

  化學

  →承上啟下

  概括初中化學的知識規律

  引出高中化學的核心概念

  學習科學方法強化科學觀念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探究過程

  為學習後續模組奠定基礎

  化學與技術→技術素養

  理解化學與技術的關係

  運用化學概念和原理

  拓展化學實用性知識

  強化學生的技術意識

  2.學生學習方式將多樣化

  問題討論: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解疑

  資訊加工:從多種媒體和場所獲取知識並整合

  方案設計:針對不同任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由排排坐改為團團坐

  實驗探究:體驗探究過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

  調查諮詢:理解化學與生活、環境和科技的關係

  反思評價:反思、調整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果

  三、教師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必須不斷充實自我

  1.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地位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不再是教書的匠人,而應肩負起了解人。培養人的工作。

  教師不是學生的主宰,學生也不再教師的工作成績與效果的表徵。新課程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激勵人。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援。幫助。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

  教師不是教教材科書,而是用教材教:在課堂上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傳授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調整者。

  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導。幫助:創設學習情景,提供學習工具;組織學習活動。參與學習過程;傾聽學生髮言。發問;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幫助和指導。

  師生要共同創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創造力的教學生活

  2.爭做學生滿意的化學老師:挑戰與機遇並存

  (1)樹立新的課程意識,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2)運用全新評價理念,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3)轉變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4) 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5) 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提高駕馭新課程的能力。人人爭做學生滿意的化學老師。

  3. 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透過新課程的學習,我覺得作為教師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結合新課程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學專業知識。對STS的認識水平擴大知識面。提高資訊獲取。加工和傳播水平。

  四、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課程改革會不會半途而廢?

  教師需要怎樣的專業支援?

  考試評價能否作相應改革?

  如何擺脫傳統的教學思維?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7

  新課改在我省已開展了一年多,可這期間我一向沒有機會真正的接觸新教材,僅對新課程理念有一些瞭解。透過這幾天的培訓,我恍然大悟,開始真正的瞭解了新課改的實質。以下是我這幾天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一、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透過本次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培訓,我瞭解到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堅持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課程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沒有交往發生的教學不能叫做教學(最多能夠叫做報告)。“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評價,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第二、拓寬知識結構。

  作為教師,不僅僅僅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擁有廣博而精湛的知識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給人一杯水,不僅僅自我要有一桶水,最好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夠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開啟思路,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因此,我們老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博覽群書,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我的知識結構,使自我具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第三、用心探索,創新教法學法。

  新課改不僅僅體此刻教學觀念、教材體系、教學評價方面的改變,更重要的還體此刻教法學法的創新上,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法的設計和學法的指導上。一種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透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傳授與理解的關係,二者只通過知識和技能等資訊媒介進行溝通,很難構成互動、合作的關係。而心理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證明,教育的過程就應是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8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小學數學課改培訓。透過培訓,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一、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教材編寫、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

  1、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

  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在題材上引入了“奧運”、“環保”等內容,著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

  2、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演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3、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二、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這樣抓住數學本質的問題解讀教材的。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是解決現實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問題。

  主題情境: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xx年級下冊“圖形的放縮”也是比的實際應用。圖形放縮是研究圖形的相似變換,圖形變換的本質問題是變換下的不變數問題。圖形放縮的不變數是什麼,始終是這節教材探究的主題。

  圖形是長方形時,容易觀察到長方形放縮前後長的比等於相應的寬的比。這是可以從主題情境中觀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圖形(沒有特定的邊叫長或寬),它的放縮是什麼保持不變呢?

  教材透過“畫一畫”感受關於一般圖形的放縮,在放縮前後圖形中任意兩點之間水平距離的比與相應的豎直距離的比保持不變。

  教材又創設探究活動,體驗一般圖形放縮前後,圖形上點所對應的數對中的兩個數,必須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上述關於圖形放縮變換下什麼是不變數的發現、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過程是學生需要經歷的數學化過程。

  學校數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學會閱讀,學會與教材文字對話。教師的責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學教材,鼓勵學生自己與教材對話,然後針對學生自學教材中發現與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高明不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旁徵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師生的互動平臺,捕捉契機,傳授方法,啟迪智慧,引導價值。這一切都必須源於教材;都必須立足於個性化地解讀教材,不僅讀懂而且讀通教材的基礎之上。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9

  透過此次新課改學習,我學到了不少知識,也得到了不少的收穫:先將我的收穫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我的認識

  新教學觀念。透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踐,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合作的過程,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支援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新課程觀念,透過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

  新學生觀念,透過實踐,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

  二、以後的工作

  1.挖掘教材,精心編寫導學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可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透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課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2.充分展示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則是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個平臺。

  3.反饋檢測

  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並及時補充講解。

  三、我的反思

  在感受新課改活動的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也存在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秩序較難維持,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內容難以完成,學生熱情不能持久等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每位教師要把課改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每一個環節都要穩紮穩打,落到實處,要把課改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同時我們要善於總結得失,及時修正完善,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0

  20xx年暑假,我們學校安排了四天的學習,在這四天裡,我們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新田縣教育系統作風建設“十不準”和永州市“六個一律處理”的通知》。進行了新課改培訓,總結了上期工作,校長傳達了中小學校長會議精神。

  在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大部分是每年都要學習的,等於是溫故而知新吧。讓我感悟最深的還是《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因為這一點,跟我內心深處的觀點一致,也跟我平時教育教學的實踐相差無幾。

  很久以前,讀過一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就被裡面的意境感染,因為喜歡,就經常讀,一直讀到熟記於心。最喜歡詩裡的第一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最嚮往詩裡的第四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欣賞,我還學著詩裡的語氣,自己寫了一首詩。

  面對學生,微笑如花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

  從今天起,關心學生的冷暖和苦樂

  我有一顆愛心,面對學生,微笑如花

  從今天起,和每一個學生交流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學生

  給每一道難題每一張圖畫取一個有趣的名字

  同學們,我為你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願你做一個幸福的孩子

  我只願面對學生,微笑如花

  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走進課堂,看著學生認真思考,聽著學生琅琅讀書聲,那是一種幸福。走進課堂,因材施教,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的長處得到發揮,讓他們在不同的方面獲得不同層次的進步,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那也是一種幸福。走進課堂,引導學生不斷超越自我,一點一點積累知識,勇於探索,讓他們在自由自在的教育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那還是一種幸福。

  在教育教學中,愛是不變的主題,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簇繽紛。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絃。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麼平坦,但是一個幸福的老師可以把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穫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平日裡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麼,在孩子心裡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

  在我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這樣才會有幸福的學生。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幸福的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體會幸福。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幸福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帶著一顆純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插上幸福的翅膀,飛向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昇華自己的教學藝術,寫意自己的教育夢想。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1

  經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政府行為,這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要求。社會對不一樣型別的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首先要進行教育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社會,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眾教育和普及

  。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資料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為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提議。

  6、為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

  經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瞭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儘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一樣。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於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此刻

  (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

  (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讚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我們實踐中供給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2

  變則通,教育也是一樣的,要想有大的進步就必須改革,做為新課改的第一批參與者,從教十多載,一直在喊素質教育,但實際一直在應試教育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在假期培訓過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責任和壓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們要做的事情將越來越多,偶爾地也有一絲絲懶意、一絲絲埋怨、一絲絲想墨守成規的念頭襲來。如今,這些鬥爭已經過去,想想自己已經堅定為祖國教育事業奮鬥了,難道還要止步嗎?——我不課改誰課改!新課程變“一綱一本”一統天下為“一標多本”百花齊放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

  第一、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的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個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第二、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影、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自覺轉變教師角色,大力推進開放式教學

  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老師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卻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培養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活動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圍繞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所選取的活動形式都是可行的。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3

  作為小學美術教師的我們急需做的是改變思維和行為方式,以適應教育的新要求,在對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透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後,我有了一些的淺顯的認識和感悟:

  1、把握鑑賞課的性質,更新教師觀念。

  將人文性確定為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情感是一種智力,是現代教育觀念。很長時間,舊的傳統教育只重視理性智力,忽視情感智力。如今,學校美術教育是培養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透過美術鑑賞課來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審美文化素質又利於情感智力的培養。課程改革要求的是我們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學校組織我們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

  2、多學科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實現師生互動。

  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性質的人文性、愉悅性和創造性,強調藝術教育的個性化,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強調美術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等等。這就要求美術教師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型知識結構,學習與美術相關的其它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學科間的整合或統整,是現代教育理念,亦是現代美術教學趨勢之一。我們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美術知識,同時還需要了解相關的“姐妹藝術”。例如: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等,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掌握的知識切入,讓學生隨老師設計的思維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的學科知識,順理成章逐漸深入。

  以往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交流過程。教師在上課時都設計了周密的教學步驟,圍繞教材安排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滔滔不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洗耳恭聽。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機會少,在課堂上充當配角,教學效果是預設的,往往教師感覺良好,學生卻沒有興趣。要徹底扭轉這種被動狀況,我們美術教師必須轉變形象,由知識“傳授者”變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教師積極參與交往互動的教學方式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成為新課程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凸顯美術教育教學的多樣化和選擇性,接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學習美術感覺很容易、有趣味,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美術鑑賞課來講,應該是“有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個蒙娜麗莎。”你可以覺得她是憂鬱的,也可以是快樂的,美麗的亦或平常,這都可以。教師在分析作品時留個空間給學生,而不是僵化於課本或自己認同了的一個觀點,透過不斷暗示,誘導,使學生拋棄自己的觀點,而步入教師鋪設的標準軌道,這無疑給作品貼上了標籤,也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揮。既然是鑑賞課,鑑賞的過程中必然有爭論。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形式的展現中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這種模糊區域應該是存在的。

  我們教師應該尊重、保護、鼓勵學生以創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表自己的主張。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時,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這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敢說,想說,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困惑,我們教師在一旁給予肯定,或是幫助,實現師生互動,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就會主動參與,形成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實際上,學生由於知識積累,思維和想象力提高,情感豐富穩定,審美意識觀念初步形成,表現在審美物件不斷擴大,能夠對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識有較深層次的體驗和把握。他們需要的就是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平臺,當然這種平臺是需建立在課前教師對步驟中的問題精心設計基礎之上。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並對於問題的難易巧妙地設疑,由易到難,需有一定的誘導性,使學生始終對問題保持興趣,還需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現象及時點撥,對學生的發言做準確評價。

  3、經過幾日的學習,聽了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而為了滿足不同興趣、不同愛好和不同發展要求的個體發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課程設定了六個模組供學生學習,對於新課程改革,我們學校也還在一步步的嘗試當中,也許這些新課程我們還無法完全在學校開設,但我相信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深深為我們所接受,並將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得到逐一實踐。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4

  從事多年的歷史課教學,因了會考、高考的分數量化指標,最終從興趣盎然的投入變成了一大堆枯燥無味的史實結論的灌輸,學生望而生畏,為了功利性的會考、高考成績被動的學習,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很好的提高,教師的熱情和創造性被扼殺。這樣的教育不僅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偏離的教育的本質。因為它重視“育分”,淡漠“育人”,既不利於培養的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也遠離了“賦予人以價值,並不斷提高這種價值,使受過教育的人的生命更具有意義,更能為他人、為社會所接納、所需要、所尊重”,“教育的根本價值在於引導‘人’的生成”的教育境界的追求。這種被動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模式帶來的後果。雖然許多老師也試圖在課堂上採用啟發式教學,或旁徵博引,幽默風趣,引人入勝,但卻無法改變教育的功利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過程和方法,為最終的“高分”目的而放棄了各種嘗試。其實,這樣的教育嚴重違背了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原則。課堂教學的真正魅力應是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對教育的實質要求。透過新課程遠端培訓,我首先認識到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完成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從長期的“主演”轉變成“導演”,學生要從長期的“觀眾”變成“主角”,教師要離開高高在上的講臺,放棄自己的“話語霸權”,學生要走到前臺,成為探索新知的主力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新課改要求的有序可控的自主學習過程。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深體會到教育變革的必要性,也深深認識了教師在教育變革中的關鍵地位。教育改革,從我做起,從我的改變開始。

  首先,新課程標準改變了傳統課標強調的知識性目的,突出了培養具有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培養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培養具有民主法治意識、世界意識的合格公民等。給了我實現教育理想的航標,教會我切實的“育人為本”,把追求受教育者“成人”為最高的教育境界。

  其次,面對新課程我必須改變曾經困惑我的課堂觀,學會創設精彩的特色課堂,創設能動的、具有情感、具有歷史溫度的、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共同探求知識和真理課堂。學會離開講臺走入學生當中,不再讓枯燥的課堂統治學生年輕的心靈,努力去喚醒學生的學習慾望。

  第三,必須換種眼光看學生,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揮與發展。學會看到學生點滴的進步,學會看到學生出成績之外的閃光點,看到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需要,讓學生在成績之外能然能體驗到成功和被欣賞。

  第四,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日益提高,我不僅需要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隨著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還要不斷的學習新知以適應見多識廣、思維活泛的青年學生。面對科技的飛速進步,必須改變“一支粉筆”的傳統課型,學會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

  第五,換種眼光看教材。改變“教教材”的陋習,學著“用教材教”,打破“教材就是聖經”的意識,形成新的課程資源觀念,並大膽創新,調整教材專題設定,理順知識脈絡,在捍衛歷史學科特點的同時,學會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第六,在教學評價上,新課程標準改變了過於強調考試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建立了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和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這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使我不再侷限於評價學生,還要學會自我評價。不再侷限於知識及能力領域的評價,還包括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變,在改變中成長。

  改變是走向新課程的開始。

  自信是實踐的前提。

  透過培訓,我極大的轉變了教學理念。在進入新課程教學後,我自信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理性實踐,為探究和踐行新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

  第一,努力堅持以人為本,“因學而教”,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成長需要,促使學生走向成功的人生。

  第二,堅持發展的觀念,特別注意激勵教育,運用發展性評價,使學生的個性特長、知識素質、學科能力、道德素養等各個方面都能發展。

  第三,建立新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讓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第四,培養開放的觀念。隨著新課程結構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師生被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現實、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需要我有開放的培養目標,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要有適應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資源,構築由課內到課外、由課本到生活的教學內容體系,把鮮明的時代感融入教育教學。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對於每一個高中歷史教師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改革面前只能迎難而上,適應角色的轉變,落實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改革大潮中自如應對,使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我相信只要真情投入,敢為人先,從改變自身開始,與自信同行,新課改將使我們的教育事業走向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飛點。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5

  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方談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禮貌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必須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個性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建立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用心的情感關係,不僅僅使得一向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最佳化師生關係,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就應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的個性,使自我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最佳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充套件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內含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資料,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善,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臺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透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必須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期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改革培訓感悟心得16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階段通識培訓、教材培訓、聽課評課、教研討論等,感到這一實驗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教科書,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十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覺有些力不從心。透過與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上學期的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3、嘗試“做中學”(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學教育實驗專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優秀的考試成績,而是學會如何應付未來的挑戰。

  資訊科技新課程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資訊科技積極地應用到生產、生活乃至資訊科技革新等各項活動中去。變革資訊科技教學設計就是要以《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界定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逐步實現新課標設定的各專案標,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應用、學會創新。

  新課程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理念。這意味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將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

  針對過去學科教材內容表現的“難、窄、舊”的特點,新課程提倡的是“新、活、寬“。新課程把學生的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內容。尊重“兒童文化”,發揮“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強調的是問題解決,引進了許多現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知識。

  資訊科技課程的特點

  1、內容綜合而又需完善。

  與其他課程比較,資訊科技課程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學科,而無論是硬體領域還是軟體領域都在不斷創新並日新月異地變化。

  2、個體實踐而又需合作

  資訊科技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更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理論上的許多知識,特別是軟體的應用,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者演示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透過親手操作,解決在操作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才會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資訊科技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利用一系列資訊資源和資訊與通訊技術工具去發現、分析、綜合、評價和呈現資訊,能夠尋找和收集相關資訊,整理、分類、排序、比較和對比資訊,分析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並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學生能夠參與小的群體和整個班級討論,與他人共同迎接挑戰、完成任務,學生間必須要有合作意識。

  資訊科技教育應是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資訊科技教學的缺失

  資訊科技課程在中小學已經開設多年了。這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可以綜合應用自己所學到的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利用計算機,完成各項任務,實現自己的創意。然而,筆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由於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資訊科技學科本身的特點,在教學目標的實施及實現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資訊科技課是一門特殊的、新興的學科,在課程研究方面,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既沒有組織機構上的保證,也沒有現行模式可供借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尚待開發和規範。這對於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採取哪些教學方法增加了難度。

  2、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還在影響著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致使課堂教學沉悶、缺乏生氣與樂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把資訊科技教育按照學習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就會嚴重窒息學生的創造精神。

  傳統的教學已難以適應課程改革的新形勢。因為資訊科技這一課程的綜合性和內容的待生成性,決定了資訊科技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時代性。無論資訊科技怎樣瞬息萬變,我們將以新課程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不斷創新出更多的資訊科技教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