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精選35篇)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

  雙減政策提出的意義

  “雙減”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對校外培訓機構而言可謂是影響巨大。然而,治教培機構易,治教育焦慮難。正如許多家長所擔憂的,如果學生沒有在學校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沒有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就不會消解,對培訓的需求很可能還會透過其他手段滿足。

  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就是守住“雙減”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減”落實到底。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精選3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精選3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實踐、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課上聽講基本只能達到"會用”,要使學習的知識形成技能,轉化為能力,還必須透過複習、完成作業等活動才能實現。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比較大的,有些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很遲。這是個大問題。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作業設計的問題。

  昨晚聽了陳老師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的分享,收穫滿滿。接下來講講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

  二、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

  小學生由於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促使他們思維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設計具有童趣和親近性的作業,能使學生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所以應把數學作業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經常佈置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

  五、設計探究性作業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其他還可以設計“多題解”作業、題組練習、變式練習、操作體驗類作業等。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我在作業設計上嘗試著一些改變……

  一、分層佈置作業

  學生的學習存在個體差異。學校一直提倡“重視個體,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每學期都開展培優補差工作,如何將這項工作更好的開展,落實從而達到實效,“雙減”政策給了我更多的啟發,在相同的學習任務之下,對學生進行不同標準的評價,利用分層佈置作業,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獲得作業肯定。

  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在班級中設定了三個小組,小組團結協作,設計團隊名稱、口號及隊徽。並寫下自己的超越目標,努力方向。組內成員你追我趕,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奮進。

  少年精英團隊

  團隊口號:古有盤古開天闢地,今有我們勇爭第一。

  團隊口號:勇於探索,創新自我。

  團隊口號:每天進步一小步,日積月累跨大步!

  根據小組劃分,按照“基礎、提升、挑戰”分層佈置每日作業。如天天向上小組,學生普遍基礎能力較差,我就給他們佈置抄默字詞類的作業,夯實語文基礎。對於少年精英小組這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我會佈置一些閱讀、實踐、口語交際類的作業,讓他們在活動中挑戰自我,完善自我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完成基礎學習任務後,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任務的主動選擇,尊重學習能力,以彈性作業形式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這樣也和學期初的培優補差完美結合,期待他們的不同進步、提升。

  二、豐富作業型別

  以往我佈置的作業大多是一些常規作業,如最常見的預習類、口頭識記類、動手抄默類等作業,現在我努力新增一些創意趣味性的作業。創意趣味作業涵蓋了各種作業形式,有書面感悟類的、實踐體驗類的、時令主題類的、趣味表演類的。

  如民間故事分享會——小舞臺大夢想、“走進自然,描繪秋天——童詩美文徵集令”、“落葉成詩之小王子”等,讓作業充滿趣味性。

  在第五單元說明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習課文。擺脫單一的讀背默,一張張精心繪製的思維導圖將課文的重點呈現出來,既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又複習鞏固了知識重點。

  三、交換作業書寫

  每週設立一次交換作業書寫日,讓學生在同伴的作業本上做作業。選擇心目中榜樣的家庭作業本或日記本,透過觀察對方的作業,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希望透過這個方法,學生對待做作業的態度、書寫的認真程度能夠得到提高。

  四、開放無作業日

  每週對錶現優秀、有進步的同學進行獎勵,可根據進步程度、積分高低進行抽獎。獎品設定,文具、零食、現金、體驗班長、免值日一天、免寫作業一次。如班級成員取得明顯進步的,可開放無作業日,讓學生體驗進步帶來的快樂,激勵他們更大的進步。

  五、作業自選超市

  針對學生們的特點,我設計了“作業自選超市”。提前佈置一週特色作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安排計劃完成。如習作類(日記篇):少年精英組每週四篇日記,永不言敗組每週三篇日記,天天向上組每週兩篇日記。為了避免學生一天完成,我要求每完成一篇上交一次,批改後進行下一篇的創作。週末進行統計公佈完成情況。

  六、時令主題作業

  可根據季節變化,設計時令主題作業。每月一個大主題,每週一項小活動,每日特色作業可圍繞主題設計。如前段時間的霜降,讓學生圍繞找尋秋天的美景開展主題活動,以學校“落葉成詩”活動為契機,開展了樹葉拼貼畫小王子、“走進自然,描繪秋天——童詩美文徵集令”、“落葉飄飄——樹葉書籤”(計劃中)、“舌尖上的秋天——美食記”(計劃中)等活動,將語文作業和其他課程相融合,滲透到孩子們的生活當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凌小少年。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改革,目的就是讓學生跳脫出封閉的環境,減少大量單調重複、低效的作業負擔,在實踐活動中發揮聰明才智,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真正將學習融入生活。我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摸索前行……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

  “有效作業”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在多年教學中,我採用的仍是老三樣:作業本、口算、課外資料。想法也簡單,一是作業本和口算都是上級訂購的,是必做作業;二是增加一份課外,落實鞏固知識。

  昨天,學習了陳加倉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優秀的作業設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更喜歡數學。也使我們一線教師更加堅信:“課堂指向核心素養,課後指向更精準的作業評價,使學習目標與學習評價精準接軌,這其實就是學習過程教學評的有效性”;而作為一線教師作業評價的變革恰是直接顯現“雙減”效度的關鍵一環。

  對照自己的作業設計,發現學生對數學學習最多就是逆來順受的被動式學習,時間長了,終會消磨光孩子的學習激情,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樣的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失去了小學老師的全程監督,很有可能會不適應初中的學習模式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趣味題和思維題。首先要認識到的就是這些題目的量不多,一節課也就一題而已;其次一點,這些題不要太難,要能夠讓學生們跳一跳,夠得著。這些題目不是如今校外培訓班中上的那些特別困難的奧數題。我們佈置的趣味題和思維題,和奧數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這些題目帶有童話色彩,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數學資訊,且和本課知識有掛鉤。比如陳老師舉的例子:圓形池塘裡的老鼠和池塘邊盯著它的那隻小貓的故事。就是在學習了圓周率的知識的時候的一道趣味題。你看,配合上情境,學生們肯定能學得開心。學生們開心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就來了嗎?感到很驕傲的是,我自己堅持幾年的每日一題,和陳老師想到一塊去了。當然,在趣味性上,我還要繼續尋找合適的素材,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孩子不排斥,而是期待數學、愛上數學。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4

  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為了切實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真正做到緩解教育焦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而本次陳老師的《“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給我們帶來了數學作業佈置的方向。

  其中陳老師指出“設計作業具有層次性的作業,讓學生做學習的成功者”。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果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在學生完成分層作業時,要做到心中有數。

  在本次講座中,陳老師還對教師的作業佈置提出6點建議。其中佈置“多解題“作業和佈置”題組練習“作業等都體現出教師不能再讓學生做大量的、機械的、重複的練習,體現分層作業的重要性。不僅在數學課堂上要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和主動建構能力,在作業中也要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主動建構能力有所體現。

  陳老師的本次講座,如同一場及時雨,為“雙減”政策下的數學教師如何佈置作業指明瞭方向,給我帶來了新的思考,也讓我對小學教育工作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5

  作業設計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的一環,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關注的重點和研究物件。今年“雙減”政策出來後,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面對衝擊,教師如何解決就顯得至關重要。

  今晚我觀看了陳加倉校長關於“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的專題直播,深受啟發。一直以來,我錯誤的以為課堂和作業是相對分開的。我對於作業的佈置也停留在如何佈置多樣性、針對性的作業,沒有想到學生學習問題最本質的不是作業的多少,而是教師課堂教育的效率不夠高,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裡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要靠大量的課後練習來彌補。所以,有效的作業佈置是要在教師已經能保證自己課堂效率下展開的。

  在保證了足夠的課堂效率後,如何有效的佈置作業也是要教學的重點。以前的作業設計都是分層作業,按照學生素質的差異和放假時間的長短來佈置。但是“雙減”政策要求控制學生的作業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學生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時間的最大利用。陳加倉校長認為“雙減”不一定意味著減少作業,而是對於不同的作業進行取捨,一部分作業減少,一部分作業增加。減少的是機械化的大量訓練作業,增加的是對學生思維有幫助的“趣味題”和“思考題”作業。大量的機械式練習是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自信,所以在解決教師課堂效率後,這類的作業也就可以大量減少,節省學生時間。相對應的,訓練學生思維的作業就可以更加突出和成為學生作業的關鍵主體。陳加倉校長在提出的“2個關鍵”、“6大建議”中也強調了課堂教學要在關鍵處發力,要提高課堂效率;學生作業的中心要放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經過今晚的學習,我明白了今後作業設計的方向,也知道了作業設計的本質是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今後的教學生涯,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6

  9月11日,聆聽了特級教師陳加倉老師線上講座《“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針對現在的“雙減”政策,給廣大教師提供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教學建議及作業設計方法。一堂精彩的講座總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想,聽了陳老師的講座,也讓我更深刻地明白落實好“雙減”政策,我們年輕教師必須要做好這三件事。

  一、踏實地去研究每一節課

  “雙減”本質就是為了減輕孩子與家長的教育負擔。踏踏實實地去備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做到課中學就能課中會,那才是將“雙減”落在實處。減輕孩子學習負擔不是刪減學習內容,而是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雙減”實際上也是對“高效課堂”做了全新的詮釋。

  二、認真地去設計每一道題

  講座中強調了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從講座的例子中可以發現,陳老師一改以往的書面作業呈現出來更多的是操作型作業、自主探究型作業、調查型作業等等。豐富的作業形式豐富了我對於作業設計的認知,特別像小池邊貓抓老鼠的設計,既有趣又有深度。又譬如像國旗等的繪製課,將數學與美學相結合,給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數學課,也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思考。

  三、合理地去改善評價模式

  “雙減”政策下,我們需要去注重對於孩子的評價,也需要去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模式。以前總是以“分數”量化每個孩子,中下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顯然會對學習失去信心。那該怎麼去改變呢?從陳老師的講座中,不禁思考能否以報告單的形式代替測評成績?在單元測評結束後,發給孩子不是一個個冷冰冰的分數,而是對於本單元知識掌握的“體檢”報告單。內容可以包含:該學生某些知識點掌握不足,某些知識點掌握較好,還需要針對某些知識點再強化練習等等。給每個孩子量身定製單元體檢單比起冷冰冰的分數測評,能更好地保護每個孩子的學習初心及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查漏補缺。

  “雙減”政策的落實,對於我們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所思落實到所行,相信我們會站在歷史的潮流之上。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7

  作業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學效果,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學生理解、應用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怎樣脫離題海戰術,讓作業不再重複低效、枯燥乏味,真正讓作業發揮應有的效果,釋放學生的學習激情呢?這是“雙減”政策下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一線教師最苦惱的事情。

  今天特別有幸聽到陳老師談《“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讓我經歷了一次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領略了一位名師的獨到見解。陳老師的講座讓我豁然開朗,引領者我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新天地。這次講座給我心靈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頓悟、思想上的淨化、認識上的昇華。

  陳老師認為作業佈置要因人而異,教師佈置作業要有分層:

  (1)作業量的分層。

  (2)作業難度的分層。

  (3)作業的自主選擇。

  (4)評價的分層。

  分層作業優點:

  1、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完成作業。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激發興趣去做更高一層次的作業,對於這些學生,採取多種積極的評價方式,激發孩子的自信。

  2、讓各個層次的學生感到完成作業也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不是教師給的強制任務,讓做作業變得輕鬆,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要講究作業佈置的技巧。對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保證課堂裨益不淺。作為數學老師注意積極這一方面經驗有好處。

  聽了這次講座,對我來說受益匪淺。平時上班每天在埋頭苦幹批改作業,和同事說一句都不捨得,只怕作業批改不完。在教學中一直想著往前衝,只想每天把新課時落實,以為這樣就可以完成我的教學任務了。今日聽了陳老師講座覺得自己真的要慢下來,回頭看看孩子掌握多少,有沒有深層次的掌握。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陳老師講得特別經典一句話:“做人、教書都要腳踏實地、紮紮實實”。我在教學之路上仍然探索著、實踐著。今後我還要踏著堅實的步伐,紮紮實實走在我的教學之路。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8

  9月11日晚上,“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沒有了教輔,孩子的作業難道只能枯燥的面對《課堂作業本》和課本了嗎?今天陳老師的作業暢談,猶如一場及時雨,來的正是時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直戳我們內心。

  兩個關鍵:

  陳老師談到第一個關鍵就是“課堂教學”,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就是課堂前20分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進入課堂要快、精、準,才能把握住孩子的節奏。教學,請在關鍵處發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沒有過程參與的學習,就不是真正的學習;過分強調參與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學生學得很開心,但是考試得不到高分。沒有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開展,造成前松後緊,如同“夾生飯”,嚼之無味。

  第二個關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做作業的目的要從單一的讓孩子掌握知識中解放出來,而是要從本質上培養孩子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批判性思考、資訊素養、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才是我們未來人才所需。深度學習從有效作業入手。

  在提及六大建議中,陳老師從佈置不同作業的型別出發,給我們提供了很鮮活的例子,以具體題型告訴我們在數學四大領域中的作業設計更適合哪一種,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已經有了一盞明燈。

  1.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鼓勵學生選做)

  2.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選做)

  3.佈置“題組練習”作業,在對比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

  4.佈置“變式練習”作業,克服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5.佈置操作體驗類作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6.佈置“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合作能力)

  作業設計,彰顯作業育人導向,明確作業學習功能,教師要把握預習、課堂、週末、單元等不同學習時間(環節)的作業功能與特點,設計適宜的作業來促進學生的思考。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層次。作業設計的研究一直在路上。一直是我們擺在檯面上“吃不飽”的問題,也許在一線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未知,帶給孩子更多的已知。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9

  在當前“雙減”政策下,教師必須適應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有效作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該設計何種的有效作業來落實“雙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我是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來努力的:

  1、減量

  作業是承載學習內容,體會學習方式以及實踐過程性的學習任務。這裡我們要注重作業與教學的配合,既然作業減量,我們就要多在日常教學上多下功夫,在知識銜接處、經驗接軌處、生成差異處發力,以“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的教學形式打造高效課堂,紮實落實每堂課的一課一得訓練點。加強課堂研究,“增效才能減負”。有效率、有質量的四十分鐘才是減負的必由之路。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否則就會依舊陷入“堤內損壞堤外補”的怪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透過加強單元整合,加強教材之間的聯絡,完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的效率。

  2、提質

  改革作業設計,少佈置機械的、整齊劃一的作業,儘可能佈置分層作業。因為教學過程中佈置作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佈置作業是為了學生可以更好的鞏固上課學習到的知識、訓練自學能力、發展開闊思維,如果教師在佈置作業的難易程度上是沒有任何區分,都是相同的作業,就會導致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吸收程度上產生差異,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

  因此,在政策下更需要教師佈置分層作業,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瞭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每個同學的作業程度,這樣分層作業對於良好的教學就會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要提供不同的學習支架,根據智慧特點或者興趣設計作業。只有這樣,面對多樣化的作業,孩子們也會輕鬆自願的接受,也會更樂意交出一份充滿童趣和自我個性的作業。

  3、增趣

  教師要豐富作業型別方式,我們鼓勵選單式自選作業、自主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這些作業必須不僅立足基礎知識,而且還承載著作業的開放思維:開放的問題情境、不同的思維過程,多元的思考結論。研究作業設計,擴充套件作業內容,擴寬作業路徑,改變評價理念,逐步樹立“進步即質量”的評價觀。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0

  讓遙遠的距離也能產生十足的溫暖,溫州市小學數學名師公益講堂的魅力牽動著一群追夢的小數人線上學習。每次聆聽陳加倉老師的專題講座,都是滿滿的乾貨,總能讓我學到不少!

  “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陳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兩個關鍵:

  1.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陳老師透過《分數乘分數》的三節“同課異構”的課為例,非常生動地指導我們怎樣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突破教學關鍵處,提出了“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的教學設計思路。反思以往自己的教學,過分強調了過程參與的學習,造成拖拉現象,擠佔了課堂上本應屬於學生做作業的時間……陳老師的課例分析,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大道至簡”,什麼叫“越是真理越明瞭,越是大道越簡捷”,簡捷、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我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

  2.關鍵在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陳老師提到了“桑代克迷箱實驗”,透過實驗,桑代克提出了練習率,學習是需要一定量的練習,但過量的練習並無必要,我深表贊同。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掌握了計算方法和適量的練習後,很多書本的習題、解決問題的得數,我都是在家用計算器“幫忙完成”的,卻絲毫不影響我的數學成績,反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花在我喜歡的數學趣味題和思考題上,激發了我對數學這門學科的熱愛。因此,陳老師認為“提高思維能力”與“發展智力和創造力”才是有效作業設計重點要關注的方面,他提出了要“合理練習、多加思考!”

  之後,陳老師對“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提出了六大建議,分別從每日一題(思維創新題)、一題多解、題組練習、變式練習、操作體驗作業、主題研學作業六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主動建構能力、思辨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每個建議都有例項,每個例項都緊緊抓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策略。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對“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已不再迷茫。我決心向陳老師學習,精心設計課堂導學案,追求簡捷、高效的課堂,設定好分層作業,落實“每日一題”(思維創新題)的探究,努力引領學生在有趣的數學世界裡探索遨遊。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1

  很榮幸能和溫州小數人們一起聆聽陳加倉老師的講座——《“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汲取專家智慧,收穫滿滿。在此次交流中,陳老師再次讓我敬佩的一句話,就是“作業設計的研究一直在路上”!此次講座不僅有深度的理論解讀,更有生動的精彩例項,讓我們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

  第一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應在在知識銜接處、經驗接軌處、生成差異處發力,以“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的教學形式打造高效課堂。

  第二關鍵在於有效設計作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作業的設計有六大建議:

  建議1: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建議2: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建議3:佈置“題組練習”作業,在對比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

  建議4:佈置“變式練習”作業,克服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建議5:佈置操作體驗類作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建議6:佈置“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

  在陳老師的引領下,開啟新政下教研的新理念,有巨人的肩膀,我們方可看得遠。本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師對“雙減”工作的認識,更是為落實“雙減”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減負而減負,“雙減”只是手段和路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才是目的。“減”不是目的,“減負不減質”才是關鍵所在。

  加強課堂研究,“增效才能減負”。有效率、有質量的四十分鐘才是減負的必由之路。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否則就會依舊陷入“堤內損壞堤外補”的怪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正是工作室這一年所做的事情——透過加強單元整合,加強教材之間的聯絡,完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的效率。除此之外,“雙減”對作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作業設計,少佈置機械的、整齊劃一的作業,儘可能佈置分層作業、選單式自選作業、自主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研究作業設計,擴充套件作業內容,擴寬作業路徑,改變評價理念,逐步樹立“進步即質量”的評價觀。

  新學年,新挑戰,“雙減”呼喚教師的快速成長。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更應肩負責任,繼續秉持初心,紮紮實實立足教學,砥礪奮進!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2

  送走了有愛的教師節,今天迎來了名師公益講堂陳加倉特級教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陳老師在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關鍵問題上給我們帶來了“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學的“及時雨”,讓我受益匪淺。

  陳老師一直心繫小學生該如何學好數學,日日思索教育要在關鍵處發力。指出“兩個關鍵”:

  1.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關鍵在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然知道,有效課堂是數學學習過程的最最佳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會”和“會學”是數學課堂的基本要求,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是數學課的教學靈魂,課堂上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討論總結,遷移應用,練習作業,反饋資訊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逐步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陳老師還向我們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業佈置的“六個建議”。建議在學生完成書面課堂作業本之後選做“一題”研究作業、“多解題”作業、“題組練習”作業、“變式練習”作業、“操作體驗類”作業、“主題研學”作業。每個作業設計的背後都有“別有用心”。陳老師鑽研作業設計帶來的有效課堂,如“繪製標準五星紅旗”這一主題研學課,近準備了一個多月。他堅信作業育人的作用,作業有立德樹人的地方。我被他鑽研精神深深感染。

  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讓作業更有味!需要綜合考慮作業各個關鍵要素,在反思和研討中生根發芽。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特色設計,梯度提升。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給中等生思考的空間。創造性作業比較難,透過激勵,引領優秀學生髮展思維能力。

  二、尊重差異,多種選擇。“作業超市”使自主選擇成為可能。關注學情,實現作業分層,讓弱勢學生也有可行性作業目標,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和創造自我提高的機會。

  三、精準輔導,靶向跟進。有佈置就有反饋,有解難答疑,有堵漏補差,有拓展提高。就像陳老師說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我也希望借這次學習之後給自己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做好作業設計。

  小學生時代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孩子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陪伴他們學習生活的我們肩負著堅守美好陣地的教育義務。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3

  “雙減”政策落地後,作為一線教師的我課後作業佈置工作可謂是束手束腳,畏首畏尾。佈置多了,怕增加孩子作業負擔;佈置少了,怕孩子知識鞏固環節不到位。出現了“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仍做不完”等令人焦慮的狀況。感謝陳加倉老師的精彩直播《“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來的正是時候,為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整場直播乾貨滿滿,受益匪淺,我就擇一兩處談談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

  陳老師在直播一開始介紹他04年的作業設計交流會和06年淺談新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裡面清晰的介紹了他的作業分層設計理念,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業。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優生學困生選擇不同的作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仍做不完”等現象,讓每個孩子獲得不同的發展。

  隨後陳老師指出,讓學生做大量的、機械的、重複的作業,是對自己平時課堂教學質量的不自信,是對自己教學思考或準備不足的一種補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一些對課堂知識沒有理解與掌握的學生,面對大量的作業只有崩潰與恐懼。陳老師這番話醍醐灌頂,剛好解決了我之前的一個憂慮:佈置少了,怕孩子知識鞏固環節不到位。因此,我們並不需要因為作業量少而憂慮,而應聚焦到如何讓作業更有“質量”上。“雙減”減得是作業總量和時長,而對作業質量的要求更高了。

  關於有效作業設計,陳老師提出了6點建議,其中第一個建議: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我尤為讚賞與推崇。眾多數學先哲與前輩都倡導鼓勵學生做一些趣味題、有習題、智力題、思考題等等。僅這一個建議就可以解決剛剛我說的“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更何況,陳老師後面還有5個建議也可以解決此類問題,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思維,佈置“題組練習”,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等等。

  陳老師在直播中多次提到“跳一跳,摘桃子”。孩子喜歡數學並不是因為數學容易,而是因為數學有一點點難。孩子正是在挑戰這一點點困難中獲得一種智力上的滿足,這種滿足將給孩子帶來深層次的、持久的快樂。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作業設計,我們都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

  直播結束,我最大的感受是:時代在變,教育一直在改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4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9月11日晚溫州市小學數學“每月名師公益講壇”第十三講透過釘釘直播如期舉行。省特級教師陳加倉老師為我們帶來了《“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的專題講座。

  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們期待還生命和教育美好,為孩子健康的體魄和心靈築根。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一直在思考:雙減要怎麼減?怎樣才能減了作業反而提高能力?陳老師從“浙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指導意見”出發為我們解讀了作業設計的方向,指出“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要把握兩個關鍵,並提出六大建議。結合自身對作業設計的所思、所想、所悟,談談自己內心最深的感觸:

  一、最佳化作業,發展每個孩子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陳老師提出:教師要把握預習、課堂、週末等不同時間的功能與特點。為了迎接“雙減”的挑戰我們也要不斷嘗試,最佳化週末作業,設計適合本班學情的週末小練。利用週末再次梳理突破知識難點。陳老師提出的開放式的作業評價模式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業評價不僅僅是老師單方面的評價,更應該讓孩子用喜歡的表達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分享中收穫成功的體驗。

  二、追本溯源,在關鍵處發力

  最佳化作業設計的一大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簡約而不簡單的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自己的備課過程,常常是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進行反覆斟酌,備課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沒有過程參與的學習,就不是真正的學習,但過分強調過程參與的學習也是低效的。陳老師提出:我們要抓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

  講座的最後,陳老師分享的“繪製一面標準的國旗”主題研學活動,再一次激發了我的思考。學生從只能完成一幅美術作品到利用數學知識畫標準的五角星,最後透過看電影、聽故事、查史料感受黨的文化,這樣的數學課堂巧妙的融入了愛國主義教育及美學教育。數學作業應當是學生不斷用心觸控數學本質、感受數學內在文化特質的自由天空。

  “雙減”政策落地的行動是每一個教育人的使命與擔當!陳老師的引領猶如清風徐來。我定當踐行為先,落實為上,率先垂範,耕耘好校園生活。讓孩子們長成一個始終對生命、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的人。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5

  這次雙減政策主要內容就是全面壓減作業的總量和作業的時長,全面規範校外的培訓行為,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所以我們稱之為“雙減”。

  其中開篇提到的幾個要點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師要把握預習、課堂、週末、單元等不同學生時間(環節)的作業功能與特點,設計。努力開發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鼓勵設計跨學科作業、探索專案學習作業,作業要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佈置,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們平時所佈置的作業往往是一刀切,並且基本是書面作業。而陳老師在作業中提出了以下四點:

  1、作業量的分層

  2、作業難度的分層(包括了作業分ABC層或思維創新題等)

  3、作業的自主選擇

  4、評價的分層

  後面用生動形象的例子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啟發和收穫。其中第一個《分數乘分數》的教學例子就讓我目不轉睛,全身心投入其中。陳老師在講解之前,先分析了這堂課的幾種上課方案,總結了幾個要點。

  方案一教師告知計算方法然後完成練習。這種沒有過程參與的學習。容易產生高分低能。

  方案二讓學生充分參與演算法與算理。但過分強調過程參與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學生很開心但是考試得不到高分,因為缺乏練習。

  方案三在“長時間”複習鋪墊後展開教學。沒有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開展,造成“前松後緊”,如同吃夾生飯一樣。

  方案四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陳老師從自身出發,來評價自己曾經上的這節課。從礦泉水瓶到粉刷牆壁,用生活實際引入,快速進入課堂狀態。從整時的提問到後面1/4小時粉刷了多少,引發學生自主思考。進一步推出1/4*1/4=?讓學生自己來畫出表格,折出1/4的1/4。加深學生的印象,由此更能體現出陳加倉老師所說的“在關鍵處發力”。後面再計算1/4*3/4=3/16;3/4*3/4=9/16等題目,進而總結歸納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與分數乘整數、整數乘分數的演算法進行溝通。並且在整節課的尾聲,加入了拓展題,使整堂課層層遞進,飽滿緊湊。

  後面在作業的佈置上詳細講解了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例子生動,層出不窮,引人入勝。這次聽完後,使我受益匪淺,但是胃口有限,先消化至此。希望後面有更多的機會聽陳加倉老師的講座。

  最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的一句話,我想帶給學生,也會講給自己:學生喜歡數學並不是數學簡單,而是因為數學有一點點難。學生正是挑戰這一點點困難中獲得一種智力上的滿足,這種滿足將給孩子帶來深層次的、持久的快樂。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6

  教學多年,也佈置了同樣長時間的作業,雖然“有效作業”的口號喊了很多年,其實採用的還是那幾本練習:作業本、口算。想法也簡單,一是作業本和口算都是上級訂購的,是必做作業;二是我認為這些作業已經夠了,這兩本的批改和訂正已經花掉了我的所有在校時間。昨天,學習了陳加倉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優秀的作業設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更喜歡數學。

  作業本和口算作業只是學生作業的基本部分,目的是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這兩項作業是很重要的作業,孩子們如果連基礎知識都無法掌握,那麼數學學習對於他們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更別論什麼拓展提升作業了。而我如今的班級裡的部分學生就是如此,所以我才會在本學期實施當天作業當天結的方式,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不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

  然而僅僅是這樣的作業,學生對數學學習最多就是逆來順受的被動式學習,時間長了,終會消磨光孩子的學習激情,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樣的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失去了小學老師的全程監督,很有可能會不適應初中的學習模式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趣味題和思維題。

  關於趣味題和思維題,首先要認識到的就是這些題目的量不多,一節課也就一題而已;其次一點,這些題不要太難,要能夠讓學生們跳一跳,夠得著。也就是說,這些題目不是如今校外培訓班中上的那些特別困難的奧數題。我兒子五年級的時候,曾經問我一些培訓班的奧數題,說來慚愧,我講解的準確率不高,每5題裡面有1題會出錯,甚至有些題目我都沒有什麼頭緒。奧數越來越難了,這不是打擊學生自信心嗎!而我們佈置的趣味題和思維題,和奧數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這些題目帶有童話色彩,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數學資訊,且和本課知識有掛鉤。比如陳老師舉的例子:圓形池塘裡的老鼠和池塘邊盯著它的那隻小貓的故事。就是在學習了圓周率的知識的時候的一道趣味題。你看,配合上情境,學生們肯定能學得開心。學生們開心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就來了嗎?

  當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那麼數學日記、數學小報、ABC分層作業等等,學生們不僅不會排斥,反而會很期待呢。

  說這麼多,那麼數學趣味題和思維題的來源在哪裡呢?全靠自己想,肯定不夠,我們平時有看到聽到時多多積累一些,比如陳老師講座中的例子、哪本書中看到的例子、生活中巧遇的數學問題等,如果能有一些專門的書籍那就更好了,就好像陳老師的《小學數學拓展課程》的書籍一樣,這樣就能給忙碌的一線教師帶來更大的幫助。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7

  “雙減”是這個時代教育迴歸最有力的政策之一,可以說是改變教育生態、迴歸教育本色的一次“糾偏”,雙減的意義是立足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中小學教育不再緊盯分數,而真正認識到發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質發展的主導性價值,走出應試教育內卷化的“劇場效應”,逐漸減輕家長和孩子的壓力與焦慮,給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聽了陳加倉老師《“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的講座,也使我們一線教師更加堅信:“課堂指向核心素養,課後指向更精準的作業評價,使學習目標與學習評價精準接軌,這其實就是學習過程教學評的有效性”;而作為一線教師作業評價的變革恰是直接顯現“雙減”效度的關鍵一環,讓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少了,負擔減輕了,對作業的質量要求更高了,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挑戰和考驗。

  對於一線教師,“雙減”政策下作業之變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效的課堂是基於學情預設學習目標下的課堂,既是基於學習目標下“精準打擊”的學習過程,更是基於學生實際問題的“排障解惑”的學習過程,這就是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指向明確了、問題明確了、精力集中了,學習變得更有效。那麼,作業之變正是基於課堂的有效性,它是課堂有效性的有力支撐,更是“課堂前陣地”、“課堂中陣地”、“課堂後陣地”有效評價的有力抓手。課堂效率高了,課中作業時間充分保障,評價在課中行,查漏補缺在課後行,預習籌謀在課前備,作業的評價、預測、診斷功能在學習過程中得以充分展現,作業的有效性也是顯而易見。由此可見,作業之變是一線教師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推手。

  “雙減”政策下作業之變的關鍵是在於讓學生自覺得喜歡上“作業”,透過有效、有趣、務實的作業點燃孩子們學習與探索的火花。陳加倉老師給我們今後作業佈置提出六大建議,對我們很有啟發。數學作業的佈置應當要分層設計,每個學生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我們應該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體驗和發展。我們要結合課本,適當地有目的添上一些引人入勝的內容,讓學生學起數學津津有味,正如邱學華老師說的那樣數學“一抓趣味性,二抓思考性”。數學作業不應只是數學知識、方法、過程的簡單堆砌與疊加,數學作業也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機械傳遞與搬運,數學作業也應當是學生不斷用心去觸控數學本質、感受數學內在文化特質的自由天空。因此我們作業設計和佈置體現數學的核心素養,應摒棄大量機械重複的作業,注重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設計讓學生實現真正的提質增效,我們在學習著、探索著、實踐著。“雙減”路漫漫,且行且珍惜!讓我們更加珍惜教育的生態環境,倍加珍惜孩子們成長的自然天性,讓教育不再焦慮,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8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範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作出了規定。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絕大部分的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九,十點甚至更晚。這是孩子面臨作業時的大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因此溫州市小學數學名師公益講堂開展了一場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的設計的講座。觀看後受益匪淺,具體的心得有以下幾點: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學生做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從研究上來說,完成作業時間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凡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還有作業做到太晚,孩子的體力跟不上,意識越來越差,以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休息時間,孩子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為了避免進入一個死迴圈,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把握好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

  二、作業佈置要遵循因人而異,要儘可能地做到作業分層。

  作業的分層包含了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難度的分層(AB層),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後作業的佈置可以按照日常,雙休,長假時間的長短進行設計;根據不同年段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型別。

  三、採取激勵制度的方法。

  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做好作業,我們老師要千方百計表揚學生,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挑戰。採取鼓勵激勵的方法讓孩子挑戰更高難度的分層作業,讓孩子在這個挑戰過程中取得成就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

  四、設計“生動活潑”的作業,讓學生做學習的成功者。

  設計作業不僅僅是隻設計單一的書面書寫作業,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的作業。比如具有遊戲性的作業(24點);製作性的作業,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時鐘,立體圖形);調查性的作業(統計表,統計圖);生活性的作業(人民幣,測量);創造性的作業。

  五、陳加倉特教在作業設計方面提供了6條思路及建議:

  1、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3、佈置“題組練習”在對比練習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一題多變,一題多問。

  4、佈置“變式練習”克服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5、佈置“操作體驗類”的作業。

  6、佈置“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以上幾點都是很有啟發的建議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腳踏實紮紮實實,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總的來說,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全面地思考作業的相關要素,需要從作業目標、作業時間,作業難度、學生水平差異等全方位進行作業設計,以此來實現作業設計整體質量的提高。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有趣作業、個體差異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19

  “雙減”,無疑是最近一個月來教育領域最熱的詞。11日晚,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陳加倉老師的講座《“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這次的講座猶如一頓饕餮大餐,給予了許多啟發和思考。“雙減”政策落地,一線教師對於作業佈置和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有著兩難選擇。而此次講座也為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一場及時雨,為我們開啟“雙減”政策下如何去設計和實施作業。陳老師圍繞著“兩大關鍵”和“六大建議”展開講解,令我茅塞頓開,有了一下點滴心得體會:

  一、打破作業常規創新邏輯思維

  一線教師通常是佈置作業本與口算,讓所有學生必須完成,這兩本的批改和訂正已花費了較多時間,作業出現一刀切的現象。但在陳老師的講述作業方面,才讓我們真正意識到優秀的作業設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也能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數學。

  長時間佈置常規的作業,學生對數學學習往往是逆來順受的被動式學習,終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因為個體差異,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學習數學方式。因此,作業佈置要因人而異,作業更需要分層。陳老師運用不同的佈置作業時間。平時開展必做的《作業本》、《口算》等作業,其中每日一題,讓我觸動很大,在我之前的教學中,也曾使用每日一題,但最終因各種原因,沒有堅持做下來。我是列印在一張作業紙上,每天一張紙,透過學習去講述本題的解決方法和步驟,錄製成影片放置在公眾號中,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對於雙休日可開展一些列的數學日記、數學小報、數學思維導圖等實踐性作業。對於陳老師指出的分層A、B、C練習,我大為贊同,倘若都為同一個作業,有些孩子吃不飽,有些孩子吃不下,因此分層作業設計急需提上日程。在講座中,陳老師有一個點觸動了我,思維創新題,課前書寫黑板上的思維創新題,讓學生每日進行思考拓展,讓更多地孩子發散創新思維,日積月累,一本本思維創新題的本子,也是孩子思維的成果,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關鍵問題發力提升課堂效率

  一線教師對於常態課,往往更重視過程性學習,探究問題的結果,從而過多的時間花在探究問題上,往往老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導致出現課堂效率不夠高,作業時間增多的現象。陳老師從四種方案中映射出,課堂教學,需在關鍵處發力。透過展示《分數乘分數》課例,若沒有在課堂教學關鍵處發力,會造成課堂教學拖拉,擠佔學生做作業時間,在課堂教學關鍵處沒有發力,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掌握不夠,也是作業練習多的原因之一。讓學生重複做大量的的作業、是對自己教學思考或準備不足的一種補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對於後進生,因作業產生的恐懼,應該得到老師各班輔導或者友善幫助。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丟擲關鍵問題,在關鍵處發力,讓學生有效得出結論。利用課堂時間完成課堂作業本並校對答案。

  三、合理練習思考提升核心素養

  陳老師透過講述“桑代克”迷箱實驗,進一步讓我們理解做作業的目的和意義,學生雖需要練習,但過量的練習往往適得其反,而“雙減”作業設計往往更要關注可以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進一步體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於機械式地練習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觀。因此,讓學生應合理練習,多加思考。

  四、豐盈六大建議拓展學生思維

  陳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重要且接地氣的操作——趣味題和思維題。

  對於此類題目,讓學生知曉題量不多,一節課就佈置一題左右,難度無需太高,讓學生們跳一跳,夠得著,透過每日一題作業,主要是抓趣味題、思考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陳老師透過一系列數學例子,透過設定生活情境故事,講述“一題多解”作業的優點,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引導孩子積極創新,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透過不同途徑去解決問題。在一道數學題中設定“題組練習”作業,在對比中加深理解,多方位地創新學生的思維。在平時設計作業時,可建立一題多變的模型,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混淆點,透過一題多問的形式,讓學生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建立“變式練習”,讓學生客服思維定式,避開相似知識的誤區。為建立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佈置操作體驗類作業,透過陳老師立體圖形模型的製作,讓學生對於知識理解更徹底,透過繪製國旗、黨旗等操作,進一步完善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應用意識,進一步完善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

  陳老師講述的六大建議,讓我備受啟發。他在不同階段對作業的研究,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從不同孩子的角度出發,構建不同的學習需求,需設定不同的作業練習,有著不同的學習體驗,數學的本質要求孩子思維創新與邏輯發展。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0

  隨著“雙減政策”和“五項常規管理”政策的落地,怎樣在政策的範圍內有效的設計作業成為了焦點、熱點問題。在開學初、學校就組織我們學習了相關的檔案,而對於作業管理這一項,個人認為重點有:

  1.科學、合理和有效地佈置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和培養習慣。

  2.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每天應控制在60分鐘以內。

  3.注重作業的設計,確保作業難度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超課標要求。

  4.規範作業佈置課後書面作業,以教材課後練習和學校統一徵訂的教輔資料為主,不得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不得透過微信等方式佈置作業。

  5.嚴肅作業批改,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者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本學期我教三年級兩個班數學,為了很好的落實作業這一項的管理,讓孩子們能輕鬆完成作業之餘又能掌握好數學知識,發展孩子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對數學這門課程保持興趣。我對於作業剛開始有以下幾項設想:

  1、書面作業。

  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的時間,書面作業一般以數學書中的練習和學校統一徵訂的《智慧作業》為主,將書面作業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的樣子。以重點和易錯點的題目為主,主要是為了鞏固好基礎知識,做到人人都會,人人都能動筆做。

  2、預習作業。

  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果孩子們能自主預習,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課前就解決掉,那課堂上留出來探討和思考的時間就多,課堂的效率就高,學生的掌握程度、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會得到提升。但是預習不僅僅只是將書本例題讀一讀,根據兩個班的實際情況,我又提出了預習要求:預習三步驟:一是將要預習的內容讀三次,並打記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或者不懂的詞彙。二是如果可以,將例題可填的內容填完整,並完成例題後的做一做。(剛開始,我很擔心學生根本不會,但是幾次下來我發現越來越好,預習的完整性超乎我的想象。)三是根據例題提一個問題或者出一道類似的題目。而這項作業並不是天天都有,只有我準備上新課才會佈置,並且第二天我都可以欣賞到孩子們的預習筆記。

  3、活動作業。對於一些比較抽象,但實踐性又很強的章節。我就會設計一些活動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在實踐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較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同時提升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的時候,我要求孩子們製作一個鐘面,在自己製作的鐘面上擺一擺他們總是擺錯的時間點,如12點55,解決了平時他們總是看錯的時刻。還要求他們記錄自己一天所做的事,製作出一張時間表或者流程圖。相對於機械的練習,孩子們覺得活動作業好玩多了。在學習《測量》時也是設計了很多活動作業。活動作業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注重過程與方法,給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學習數學的經驗。

  4、閱讀作業和繪寫作業。

  數學也是有很多的繪本可以閱讀的,為孩子們擴充套件豐富的數學知識,也是班級數學文化陣地。此項作業,當孩子們學習的數學知識點是剛接觸的或者難以理解的時候,需要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思考,一般一個章節會佈置閱讀1-2本繪本。如教學《認識時間》、《測量》、《集合》等內容的時候,給孩子們推薦繪本《我家漂亮的尺子》、《我的一天》和《尋找臭屁王》等。甚至會要求親子共讀,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同時,每次章節總結,根據學生積累的知識,我會讓孩子們出一張手抄報,內容可以是課內外的數學知識或者自己出的思考題、自己容易錯的題等。

  5、計算作業。

  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石,而此項能力是在日積月累和不斷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的。考慮到計算作業再於精而不在於多,每天我會在黑板上出8-10道計算題,孩子們利用中午的時間抄題,第二天交到組長那裡批改,錯題及時跟正在旁邊,全對的可以得到一個小紅章。每隔一個星期我會將計算本收上來看一看,根據反饋來進行新一輪的計算練習。

  往往理想與現實之間是有著差距,雖然自認為我的設想很美好,但是實施起來卻是遇到很多的問題的,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斷調整,我也做好幾項措施,來保證作業的有效性。

  1、家校溝通為作業的順利完成保駕護航。

  在有這個想法之前,我只是在家長群裡簡單的發了通知,明確雙減政策下,我的作業將不再發群裡,家長給孩子們準備作業登記本由孩子自己記作業,養成良好習慣,同時請家長監督完成即可。但是完成度就不是很理想,還有部分孩子沒有養成習慣,忘記記作業。後來透過和家長溝通,學優生的家長也很焦慮,他們覺得孩子作業太少太容易,他們希望有部分的提高。針對這部分的家長,我又設定了書面作業裡的分層作業,每個單元將基礎與易錯點梳理出來,又在此基礎上設定了一些思考題以滿足學有餘力的孩子。透過家校的不斷反饋來調節自己佈置作業的形式,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2、正面積極的作業評價保護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往往作業未完成,孩子心理都是有負擔的,對待這部分孩子先了解情況再積極鼓勵。正面的評價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學習自信心,越做越有趣,越有趣越主動,每次的作業都會給孩子蓋小紅章,集齊小紅章可以換學習用品等。優秀的作業則會發在班級群裡給所有的家長和小朋友看。

  以上是我在“雙減政策”下對於作業設計的幾點實踐和思考,由於實踐時間較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1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

  與此同時,我校還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面對教育政策新要求,我們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別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

  3、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

  4、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2

  7月24日中央釋出了雙減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執行。雙減又稱“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目標:

  1、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並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的高度。

  2、減輕家庭教育負擔。

  3、將教育迴歸到學校。

  4、一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

  並規定,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於學生作業量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對於課餘時間,鼓勵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保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雙減”工作是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國之大計。作為一線教師,更是站在了“雙減”工作的主陣地上,更要認真學習領會並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去。

  在我看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撂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

  一、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削減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二、增強集體備課,仔細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依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地課時教學目標,並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三、依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情境,培育學習興趣,以“學生髮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穫,從而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有目標,避開隨意性。在講解課文中完成。如: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對容易寫錯的,在檢查預習時重點強調,採用集體書空或抄寫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運用各種辦法或近、反義詞,或聯絡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課後及時寫下。有了課堂上說的基礎,回家完成寫的任務就輕而易舉。對文中的重點段落指導朗讀,熟讀成誦。減輕了學生業餘負擔。

  五、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仔細練習。讓學生作業負擔小,又得到最大的訓練,做到及時高效。每週針對單元目標出好週週練,進行一些操練。

  六、設計分層作業: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複現象,儘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獲得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獲得學習,獲得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3

  雙減政策“五項管理”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有積極的意義。我們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五項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關於手機管理。透過召開班會、聯絡家長等形式及時宣傳相關的政策規定,告知家長管理好手機,儘量減少學生接觸手機的時間。除了學校特殊要求必須用手機完成的安全作業等任務,堅決不給學生布置必須用手機完成的作業。對學生帶手機和電話手錶入校園進行了嚴格的管理。

  二關於學生睡眠。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個小時。及時關注學生睡眠時間,與家長做好溝通,保障學生充足睡眠。程度較弱的學生作業速度很慢的,老師會特殊對待,佈置簡單的作業,以保證學生的充足睡眠。

  三是關於讀物的管理。按照教育部下發的不得推薦或選用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12條負面清單,我們及時清查圖書室、辦公室、教室等處的書籍,嚴格按照規定管理。班級成立了圖書角,和圖書管理員。學生完成各項作業之後,中午時間和延時時間可以借書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數量、梯度等作出明確要求。

  四關於作業方面。我們每天嚴格落實作業時間,作為班主任,每天不僅要負責語文學科,還要協調各科的作業時間,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各科老師在上完課之後就提前佈置了家庭作業,每天下午延時時間學生一半以上都能完成所有家庭作業,而且有的疑難題目學生也可以隨時在老師指導下解決。個別參加社團的學生和作業速度較慢的學生也能回家後迅速完成。

  五是學生體質方面。本學期每週都有三節體育課,每天上午20分鐘課間操,下午延時1小時陽光體育活動課,活動形式多樣化,眼保健操、集體跑步,做操訓練,以及跳繩打球等專案,足以使學生每天運動量達標。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4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雙減,中國教育又迎來了偉大的變革。那麼什麼是雙減政策呢?從通知來看,雙減一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其中以“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為主要抓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在全國進行“雙減”政策推廣。政策中還提到要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有不同學段的限制。這樣,既可以避免上學高峰期而產生的交通堵塞,也可以避免學生家校往返途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這樣來看雙減需要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減輕負擔,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教材二次消化適合學情解讀)、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教師要與班主任、同學科教師、跨學科教師通力協作,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雙方成為“雙減”的合作者。與同課教師一道深度參與集智備課,發揮群體大腦智慧,集智備課。備課組長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在集智研討基礎上,拿出視覺化成果:單元規劃表(框架),單元課時教學任務活動創意表,分課時教學設計教案。與班級任課教師一道共同制定學習規則,培養學生的內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學生習慣養成。同時與本班課任教師合作,藉助班級作業協調員,控制作業總時長,徹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跨學科教師協作,積極嘗試跨學科內容整合,開展拼教、拼研、專案學習等,盡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教師應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故教師與學生課內外相處時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換位思考。

  “雙減”要求教師放手、放權,要求學生學會自律、自控,學會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要讓學生潛意識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感染、薰陶、培養“明生”。可見構建新型師生關係顯得多麼重要!

  通知中提到“明生”的範疇,應該有這樣的幾層含義:明學,思維比較清晰,元認識水平較高;自律意識、自控能力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素養高。明標,對“為什麼學習?學習終極目標是什麼”等有深度認知。明世:責任、擔當、改變世界是發自內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非常明晰。一句話要讓學生成為“雙減”最直接、最大受益者。

  “雙減”,減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要傾聽教育外部的聲音,不要自我設限,讓思維發散,讓認知升級,構建新的思維模型,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學習綜合體,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共同興辦教育、參予教育改革。在“雙減”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會逐步融匯於校內課後服務市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的學校既沒有課外服務的專業師資,又沒有課後服務中的專業課程,遠比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在這方面的成熟度和專業發展水平。因而,學校校內課後服務的推行勢必會與校外培訓機構共同攜手,促進教育未來的發展。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5

  在雙減政策下,xx市小學數學學科在朱老師前瞻性的引領下,特邀xx市小學數學教研員雷老師為我們開啟單元作業設計的主題培訓。我有幸在本次主題培訓中進行發言,和老師們一起交流單元作業。本次活動中有同伴的經驗分享,有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透過xx市每月數學名師講壇活動和各類研修網中對作業設計的學習與反思。基於此,我對四下第五單元《三角形》單元進行了單元作業設計。依託單元設計框架,我從單元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立足關鍵問題,體現學生核心素養,以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思維挑戰等三個層面去設計針對性的作業,在設計過程中我力求體現思維視覺化,力求保證題目的一題多變、體現分層理念、說理素養與實踐拓展。

  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素養作業有別於教輔應注重精選、精編、精練。準備時,我從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用書、課堂作業本等資料入手,以知識要求、技能要求、水平要求和能力要求四層次為指向,ABCD四個水平的為導向,合理確定單元作業目標。透過學生的學期存在問題,結合目標,設計基礎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以分層、素養、實踐、聯結四個關鍵詞串聯單元素養作業,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有深度探究的實踐,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這次主題培訓有幸邀請到xx市教學研究院小數教研員雷老師,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框架,可以說解決了一部分老師的燃眉之急,給走在摸索階段的老師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雷老師從“為何重構”、“如何重構”兩個問題引入,深入分析雙減的背景和意義,分別從作業改革,作業管理與設計,方案與制度,最佳化作業改革的機制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雷老師指出作業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學情,以思維、聯結、整體性和實踐拓展豐富單元作業設計。雷老師指出作業需“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否以作業為載體,開啟新的教學模式。

  作業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引領在場老師認識到作業承載的新“使命”。雷老師透過解讀省、市作業設計的實施要求和編寫指導方案,為我們在座所有的老師指明瞭方向,對最佳化作業設計的'專業指導,給出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原來《圓的認識》可以這樣去教學,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提取數學素材,課堂生成關鍵問題,產生驅動性問題並透過自主學習的形式去探究,讓學生素養落到實處。

  我們日常基本是一些基礎性作業,如何提高基礎作業的質量,雷老師給我們指點了迷津,他說關鍵在於遷移的運用,情景變化,比如一題多用,結合學生學情本質,聯絡生活情景,透過數學閱讀獲取有用資訊,使作業生動有趣,學生樂在其中。雷老師指出素養作業要避免重複性和機械性的作業,應從單一知識點到綜合的運用,以前我們佈置作業往往是知識碎片化,追求覆蓋面,學習方式是反覆記憶,重複講解,大量訓練,反而適得其反。透過大量案例分析,給在座的老師闡述了這樣的作業設計的缺陷,我們的理念雖然走進來核心素養時代,但是行為卻還是在雙基時代。所以我們應該拋棄這種作業方式,作業要體現學生真實學習性,引導學習程序,可以在設計作業時給學生設計學習支架,控制好作業量,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佈置差異性作業。

  透過這次的以最佳化作業設計為主題培訓,讓在座的老師都對做好最佳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一次乾貨滿滿的學習,讓我們再次攜手共研,更好地最佳化單元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6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透過xx市小學數學最佳化作業設計的學習和培訓,在我們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對“雙減”政策下在作業設計方面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學生作業有著”承前啟後”的使命:與其說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還不如說作業貫穿我們教育始終,是撬動“素養課堂”“素養評價”的重要載體。它不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用以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學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種實踐手段,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形成良好數學素養的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下面就這次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培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作業佈置層次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如何因材施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現行的教育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為了讓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讓優秀學生更優秀,讓學困生想學數學,會學數學,在小學數學作業佈置是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作業。對全班學生布置相同的書面作業,如果只佈置基礎題優秀生就沒有什麼興趣去多動腦筋和檢驗,而只追求速度,長此以往,就會養成求快不求質的浮躁解題習慣,作業質量無法保證,直接影響數學教學質量。如果大難吧,優秀生有興趣了,但對學困生來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錯,自信心受到嚴打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我們在設計、佈置數學作業時,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標準來佈置,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差異,佈置有層次性的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

  一般來講,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在其掌握了書本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佈置一些有深度或綜合性強的作業,充分挖掘其學習潛力,進一步發展其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提升其數學品質。對於基礎一般的學生,除了掌握書本知識外,也要適當穿插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則應佈置基礎性的知識,讓其經常體會作業成功的喜悅,建立能學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二、作業佈置多樣化。

  佈置作業時,除了佈置一些如計算題、基本應用題等常規作業外,還應編選一些操作題和開放性習題。如今的數學遠非只是算術和幾何,而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一門學科。它要處理各種資料、度量和科學觀察;進行推理、演繹和證明。而“做數學”的方法也遠非只是計算或演繹,還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當然,學生的數學作業也不應是一些簡單的書面作業,還應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的內容。所以在小學數學作業的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這一方面,如: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4、塗一塗: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平面圖形並塗上不同顏色。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做、說、塗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三、作業佈置實踐化。

  以往的數學作業形式比較單一,僅侷限於學生個人完成,數學課本知識範圍的書面作業,遠離學生的實踐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應該變化作業形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佈置操作性作業、日記型作業。但不是單一地做數學題,而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讓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比如學習”圓”以後可以佈置如下作業:

  1.如何找到家裡吃飯的碗的圓心

  2.生活中圓的運用

  3.聯合國召開圓桌會議而非長桌會議等等四、評價作業人性化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訓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總之,數學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數學作業應由單一書面機械重複向多層次、多形式、開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轉變。作業過程要真正體現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佈置作業要把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原理與實際操作中學數學,透過實際操作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使每一個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做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快速地發展。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7

  “雙減”之下,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少了,負擔減輕了,對作業質量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師在作業佈置上,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不同學生、精確校正課堂教學、精細反饋作業情況,搭建“一二三”作業分層模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維品質,使作業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推動“雙減政策”進深落實。

  一個課堂題組練習,培養學生夯基建構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穿插題組練習,針對教學重難點設定專項鞏固訓練,讓學生在課堂練習中聯絡舊知、鞏固新知、引發新思,同時減輕學生課後作業的負擔。引導學生梳理錯題本,撰寫班級錯題志,最佳化學習方式方法,強化集體效應。

  二種雙向延伸練習,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一是要重視學生對於變式題型的識別能力,對於常規題型設定多樣的變式練習,題型要豐富,題量要精煉,提升學生思辨能力。二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逆商”,讓孩子在難題中不要輕言放棄,能夠另闢蹊徑尋找答案。可設定“一日一練”,引入高階思維,引導學生以順推、逆推、一題多解、歸納證明等方式解題,輻合思想與發散思維並駕齊驅。

  三項創造體驗練習,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①是開展每月分組主題研學,結合特定主題,學生在動手實踐形成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自學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②是開展每週操作類作業,讓學生在製作年曆卡等過程中,領悟數學知識的美感。

  ③是常態化開展言語體驗類練習,2~4人一組,依次在組內分享知識學習心得或開展遊戲互動體驗,讓學生在開口說練中使數學知識更加清晰明朗,更好地觸控數學的內在本質。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8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29

  11月18日下午,在xx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領下,在縣教體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參加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上海市教委研究室的xxx主任從正確理解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如何提高單元設計質量三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小學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

  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做、找、說、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說小學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數學遊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型別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於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透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最佳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最佳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0

  “雙減”政策給學校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聚焦了作業、教學質量、課後、校外培訓等,特別是作業,作業原本是教師學校日常教學中“小事”,如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大事。雷老師提到:“有減必有加”。作業改革勢在必行,xx市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在最佳化作業方面負重前行,此次雙減背景下作業最佳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

  在“雙減”進行時,如何玩轉小學數學作業呢?華羅庚曾說:“學數學不做題,等於入寶山而空返。”做題當然要做,就看做怎樣的題。一線教師根據教學用書,合理利用起課堂作業本,個人認為已經很了不起了。我認為朱小青老師建議的`錯題收集就非常適合我們去實施:收集本週數學課本與課堂作業本上學生出現的錯題,分析原因後,最佳化設計週末作業,學有餘力的學生只需完成拓展部分的作業,學生作業的量明顯減少,質在不斷提升中。對於作業設計,我們要把力氣花在刀刃上。最佳化作業設計,合理作業評價,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都是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在批改作業時,儘量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簡單的習題。

  從最佳化作業設計的角度看,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業,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最佳化作業能促進學生充分吸取數學的養分。我們是普普通通的教師,做的卻是重大的事,任重道遠且阻,感激此次xx市小學數學“基於雙減背景下作業最佳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的舉辦,在這條路上,我們相伴而行!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1

  2021年8月國家頒佈出臺了“雙減”政策並迅速落地。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昨天我也認真觀看了楊雄專家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我們家長要明白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基礎教育必須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不能把“良心的事業",變為“逐利的產業”,更不能成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從維護公平正義來講,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為奢侈品,更不能讓優質教育成為少數有錢人的“專利"。

  二是對家庭教育觀念的糾偏。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干擾,帶來了一系列教育觀念的扭曲。實施"雙減"政策的落地能極大的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

  第一,糾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不是應試競爭的“跑馬場"。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走出"短視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

  第二,糾正違規競爭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學校、不少家庭,為了在升學競爭中搶得先機,堅信所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違法違規教育行為大行其道。實施“雙減"政策,就是依法依規治教,恢復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態。

  第三,糾正超前學習之偏。學校教育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承擔著國家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職責,而校外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遺憾的是,當下的校外教育儼然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另外一個實施主體。各種培訓機構實施“超前學習"超標學習",成為贏得客戶的不二法門。實施“雙減"政策,要調整最佳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構,既要做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要做好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

  三是對教育方法再認識。功利化、短視化的中小學教育,相信"時間+汗水”,不尊重教育規律,不相信教育科學。實施“雙減”政策,是對教育規律的迴歸。

  第一,堅持全面發展規律。“減負”從根本上說,是要最佳化學生的成長環境,改變單一的應試教育局面,保障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本身既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第二,堅持身心和諧發展規律。現在,不少家長緣於對子女未來教育前景的不確定性,患上了嚴重的“教育焦慮症",導致了中小學生的過度教育,其重要表現就是透過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以增加對未來所謂優質教育追求的安全感。這種過度教育不僅違背教育規律、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犧牲孩子身心健康為代價。

  第三,堅持知行合一規律。中小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掌握書本知識,更需要透過實踐活動,促進其智慧的發展。實施“雙減"政策,必須調整中小學的教育活動結構,在減少大量單調、重複、低效的知識學習負擔的同時,著力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教育。

  第四,堅持因材施教規律。實施“雙減”政策,必須最佳化課內外教育結構,在滿足學生教育需求側上下功夫。中央要求“鼓勵支援學校開展各種課後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這裡,必須科學定位和整體最佳化學校教育課程育人體系和學校課後育人體系的關係。

  作為家長,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慮,培養家庭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孩子多元化發展,有健康的體魄,陽光的性格,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做好家校結合,為孩子共同創造一個良好寬鬆的成長氛圍。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2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我校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落實減負保質,致力於提升課堂質量,向40分鐘要高效。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管理和設計路徑,激發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也成為了每一個老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考慮作業設計的目的。作業的設計究竟是出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還是出於“應試”的目的,為了考試而大量做題,或者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此外,如果一份作業單的設計,所有學生都會做,那麼可以說這份學習單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好的作業應該是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是孩子藉助支架,透過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的。因此,作業的設計要讓孩子們潛心會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可以讓他們去挑戰的。

  在作業設計中我們要明白,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時間越多就越容易學好,在合適的時間內學習“少且重要”的數學才是數學課的理想狀態。有時過多機械重複同水平的練習,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厭”。華羅庚曾說:“學數學不做題,等於入寶山而空返。”在資訊化的今天,要幫助學生找到“題海”已不是難事,難的是為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成長的“題組”。“雙減”檔案明確要求: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雙減”檔案對作業批改也有細緻具體的要求: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檔案還特別提到:不能要求家長批改和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毫無疑問,批改作業屬於教師的工作,“精選、先做、全批”是教師作業佈置的基本準則,教師也不會要求家長和學生批改作業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學生因此就放棄作業的“自我檢查”,家長就對孩子的學業“放任不管”,這就是對檔案的誤讀。任何關於學生成長的工作,都離不開學生主體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作業的批改看結果也要看過程。老師批改的一個簡單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經歷和收穫,還會掩蓋學生作業過程火熱的思考、豐富的情感和真切的體驗。在批改時,儘量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有時一句話,足以鼓勵學生的鬥志;一個符號,可以緩解學生的焦慮;一個圖示,能啟用學生的思路。

  總之,在“雙減”政策之下,我們要正確解讀檔案精神,提高自己的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自己的作業設計能力。在減負的同時,不減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3

  雙減政策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老師必須努力適應新的要求。就語文來說,只有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方法、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的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業要減負,先得在課堂上弄明白。要提前備課,集體研討,改變教學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設計、課件。同時,教研組的各位成員也要分工開發閱讀教材,開出系列化的閱讀導讀課,配套的背誦、習字練習,這樣面向全體的規範化、個性化、配套化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課堂質量。

  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語文學科的作業總是機械性抄寫的多,作為語文老師,要在充分調研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學情教學,帶領學生提前預習,緊扣教學目標,課堂抓能力訓練,紮實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課後能輕輕鬆鬆地做作業。

  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先複習,再寫作業,作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同時,每級教師要集體研討作業佈置。不要杜絕無效作業,分層佈置作業,課後服務鞏固時能夠精準的練習,可以做到面批面改,學生也就不會覺得作業難、作業多了。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律、高效的意識。我們將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在校自覺自律地完成學習任務,然後同時也要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讓學生在學校快樂學習,在家快樂成長。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4

  “雙減”政策自落地以來,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知道“雙減”指的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那麼,“雙減”的實質就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抓好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教師。對於廣大教師而言,“雙減”意味著教師教育生涯中即將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戰。那麼,在“雙減”政策之下,身為一名初中英語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創造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下,務必提高課堂效率,這要求我們課前備課要精準、最佳化。課堂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教師在備課中應有針對的備課,在教學中也應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的能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二、強化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能真實、快速反映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利用堂清來複習並強化所學內容,是我們英語組的一大特色。每堂課新授內容之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堂清摸底,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為新授課內容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知識。課堂檢測的形式可以都多樣化,也可以在課中或課上最後幾分鐘進行。學生的課堂檢測是建立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只有課前精心備課和鑽研重難點,課堂檢測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強作業管理。

  作業佈置形式多樣化,採用分層作業和素養作業等多種形式。素養作業包括繪製手抄報、製作思維導圖和錄製小影片等。作業佈置時,切忌只佈置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

  身為教師,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快樂幸福的好老師。讓我們堅守初心、身體力行,讓教育迴歸到最本真的狀態。

  雙減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體會35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透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為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透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透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透過最佳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