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精選7篇)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透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二、教學設計目的

  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讀圖瞭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

  2、瞭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其在圖上的分佈。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讀圖和分析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2、透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並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對我國壯麗山河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自豪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透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

  2、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佈

  教學難點

  1、分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優越性

  2、識別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

  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沿320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中國主要山脈分佈圖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1、談:我們經常說,我們的祖國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們一起看一段錄相感受一下祖國的壯麗河山。(展示多媒體)

  2、當然,要更進一步的認識,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學習。今天,我們將進入一幅全新的畫卷。

  (板書: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二、地勢西高東低:(板書)

  1、過渡:在古代詩詞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為什麼江水都要向東流?(地勢西高東低)

  2、把我國的地面沿32°N線剖開,呈現出這樣的面貌:(展示多媒體)

  3、觀察,思考P20活動中的問題。

  (指名答)

  歸納: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板書)

  可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1000米-2000米;第三級為500米以下。

  4、活動:(出示設色地形圖)

  找出這三級階梯的大概範圍

  找出三級階梯界線上的主要山脈

  5、討論:“地勢西高東低”的優越性

  談:到現在,我們很容易就得出我國的河流為什麼會由西向東流了,除些之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還有哪些優越性呢?

  學生分享、自由發言,提出各自觀點,最後派代表總結髮言。

  (教師可引導學生主要從氣候、水利和交通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溼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2〉“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這些大江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運輸,促進了內地與沿海的經濟聯絡。

  〈3〉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大多建設在這些地帶。如葛洲壩水電站、正在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三、山脈縱橫交錯(板書)

  1、過渡:在我國的三級階梯都是以山脈為界,感覺山脈就像骨架一樣。事實上,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地形的骨架。(板書:地形的骨架)

  2、讀圖(出示:中國主要山脈分佈圖)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脈:(板書)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3、活動:找五嶽

  談:我國奇峰名山眾多,其中“五嶽”就很有名,它們自古就是人們爭相祭

  拜之處,遊覽之所,那麼,五嶽是哪五嶽?你們能在圖上找出來嗎?

  它們分別們於哪一個省?離我們最近的是什麼嶽?

  板書設計: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一、地勢西高東低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二、山脈縱橫交錯:

  1、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勢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中國“地勢和地形”知識不僅是組成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與其它章節內容有著廣泛的聯絡。它不僅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氣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識的學習,而且也影響到農業的分佈、人口的分佈、城市規模和分佈、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可見,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中國地理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同時,透過對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瞭解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地勢和地形”這部分內容是試卷考察的重點,複習起來要儘量做到系統全面。

  2、複習內容

  本節是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一節的複習內容主要是兩個知識點,即地勢與地形。在複習過程中,力求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空間印象,能將地勢和地形的特點與相應的圖、表建立聯絡,對地形區圖、山脈分佈圖等能準確掌握。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地勢和地形”這部分內容,如果複習再重複講解知識點,學生一定會缺乏興趣。在複習過程中,讓同學們自己建立知識間的聯絡,會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參與複習的積極性。

  三、複習目標

  根據這一節的課程標準“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確立本節課的複習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我國地勢特徵,三級階梯狀況並能分析地勢特徵對我國的影響;

  2、理解我國地形特徵,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們的分佈、位置等

  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地圖、表格,明確一些重要的地形區的特徵、分佈、位置。

  2、能列舉例項簡要評價我國地勢與地形的優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四、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組競賽法、教師點撥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綜合歸納法。

  五、複習重點、難點

  重點:

  1、地勢特徵

  2、地形特徵及主要地形

  難點:提高運用地勢地形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六、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會考卷、會考試題

  七、複習過程

  一、新課匯入

  課前播放經典永流傳傳唱人孟庭葦演唱的《虞美人》

  設計意圖:在複習我國地勢的特徵時,讓學生說出在這首歌曲中有一句詩詞是描述我國地勢的特徵的,提問是那句詩詞。(學生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前兩週我們已經複習了七年級地理上冊和七年級下冊,根據會考範圍的要求八年級地理上冊只複習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在這一章我們學習了四節內容,第一節地形和地勢、第二節氣候、第三節河流和第四節自然災害,今天我們就來複習第二章第一節地形和地勢(教師板書)

  二、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點

  讓學生翻開書快速瀏覽22---29頁教材,回憶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點,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還必須告訴同學們在幾頁,並說出問題的答案。在說到我國的地勢特徵時,在課前我們欣賞了經典詠流傳傳唱人孟庭葦的《虞美人》,在這首歌曲中有一句詩詞是描述我國地勢特徵的,是那句詩句呢?說完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詩句是描述我國地勢特徵的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讓學生在說一遍我國的地勢特徵:西部高,東部低,呈什麼狀分佈?(階梯狀)那麼幾級階梯呢?(三級階梯)第一階梯的海拔是多少米哪?(4000米);第二階梯是多少米呢?(1000--2000米);第二階梯是多少米呢?(500米以下)提問還學習了哪些知識呢?以上同學們所說的知識點,就是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要求學生們必須記住

  三、連結會考

  讓學生們拿出2016年的會考試題,讓學生在會考卷中找一找,地形和地勢這節課的知識點在會考卷中所佔的分值是多少,(5分)主要的題型是什麼?(讀圖題);再讓學生拿出2017年的會考試卷,也就是去年的會考卷,再找一找,在這張會考卷中本節課的知識點所佔的分值又是多少呢?(10分)主要的題型又是什麼呢?(讀圖題)從這兩張會考試卷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地形分佈圖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福圖中要求學生必須記住我國主要的山脈和地形區,那麼地形和地形區一樣嗎?讓學生明確地形和地形區的區分。

  四、診斷病因

  現在如果不讓你看圖,能夠將我國主要山脈和地形區全能填在圖中同學請舉手,就幾個學生能填上。期中考試後老師進行了統計,有大部分學生分數低的原因就是最後一道讀圖題,一共30分,有的學生只得了幾分,十幾分。下面老是就找一些學生說一說,你在讀圖過程中有哪些困難呢?或是你讀圖題丟分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先叫舉手的,再叫期中有幾個讀圖特別不好的學生);教師小結:學生在讀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一、在記憶讀題是隻記憶符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而不去記憶圖中符號所在位置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所以在考試的時候只要符號一變,學生就一分不得了,這是大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毛病。對圖中地理事物記憶混淆,例如:南方地區就一個高原是雲貴高原,但是在填圖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填成了青藏高原。還有東北三省的大小興安嶺有許多學生就經常寫反。讀圖是能填上地理事物的名稱但是一寫文字的時候就寫錯了,例如:準噶爾盆地的“噶”,柴達木盆地的“柴”,珠穆朗瑪峰的“珠、穆、朗、瑪”,有很多學生因為寫錯別字而一分不得。

  五、對症下藥(小組討論)

  下面同學們就共同探究有哪些好方法能夠既準確又快速的記住我國主要的山脈和地形區。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說出好的方法,有的學生說中國像雄雞,可以先記雞頭的山脈和平原,再記雞尾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又記住了三個山脈和兩個盆地,再記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又記住了7個山脈,再沿著河流記憶山脈或平原。有很多學生說出了很多方法。說的也非常好。

  六、考考你

  學生已經找到了很多方法記憶我國的山脈和地形區,那麼我國的山脈和地形區你們都記住了嗎?都記住舉手,全班都舉手了,好,下面老師就考考你。利用大螢幕出示對號入座,大展身手,老師隨意說符號學生說出地理事物的名稱。總體來說學生說的都非常好。

  七、鞏固練習

  讓學生拿出會考試題做25頁選擇題第8題、26頁選擇題第9題、10題,再做74頁第13題,再做78頁13題。同學們共同對照答案,並找答錯的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再讓學生拿出2016年會考試題,讓學生做第二題讀圖題,做完後,同學們共同對照答案,並找答錯的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最後教師小結這幾道題做錯的原因。

  八、輕鬆時刻

  讓學生欣賞我國主要的地形區,並指圖讓學生猜猜是哪個高原,並讓學生說出這些高原的地形特徵,或用哪些詞語來描述這些高原。本節課學生掌握的都非常好,所以老師獎勵學生欣賞歌曲《中國地形地勢歌之小蘋果版》。

  九、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同探究了中國地形分佈圖的讀圖方法,只要我們腦中有地圖,並掌握正確的讀圖、識圖方法,我相信祖國大好河山盡在胸懷。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地勢地形

  山脈

  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形區

  山區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形圖能力。

  2、概括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特徵,記住位於地勢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

  3、初步樹立自然環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觀念。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與教師啟發教學。

  教學重點

  我國地形地勢對其他自然環境要素的影響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運用各種地理圖象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徵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請同學們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內蒙古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區的資料,並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找到這些地形區的位置,並根據地形區的顏色對照圖中高度表判斷海拔高度。

  教師小結: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幫助我們直觀的判斷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課

  一、中國的地勢特徵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東部地區大多是深淺不同的綠色及淺黃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黃色的顏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據顏色的分佈概括我國地表高低起伏的總體趨勢是:

  學生答:西高東低。

  (2)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的分佈,學生嘗試繪出我國地勢示意圖並透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對可能出現的兩種示意圖進行說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可能是由西向東逐漸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東階梯狀降低,究竟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學生得出結論: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3)課堂活動:閱讀第57頁圖B “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及沿36°N地形剖面圖”,明確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由哪些山脈構成的,三級階梯的海拔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麼地形型別為主。

  教師:地表形態是自然環境的基礎,我國的地表形態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有什麼影響?在瞭解了我國的地勢特徵之後,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一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

  (4)教師出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學生分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合作研究)

  ①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佈對氣候和河流流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②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課堂小實驗)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利弊分析)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向內地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較為豐沛的降水。

  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我國許多大河流向自西向東,地勢決定了我國許多大河的流向。

  地勢對水能資源蘊藏的影響——在地勢階梯的分界處往往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有利影響:滾滾東流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向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絡。不利影響: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交通的障礙。

  二、中國的地形特徵

  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地勢,知道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大家翻開課本58頁,閱讀課文,看除了我們上節課熟悉的山脈以外,還有哪些地理名稱呢?

  生:(略)

  教師:對,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山地,這些分佈在地表的各種形態,就稱之為地形。那麼地形的五種基本形態也就是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山地。

  師:大家看圖C“中國各種地形型別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重”圖能發現什麼問題? 講解:我國山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師:講解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大小縱橫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看圖F“中國主要山脈分佈”講解山脈的走向。我國主要山脈的分佈如下。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六盤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轉承:縱橫交織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山脈之間鑲嵌著高原、盆地和平原,山脈也是這些地形區的地理分界線。

  師:大家看圖H“中國四大高原”說說我國的四大高原是哪些?各有什麼特徵 生:討論回答。

  師: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特點: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雲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石灰岩廣佈。

  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因地面覆蓋著厚厚的黃土層而得名,當地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廣闊坦蕩。

  師:看圖D“中國地形”提問我國第一級階梯上主要分佈著哪些高原呢? 生:青藏高原。

  師:除了青藏高原,還有其他的地形型別嗎? 生:柴達木盆地

  師: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哪個呢? 生:青藏高原

  師:誰能說說青藏高原上是什麼樣子嗎? 生:雪山眾多,冰川廣佈,寬谷和湖泊鑲嵌其中。

  師:有人描寫一個高原這樣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是哪座高原呢? 生:內蒙古高原

  師:現在誰給同學們當內蒙古旅遊的小導遊呢?

  生:內蒙古高原上很平,羊馬等好多,草中間野花很漂亮。還有就是草原的天很藍。 師:在高原頂部感到很平,這點和平原上的感覺有些相似,一望無際的原野,讓人感到心都開闊了好多。

  師:我們先總結一下內蒙古高原有什麼樣的特點? 生:坦蕩如砥,起伏和緩

  師:高原和平原,有那麼多的相似,那麼區別他們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生:海拔高度

  師:對,大家看看我國三大平原的海拔高度大致是多少,那麼我國四大高原的大致高度呢?

  生:平原大都在500米以下,高原以第二階梯為例,大都在1000—2000米。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四大高原中的最後一個內容,雲貴高原。這次有人願意來帶隊嗎? 生:(略)

  師:由此可知,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那在到處都不平的地方,見到平地大家就會倍加珍惜,於是在這些地區人口 城鎮集中,農業發達。

  師:除此之外我國主要有哪些平原呢? 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師:有哪些丘陵呢?

  生: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師:地形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

  分組討論: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 響?

  (學生總結)教師歸納: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等多種經營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的山區為我國發展旅遊業和採礦業提供了條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積少不利於耕作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崎嶇的山區又使交通不便。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我國地勢的主要特徵;

  2、分析我國地勢對氣候、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使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去發現地理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地勢是一種資源,能為人類提供便利,培養綜合分析資源的整體意識。

  【重點與難點】

  1、地勢的主要特徵;

  2、讀圖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有一首詞這樣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怎樣從地理的地勢角度來理解“大江東去”?有的同學會回答可能是因為地勢西高東低。這種說法對嗎?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探討一下我國的地勢。

  二、新課學習

  (一)中國的地勢特徵

  1、地勢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稱為地勢。

  2、地勢的特徵

  讀圖,自西向東,海拔高度如何變化?(越來越低)

  地圖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顏色是否有明顯的地域變化?(有) 深色集中在哪裡?淺色又集中在哪裡?(深色在西部,淺色在東部) 根據顏色明顯的區域變化,可以把中國地勢大致分為幾部分?(三部分)

  每部分的海拔大約是多少?(第一部分:4000米以上;第二部分:1000米~2000米;第三部分:500米以下。)

  這種高低地勢,就像階梯一樣分佈著。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我國地勢的特徵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閱讀小卡片:(多媒體展示)

  拓展延伸:我國陸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多媒體展示) 3、三級階梯的名稱、位置、地形

  活動:讀圖

  參照圖冊在圖中繪出地勢三級階梯的大致界線。(如圖) 在圖中相應位置標出三級階梯的名稱。(海拔最高的為第一級階梯,其次為第二級階梯,最低的為第三級階梯)(如圖)

  從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東,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陸架。

  每一級階梯的地形以什麼為主?(第一級階梯:高原、山地;第二級階梯:高原、盆地;第三級階梯:平原、丘陵。)

  想一想:圖A和圖B,哪一幅圖所顯示的是我國地勢的特點?(見多媒體) 我的解釋:我國地勢不但西高東低,而且呈階梯狀分佈。

  4、地勢對氣候、水利和交通的影響

  (1)地勢對氣候的影響

  西高東低有利於暖溼的海洋風向內陸推進,形成降水;東高西低則會阻礙暖溼的海洋風向內陸推進。

  (2)地勢對水利的影響

  讀圖,說說我國大型水電站的分佈特點。(階梯交界處)

  這些地方為什麼能建大型水電站?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拓展延伸:(多媒體展示)

  (3)地勢對交通的影響 向東流的大河流溝通了我國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絡。 拓展延伸:黃金水道——長江(多媒體展示)

  (4)地勢對經濟的影響

  東部地勢低平、人口稠密、農業條件好、交通便利,這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活動:探索

  這條河為什麼叫倒淌河? 影片:倒淌河成因

  三、課堂練習

  1、下圖中,能準確反映我國地勢特徵的是(B)

  2、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A階梯的主要地形是高原和山地,B階梯的主要地形是高原和盆地。

  (2)我國地勢的總特徵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這種分佈對氣候的影響是有利於海洋上暖溼的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四、課堂小結

  我們學了什麼?(我國地勢特徵及其對氣候、水利和交通的影響)

  五、作業佈置

  1、教材65頁複習題1。

  2、我國地勢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3、我國地勢對氣候、水利和交通有什麼影響?

  【板書設計】

  中國的地勢與地形 (第1課時)

  (一)中國的地勢特徵 地勢的概念 地勢的特徵

  三級階梯的名稱、位置、地形 地勢對氣候、水利和交通的影響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1、教材用中國地形圖斑斕的顏色引入新課,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非常形象、直觀。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顏色的深淺不同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個地區的地勢走向。

  2、一般來講,我們將地形分為五種型別: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總結出這五種地形的特徵:山地的絕對高度較大,頂部高聳,坡度很陡,溝谷幽深;丘陵的相對高度較小,地勢起伏和緩,坡度較小;高原的絕對高度大於500米,相對高度小,頂面面積較大,起伏和緩,四周較陡;平原的絕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內部是平地或和緩的丘陵。

  3、山脈的走向是以地圖上的方向為基礎的,但與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應該是南北走向。

  4、山脈是構成地形的骨架,這是中國地形分佈的一大特點。除了教科書活動中所提出的山脈,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祁連山北側為內蒙古高原,南側為柴達木盆地;秦嶺北側為黃土高原,南側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線以外,山脈有時還是人文地理的界線,例如長白山是中國和朝鮮的界山;喜馬拉雅山是中國和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5、山區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2/3。

  【學情分析】

  班級基本概況

  由於學生大都是農村兒童,加上鄉下學生不太重視教育,因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幾位學生智力相對較低,作業難以獨立完成;還有5-6名學生從一開始基礎太差,習慣也不太好,也比較難以獨立完成作業。

  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基礎

  透過對學生的調查測試,結合本學期的學習表現,本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有四分之一學生很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語文學習,只有幾位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從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時間與學習知識檢測來看,我班總體學習基礎不夠紮實,兩極分化距離較大。同樣的一篇課外閱讀作業,最快的學生與最慢的學生在閱讀完成時間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時間,作業慢的學生主要是知識不掌握,基礎較差者,讀課文還停留在一年級的指讀水平。還有一兩個是連最基本的字都不會認,一篇課文十有八九不會讀;從知識檢測來看,對課標要求的達成度一般,100%達標的不到一半,還有3人只達到課標要求的40%,2人只達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標的學生只有1個,超過課標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學生總體學習水平一般,特別突出的學生不多,大部分學生處於中等水平,還有極少數學生存在智力問題。可以說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基礎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也就是簡單的知識學生表現為很強的表現慾望,積極性高漲;而對於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學生望而生畏,表現出無能為力的態度。

  學生學習習慣與先前學習經驗透過與學生的接觸,以及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與種類作業情況的觀察,發現此班學生學習習慣一般,特別優異的學生很少,如認真預習,認真完成各種作業,認真複習,做讀書筆記等。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特差,如上課不發言,回家不預習,作業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師再三催促才交作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記住位於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

  2、使學生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並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分佈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培養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2、透過閱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徵。討論山區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瞭解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建議】

  在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注意,不要過分注重學生對具體地形名稱的記憶,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學會使用地形圖提取有用的地理資訊,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和總結;另一重點在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地勢、地形的特點及其話主要山脈和地形區的分佈

  難點:地勢對我國氣候和河流的影響,山區面積廣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聯絡實際引入:從學生所在的地形區講起,如果學生不知道名稱,可以先從地形的特徵引入,從學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觀說起。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新課使學生有親切感,也培養了學生對日常事物的觀察能力。

  2、圖片、影片引入:課前準備我國不同地形區的圖片資料,或者我國各地形區的影片短片,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透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1、帶領學生讀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明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據顏色的分佈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進一步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的分佈,推測中國地勢是否有可能呈階梯狀分佈。複習有關地形剖面圖知識的基礎上,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證實剛才的推測。3、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一項內容,明確三級階梯的界線,同時提出問題: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麼地形為主?建議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第22頁圖2、2時,準備一些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裡不必過早地出現大量的地形名稱,掌握地形種類就可以了。

  4、對我國的地勢特點進行評價。這一教學過程可帶領學生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2題到第4題。可採用分組討論的辦法,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專題,然後派一個代表發言,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後教師應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這幾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歸納如下。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溼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河流流經階梯交界處:可以自制一個透明小水槽,用實驗來說明階梯交界處的水能資源。同時可以自制複合投影片,將長江、黃河、珠江上的主要水電站的位置和三級階梯示意圖複合在一起,來說明我們對這些水能資源的利用。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絡;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二、地形複雜多樣

  1、複習地形的五種基本型別:高原、平原、山脈、丘陵和盆地。讀我國地形分佈大勢,找一找這五種地形在我國是不是都有分佈,從而得出我國地形複雜多樣的結論。教學中也可以和已經學過的一些國家進行對比,突出我國地形的這一特點。

  2、講解關於山脈走向的概念,講解山脈的走向,板圖的效果也很好。我國主要山脈的分佈如下。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南—北走向:橫斷山脈,六盤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3、我國主要地形區分佈及其特點

  三、山區面積廣大

  1、過渡: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國地形是多種多樣的,你們知道各種地形分別佔我國領土總面積的多少呢?哪種地形所佔的比例最大呢?2、在繪製餅狀圖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先計算出所對應的圓心角,再將相應的份額標註在圖上,最後塗上顏色並新增圖例和註記。

  3、學生介紹山區所包括的範圍,並得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

  4、討論山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結合第30頁活動的第2項,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討論有利條件,另一組研究不利條件,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發言,相互補充,鼓勵不同意見的相互爭論。

  5、在學生充分蒐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地處山區的學校應儘量聯絡實際,探討解決本地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平原地區的學校可以展開如何幫助山區脫貧致富的討論,研究平原和山區經濟的互補性等問題。教師可以不拘泥於教材,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研究、討論。

  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

  二、山脈縱橫交錯

  地形複雜多樣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圖例,分層設色地圖,地形剖面圖以及我國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礎上的學習,是學生對中國有了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從教材結構來看,本課既是中國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習中國地理其它章節的重要基礎。中國地勢特徵對中國的氣候、河流、交通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也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教學理念,因此《中國的地勢與地形》這一節在七年級地理中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讀圖分析我國地勢的特徵並理解其對氣候、河流流向、農業生產的影響,掌握判斷地勢特點的方法;

  2.掌握三級階梯界線山脈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名稱與分佈;

  (二)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地圖中提取地理資訊,分析歸納地理特徵的方法; 2、建立辯證分析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理解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間的相互關係;

  2、正確、客觀地認識、評價我國地勢特徵與地形特點,熱愛祖國美好河山。 重 難點

  重點:地勢特徵及主要地形。

  難點:提高運用地勢地形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展。好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愛發表見解;動手操作能力較強。但是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瞭解很少;注意力不集中;處於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階段,總結概括能力不足。

  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具和圖片,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動手參與體驗,多展示,多發表見解,採用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設計指導理念: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自己不能學會的透過老師啟發、誘導、點撥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以問題情景為主線,學生活動為主體,多媒體圖片教學與地圖教學相結合,地圖為主,圖片為輔,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協作、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這堂課我主要制定瞭如下三種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小組合作。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規律等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和交流。

  3、合作探究。初一學生大多是感性思維方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線,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透過動手、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等過程,全方位參與體驗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四、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欣賞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什麼長江水滾滾向東流呢?學完今天的課程大家就會找到答案!

  【講授新課】

  一、上文回顧 默地圖

  二、自主學習:探究地勢特點

  a、課件展示:

  1、地勢的概念。

  2、古詩詞:“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3、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並沿我國東西向(北緯32°)地形剖面動畫。 提出問題:你能試著根據老師所提供的資料分析出我國的地勢特點,並畫一張簡略地勢示意圖嗎?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我國地勢特點。學生分析詩詞所包含的地理資訊。觀察地圖及動畫,小組合作討論我國地勢特點,畫出我國地勢示意圖。

  培養分析資料的能力,培養使用地形圖提取有用地理資訊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和總結的能力。

  b、課件展示:

  1、“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 圖及“中國地形”圖。

  2、展示各階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脈表格。 指導學生讀圖填表格。

  3、展示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景觀圖片。 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讀圖併合作完成表格: 海拔

  地形型別 主要地形區

  c、承轉過渡

  地表形態是自然環境的基礎,我國的地表形態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有什麼影響?在瞭解了我國的地勢特徵之後,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一特徵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 合作研究

  ①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佈對氣候和河流流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②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利弊分析) 強調小組合作學習,適時調動學生,巡迴指導,積極參與各小組的學習討論。最後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達標反饋

  在空白中國輪廓圖上繪製我國三級階梯,並註明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學習小結

  我國地勢的特徵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這種地勢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幾個方面都有影響,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其有利影響及不利影響,尋找對自然環境的合理開發利用。

  八上《中國的地形》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並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能力目標:

  透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資訊、以及透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2、 重點、難點的確立: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徵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佈是本課的重點。

  二、教法分析(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空間分佈思維的特點,主要運用powerpoint課件,採用多媒體教學法,集錄象、圖表於一身,變抽象為形象。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複習課,知識容量大。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有興趣的學習,一開始,我先安排了一組各個地形區的圖片,並配上文字說明,展示各個地形區的特徵。這個,既讓學生有了對各個地形區的感性認識,有能掌握了其特徵,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節省了時間,可謂一舉多得。

  然後讓同學回答,世界上有哪些地形區,匯出我國地形複雜多樣來。然後進行山脈的複習。在這裡特別說明的是,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打破了課本上的順序,把地勢的特徵

  放在了後面,這樣更能體現由簡到易的順序,避免了知識倒掛,更容易讓學生掌握。關於山脈的學習,教師利用課件,教師滑鼠指圖按走向說學生說出我國五組山脈,並讓學生反覆練習,並進行記憶。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記住了山脈名稱,在進行地形區的學習就容易多了。教師利用課件指出各個地形區的位置,並讓學生說出其特徵。然後安排學生填表,填出山脈兩側的地形區,並加深記憶。然後,拓展延伸一下,山區的概念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利弊情況。

  複習完了地形區,在複習地勢。所謂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換句話說也就是中國哪邊高,哪邊低的問題。在一張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海拔高度,請同學們看圖中的陸高海深表教師總結西高東低就是我國地勢特點的第一部分。如何用圖更好地表現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呢?用北緯32°緯線地勢剖面圖,在這幅圖上我們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並能夠看出呈階梯狀分佈,而且是三級階梯狀分佈。就是我國地勢特點的第二部分。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是對我國地勢特徵的一個完整的描敘。然後講敘三階梯分界線。透過看圖我們可以看到圖上的顏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棕黃色一個部分,實際上這就是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綠色一個部分,實際上這就是我國地勢第三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間的淺黃色部分為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海拔在1000—2000米。我們明確了階梯的界線,再來分析一下階梯內部的地形區。第一階梯主要是有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組成,第二階梯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第三階梯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

  複習完了地勢特徵,在研究地勢對我國的影響。對氣候、河流的影響巨大。有利於產生降水,溝通東西交通,河流西流,產生豐富的水能。

  最後,教師領導學生小結,透過典例剖析,講清做題規律,學生進行當堂訓練,輕鬆掌握本節內容。

  本節課透過複習,課堂達標率很高,是一堂高效的優質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