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還夏侯楙以清白》原文及譯文

文言文《還夏侯楙以清白》原文及譯文

  【原文】

  還夏侯楙以清白

  未知

  文帝少與楙親,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持節,承夏侯淵處都督關中。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

  楙在西時,多畜伎妾,公主由此與楙不和。其後群弟不遵禮度,楙數切責,弟懼見治,乃共構楙以冤枉,令主奏之,有詔收楙。帝意欲殺之,以問長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為“此必清河公主與楙不睦,出於譖構,冀不推實耳。且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

  帝意解,曰:“吾亦以為然。”乃發詔推問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構也。

  【譯文】

  漢文帝年輕的時候與夏侯茂很親近,他即皇帝位後,任命夏侯茂做安西將軍、持節傳達皇帝命令,承接夏侯淵都督關中。夏侯茂本性上沒有武略,卻喜好治生。到太和二年,漢明帝搞西征,有人推薦白茂,於是下詔書回來做尚書。

  夏侯茂在安西時,養了很多歌伎和小妾,清河公主因此與夏侯茂不和。後來多數的'兄弟不遵守禮節和法度,夏侯茂多次嚴厲地責問,兄弟們怕被他治罪,於是就合謀編織夏侯茂冤枉的罪狀,讓公主奏明皇上,下了詔書要治夏侯茂的罪。明帝想把他殺掉,就問長水校尉京兆段默,段預設為“這一定是清河公主與夏侯茂不和睦,就合謀羅織罪名,希望你不加推敲求實。況且夏侯敦與先皇帝有平定天下的功勞,應該三思而後行。”

  明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說:“我也以為就像你說的這樣。”於是就下詔書,推究是誰替清河公主作的表奏,果然是那些兄弟們中的子臧和子江干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