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

  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們,下文是小編是覺得幾篇成語寓言故事,我們一起學習吧。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濮水垂釣

  莊子在河南濮水悠閒地垂釣。楚威王聞訊後,認為莊子到了自己的國境內,真是機會難得,於是速派兩位官員趕赴濮水。來者向莊子傳達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請莊子進宮,願將楚國的治理大業拜託給莊子。

  莊子手持釣竿聽畢楚王的意圖後,頭也不回,他眼望著水面沉思片刻,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裡,蒙上罩中,珍藏在太廟的明堂之上供奉。請問:對這隻神龜來講,它是願意死去遺下骨甲以顯示珍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哪怕是在泥塘裡拖著尾巴爬行呢?”

  兩位來使聽完莊子的一番發問,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擇活著,寧願在泥塘生存。”

  莊子見他們回答肯定,回過頭悠然地告訴兩位官員:“有勞兩位大夫,請回稟楚王吧,我選擇活著!”

  這篇寓言表現了莊子的人格高潔,不為徒有其表的名聲、權勢而放棄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貴的是自由。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前去遊說齊王,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大河邊,甘戊無法向前,他只好求助於船伕。

  船伕划著船靠近岸邊,見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問:“你要過河去幹什麼?”

  甘戊說:“我要到齊國去,替我的國君遊說齊王。”

  船伕滿不在乎地指著河水說:“這條河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縫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去,您怎麼能替國君充當說客呢?”

  甘戊反駁船伕說:“您說的並不對呀。您不瞭解世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方說,兢兢業業的人忠厚老實,他可以輔佐君王,但卻不能替君王帶兵打仗;千里馬日行千里,為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內捕捉老鼠,那它還不如一隻小貓頂用。寶劍干將,是天下少有的寶物,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可是給木匠拿去砍木頭的話,它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就像你我,要說掄槳划船,在江上行駛,我的確遠遠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遊說各國君主,你能跟我比嗎?”

  船伕聽了甘戊一席話,頓時無言以對,也似乎長了不少知識。他心悅誠服地請甘戊上船,送甘戊過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指責別人的短處,那就太片面了。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訊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自以為立有戰功,應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者,即使希望戰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

  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筆》記錄下這句話,並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牛缺遇盜

  牛缺,在上地這一帶地方是位聲望很高的飽學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鄲拜見趙國國君,途經耦(ou)沙時,遇上了一夥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牛車及隨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強盜在一旁看到這人對被劫之事並不在意,臉上連半點憂愁和吝嗇的表情都沒有,心中不免生疑,於是便追上去問個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說:“一個有德行的人,不應當因丟失一點供養自己的財物而去與人爭鬥,這樣會危害它所供養的自身的安全啊。”

  強盜們聽後,同聲稱讚道:“這真是一個賢德之人啊!”他們望著牛缺漸走遠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議:“如此賢德之人去拜見趙國的國君,必會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國君面前告發了我們的強盜行徑,我們一定會大難臨頭。因此,還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這夥強盜再一次追上牛缺,並把他殺掉了。

  有個燕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後,就將全家族的人集合起來,告誡他們:“今後誰遇上了強盜,可千萬別學牛缺那樣以賢德求忍讓呀!”大家都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

  不久,這個燕國人的弟弟要到秦國去,一行人來到函谷關下,又遇上了強盜。他想起了哥哥臨別時的告誡,始終不肯輕易捨棄財物,在實在鬥不過這夥強人時,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強盜以慈善為本,發還搶走的財物。

  強盜們被糾纏得大怒了,忍不住厲聲喝道:“我們沒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經夠寬宏大量了。你現在還要死死地纏住我們,索要財物,這不就把我們的行跡暴露了嗎?我們既然已經作了強盜,哪裡還有什麼慈悲仁義可言?”只見這夥人手起刀落,將那個燕國人的弟弟殺了,同時還殺害了與之同行的四五個夥伴。

  牛缺與燕人被害的悲劇警醒後人:對於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既不能講“賢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丟掉幻想,團結鬥爭,戰而勝之,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