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則韓非子的寓言

五則韓非子的寓言

  《韓非子》寓言對後市文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故事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動等方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五則韓非子的寓言,歡迎賞析!

  其一:循理

  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後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桓赫說,雕刻的要領,首先在於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如果一開始便把鼻子給刻小了,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同樣道理,初刻時眼睛要小,小了還可加大。如果剛開始雕刻時,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後面就無法縮小了。為人做事,也是一個道理,凡事要留有餘地,留有後路。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失敗。

  其二:親疏

  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曰:“必築壞牆,是不善人將竊。”其巷人亦云。不時築,而人果竊之。以其子為智,以巷人告者為盜。

  鄭國有個人,他的兒子將去做官,告訴他的家人說:“一定要把壞了的牆修建起來,這牆不修好,別人會來偷竊的。”他鄰居也這樣說。因為沒有及時修建,別人果然偷了他家的東西。鄭人認為他的兒子聰明,但卻把說要修牆的鄰居看作盜賊。

  其三:明過

  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已;董安於之心緩,故弦統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績短,之謂明主。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見自己,所以用鏡子照著觀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認識自己,所以用道理來俢正。鏡子不會因為照出髒汙而有罪過,道理不會因為暴露過失被怨恨。沒有鏡子,就沒辦法修整鬍子眉毛;不遵循道理,就不能明辨是非。西門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帶柔韌的皮帶來提醒自己從容;董安於性情遲緩,所以佩帶繃緊的弓弦來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餘補充不足;用長的接續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其四:用勢

  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

  周公旦已經戰勝了商紂王,將要去攻打商蓋這個地方。辛公甲說:“大國難以攻打,小國容易征服。不如先征服眾多小國來威懾大國。”於是就攻打東方各個小部族,而商蓋也就歸附了。

  其五:因時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魯國有個人善於編織鞋子,其妻善於織縞,他想到越國去生活。有人對他說:“您必然會窮的。”魯國人說:“為什麼?”回答說:“鞋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髮。你的手藝到了越國完全用不到,想不窮,這可能嗎?”

  韓非子名言警句

  1.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2.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

  3.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4.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5.巧詐不如拙誠。

  6.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7.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

  10.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

  11.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12.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13.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14.自見之謂明。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託是非於賞罰。

  16.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

  17.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

  18.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19.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20.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

  21.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家法,雖危不亡。

  22.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23.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24.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25.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26.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28.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29.故明主使其群臣,不遊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動無非法。

  30.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3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32.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矣。

  人物介紹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韓非子》 是在韓非子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

  主要觀點

  歷史進步論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而且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統治者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五蠹》把歷史發展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三個階段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貪”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才可“禁奸於未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對於君主,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樸素辯證法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徵》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

  韓非用人口增長速度快於生活資料增長速度的人口理論來說明“當今爭於力氣”,認為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孫論(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