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的寓言5則

韓非子的寓言5則

  《韓非子》一書,引用或造設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歷史傳說,其數量之多,遠在東周諸子著作之上。而且在全書二十卷中,有上、下《說林》和內、外《儲說》等篇,幾乎全部都是歷史傳說和寓言故事的羅列。此種情況更是諸子著作中所僅有。

 

  其一:善說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後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是可以吃的。”衛士於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就要殺死這個衛士。這個衛士託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我才拿過藥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藥。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其二:識人

  曾從子,善相劍者也。衛君怨吳王。曾從子曰:“吳王好劍,臣相劍者也。臣請為吳王相劍,拔而示之,因為君刺之。”衛君曰:“子之為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吳強而富,衛弱而貧。子必往,吾恐子為吳王用之於我也。”乃逐之。

  曾從子是個擅長相劍的專家。衛國國君恨吳王,曾從子說:“吳王喜歡寶劍,而在下正是寶劍鑑定師。在下請奉命去替吳王相劍。拔出寶劍給他鑑賞的時候,在下為君王您乘機把他一劍刺死。”衛國國君說:“您這樣做啊,並非是為了義,而是為了利!吳國強盛富庶,衛國弱小貧窮,先生您果真前去,我恐怕您要被吳王用來對付我了!”隨即就把曾從子趕走了。

  其三:見微

  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鉶,則必將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見了十分擔憂。他認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會用陶罐土碗盛飯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來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絕不會來盛小米蔬菜,務必裝象尾豹胎一類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會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錦衣、居大廈。這樣下去,享受的慾望就會不斷的擴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來填飽一個人的慾望,國家就危在旦夕了。所謂聖人就是能見微知著,從端倪推測後果。

  其四:毀易

  陳軫貴於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至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子雖工自樹於王,而欲去子者從,子必危矣。”

  陳軫受到魏王的重視、信任,惠子對他說:“你必須善於團結周圍的臣僚們。比如楊樹,橫著種它可以活,倒著種它也可以活,折斷了種它還是可以活。但是,讓十個人種樹,而有一個人毀壞它,就沒有一棵活楊樹了。以十人之多,種容易成活的楊樹,可是經不過一人毀壞它,原因在哪裡呢?這是因為種樹難而毀樹容易的緣故。你雖然善於樹立自己的威信取得魏王的信任,可是想要排斥你的人很多,你的處境真危險啊!”

  其五:人心

  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教其所愛者相駑馬。千里之馬時一有,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急。此《周書》所謂“下言而上用者,惑也。”

  伯樂教自己所憎恨的人去鑑定千里馬,教自己所喜愛的人去鑑定普通的劣馬。千里馬很長時間才有一個,所以鑑定的利益來得慢;普通的劣馬每天都有買賣,鑑定的利益來得快。這是《周書》所說的“卑下的言論而有上等的用途”,人們常被迷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