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讀”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得到了語文教師的極大重視。《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也多次提到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故,讀書是如今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朗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豐富語言性質的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我深刻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朗讀的功能價值是每個語文教師待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對“朗讀”的功能和應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就初中語文誦讀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誦讀是初中語文的靈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髮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語文朗讀,主要是指將書面語言轉變為有聲語言,以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來表達書面語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中學生可盡情沉浸在讀的海洋,用生動的語言展示自己,表達自己,愉悅自己,陶冶身心。

  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是經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了人類的創造精神和審美過程,透過“語言的中介”把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廣闊的生活溝通起來,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師要根據文學的審美特性,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這就達到了讀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淨化心靈兩全其美。例如《春》,《我愛這土地》。誦讀的確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讓學生浮躁的心慢慢變得寧靜,只有心寧靜了學生才會迴歸課堂達到有效學習,才會創造高效課堂。要不怎麼說“讀”是語文學習的主線,是素養的儲備積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誦讀可謂是以身作則,感同身受

  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重視朗讀,是一種主要的教學策略。透過自身的範讀,激發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如在指導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時,老師先泛讀激發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為了有效地促進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語文教師應在結合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究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並將其實施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之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朗讀成誦,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誦讀可以使課文內容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多方感知,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求解,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發展語言的連貫性,領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從而增強對語言規範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增強語感,使其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一個部分。在學習《雨說》這首詩時,只有透過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學生才能體會出詩人鄭愁予對兒童寄予的希望,才能體會詩歌副標題的深刻含義。從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誦讀活動只爭朝夕

  朱熹認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透過朗讀,品味文章的內涵和精髓所在。朗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朗讀中還有齊讀、分角色讀、單獨朗讀等,這其中教師用得最多的是齊讀。也許是課堂時間有限。如何針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主題、難度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制訂合理的朗讀教學計劃,並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耐心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基礎。

  中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供學生朗讀的佳作,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細細讀,大聲朗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朗讀教學的主題,為學生營造特殊的朗讀氛圍,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相關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同時在朗讀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朗讀活動的趣味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如在教《黃河頌》、《濟南的冬天》這些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多聽,多讀,多練,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誦讀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長此以往學生的誦讀水平肯定會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詩歌背誦也不容忽視,要讓他們學會斷句、掌握背誦的技巧,才能為以後學文言文打下基礎。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理清脈絡等幫助記憶。詩歌教學中學生反覆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詩歌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等,理解詩歌的內在思想意義。在學習中不斷背誦,在背誦中不斷進步,故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越來越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濃。我想: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誦讀,教學中又能恰當引導、正確指導,並能檢查落實到位,我們的學生是能輕鬆愉快地完成誦讀任務的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提倡誦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先賢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穫。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在自己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地方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裡我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新的要求

  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學習目標。

  二、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

  新課標要求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此我將一週的課文學習由五節課壓縮為三到四節,專門留出一到二節來閱讀,每天下午時間也留給學生自主閱讀,從而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260萬,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課內閱讀

  新課標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課文的學習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講解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對課文的內容表達要有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心得體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

  四、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

  新課標提出要摒棄“一言堂”和“滿堂灌”,把課堂還給學生。有資料顯示上課學生聽課的效果只有5%,而學生學習最好的效果是學會馬上應用,教別人。所以我儘量把課前複習回顧、課前小故事等一切交給學生完成。課堂也儘量將任務分給大家,讓每個人都有事幹。同時老師要講得少,但也要講得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知課標的要求,專講考點,不考不講。比如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只需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即可。對於不同體裁的現代文,新課標都有具體的要求,只有掌握了這些,我們才會少講,才會輕鬆。

  新課標中還有很多內容,我仍在學習。一切革新也在實踐中摸索,我會不斷努力的。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3

  語文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學生在學習中怎樣運用正確的方法,掌握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向中學一線語文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怎樣抓好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材為本”向“以學生為本”的轉變 現代教育強調民主化教學,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個性張揚,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以知識為中心”變為“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校成為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的場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重視每個學生獨立的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個性的健康發展;要轉變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透過教育活動,使學生得到不斷的發展並走向成熟。培養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以及學會共同生活,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

  2. 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 在課程改革與教學不斷髮展的今天,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廣博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點、和現狀,有助於教師更好的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瞭解學生能力差異、個性特徵、學習心理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優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會就會讓學生茅塞頓開,心領神會……教師的引導可以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初中生的情緒和情感具有外顯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展開合理的想象、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獨到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別重視學生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語文的探究性學習,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己都作為探究的物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教學過程正是教學產生效果的重要條件。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小組探究。透過關鍵詞,體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導學生詞語真切地與文字對話,去探究發現,品味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秘!學生的思維靈動,課堂的氣氛活躍;探究性學習模式活是語文探究性學習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於固定的模式,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創新。

  4. 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等多種方法教學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習方法更顯示出它不可忽視的價值。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資源,現代資訊科技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和技術。資訊科技中有各種各樣的教育產品,如課件、軟體、多媒體技術等等。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藉助影片、音樂、歌曲等現代媒體手段,將原本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生動直觀地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感知視覺化,想象視覺化、知識視覺化。方法作為中介,在獲取新知識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運用使語文知識得以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教學內容和方法以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體現,它能夠更靈活、更易接受的方式來調動學和教,能夠不加重教師和學生負擔的情況下,高質量完成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5. 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決定了語文課程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交際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6. 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課程標準要求培養有語文素養的社會成員,是否掌握語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為具有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探索科學與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具有語文素養的人往往善於更好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發自己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能有助於語文思想感情的滲透和培養,中學語文透過知識的傳授,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依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及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採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統一”.讓學生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時,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 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課程評價即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課堂本身的評價,這兩部分是有機統一的。從過分看重學業成績轉向綜合素質的評價已成時代要求的必然。質性的評價,能全面、深入、真實地再現被評價者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更有效幫助學生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既要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在教學中,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方面進行檢測和綜合評價。

  總之,教師作為學習的首席,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充滿激情與學生和文字的對話,語文的課堂教學將是高效和諧的。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4

  教科書中,學生最喜歡看什麼書?你看發下來新書時,學生首先翻開什麼書讀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我們語文老師引以自豪的語文書。一節節一年年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最輕視的是什麼課?看看不少學生讀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辭方法、說明方法、表達方式等就明曉了。那肯定也是我們語文老師汗顏心痛的語文課。文章是渾然一體的精美藝術品,學生自然喜歡。那學生為何輕視語文課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對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學生而言,按部就班、支離破碎的課文解讀應該是其中一個原因。再看看名師的課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師生群情激昂的課堂,就會發現學生也是喜歡語文課的,不過他們喜歡的是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的課堂。那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注重課堂的綰合,用渾然精彩的課堂把學生們緊緊綰合在你的課堂裡。那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否綰合、怎樣綰合呢?本文將根據筆者學習聽課以及上課的經驗嘗試著梳理一二。

  一、重綰合是初中生對語文課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齡大約在12—15週歲,心理上認知、情感及個性雖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自己意識較強,但學習動機還不夠穩定,意志品質也不夠成熟。你問小學生你將來幹什麼,他們會告訴你他們的遠大志向;你問高中生的人生目標,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明確的目標。惟有初中生,當你問他們的目標時,他們往往是沉默的,因為他們覺得說得太大可笑了;說得具體也不可能,因為他們幾乎還沒有考慮過。一個人意志力的強弱與其世界觀和人生觀有很大的關係,當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確立起來時,責任心、堅韌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質就不可能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他們大多還是喜歡誰就學誰的課,喜歡這節課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歡他們會遊離在課堂之外。特別對於看似誰都能聽得懂的語文課堂,如果你僅是按部就班學習課文或者一塊一塊地肢解課文,破壞了他們對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沒能上出超越他們理解的新穎內容,都不足以吸引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以重視語文課堂的綰合是初中學生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老師設計的內容及課堂的呈現要能緊緊地抓住他們的心。

  二、重綰合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

  重綰合也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它多達十項。在總的教學建議中,它也列舉了六大建議。在課程理念中它也強調了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面對同一篇文字,不同的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語文素養確定出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的魅力,語文字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語文課程的豐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樣策略為每位語文老師發展教學個性奠定了基礎。這樣就可以產生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多樣形式,可以使得每一節語文課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無限的張力,因此自覺自主地綰合好每一節語文課就成了語文學科本身對我們語文老師的必然需求。

  三、巧設計是語文課堂教學綰合的基石

  教母語的語文老師擁有可以自由綰合教學內容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離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設計教學預案對於語文老師而言特別重要。教學預案的設計一般有兩種構思方式,一種是板塊結構,一種是線性結構。兩種方式很難說孰優孰劣,一般優秀的設計倒多是兩者的緊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設計上看到的可能是“匯入”“整體感知”“具體品味”“拓展延伸”“作業佈置”等幾個板塊,但是,好的設計一定是有一條線貫穿了所有板塊的,而決不會讓每個板塊是斷裂開來的。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領軍人物餘映潮也經常採用板塊結構來上課,但是他設計的板塊看似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幾個板塊之間還是形成了層層遞進式的教學思路的。比如他的《濟南的冬天》一課,就用“三讀”(一讀,瞭解文章大意;二讀細細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讀就是課後作業的背誦)串起了從匯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鞏固的幾大板塊。

  那麼常態課中,採用那種形式較好呢?可能採用板塊結構的老師不在少數,因為覺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費盡心思怎麼去設計過渡綰合的問題及語言,用“接下來我們做什麼”就可以順利上完一節課。但也正是因為此,語文課往往上得波瀾不驚,味同嚼蠟。因此,越是平時的常態課,筆者認為越應該採取的是線性結構。雖然設計時需要找到好的切入點,備課的難度增加,時間延長,但是一旦你設計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學預案,那麼當你走進課堂時,胸有成竹的感覺和你上課過程中如行雲流水的教學流程會抵消掉你課前備課時所有的辛勞。作為老師,還有什麼比看到學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滿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樹》是臺灣當代散文家王鼎鈞的作品,文章透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是一篇難度頗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以“你綠在這裡,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這一句子為文字鑑賞的主幹,探究老樹的命運,引發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你綠在這裡,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只要找到了這一句,全文的脈絡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師為學生尋找了一片利於放飛的天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整節課由於有這條線的串聯,聽、說、讀、寫相結合,環環相扣,讓學生的感悟和發現變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從進入課文到深入課文最後到探尋主題並自己發現,最終順利完成整個預設。師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節課,學生是繫著線的風箏,高飛於藍天,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不是繫著牛繩的耕牛,聽所謂的答案,默默記筆記。再說,新課程的實施,試卷上很少是書上直接學過的答案,讓學生被動地記筆記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素養絲毫沒有幫助。

  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文言寫景散文,在設計時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語言品析的環節裡,於是我從“峽”字形入手設計:“‘峽’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所以要寫三峽風光,當然要從三峽的哪兩個方面入手來描寫?”“在作者描寫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歡什麼呢?”“你喜歡山的什麼呢?”“那麼你喜歡三峽水的什麼呢?”在字形的引領下,層層追問,在學生找說的同時融進字詞的疏通和美文的誦讀,一氣呵成,學生也感覺酣暢淋漓。《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較生動形象,因為描繪了落日的幻覺,後幾段文字是揭示幻覺的原因。抓住這個特點,我設計時構思了“藝術讓我們沉醉,科學讓我們清醒”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品味了說明文中描寫的精妙及這類事理說明文寫作的順序。整節課,由於遵循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行文順序,達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實,就是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渾然一體的藝術品,所以幾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設計的那個點,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寫的那句話或者引人深思的結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亂子了”的關鍵句,《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和“納”字等等。還有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時就發現,被名師演繹過的經典文章莫不是渾然天成的藝術品。名師特別注重教學預案的精妙渾然設計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內容的組織是實現課堂教學科學管理的根本。語文教學活動必須是教師有意識的控制活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運動。課前符合學生思維層次、思維規律的精心預設才可以實現課堂上的定勢控制。老師的設計像攀登階梯一樣,步步升高,逐漸推進,才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攀登,並向縱深處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時刻獲得一種動力準備狀態,以便於迅速轉化為高效的學習功能。

  四、妙語言是綰合成為常態的教育智慧

  老師要能像鹽一樣融入孩子的身體裡,學生才能和你在課堂裡產生緊密的連線,形成有效的互動,達成學習的最大效果。課前精妙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基礎,但也只是基礎。在真正的課堂教學現場,最渾然一體的綰合還特別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智慧。而課堂調控的課堂智慧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巧妙的提問語言和銜接過渡的語言。

  提問語言很忌諱說“接下來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這個問題”等很直白的話,似乎把一節課變成了練習講評課。除掉課文的主問題是自己課前精心預設好的之外,課文的追問問題在課前預設的基礎上會隨著課堂的進展有一定的變化。這時候巧妙巧妙的銜接語十分重要,它可以不著痕跡地把問題引向縱深。比如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餘映潮的《濟南的冬天》中當餘老師感覺到學生的表述還沒有到位時,不是說“其他同學還有沒有補充?”“還有嗎?”“只有這一點理解嗎?”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導方式,他總是悠悠地說:“對,下面還應該有話說。”用這種方式來重新啟迪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規範學生的學習方法。嚴強在上《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當發現學生結合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分析性格陷入瓶頸時,嚴老師用“大家知道清朝婦女服飾美的標準嗎”引導學生輕鬆地解讀到了王熙鳳華貴美麗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的今天,銜接點評的語言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但是在改變只用“好”或“不對”之類過於簡單的評語一評了之的情況的同時,有些評價又走入了虛假的誤區。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錯。”“你真棒!”“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因為當你說這些時語調很平淡,沒有驚喜的眼神和語氣時,初中學生決不會因為這些所謂的表揚而激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投入度的。其實只要你老師是真誠,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額外的點評,而只要在逐漸推進的教學流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客觀點評並引領深入就可以了。嘉興名師姚培紅老師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時,姚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都作了點評,但絲毫都沒有譁眾取寵的生硬之嫌,就是因為姚老師都在解讀質量的本身上進行點評,說出了學生優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進行說明文片斷練習時,有一個學生開頭那句話是用記敘文的表述方式介紹了自己喜愛的花瓶。姚老師及時抓住這一細節,在肯定她說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時,校正了開頭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沒有練習過說明文寫作的前提下對說明文的語言表述問題有了最及時地對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錢夢龍老師在教學《論雷峰塔的倒掉》時,當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說本文寫得有些雜亂時,錢老師把問題拋給了學生來討論。由於學生都知道魯迅的文章肯定不會亂寫的,當站起來說時“我……我想魯迅寫文章是不會亂來的”的無效答案自然出現。但是,錢老師丟擲問題的目的肯定不是這個,而是引導學生讀進去,讀懂。當發現目的沒有達到時,錢老師的處理非常高明,他繼續笑著把問題引向了深入:“當然,魯迅如果亂寫的話,那就不是魯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學生了。但不能把這個作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來說明。”在錢老師不動聲色而又積極的引導下,學生慢慢走進了文字。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5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6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初一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透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己,“自己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7

  語文教學大體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和習作。我就我平時的教學工作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一、基礎知識方面:注重點滴積累,重複出現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成績的關鍵。處理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很多翻閱相關練習題,提煉出重要易錯的知識點,以重點強調,每一天聽寫,多種形式練習的方式反覆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們能熟記於心了。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有效途徑。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複習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己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己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我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簡便。

  三、寫作教學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積累,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時才有話可說。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經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練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能夠把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節,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之所以能寫的準確生動都源於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以上是我從知識教學上分享了我的一點兒拙見,我再從學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習慣。

  1、關心和愛護學生,僅有孩子們喜歡你了。才會願意跟你交流溝通。才會願意學習你的學科。

  2、聽講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我喜歡營造一個簡便愉悅但不是亂而無序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喜歡參與到課堂中來。願意積極思考問題,願意積極回答問題。

  3、學習小組長的培養很重要。小組長管理本組學習、衛生、紀律,這樣一個大的團體就變成一個個小的團體。管理起來很容易,小組裡一幫一接對子還十分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

  4、班級裡乾淨整潔、秩序井然也有利於學習。我不相信亂哄哄的髒兮兮的教室會有人願意學習。有好的班風才會有好的學風。除了班級管理,我還注重學生夢想的樹立。學生有夢想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學習態度就等於學習成績。沒有行不行、能不能、僅有想不想。”我們的口號是:別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我還能做。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有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孩子的學習錯不了。

  5、關心重視後進生,多與家長溝通,多瞭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慣,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轉換後進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8

  10月17日,我有幸作為片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競賽的評委,聽取了三個教師的三堂語文閱讀教學課。應該說,三位教師,都盡心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所授課文,進行了用心解讀,精心設計。其中,《羚羊木雕》的執教者順應時代要求,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字詞教學、文章感知、角色朗讀與表演、人物性格的體會、文章主題探究、達成效果檢測等環節。但就課堂教學的實施看,需要強調一句: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迴歸語文。

  葉聖陶先生說:“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 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因此,語文閱讀課堂應該著眼於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著手於文字的“示範”。

  首先從採取“導學案”的執教方式上看,明顯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整個課堂,學生根據“導學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且各個環節內容的相互印證,讓學生用不著思考用不著想就知道說什麼,怎麼說。其次,就教學的內容看,學生的字詞學習,應該是該學段(初一年級)的一個重點,要對字詞的讀音、字形和意義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們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讀正確(況且如“樹杈”之類的翹舌音、“逮”這樣的上升字還沒有讀正確),忘卻了書寫與意義的教學。角色朗讀與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結合文章去感悟,沒有教師的指導(語序、語調、語氣和節奏、重讀與輕讀),是達不到學生學習目的的。更不要說只是讓“分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幾個學生去“七嘴八舌”一陣了。至於文章主旨,是作者書寫本文的真實意圖。即使是要體現編者的意圖,也要有個度。本文的原標題是《反悔》,編入教材時,編者將標題改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顯:“行成於思毀於隨”。也就是“做事(處事)要動腦筋”。就編者意圖看,就是讓學生在“親情”與“友情”的矛盾衝突之中去感受親情、體驗友情,並懂得“行成於思毀於隨”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衝突的交流與溝通方法只能是指導學生的行為,而並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因此,文章開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寫法、插敘友情的寫法、透過貼切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寫法等,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忽視不得!教學實踐中,忽視了這些方面的探究,課堂上的書寫訓練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讓“達不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要求成為必然。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9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

  語文教育應當並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口語交際本事。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語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很多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一樣,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職責。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0

  其實,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裡,初來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頗為費力,備課的時候雖然也有看課本和教參,但是真正講下來發覺整堂課都是我的自導自演,學生課堂掌握不足,檢測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多,那時我的心情也很複雜。直到在一次複習《承天寺夜遊》時偶然翻閱了餘老師的教學設計,突然發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備課這一環節了。回憶自己當時上這一課,按照大綱要求先是解決字的翻譯、詞的理解和斷句,接著就是文段翻譯然後就是各種貼近考點的理解等等。結果等課後檢測中發現很多反覆講過地方學生還是出問題。抱著嘗試的心理,我先是蒐集了學生易錯的地方,接著“厚著臉皮”在學生中“不恥下問”出錯的原因,最後分類為:記不到、記混淆、無法理解這三類。在具體複習這一課的時候只抓住蘇軾的情感變化進行有針對的記憶、區分和理解。在這裡,我就借用了餘老關於此文的結構變化處理的過程,從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細化,就很輕鬆地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思想。

  從這裡,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備課是一種毫無目的的備課,即使把知識點歸納得再齊全,學生吸收不了還不如精簡為一節課突出一個目標。當然,如今期末臨近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避免複習課上學生無精打采,可能在板塊式練習的過程中要加強方式的靈活變化,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緊平時所學知識點的複習。

  從理論上講,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要學會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本來想透過複習用思維的細胞組成一個思維的有機體,或者說,把概念組成一個概念體系,形成基本的理論,所以如果平時不抓緊學習,很多學生在複習時一下子就會陷入到對一個個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這種複習其實就是對遺忘知識點的重新建立連線了,而且在考場上還容易出錯,所以說這樣的複習進展極慢還“不討好”,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厭煩這樣的複習。可以說,平時學習是準備原材料的過程,而複習是組裝知識大廈的過程。平時不備料,“知識大廈”在複習時就建立不起來。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是搞好複習的基礎,複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二者不可分割。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在教學設計、教法選取、目標確立以及課後複習引導等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多次的系統複習,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質量會越來越高,而且會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貯存在頭腦中,為實現學生獨立地應用這些知識創造極好的條件。

  教學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要摸索的道路還很長。雖然自己從教時間不長,成長也不太明顯,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自己在將來的每一天能過得充實快樂,收穫成長的幸福感,不過實話實說,自己也確實不夠勤奮,平常充電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輩們能多加督促,幫助我改掉這種壞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1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擔任語文教師以來,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臺,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裡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透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剛開始,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裡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裝置,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2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應該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夯實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初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初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初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字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字。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二、廣泛拓展

  (一)擴充套件閱讀課外文言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寫入作文,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二)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四)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二)專項複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鑑賞等,每項複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初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四)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複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老師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3

  首先是朗讀。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也一樣,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詩中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作為老師只需要在朗讀之前將生字做好解答,讀詩是怎樣停頓的做好標註。在對古詩進行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對作者的關注,對當時作詩環境的關注。

  其次是瞭解詩的創作過程。詩人是怎樣的環境中發出什麼樣的感嘆,表達了什麼樣的想法,都與創作的過程息息相關,瞭解了這些,就基本能夠對一首詩有了解析,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古詩的魅力。

  然後是解析詩的結構。將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寫的語言熔鍊在一首詩之中,同時還要人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變化,這樣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們一起去學習的。透過對詩句的解讀,讓學生了解到漢字在詩句中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將簡單的詞語進行顛倒有什麼樣的好處。教導學生在寫作當中運用一些這樣的技巧,提升文字表達的能力。

  最後是藉助多媒體教學。學生的閱歷不夠豐富,因此在欣賞詩詞時沒有足夠的想象力,在腦海裡沒有一個明顯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夠學生去想象得到詩人所表達的奇幻的世界,所以藉助一些工具來呈現一幅具象的畫面幫助學生加深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同時將詩句讓學生用聯想以一個美好的景象記下來。

  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不能夠死板的按照書本去教,根據現在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的詩詞文化產生興趣,最終熱愛我們的文化,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我們的知識。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4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己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經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5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教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異常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所以,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本事的培養。僅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夢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6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同事的支援與幫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無論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學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本人能積極參加思想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勞動紀律,團結向志,熱心幫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鑽研業務,勤奮刻苦;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具有奉獻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在校內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語行動等等方面,處處都以為人師表的形象要求自己。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一個無愧於社會、家長、學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工作上服從學校領導的安排,聽從學校領導的指揮,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認真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二年級語文科目教學。為了教好語文,本人系統地認真研究了初中的語文教材和相關的練習,並買來一些語文工具書籍。同時加強與其他語文老師的交流,認真研讀他們的教案、教學心得。

  經常抽空去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並認真、詳細地做好聽課記錄。對於學校的優秀語文教師,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請教,以儘快熟悉語文的教學。平時,本人還大量查閱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誌,將一些優秀的與本地區情況相近的論文摘錄下來做為教學備用資料。對於語文科組的各項活動,本人都認真積極地參與,並做好記錄、整理。在上每節課之前,本人儘可能從網上、報紙、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本校學生情況,認真備好課,設計好教案。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常邀請一些語文教師來聽課,課後虛心地接受他們的點評,同時也將這些意見記錄下來,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同時,針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反應在課後寫好教學反思,總結每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方便今後的教學。總之,都是為了透過積累他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教學體會,以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本人很快熟悉了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這為本人的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7

  透過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展開,收穫良多。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曾聽一位老教師說:“課本編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講課前首先要吃透課本。”當然這不是說講課就圍著書本轉來回的讀,而是不管怎麼變都是不會脫離這個根本的。

  課前準備包括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在這次的公開課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師講起課來可以旁徵博引,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精彩紛呈。也有的準備不夠充分,需要用到什麼事例講解的也是拿來就說,所舉事例考慮不周全,有時缺乏邏輯性嚴密性。

  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學生,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我發現青年教師都能跟學生培養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學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更精彩。我們的學生都是很敏感,很聰明的,當你對他們給予了全部的愛心,飽含著熱情的上每一節課的時候,他們會回報給你百倍的情意。

  曾經有個學生因為受到學校的表彰,他當時要求擁抱一下我們的院長,在他的過去的學習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過老師的批評,第一次受到這樣的獎勵,讓他十分的感動。是啊我們的學生也許是最調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們更是內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體,而我們的教師就是要好好的引導他們。優秀的教師就是以他們人格魅力和品德來打動人的,而並不僅僅是學識。

  總得來說,這學期的工作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8

  語文教學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要全面系統地去研究和講解,不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僅從寫作方面進行一些簡單的總結。觀點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討和激勵。

  幾年下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說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原因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第一、充當引路人角色。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閱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初一的學生,我並不急著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閱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活躍課堂氣氛。

  分析課文時沒有一個人喜歡板著臉的嚴肅說教,孔子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著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裡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第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

  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

  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為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

  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蹟啦,作為寫作時的範例引用,增強寫作說服力。不至於使文章顯得過於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

  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鍊。

  以上是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