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1

  《心經》包括經題、經文,總共只有268個字,但卻把佛法的精要含義,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解的非常明瞭透徹。《心經》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內容,是修習佛法的綱領,是開啟佛法大門的一把鑰匙,也是幫助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

  我們知道,佛講《阿含經》講了十二年;講《方等》講了八年;然後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這部《心經》,文字雖少,但意思卻很深,短短的268字,就已經包括了全部《般若》的內容,可見《心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我們現在分析一下這部經的經題:

  “般若”是梵語,一般翻譯為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是自性,是本體。

  為什麼不直接用智慧,而用般若呢?因為般若還有三層意思,智慧這個詞還包含不了:第一是實相般若。就是最真實的樣子,原來的那個本性。第二是文字般若。可以說整部佛經裡面的所有文字,都可以稱文字般若。般若的別名也很多,比如真如、自性、法性、如來藏、中道、菩提、圓覺等等。第三是觀照般若。就是透過般若智慧,可以觀照宇宙世間一切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沒有任何障礙,這是真智慧。

  般若的這三層意思,實相是本體,文字是表相,觀照是作用。

  “波羅蜜多”,也是梵語音譯,波羅是翻譯過來是彼岸,蜜多翻譯過來是到,整個意思就是到彼岸。用我們平常的話說,就是到家,平常我們經常說“這個人功夫到家了”,意思就是非常圓滿了。

  那整句“般若波羅蜜多”的意思,就是最究竟圓滿的大智慧。古人把生死比作此岸,把涅槃比作彼岸,用般若波羅蜜多這種究竟圓滿的大智慧,就可以了脫生死,到達涅槃的彼岸。

  那“心”呢?意思就比較多,一般講這部《心經》,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是其中的精華,是這部大經的中心。也是把這部《心經》比喻成人的心臟,心臟在人身體的地位,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也有這層意思。

  “經”是個通題,佛說的所有經典,都稱為經,梵語叫修多羅。經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是經典的意思。

  所以透過這部經的經題,我們就能基本瞭解整部經的大概內容了。這部《心經》講的就是究竟圓滿的大智慧,這種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到達涅槃彼岸。我們只要每天用《心經》所講的道理去訓練,去體會,去觀照,也會發現我們自身潛在的大智慧。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2

  其實“般若波羅蜜多”是個梵文翻譯過來的,由於找不到漢語中對應的'詞語去代替,所以就直接音譯過來,並且加以解釋了,我們把這個詞拆開,先來看什麼是“般若”?般若其實是智慧的意思,但是用智慧這個詞並不能完全替代它,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個比較級來方便理解,智慧比聰明更高一級,而般若比智慧更高一級。也可以稱為“根本智慧”或者“終極智慧”。

  “波羅蜜”又可以拆分開,“波羅”是“彼岸”,“蜜”就是“到”的意思。連起來,“波羅蜜”就是到達彼岸。也就是說完成了目標,達到了自己的理想,事業成就了。在佛教裡也就意味著真正的解脫,不再承受六道輪迴之苦了。“多”在這裡是個語氣詞,讀作dā,相當於“了”。所以“波羅蜜多”其實就是到達彼岸了的意思。這時候我們再來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全稱的時候,就很簡單了,也就是說,透過運用“般若智慧”的修行方法得到解脫,證悟涅槃,悟道成佛,所以整部《心經》就是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方法。

  《心經》講述的是觀世音菩薩修行得道的方法,開頭一句就直接把這個方法說出來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透過修禪定,證得了萬事萬物的“空性”,我們也就得道了,就解脫了一切苦難。我們人這一生,很多事情都弄不明白,糊里糊塗的就出生了,然後為了人,事,物,名利,地位,等忙來忙去,終其一生,最後終了,發現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所以我們覺得很困惑,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又在哪裡?我們常常知道“此岸”,也知道我們處於“水深火熱”的痛苦之中,但卻不知道究竟解脫的“彼岸”到底在哪?

  當觀世音菩薩證得了萬物的“空性”之後,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此岸”和“彼岸”之分。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在這裡和在那裡的區別,連所謂的“我”都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就是佛教所講的“諸法空相”、“緣起性空”了。本質都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緣起緣滅,從表象上看,我們似乎一會有,一會無,一會得,一會失,好像都是真實的,其實都是一種幻象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