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晚飯花》全文賞析

汪曾祺《晚飯花》全文賞析

  導語: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原文】

  李小龍的家在李家巷。

  這是一條南北向的巷子,相當寬,可以並排走兩輛黃包車。但是不長,巷子裡只有幾戶人家。

  西邊的北口一家姓陳。這家好像特別的潮溼,門口總瓢出一股溼布的氣味,人的身上也帶著這種氣味。他家有好幾棵大石榴樹,比房簷還高,開花的時候,一院子都是紅彤彤的。結的石榴很大,垂在樹枝上,一直到過年下雪時才剪下來。陳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東邊,靠北是一個油坊的堆疊,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個大字:雙窨香油,照莊發客”。

  靠南一家姓夏。這家進門就是鍋灶,往裡是一個不小的院子。這家特別重視中秋。每年的中秋節,附近的孩子就上他們家去玩,去看院子裡還在開著的荷花,幾盆大桂花,缸裡養的魚;看他家在院子裡擺好的矮腳的方桌,放了毛豆、芋頭、月餅、酒壺,準備一家賞月。

  在油坊堆疊和夏家之間,是王玉英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親在縣政府當錄事,每天一早便提著一個藍布筆袋,一個銅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學。王玉英整天一個人在家。她老是在家的門道里做針線。

  王玉英家進門有一個狹長的門道,三面牆:一面是油坊堆疊的牆,一面是夏家的牆,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牆。南牆盡頭有一個有一個小房門,裡面才是她家的房屋。從外面是看不見她家的房屋的。一年四季,照不進太陽。夏天很涼快,上面是高高的藍天,正面的山牆角下密密地長了一排晚飯花。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坐在晚飯花前做針線。

  李小龍每天放學,都經過王玉英家的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他看了陳家的石榴,又看了“雙窨香油,照莊發客,還會看夏家的花木)。晚飯花開得很旺盛,它們使勁地往外開,發瘋一樣,喊叫著,把自己開在旁晚的空氣裡。濃綠的,多得不得了的綠葉子;殷紅的,胭脂一樣的,多得不得了的紅花,非常熱鬧,但又很悽清。沒有一點聲音。在濃綠濃綠的葉子和亂亂紛紛的紅花之前,坐著一個王玉英。

  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為黃昏了。

  李小龍很喜歡王玉英,因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長得很黑,但是兩隻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個很好看的身子。紅花,綠葉,黑黑的臉,明亮的眼睛,白的牙,這是李小龍天天看的一張畫。

  王玉英一邊做針線,一邊等著她的父親。她已經燜好飯了,等父親一進門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五。人家都叫他錢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錢老五,有輕視之意。老人們說他“不學好”。人很聰明,會畫兩筆畫,也能刻刻圖章,但做事沒有長性。教兩天小學,又到報館裡當兩天記者。他手頭並不寬裕,卻打扮得像個闊少爺,穿著細毛料子衣裳,梳著油光光的分頭,還帶了一副金絲眼鏡。他交了許多“三朋四友”,風流浪蕩,不務正業。都傳說他和一個寡婦相好,有時候就住在那個寡婦家裡,還化寡婦的錢。

  這些事也傳到了王玉英的耳朵裡,連李小龍也都聽說了嘛,王玉英還能不知道?不過,王玉英倒不怎麼難過,她有點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過去,他就會改好的。他看見過錢老五,他很喜歡他的人才。

  錢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子,在臭河邊。他成天不在家,門老師鎖著。

  李小龍知道錢老五在哪裡住,他放學每天經過。他有時扒在門縫上往裡看:裡面有三間房,一個小院子,有幾棵樹。

  王玉英也知道錢老五的住處。他路過時。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過。

  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抬走了。從此,這條巷子裡就看不見王玉英了。

  晚飯花還在開著。

  李小龍放學回家,路過臭河邊,看見王玉英在錢老五家門前的河邊淘米,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

  李小龍覺得王玉英不該出嫁,不該嫁給錢老五。他很氣憤。

  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

  【賞析】

  晚飯花,一個富有詩意的花名,做了汪曾祺這篇微型小說的題目,於是這篇散文化的小說也就有了詩意,有了別樣的情致,令人回味無窮。

  這篇散文化的微型小說,只有一千多字,沒有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花前月下的纏綿與情愛,沒有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也沒有那種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的結局,讓讀者不免感到淡淡的遺憾。它的語言,帶有一種散文詩的味道,平淡之中有情致耐人咀嚼。

  作者像是一位風景畫家,在小說的開頭他首先向讀者具體而生動描繪出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活的特定環境——一個典型的富有江南特色的小鎮,給人一身臨其境之感。接著,他似乎是以平靜的心情敘述了一個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故事,這個少男少女的'故事平淡無奇,沒有花前月夜的情愛,沒有小說中常見的那種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起伏跌宕的波瀾,沒有出人意外、扣人心絃的情節,也沒有那種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的結局,讓讀者頓感的遺憾。

  小說的情節很簡單,也只寫了兩個人物:李小龍和王玉英。他們住在同一個巷子裡。李小龍暗戀著王玉英。每天放學,他都要經過王玉英家的大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看看傍晚開得很旺盛的晚飯花,看看“坐在晚飯花前做針線”的王玉英。“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為黃昏了”。“李小龍很喜歡王玉英,因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長得很黑,但是兩隻眼睛很亮,牙很白。玉英有一個很好看的身子。紅花、綠葉、黑黑的臉,明亮的眼睛、白的牙,這是李小龍天天看的一張畫。”可見,李小龍對於男女的情愛已經有了朦朧的下意識的感覺,他喜歡玉英,暗戀玉英,遺憾的是他的這種單戀並不執著,並不熱烈,既沒有語言上的表白或者暗示,也沒有付諸任何的行動,他只是每天放學路過時看看那靜坐在天井裡的他喜歡的女孩子,若無其事地默默地度過一個又一個黃昏。被暗戀的王玉英呢,她絲毫也未察覺日日從她門前經過的男孩的心事,也只是日復一日地做著針線,在晚飯花前打發著平靜的一成不變的生活。她知道自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五”。她明明知道錢老五名聲不好,人家的議論也傳到了她的耳朵裡,“連李小龍也都聽說了嘛”,可她沒有表示反抗,而是默許了這門親事,她“相信她嫁過去,他就會改好的”。“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抬走了。”結婚後,錢老五並沒有變好,她只得自食其果。她似乎是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在小說中,作者安排了兩條線索分別敘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這兩條線索看似是平行發展,實則是連在一起的。從“連李小龍也都聽說了嘛”這句話,從李小龍和玉英都“知道錢老五在哪裡住”的交代,就暗示出李小龍已經知道玉英“許了人家”的事,並且曾經對玉英說起過錢老五此人;小說的結尾更是巧妙地不動聲色地把李小龍和玉英這兩條線索緊緊連在了一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