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輞川別業》翻譯賞析

王維《輞川別業》翻譯賞析

  王維 《川別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婁比丘經綸學,丈人鄉里賢。

  披衣倒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註釋:

  川別業是中國唐代王維在藍田縣宋之問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別墅(今已湮沒)。川別業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因以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題名,使山貌、水態、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現出來,在可歇、可觀、可借景處,相地面築宇屋亭館,創作出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現存有傳世的《川集》和後人臨的《川圖》。

  然:燃。

  婁:乞丐。

  丈人: 《莊子》外篇·卷七上《達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者承,猶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之也。吾處身也若株拘,吾執臂也若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丈人之謂乎!’”

  倒:《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傳》: 獻帝西遷,徙長安,左中郎將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在門,倒迎之。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衡門:《詩經·陳風·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漢·毛氏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棲遲,遊息也。”衡門前。

  譯文:

  一年了,再來東山,倍感親切。時令正逢春,剛好趕上種田。青草在雨中那份綠呀,綠得來可以作染料,桃花在水上那團紅呀,紅得就如燃燒一般。戲子、乞丐,甚至出家人,盡都滿腹經綸,來訪的佝老者,他乃是鄉里的宿賢。趕緊趿著鞋 披著衣起身相見,笑語歡聲,縈繞在簡陋的門前。

  賞:

  川別業是王維在藍田“宋之問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別墅。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一首。

  《川別業》是一首寫景言情的七律,這兩句寫的是川春天的景色——雨中濃綠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紅的桃花像是要燃燒起來,十分迷人。將靜態景物,寫得具有強烈地動感,使本已很美的綠草、紅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綠,更加紅豔。這種色彩明豔的.畫面,反映了詩人“相歡語笑”的喜悅心情,意境優美,清新明快。

  《川別業》中“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從這四句詩中就使我們窺見到這種誇張的設色法。春播的季節,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與桃花。春草是怎樣的,桃花是怎樣的,人們大都有親身感受。所以,要處理得使人如身臨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維自有見地,他使用了“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然”來突出一個“紅”字,這就是畫家的眼光、畫家的用色法。把紅與綠給予高度的強調——紅得似乎要燃燒起來;綠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於是盎然的春意,便透過紅綠二色的突出與誇張而躍然紙上了。

  這兩句以誇張的手法寫麗的春景,與“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可以作為寫景名句直接加以引用外,其渲染、誇張的表現手法也值得參考和借鑑。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唐朝詩人王維詩中的美景在福州西湖生動再現。一場細雨給西湖盛開的桃花披上一層薄紗,遊客冒雨賞花,雨傘、遊人與桃花相映成趣,在湖中形成倒影,若隱若現,讓人彷彿置身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