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齡之嶺南的介紹
送王昌齡之嶺南的介紹
作品介紹
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
原文
送王昌齡之嶺南
作者:唐·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槎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註釋
①此詩當作於開元二十七年(739),時王昌齡貶嶺南,途經襄陽。
②據此二句,知王貶嶺南,將途經洞庭湖。《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驚:全詩校:“一作經。”
③峴首:即峴山。羊公:指羊祜。
④土毛:土地所生植物。《左傳》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毛,全詩校:“一作風。”
⑤縞紵:白絹、細麻織物,此處代指饋贈之物。
⑥槎頭:槎頭鯿,魚名。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六:“縮項鯿出襄陽,以禁捕,遂以槎斷水,因謂之槎頭縮項鯿。”
⑦沈痼疾:經久難醫之病。劉禎《贈五官中郎將》:“餘嬰沈痼疾,竄身清漳濱。”
⑧魑魅:(左傳)文公十八年“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注:“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⑨間:全詩校:“一作異。”按,“間”與“異”義同。衾裯:《詩·召南·小星》:“抱衾與裯。”毛傳:“衾,被。裯,禪被。”《後漢書·姜肱傳》注引謝承《後漢書》曰:“(姜)肱感《愷風》之孝,兄弟同被而寢。”
⑩鬥、牛:皆屬二十八宿之一。庾信《哀江南賦》:“路已分於湘漢,星猶看於鬥牛”。表留戀之意。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60送王昌齡之嶺南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差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送王昌齡之嶺南的介紹]相關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