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歸嵩山作》賞析
王維《歸嵩山作》賞析
《歸山作》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透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
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託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尾聯寫山之高,點明作者的歸隱地點和歸隱宗旨。全詩質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移情於物,寄情於景,意象疏朗,感情濃郁,詩人隨意寫來,不見斧鑿之跡,卻得精巧蘊藉之妙。
王維 歸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高下,歸來且閉關。
賞:
開元二十二年(734)秋,詩人辭官歸隱山。沿途欣賞了秋日美麗的風光。觀暮鳥歸還而堅定對歸隱的決心,因為見到秋日荒城古渡的蕭瑟而倍感落寂低沉。詩人唯覺只有歸隱才能保持自己的高潔,低落的情緒又歸於平和。這細微心情的變化和沿途見到的風景緊密聯絡,可謂景情交融。山,古稱“中嶽”,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首聯寫自己歸隱出發時的情形,表現了詩人準備歸隱時悠閒安適的心態。清清的'流水圍繞著茂盛的草叢。這句詩寫詩人所見,接下來的內容寫了詩人自己的感受:車馬悠閒得走在行進的路上。這一句照應題目中的“歸”字。車馬怎有“閒閒”的感覺,這不過是詩人內心感受的一種表現。詩人決心歸隱,遠離那官場的是是非非,不禁頓時覺得悠閒自在,輕鬆自由。
頷聯運用擬人手法託物寄情,寫自己歸隱的決心。詩人歸隱之心如滾滾東流之水一去不回,又如禽鳥歸巢之心日暮知歸。詩人自己感覺到這也正到了自己要歸隱的時候了。既表明了自己歸隱時的坦然,又表自己歸隱的決心。這句詩化用了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的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方面用詩中的意境表示自己歸隱之心,另一方面表達自己決心像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詩句中暗示了自己對仕途的失望和對當時現實的厭倦。
頸聯以情寓景,借景抒情。荒城、古渡、夕陽、秋山,這些具有蕭瑟共性的景物,好像突然觸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自己對前景的失望和對官場的厭倦更加的沉重了。尾聯承接前面的感情趨勢,交待自己決心到山安家落戶,歸隱謝客。迢遞,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這裡暗示詩人從此與世隔絕,不問世事。閉關,不僅有關門的動作,還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到這裡為止,詩人那稍稍起伏的心情又轉為平淡。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的變化。在歸隱的途中,詩人面對一片秋景,寫詩抒懷,顯示出詩人歸隱的閒適,也表現了他歸隱的決心。雖然秋色也曾一度使他感到了悽清,但很快他就調適過來,趨於淡泊恬靜。詩人面對辭官歸隱既有閒適自得,積極嚮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這也正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本來閒適的心情為何見到了蕭瑟黯淡的景物而感到淒涼的原因。整首詩沒有任何修飾,隨意寫來,情真意切,平淡自然,不著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