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表達思念的詩句

李清照表達思念的詩句

  雖然李清照有著獨特的個性,但是在封建禮教薰陶的文化氛圍下,在丈夫出遊之後,她仍然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深閨思婦的主角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李清照表達思念的詩句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李清照《夏日絕句》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李清照思念愛人的詩詞有: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清平樂·年年雪裡》、《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李清照詩詞的女性情懷

  1、純真的淑女情懷

  上層士大夫家庭寬鬆的教育環境,書香世家之間的政治活動的目濡耳染,使李清照的視野廣闊,氣質高貴。在當時的社會中,像李清照這樣的貴族少女通常都是囿於閨房足不出戶嫻熟針鏽女紅,稍微有點知識的也僅限於在自家庭院裡吟風弄月,傷春惜花。但李清照是封建貴族淑女中的另類,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常常走出閨閣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並留下了一些傳頌千古歌詠大自然的佳作。她既有性格開朗,心胸寬闊,俏皮可愛,天真活潑的一面:或者與女伴郊遊欣賞風景;或者泛舟湖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或者在花園盪鞦韆,展現自己純真的少女情懷。又有感慨萬千,愁情滿懷的一面:她對一年四季春來秋去十分敏感,詞中常見她因物興懷,或悲或喜,或樂或愁,常以飽含感情的筆觸去描繪自然寄託情懷。她的這些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操,都鮮明地反映在她的前期作品中。

  在繁花似錦,充滿活力的春天,天真爛漫的少女李清照會在春晨“露濃花瘦”的花園中獨自盪鞦韆,直致“薄汗輕衣透”後才“起來慵整纖纖手”(《點絳唇》);黃昏,她又在“淡蕩春光”“海燕未來”(《浣溪沙》)的時節跟女伴們快樂地鬥百草嬉戲。

  在天高雲淡,荷花飄香的夏天,她熱情地邀請女伴郊遊,看“溪亭日暮”(《如夢令》),金陽鋪照下,有少女輕舟,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以致興盡歸舟,才爭渡驚鷗。這些,都是一幅幅生意盎然的美景,難怪乎會“沉醉不知歸路”。若非詞人親臨其境親身領略,道來不至如此活靈活現,呈現給讀者的印象也不至如此鮮明。

  在“菡萏香銷翠葉殘”(李璟《攤破浣溪沙》)的秋天,泛舟湖上,明明看到已無夏日那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的情致,明明已體會到是“湖上風來波浩渺”的時節,明明也知道“秋已暮,紅稀香少”的現實,卻不管不顧地認為“說不盡,無限好”(《怨王孫》)。在別人眼中晚秋景色是可悲的,然而李清照卻沒有丁點兒的悲秋遲暮之感。秋暮時節,正是蓮實的時候;荷花頹敗,正是紅藕豐收的時節;整個景象沒有西風蕭瑟的氣象,也沒有“敗荷零落,衰楊掩映”(柳永《夜半樂》)的景色,“而是由蓮實、紅藕、頻花、青草、沙鷗、白鷺等所組成的一幅富有生氣的色彩鮮明的清新寂靜的風景畫,處處蘊藏著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心情。”②這正是一個純真的淑女形象樂觀豁達,心胸寬闊的思想情懷的自然流露。

  在“玉瘦香濃,檀深雪散”(《殢人嬌》)的冬日,於“江樓楚館”裡,仰望藍天,有白雲悠閒隨風而飄移;俯視江面,有碧波盪漾逐水而遠去;在漫長、清涼的白晝,有賞梅人沉醉在梅香中,憑倚著雕欄放眼遠眺,纖手隨意卷弄低垂著的翠綠色的帷簾,心裡想著“歌聲共水流雲斷”,更渴望“南枝可插,更須頻剪”把梅的風姿倩影儘量地留在身邊。女詞人在感傷歲月飛逝之餘,更有勸君珍惜時光之感。否則,待到羌笛吹起泣訴離別時,離愁別緒就會漲滿西樓。

  李清照詞中所表現的早年的這種生活,雖然多少帶有貴族少女的閒情逸致,在今天來看,有些詞作甚至還帶有剝削階級的生活情趣,沒有什麼社會意義,如《慶清朝慢》(禁幄低張,彤欄巧護)。但是,佔主調的還是作品中洋溢著的蓬勃朝氣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千年以後我們於字裡行間分明還可以感受到那份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淑女情懷。

  2、繾綣的少婦情懷

  從純真的少女到十八歲初為人婦,無庸置疑,李清照都是幸福的。她的愛情讓人豔羨也讓人唏噓,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的經典。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社會地位低下的女子的婚姻總是押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上,對於“幸福”這個字眼,經常帶上“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宿命色彩。幸運的她不但可以自由戀愛,而且兩情相悅;所戀之人不但風度翩翩,而且門當戶對;其夫婿不但相誠相待,而且夫婦志趣相投。單這一點,就足以氣煞同朝稍後的著名女作家朱淑真了。正是由於丈夫趙明誠是個醉心於文學藝術品收藏與鑑賞的人,兩人情投意合,更難得的是他們除了愛好一般文人詩詞琴棋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這讓李清照對愛情充滿信心,就算生活在庭院深深、顯赫而又森嚴的趙府之中她還是大膽地在詞中浪漫的情感體現及率真的少婦情懷。最膾炙人口的當屬這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作於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執著,顯示她嬌嗔痴情的獨特個性。此詞透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詞人愛美好勝的脾性。尤其是側重於內心刻畫的下片,主旨寫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脫出一位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嫉忌的新嫁娘形象。雖然我們無從得知女詞人是否貌若天仙,然而從其部分詞作中自信的言辭裡,不難想象她在青年婦女中,應屬美貌超群,唯其如此,她才能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然而又擔心自己還不夠嬌美,因此揣度郎心,嬌蠻地纏著新郎“比並看”,卻終未說出哪一個更美,含蓄蘊藉,留有餘味,繾綣之情初現。

  如果說“徒要教郎比並看”只是讓她骨子裡的浪漫情懷初露倪端,那麼“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就是她大膽披露自己愛情之火的宣言。“詞一開首就毫無忌憚地喊出‘寂寞深閨’實屬鳳毛麟角。”③這份挑戰封建禮教的味道倒像是一個“五四”時代反封建的新女性。繾綣情懷再現。

  在丈夫離家日子的寂寞深閨裡,造就了與李清照率真性格的另一面——心細如塵、多愁善感。春來秋去,花開花落本是自然規律,而偶爾的一夜“雨疏風驟”(《如夢令》),更是平常不過,她卻偏要在“濃睡不消殘酒”的精神狀態下迫不及待地問卷簾人經過風雨後的海棠到底怎樣,而在粗心的捲簾人作答“海棠依舊”後仍不依不撓地說應是“綠肥紅瘦”。

  在多愁善感的情感世界裡,李清照這會兒是“細雨吹雨弄輕陰”(《浣溪沙》),待會兒又是“淡蕩春光寒食天”(《浣溪沙》)。或者討厭“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念奴嬌》),或者由春草返青寫到江梅初綻,由花影壓門寫到淡月鋪簾,加上茶香驅夢,反反覆覆地描寫春天之美好,並迫切地呼喚夫婿“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小重山》)。開朗與善感交織,造就李清照獨特的少婦情懷。

  二、    柔弱和剛強並舉的巾幗

  雖然李清照有著獨特的個性,但是在封建禮教薰陶的文化氛圍下,在丈夫出遊之後,她仍然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深閨思婦的`主角。與她的幸福和幸運同樣無庸置疑的是,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學識和才氣並沒有扭轉她在情感上的脆弱局面。正所謂,“愛得越深,傷得越深”,自認“此花不與群花比”的李清照也沒有例外。正因為李清照的愛情太完美,生活太幸福,所以在丈夫出遊後,李清照才感到萬般無奈萬種悲苦。而文學藝術的薰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在幽獨的空間裡她只能寄情詩詞,抒發閨怨閒愁。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她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的與眾不同之處體現在她對文學的修煉,她在空房裡將最普通的愛情表達變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作比賽,成了他們向藝術高峰攀登的記錄。例《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舊題元人伊世珍《琅嬛記》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極為歎賞,務欲勝之。於是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妻子的詞雜於其間,請友人陸德夫評點,陸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④“這三句是眾所周知的千古名句,不惟‘婦人所難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⑤“此話若非出女子自寫照,則無意致。”《湘綺樓詞選》)⑥可以想見李清照直將詞這門藝術修煉幾達爐火純青,難怪乎後人評她的詞“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李調元《雨村詞話》)⑦

  1、幽獨的思婦情懷

  正因為李清照是個感情豐富的人,是女人,要命的還是女詩人女詞人,所以她不能沒有愛,她要求的愛還須是完整的,完美的。在趙明誠頻頻外任的時候,傾訴相思之苦成為李清照的創作主要題材。她對愛情的憂患意識使她如痴如醉地在深閨獨處時抒發出幽幽的離愁別恨,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看看,離別相思之苦究竟使她怎麼樣?讓人最深刻的是她的慵懶——“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鳳凰臺上憶吹簫》)香盡不續,被亂不折,頭髮不梳,寶奩不擦,日升既高,該做不做,短短几句便寫盡一個思婦的懶散心情;她不但心事重重——“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蕭條庭院》)而且心情壓抑——“薄霧濃雲愁永晝”(《醉花陰》);以致愁緒萬千——“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寂寞深閨》);只好借酒消愁——“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誰料酒入愁腸愁更愁,使她遷惱於天氣——“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念奴嬌·蕭條庭院》);老天還嫌不夠,偏還要來上一陣無情風雨,這就不得不恨了——“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多麗·小樓寒》);不解恨就哭——“淚溼羅衣脂粉滿”(《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淚融殘粉花鈿重”(《蝶戀花·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哭多了肯定要失眠——“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蝶戀花·曖雨晴風初破凍》);晚上難以成眠,白天只好望穿秋水——“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寂寞深閨》);如此種種的折磨怎能不憔悴——“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多麗·小樓寒》);難怪要消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到如此地步,離人還是未有歸期,剩下的只有慨嘆——“梨花欲謝恐難禁”(《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

  李清照對愛情的執著之悟,對相思的刻骨之情,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可謂千載有餘味。所幸的是雖然離愁別緒,難捨難分之情充斥著她的詞作,但是卻讓我們在字裡行間看到一種叫愛情的花朵在盛放。她的愛情起碼勝之稍後的陸游,縱然陸游如此深愛唐琬,最後還是在《釵頭鳳》為我們留下了愛的悲傷,而李清照為我們留下了的卻是另一端——愛的甜美。李清照自己在《金石錄後序》裡追憶那段頗為愜意的生活時說:“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⑧這是何等的幸福,如蜜似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造。如這首她新婚不久後寫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詞以清新的格調及女性特有的真摯情感,上闋隱含相思之意,下闋直宣情愫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尤其“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兩句從兩方面來寫相思之苦,顯得越發難能可貴。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真摯的深愛和充分信任,也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與一般思婦的嗟嘆“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狹隘心胸大異其趣。

  李清照的詞無論是題材或是風格都體現了以婉約柔媚為主的女性化特點,向世人展現出一個在封建時代非常特殊的女性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而她善感幽婉的內心世界和卓爾不群的氣質,讓她所選擇的景物都是符合她的審美意趣和審美理想的事物,紅梅、黃菊、海棠、等這些審美的象徵體一旦進入李清照的審美視野,便不再是客觀的自然景物,而是著上李清照主觀的感情色彩並抽象化為閒愁、相思、幽怨等精神產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