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園散文-高中第三冊第四單元作文
世外桃園散文-高中第三冊第四單元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世外桃園散文-高中第三冊第四單元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世外桃園,可終究不知道這世外桃園在哪裡!於是,人們便開始了盡情地想象。難道在天上、還是在海邊、亦或是那大山深處的老林裡?不!不是的!它其實就在你的腳下,就在你的眼睛裡。山西晉城市陵川縣的古郊鄉有一個自然行政村,地處縣東南的邊陲,與河南省輝縣市相接壤,兩省的界碑就置於這錫崖溝的邊沿。這裡山大溝深,原先無路可走,是一個交通閉塞且又偏僻的山村,如今卻成了人們嚮往的世外桃園。
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的錫崖溝,氣候溫暖溼潤,植被茂密。過去這裡一直沒有道路,為避於戰亂,千百年來,古人們從溝外沿羊腸坂攀援來到這裡,從此開始了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的世外桃源生活。交通之不便,千百年來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自然資源狀況及氣候的適宜,成就了這神話般的地方。
當我來到這裡的時候,不知是因幾天前下過雨的原因,還是地下水資源本來就很豐富,溝裡溪水涓涓、鳥兒在樹枝歌詠,漫山遍野一片綠油油的景色。山楂樹、核桃樹和花椒樹,以及許許多多的其他樹木比比皆是,鬱鬱蔥蔥。發源於村北王莽嶺南麓的清水河,河水碧綠如茵,穿村而過。河邊豎著水深四十二米的警示牌,看了讓人頗感後怕,若非警示水深如此,怕早已有人先入水中沖涼了。
河道上石塊堆砌的三三兩兩拱形小石橋,零零散散坐落於河畔的自然村落,古老的建築民居小樓,耳邊潺潺的流水聲,這一切構成了一處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獨特景象。置身其中,又彷彿一派江南水鄉的風光,使人們流連忘返。此刻,我似乎明白了起來,這裡的人們為什麼寧願花三十年的時間,用鋼釺、鐵錘一錘錘開鑿那令世人驚歎的掛壁公路,也不願選擇離去的真正原因,或許就是因了這世外桃園式的風景。
村落的正中,平地之間有一南北走向的岩石裂縫,清水河注入深澗,寬處約三十米,窄處僅有三米左右,澗最深處達到一百多米,河流至此跌入深谷,濤聲如雷。我們來得不湊巧,正趕上前段時間一遊人不慎失足落入溝中,正值停業整頓的期間,不準遊客下溝。不得已,只能在溝口觀看。聽著那轟轟隆隆的飛瀑擊潭聲,望著深不見底的溝崖,令人感慨萬千。崖壁的岩石裂縫直上直下,如壁立千仞,形如刀削。崖壁呈暗紅色,據說當年有神仙在此冶錫煉丹,丹爐的烈火映紅了崖壁。
錫崖溝的民風仍然保持著昔日的風貌,或者說是遠古的民俗,非常的淳樸。我們居住在村口的一家農家小院的旅舍裡,院子不算很大,一座前些年建成的'兩層簡易小樓。雖然設施簡單,但極為地乾淨,可同時接納二十多人住宿。院裡還住著來自河南的兩夫婦,據說每年都要來這裡小住一段時間,因這裡的環境好、空氣好,坐車也方便,服務也周到。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年近五十的王姓村民,兩口子精心經營著小院落,熱情周到,人很隨和。主人耐心地介紹溝裡的情況,並做了許多的山野菜來招待大家。
這一類的旅舍在如今的錫崖溝村已開辦了不少,既方便又便宜,許多外地來搞攝影和繪畫的文人們都喜歡住在這裡。聽村裡的人們講,去年冬天下雪封山後,仍有幾個外地攝影愛好者,揹著行囊,徒步行十五公里,穿越陡峭的山路,來到溝裡進行創作。我想,錫崖溝的冬季也一定很美,那冰清玉潔的雪世界,霧凇累累的山林,陽光對映下晶瑩剔透的松針,覆蓋著厚厚雪被那裊裊炊煙的小村落,這一切都吸引著那些不斷追求完美而不畏艱險的攝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