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沁園春·長沙》的煉字藝術

簡析《沁園春·長沙》的煉字藝術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市場打過交道吧,《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經典之作,那麼這首詞有哪些煉字藝術值得我們學習呢?歡迎大家閱讀下文。

  如果說文學是語言藝術,那麼詩歌便是語言藝術中的極品。詩歌的語言不僅是凝練,而且要準確、生動、形象,具有藝術的美感。為此,歷代大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練字”的佳話。如“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代詩聖杜甫煉字的終極追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是苦吟詩人盧延讓嘔心瀝血錘鍊語言的真實寫照;“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賈島“推敲”語言的至誠肺語;“求得一字穩,耐褥五更寒”更是歐陽修“咬文嚼字”的無悔的執著……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裡,同樣給我們樹立了“練字”的經典範例。

  詩歌鑑賞的原則,前人已給我們總結出八字秘訣:“因文識象,由象悟道”。說得明白一點,就是:語言──意象──意境──情感。常言說“詩言志,詞言情”。“練字”當以“志”“情”為中心,營造特定的意境,讀者由此領悟作者的“志趣”和“情趣”。

  為了便於理解《沁園春長沙》的練字藝術及練字原則,我們有必要先知人論世。《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寫於1925年秋,即在毛澤東8月28日離開韶山去長沙至9月上旬由長沙動身赴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之間。這年秋,湖南省長趙恆惕派兵逮捕毛澤東,面對當時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懷著肩負國家興亡、主宰民族命運的壯志豪情,重遊當年讀書時常去的橘子洲,寫下了這首作品。《沁園春長沙》是詩人毛澤東的開卷之作,也是詩人改造舊世界的宣言書。

  下面我們來分析詩人是怎樣“練字”的。

  一、“獨立”傳神。這是一個全景縮放後的特寫鏡頭:天地之間一尊偉岸的身軀,高瞻遠矚,表情深邃,濃眉深鎖,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杜甫《獨立》詩云:“天機近人事,獨立萬端憂。”金聖嘆《杜詩解》雲:“操危慮深,故云‘獨立’”。在憂國憂民的大詩人杜甫眼裡,擔大任者當獨立於天地之間,天機在即,否者,何以發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孔穎達疏:“君子於哀難之時,不有畏懼。”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天道永恆,人生苦短。危難之際,能挽狂瀾者,當挺身而出。想當年諸葛孔明“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是何等氣魄?“獨立”顯現出詩人卓爾不群,激流永進,器宇軒昂,頂天立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與那些“端坐獨釣”潔身自好的隱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想,要是辛棄疾再世的話,他該會發出“生子當如毛澤東”的感嘆吧?

  既突出形象又境界高遠,非“獨立”莫屬。

  二、“萬”“百”凸顯豪放詩風。這首詞的數詞,富於力學美感,具有包羅萬物,大氣磅礴的氣勢。“萬山”極言視野之廣闊,胸襟之豪邁,宇宙之大盡收眼底;“萬類”突出大自然的物種繁多,色彩紛呈;“萬戶侯”突出詩人傲視蠅營狗苟的軍閥,以天下為己任的凌雲壯志。“百舸爭流”突出景象之壯觀、競爭之激烈;“百侶”突出同學少年的人數之多,氣勢之大。“萬”“百”突出了多、壯、豪等力學上的崇高美感,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彰顯詩人豁達的胸襟。在毛澤東的其他詩詞中,用萬、千、百等數詞營造一種豪放、開闊的氛圍,已成為他的風格。例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七律長征》“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埃”《和郭沫若同志》“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嶽。”《念奴嬌井岡山》

  三、精選動詞,形象入化。從全詞看,“立”“去”“看”“染”“爭”“擊”“翔”“競”“問”“攜”“指點”“激揚”“糞土”“遏”等等動詞的使用,無疑使詞的意象鮮明而靈動。“立”,挺立,凸顯詩人偉岸的身軀,大有天塌下來我來擋的氣魄;“去”字耐人尋味,表面上看是寫水流由高到低的運動規律,暗指舊世界將一去不復返,革命的洪流將浩浩蕩蕩,盪滌一切汙泥濁穢;“看”字領起下文,使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盡收眼底,一眼洞穿,“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陸機《文賦》);“染”字寫出“層林”在秋天顏色由淺入深的動態變化過程,化靜為動,更加突出色彩的豔麗;“爭”字,給碧綠透明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烈場面;“擊”“翔”則運用“移就”手法,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雄鷹展翅的'矯健和在直視無礙的江水中魚遊的自由暢快,如果把“擊”“翔”換作“飛”“遊”,就表達不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也表達不出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竟”字,則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崇高讚美之情。“問”有力發千鈞之勢,是屈原筆下的“天問”,一問貫古今,天理,人理,天人合一,意在告訴我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攜”有“帶領”的意思,彰顯王者之風,領導本色,若是換了“隨”或“跟”,則讓我們感到作者“寂寂如眾人矣”!“指點”再現王者之風,與後文“激揚”“糞土”一氣貫通,表現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痛陳時弊,規劃將來,蔑視當時一心搶地盤,不顧人民死活的軍閥權奸;“遏”字盡顯詩人帶領的這批風華正茂的青年力量之大,氣魄之雄!

  除此之外,這首詞的形容詞和副詞的使用,也準確到位。“寒秋”之“寒”,寫出了季節之悽清、冷瑟;“萬山紅遍”之“紅”寫出了景色之熱烈、奔放;“透”字力顯江水之清澈,與長天一色;“蒼茫”則寫出了大地之廣袤無垠,也寫出了世界之廣闊,宇宙之浩瀚,情勢之複雜,心事之重重。“盡”“遍”“漫”等副詞,則寫出了景色之深,範圍之廣。

  清代詩人沈德潛說:“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由此我們便知“煉字”的本質在於“煉意”,練意則為了顯志。從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煉字來看,他們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於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知識拓展]

  詞牌·沁園春介紹

  沁園春

  據《詞譜》載,《沁園春》,雙調,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韻;下片十二句,五平韻。一韻到底,前半闋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後半闋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對仗。四個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此調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爾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常用對仗句。又名念離群、東仙、洞庭春色、壽星明、千春詞、大聖樂。

  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詞:陸游《沁園春·孤鶴歸飛》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韻)。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平平(增韻)中仄平平(韻),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交親零落如雲,又豈料如今餘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閒採蓴。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另,平仄轉換、平仄錯葉格以不同顏色區分韻部。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