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藤野先生教學實錄

魯迅藤野先生教學實錄

  《藤野先生》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魯迅藤野先生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參考。

  一、匯入新課,培養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什麼人物?

  生:魯迅的老師。

  師:是,但準確嗎?魯迅的老師很多啊,三味書屋的壽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師。

  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留學時的老師,教解剖學。

  師:哎,這就準確了。學語文,就是要把語言表達到最準確、最完美。

  下面老師提供兩則小資料:

  A、藤野先生簡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1874年生於日本福井縣一個世代為醫的家庭。藤野從小學過漢文,1896年從愛知醫學校畢業留校作解剖學教師的助手,後到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1904年升為教授。兩個月後魯迅來此留學,藤野先生擔任解剖學兼副班主任,曾給魯迅以特別關心和照顧。1915年仙台醫專升格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解除職務。1919年回故鄉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B、魯迅看重《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最敬重的老師;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他的目的是藉此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時委託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

  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師:學習本課可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人對《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淺陋的,甚至是錯誤的,多種教輔資料的答案都有問題。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把半個多世紀的錯誤糾正過來。

  師:下面請大家預習課文,邊讀邊劃,特別要劃住不懂的問題。

  師:讀懂了嗎?

  生:沒有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師:這一課比較難懂,所以必須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啊。也不妨讀一點教輔資料。

  二、檢查預習,整體理解

  師:我們先整體理解課文,做個填空題吧:《藤野先生》選自_____________,體裁是_____________。

  生:《朝花夕拾》散文。

  師:我們學過的課文,還有哪篇選自《朝花夕拾》?

  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社戲》。

  師:《社戲》也是嗎?

  生:不是,那是小說。

  師:對了。記住:寫自己的親身經歷的,是散文,選自《朝花夕拾》;是小說的,選自《吶喊》。

  師:按時間和地點轉移,本文分為以下三部分:

  A、在_____________,表達對_____________的厭惡;

  B、在_____________,回憶與_____________交往;

  C、在_____________,表達對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在東京在仙台在中國。

  師:中國這麼大,說在中國準確嗎?

  生:不準確在北京。

  生:表達對中國留學生的厭惡是清國留學生回憶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感激。

  師:這裡用到了三個地名,這涉及到魯迅的經歷,下面老師再提供一則小資料──與本文相關的魯迅經歷。

  1902年3月,魯迅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的弘文書院學習日語,然後於1904年9月到仙台的醫學專科學校學習醫學,兩年後又返回東京修德文和籌辦雜誌,直至 1909年8月回國,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國後,先在杭州和紹興教書,後來應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長蔡元培的邀請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月到南京,3個月後隨教育部遷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廈門大學擔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寫於此時。

  師:這是魯迅1904年4月在東京弘文書院的畢業照(圖)。這是雕塑《魯迅與藤野先生》(圖),在紹興魯迅博物館。

  三、閱讀在東京

  師:咱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實在標緻極了。學習加紅色詞語(略)。

  師:上野公園,是東京最大的公園,也是東京的文化中心。這裡原來是德川幕府的家廟和一些諸侯的私邸,1873年改為公園。公園面積很大,內有東京國立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都立美術館等,有史蹟和文化財物的寶庫之稱。

  上野公園的著名還在於每年春天盛開的櫻花,上野賞櫻是東京人的傳統習俗。下面我們看幾幅圖片(圖:上野公園、櫻花)

  師: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無非是什麼意思?

  生:只不過。

  師:它表現作者什麼感情?

  生:表達對東京的失望表達對東京的不滿。

  師:是失望好,還是不滿好?為什麼?

  生:失望好,說明去留學時把東京想象得很好,結果不是那樣。

  師:對。不滿沒有這個意思。批上兩個字──失望。

  師:學習這一段,要特別理解外貌描寫的藝術匠心。先請找出這一段中的外貌描寫。

  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師:把這幾句大聲讀一遍作者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並非全面描寫,而是隻抓一個特點。想一想抓了什麼特點?

  生:抓住了辮子的特點抓住了頭頂上盤著大辮子的特點。

  師:對,問題是為什麼抓這個特點?

  生:因為清朝人留辮子。

  師:留辮子就該抓嗎?他們也穿衣服啊,為什麼不抓?他們也是黃皮膚黑眼睛啊,為什麼不抓?

  生:我覺得從辮子可以看出對大清的態度,那時的革命者是剪掉辮子的。

  師:對嘍,在當時,有沒有辮子可以區分對清王朝的態度。抓住這一特點,就不僅畫出了他們的皮囊,更畫出了他們的靈魂。

  這裡老師再介紹點小知識──辮子的故事:

  在清朝以前,我國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所以頭髮終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歲舉行冠禮之後,把頭髮束在頭頂,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後,強制推行清朝法式:將前額頭髮剃掉,後面留起辮子,當時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說。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識分子,例如魯迅,率先把辮子剪去。所以當時僅憑辮子就可以辨別對清王朝的態度。也有的辮子剪掉後又後悔了,就續一條假辮子。魯迅小說《阿 Q正傳》中的假洋鬼子就是這樣。還有一種是革命來了,就把辮子盤在頭頂;革命失敗了,就放下來。當時魯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徵恥辱的辮子。

  看,這是魯迅當時的斷髮照(圖)。

  可以這樣說:留辮子,是保皇黨;剪辮子,是維新派。那麼這些清國留學生屬於哪一派?

  生:保皇黨不是,屬於兩面派。

  師:為什麼?

  生:留著辮子,說明效忠清王朝,是保皇黨。辮子盤在頭頂,是留有後路:一旦維新失敗,還可把辮子放下來,就又變成了保皇派。

  師:對啊!所以魯迅高明啊!這是大師的手筆啊!批上幾個字──

  生:大師。

  師:當然也可以,但大師不如畫出靈魂──畫出靈魂了嗎?

  生:畫出來了。

  師:所以以後你寫外貌的時候,不能長什麼樣就寫什麼樣,得抓住特點,畫出靈魂。

  師:理解作者修辭的藝術。修辭有兩個意思:

  A、使用修辭格,如比喻、擬人等;

  B、選擇字詞句。

  你們一般只知道第一個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暗喻誇張。

  師:是誇張嗎?誇張有兩條要求:第一,必須是明顯的吹大話──有座樓有10米高,你說它有12米,不能叫誇張,你得說它高聳入雲才行。第二,也不能誇張得沒邊沒沿──說它高到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麼高,所以不能說是誇張。說是比喻,就不僅表現了它的高,而且表現出了它的──

  生:形狀。

  師:對,既形象,又有嘲諷意味。接著看看富士山的介紹,看看形象不形象。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位於本州島的東南部,距日本首都東京80公里,俯瞰波濤滾滾的太平洋。它是個圓錐形的火山,海拔 3776米,山巔終年白雪皚皚,頂上有一個直徑800米、深200多米的火山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 ,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圖)

  師: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油光可鑑是什麼意思?

  生:頭髮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當鏡子照。

  師:鑑是什麼意思?

  生:鏡子用作動詞,照鏡子。

  師:油光可鑑有什麼表達作用?

  生:有諷刺作用。

  師:下面是說文解字:監與鑑──監,古文字象一個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鏡子,引申為鏡子。(圖)你看出來了嗎──右上角是一個人,左上角是一隻眼睛,下面是皿。

  生:看出來了。

  師:後來有了銅鏡,監又寫成了鑑。這說明鑑的本意是什麼?

  生:照鏡子。

  師: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標緻是什麼意思?

  生:漂亮。

  師:在這裡是什麼修辭手法?

  生:反語。

  師:表達什麼感情?

  生:表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

  師: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魯迅的初稿並沒有成群結隊的這幾個字,是後來修改時添上的。想一想,為什麼添上?

  生:成群結隊表示逛公園、賞櫻花的人很多增強了諷刺的力量。

  師:對。下面朗讀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那是在學跳舞。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裡面的幾間洋房裡倒也還可以坐坐的。加紅色的詞語有什麼表達作用?

  生:幾本表示可買的書不多。

  生:有時表示值得一轉的機會也不多。

  生:倒也還表示語義勉強。

  師:如果你家長問我,你的語文成績怎麼樣,我說好,與還好或到也還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精通時事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生:瞭解許多無聊的事。

  師:為什麼不說是瞭解許多無聊的事人?

  生:這也是諷刺說法對清國留學生充滿厭惡。

  師:這就又有一個問題了──魯迅為什麼那麼厭惡清國留學生?

  生:這些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白天逛公園,晚上學跳舞他們忠君保皇

  師:答這個問題,你得從清國留學生和魯迅兩方面答──看看老師的答案:魯迅是抱著科學救國的目的去日本留學的。但是,這些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在國家危亡之時,白天逛公園,晚上學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魯迅厭惡他們。──誰的答案好?

  生:老師的好

  師:是不是這樣,有詩為證:

  自題小像

  魯 迅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師:看懂了嗎?

  生:沒有。

  師:所以老師給你翻譯成了新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對你的眷戀,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師:還要理解這一段在結構上的作用──這一段並沒有寫藤野先生,是否離題?

  生:不離題。

  師:為什麼?

  生: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

  師:你的意思大致是對的,但考試時這樣答不能得分。我問,沒有寫藤野先生,為什麼不離題,你答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行嗎?

  生:不行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師:哎,這就對了。另外,這還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文暗線,也是主題的一個方面。所以不離題。

  學到這裡,開始懂一點了吧?

  (第一課時到此結束)

  四、閱讀添改講義

  師:下面朗讀過了一星期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師: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麼?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根據上下文推斷,這兩個講義各是什麼意思?

  生:第一個是講課內容,第二個是課堂筆記。

  師:我拿下來開啟看時,很吃了一驚,我為什麼很吃了一驚?

  生: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

  師:我為什麼不安和感激?

  生:不安,是因為講義中有許多脫漏和錯誤,讓先生勞神費力;感激,是因為得到藤野先生的熱情關心。

  師: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便可以刪除嗎?

  師:添改改為修改,可以嗎?

  生:不可以。添改比修改更費心。

  師:這些加紅色的詞語可以刪除嗎?

  生:都不可以。這些詞語表現藤野先生給作者改講義非常認真從頭到末說明改得全面;不但連一一說明改得細緻。

  師:藤野先生給魯迅添改講義是否偶一為之?

  生:不是。

  師:請從文中找出根據。

  生:有兩處證明:

  A、藤野先生要求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B、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師:藤野先生添改講義這件事表現了他什麼思想品質?

  生: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學生的熱情關心

  師:現在你們越來越懂了吧?但究竟是不是真懂了,學完再說。

  五、閱讀棄醫從文

  師:下面朗讀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裡來了愛國青年也憤然

  師:新約是一本怎樣的書?

  生:基督教聖經新約全書簡稱,記載耶穌和它的門徒的言行。

  師:托爾斯泰是什麼人?

  生:俄國著名作家,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師:愛國青年是一夥怎樣的人?

  生:指當時日本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狹隘的青年。稱他們為愛國青年有諷刺意味。

  師:愛國青年上的引號表示什麼?

  生:表示諷刺表示否定表示特殊含義。

  師:究竟表示什麼,請同學們看《標點符號簡表》。

  究竟表示什麼?

  生:表示特殊含義。

  師:根據是──

  生: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也用引號表示。

  師:對嘍。這種用法,過去叫做表示否定與諷刺,不準確;還是表示特殊含義為好。

  師: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你改悔罷!根據後文推測一下,愛國青年寫給魯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生:攻擊魯迅成績沒有落第,是因為從藤野先生處知道了題目。

  師:課文有一段議論: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該怎樣理解?弱國的學生都是低能兒嗎?

  生:不是。

  師:那魯迅為什麼這樣說?

  生:這是反語。

  師:哦,那麼意思是弱國的學生都是高能兒?

  生:我猜著,這是日本愛國青年這麼想。

  師:哎,對嘍,這是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他們認為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魯迅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預先得了藤野先生漏洩出來的題目。這句話不應說是反語,應該說是表達了魯迅極為憤慨的感情。這句話的理解很重要的,將來一定會考你。現在批上,批上什麼?

  生: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

  師:再朗讀第二年添教黴菌學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師:這三個他們是指誰?

  生:第一個是日本愛國青年,第二個也是愛國青年,第三個是中國人。

  師:中國人嗎?不準確吧?

  生:是圍觀的中國人是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

  師:這才對。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自然可以刪除嗎?是不是因為這次戰爭日本打勝了,就說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

  生:是不是這是說日本人總是自吹自擂,狂妄自大。我覺得這是揭露他們只宣傳自己的勝利,不宣傳自己的失敗。

  師:是,日本軍國主義肯定是實行嚴格的新聞控制,進行政治欺騙──沒有新聞自由、實行專制獨裁的國家和政黨都是這樣,他們的宣傳機器是不允許發表反對意見的

  師: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為什麼特別聽得刺耳?

  生:因為受到了傷害。

  師:什麼受到了傷害?

  生: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

  師: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意見變化了是指什麼?

  生:指棄醫從文。

  師:對,但為什麼棄醫從文呢?我再給大家提供點背景資料:魯迅學醫救國與棄醫從文: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選擇學醫的,因此1904年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在《〈吶喊〉自序》中,他談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歷程。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助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國人對維新的信仰。

  但是兩年後他決定棄醫從文,這是由於那次課堂上看幻燈片的經歷。他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zhāo招數),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這則資料,你們課本下面的註釋也有,找到了沒有?

  生:找到了。

  師:然後我們歸納一下要點:──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我的意見指──

  生:學醫救國。

  師:變化指──

  生:棄醫從文。

  師:變化的原因是──

  生:(念課文下面的腳註)

  師:不能這樣念,太多了,很不容易背過;要歸納要點。

  生:認識到醫學不能救國,要改變國民的精神。

  師:意思對,但表述得不完備,最多隻能得一半分。

  生:認識到醫學不能救國,要改變國民的精神,首先是靠文藝。

  師:可以得80分了,但前兩句之間還是缺乏邏輯聯絡。

  生:認識到醫學只能治病,不能救國,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改變國民的精神,而改變國民精神首先是靠文藝。

  師:好,100分!再複述一遍。

  (其他文段的閱讀略,第二課時到此結束)

  六、探究性學習

  師:課文學完了,你們大概認為基本上讀懂了,下面我們填個表,說明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幾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什麼思想品質──看你是不是真正讀懂了。

  師:填完了嗎?

  生:填完了。

  師:你們是不是這樣填的?

  序號 事例 事例 1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2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3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4 瞭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生:是。

  師:許多教輔資料都是這樣說的。你對這個答案有懷疑嗎?

  生:沒有有。

  師:有什麼?

  生:典型事例不是四個還有一個告別藤野先生那叫惜別。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要有懷疑精神啊!要大膽懷疑啊!

  看名言: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陸九淵)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還應有一句──

  生:無疑則不進。

  師:對。想想,藤野先生的品質僅僅是認真負責之類嗎?

  生茫然。

  師:認真負責?據說日本人個個都是工作狂,個個都很認真負責,下班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自動加班我想比藤野先生更認真負責的大有人在,魯迅為什麼不寫他們而寫藤野先生,還說他偉大?還有,藤野先生是否對每個學生都如此認真負責?

  生:不是?

  師:證據是什麼?

  生:他只給魯迅一個人修改講義是添改講義魯迅沒寫給別人添改講義藤野先生給魯迅添改講義還引起了日本學生的不滿

  師:是啊。

  生:我覺得藤野先生的品質應該是不懷民族偏見是一視同仁。

  師:不懷民族偏見和一視同仁,表述得到位嗎?

  生:到位不到位。

  師:為什麼?

  生:只要不歧視,就是不懷民族偏見和一視同仁了。

  師:是啊告訴你們一個探究的方法:理解人物品質或文章主題,往往需要了解時代背景。下面我們讀一篇背景資料──《無法直面的人生》,也就是魯迅傳的第 3章《離鄉者的悽哀》節選,作者是當代研究魯迅的專家,華東師大教授王曉明博士。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是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舉國上下都瀰漫著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有的報紙就公開宣稱:西洋人視中國人為動物,實際確乎不得不產生動物、下等動物的感覺,因此,他們(指中國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類的資格。因此,魯迅在這個時候去日本留學,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和輕蔑。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罵。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間,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視和輕蔑中間,請想一想,一個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怎麼能忍受這樣的處境?

  魯迅見到的許多留學生,偏偏又是那樣不爭氣,非但不從日本人的輕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動力,反而以自己的種種乖行,不斷地證明那輕蔑的正當。就以與魯迅同住的留學生來說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響,塵土飛揚地學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裡新老客戶循序洗澡的慣例,搶先鑽進洗澡間,把水潑得四濺的。在這樣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討厭,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輕蔑眼光,一面是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醜態,難怪魯迅一拿到修習日語的畢業證書,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樣呢?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裡,只有魯迅一箇中國人,那些討厭的同胞的嘴臉,自然是可以免見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在仙台同樣很盛。仙台報紙上的辱罵中國人的言論,一點都不比其他地方溫和,魯迅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中,也同樣有對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飾的人。他學習成績中等,便有同學以為是得了老師的暗中幫助,於是託詞去檢查他的筆記,甚至寫信向他發出威脅。課間放電影,映到日本軍人揮刀砍殺中國人,而圍觀的其他中國人一臉麻木的時候,也有同學大聲地議論:只要看中國人的樣子,就可以斷定中國是必然滅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這樣傲慢,魯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員熱心地張羅食住,任課的教授當中,更有藤野嚴九郎那樣滿懷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學中,也有好幾位不滿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別站出來替魯迅辯護。但是,儘管如此,這些事情仍然給魯迅非常強烈的刺激

  師:讀完這片文章,我們也做兩個閱讀題:當時瀰漫日本全國的風氣是──

  生:歧視中國人鄙視中國人。

  師:哪個更準確?

  生:鄙視更準確。

  師:鄙視到什麼程度?文中怎麼說的?

  生:舉國上下都瀰漫著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

  師:對,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那麼在這種背景下,藤野先生最可貴的品質是──

  生:對中國人的關照幫助熱情友好尊重。

  師:表述還不到位。在什麼風氣下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師:答對了。那麼前面的表格應修改為:

  序號 事例 思想品質 1 淺層的 深層的 2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 3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4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5 瞭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6 惜別 友好與尊重

  認真負責之類,只是淺層次的理解;這個,才是深層次了。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熱情友好與尊重──因難能而可貴啊!所以,魯迅才說他偉大。應該說,這才是對《藤野先生》的正確理解,讀到這裡,才能算讀懂

  現在我們可以歸納《藤野先生》的主題了,應是一明一暗兩個方面:表現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明線),抒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暗線)。──記下來。

  師:關於抒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回顧一下:課文中哪些事例滲透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生: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

  生:對愛國青年的憤怒;

  生:棄醫從文

  師:再提一個問題,寫愛國青年是什麼目的?

  生:是反襯反襯藤野先生。

  師:具體反襯什麼?

  生:反襯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也反襯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

  師:寫其他教職員對魯迅先生的關心與優待是什麼目的?

  生:也是反襯藤野先生的品質這些人優待魯迅,只是物以稀為貴,不是尊重。

  師:還是反襯嗎?

  生:不是,是正襯。

  師:對。你能區別正襯和反襯嗎?比如,用你的個子很低,襯托我個子很高,這是──

  生:反襯。

  師:先寫你的個子很高,再寫我比你還高,這是──

  生:正襯。

  師:再看看課後的練習一:對本課,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理解,討論一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

  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讚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師:分別統計各題贊同的人數。

  生:(討論優劣)

  師:我的見解:各有道理,又各有欠缺。第一個,主要讚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無疑是對的,但不提及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一欠缺。第二個,說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一點也不提及藤野先生,是一大欠缺。第三個,說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當然是對的,但比較籠統,不具體,準確。正確答案是:主要讚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其次也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七、主人天地

  師:現在是主人天地──以上你只是完成了課本和老師佈置的任務,此外你還有什麼疑問,特別是無疑之疑嗎?請你在這個天地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識和文采。先在四人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提給我。

  (教師巡視瞭解)

  生:藤野先生為什麼會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熱情友好與尊重?

  師:這個問題,可以參讀藤野先生的文章《謹憶周樹人君》: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作豬頭三。在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師:藤野先生為什麼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

  生:少年時候學過漢文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哺育。

  生:寫魯迅記住了兩個地名,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寫只記得兩個地名?

  師:可能因為這樣:日暮裡──想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也有人說,想到大清國處於日暮途窮的境地。水戶,這是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後曾進行反清復明活動,事敗後長住日本講學。他是浙江餘姚人,餘姚離紹興很近,可謂魯迅先生的同鄉,魯迅很敬重他。寫記住兩個地名的目的,還是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

  八、擴充套件遷移

  師:課文學完了,還要向課外擴充套件,向讀寫能力遷移:(下面只列出教學步驟)

  1、老師總覺得作者寫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漂亮,因此改為下面一段文字,你認為可以嗎?為什麼?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髮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著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著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2、寫作(或說話)練習:選一位任課老師,抓住他的特點寫或說一段話,讓大家猜是誰,以猜出者為成功。例文:

  他的外貌,可用3個字概括:高,瘦,黑。這正如他的詩所寫:泥巴浸透的皮膚,小時候就泛著油亮。這套脫不去的黑裝,一度晾曬在我的心上。

  3、比較思維訓練: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看看魯迅筆下的這三位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