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鑑賞李商隱

高考古詩詞鑑賞李商隱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詞鑑賞吧?古詩詞鑑賞主要是根據古詩詞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感情,深入的體會賞析其中的含義。你還會做古詩詞鑑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古詩詞鑑賞李商隱,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古詩詞鑑賞李商隱

  詩全集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遊原,心想把煩惱遣散。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將要結束。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回來;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

  綺麗的瑟啊,為什麼沒有端由的有著五十根琴絃?每一根琴絃、每一根柱,在使我想起已然磲的美好歲月。這心情彷彿莊周在清曉的夢中,幻化成翩翩的蝴蝶迷離飛舞。也或許想古代蜀國君主望帝那樣,將滿腔心事多付給哀鳴啼血的杜鵑。當明月照耀,蒼茫的大海中,我已分不清那究竟是晶瑩的珍珠或鮫人的淚水。暖日暴曬,藍田因為有美玉蘊藏,地面升起陣陣輕煙。所有的情感。不管再怎麼美好,只怕都將成為記憶罷。心頭浮現往日情事的時候,才覺得一片惆悵,惘然。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裡。月宮的嫦娥恐怕後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落花》

  唐/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譯文】

  高閣上的遊客們已經競相離去;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紛紛亂飛。花影參差迷離接連著彎彎小徑;遠望落花回舞映著斜陽的餘暉。我痛惜這如雨的落花,不忍將落紅掃去。我望眼欲穿,盼來的春天卻又匆匆歸去。賞花的心意也隨著春天的歸去而消失,春去花謝,只留下我淚溼衣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譯文】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節,我獨自漫步在江邊。沐浴著溫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風,我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笙歌。在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細長如須;柳樹長出了嫩葉,細小如眼,各自可愛無比。岸邊,紫蝶和黃蜂在花柳間穿梭追逐,纏綿多情。客居異鄉,我多想回到萬里之隔的家鄉啊,過著陶淵明那樣的隱居生活。可如今,三年來我卻一直在柳營任事,不曾回鄉。新灘碧波盪漾,流水淙淙。它們不能理解我的羈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絕的流水聲,聽起更像午夜時簷上滴落的悽悽風雨聲。

  《風雨》

  唐/李商隱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消愁鬥幾千。

  【譯文】

  我雖然胸懷匡國之志,也有郭元振《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著華年。黃葉已經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裡,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非難,故舊的老友又因層層阻隔而疏遠無緣。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消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涼思》

  唐/李商隱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譯文】

  當初你離去時春潮漫平欄杆;如今秋蟬不鳴露水掛滿樹枝。我永遠懷念當時那美好時節;今日重倚檻前不覺時光流逝。你北方的住處象春天般遙遠;我在南陵嫌送信人來得太遲。遠隔天涯我屢次占卜著美夢;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記。

  《隋宮》

  唐/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譯文】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霞中鎖閉;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後主,豈敢把亡國名曲後庭花,重新提起。

  《籌筆驛》

  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譯文】

  猿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風雲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諸葛亮徒然在這裡揮筆運籌劃算,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為他深表遺憾。

  《春雨》

  唐/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譯文】

  新春,我穿著白夾衣悵然地臥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我心中惘然。隔著雨絲凝視紅樓,我倍覺冷寂;珠箔般雨滴飄打燈籠,獨自歸返。你在遠路,到春晚應更悲悽傷感?只有殘宵能夢中聚首,依稀空泛。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

  漢文帝為了求賢曾在未央宮前的正室裡召見被逐之臣,論那賈誼的才華和格調確實是十分脫俗超群。可惜的是雖然談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為他問的並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夢澤》

  唐/李商隱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譯文】

  公元848年(大中二年)秋天,作者由桂林北返長安,途經夢澤一帶時,因眼前景物的觸發,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慨,寫下了這首詩。夢澤,這裡約指今湖南北部長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一片湖澤地區。

  《重過聖女祠》

  唐/李商隱

  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譯文】

  白岩石托起的祠門長出碧綠苔蘚,從仙界淪落貶謫下來遲遲難歸返。一個春天絲雨如夢常飄落在瓦面,整天裡習習靈風無法使神旗豐滿。萼綠華仙子行無定處自由來人間,杜蘭香謫仙一長春夢就重返九天。玉郎仙官曾在此為聖女引路成仙,她還記得采紫芝在天宮的臺階前。

  《漢宮詞》

  唐/李商隱

  青雀西飛竟未回,君王長在集靈臺。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譯文】

  青鳥飛去西方竟然還沒回來,武帝依然長久地守候在集靈臺前。文學侍臣司馬相如有消渴病,君王卻不肯賜予他一杯金莖露止渴救命。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譯文】

  一個人深居簡出過著清幽的日子,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終於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餘暉透過窗欞,越鳥的窩巢已被曬乾,它們的體態也恢復輕盈了。

  《端居》

  唐/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譯文】

  愛妻從遠方的來信很久都沒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訊,只有在睡夢裡才能回到家鄉以解鄉愁。可是中宵醒後,恍然發覺離別已是悠悠數年,顧望四周,只有空蕩蕩的床榻和寂寥淒寒的秋夜相對,不由得心生淒涼。寂居異鄉,平日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雨夜的淒寒、月色的冷清,又哪裡比得上鄉愁的磨人呢。

  《安定城樓》

  唐/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遊。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李商隱的早年經歷

  在李商隱10歲前後,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揹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聖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太和四年,830)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的詩風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鑑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裡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8]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瞭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1934年12月致楊霽雲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詞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李商隱的無題詩代表作

  《無題》(八歲初照鏡)

  《無題》(照梁初有情)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無題》(相見時難)

  《無題》(紫府仙人)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無題》(近知名阿侯)

  《無題》(白道縈迴)

  拓展

  高考常考古詩詞鑑賞及賞析

  考古詩詞鑑賞試題及解析

  1、全國卷Ⅱ

  閱讀下這詩,然後回答問題。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路暗迷百種花。

  棋罷不知換世②,酒闌③奈客思家。

  注:

  ①本詩約作於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持范仲淹新政被貶謫到潁州

  ②傳說晉時有進砍柴,見兩童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間。

  ③酒闌:酒盡。

  (1)這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

  (2)你認為這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

  參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對前途憂慮和可奈何的情;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情

  (2)句個場景;擬景寫情,情景交融;對仗分巧。

  賞析:

  這是體制分奇特、藝術法分講究的詩。句絕,四句詩是四個不同的獨意境,雖然此詩四個畫各獨,然組合在起卻成為幅構思完整、意境連綿的圖畫。全詩句截,各獨,描繪了秋夜、春宵、棋罷、酒闌四個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單軸畫。揚慎《升庵詩話》卷認為,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鴛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船。”是此詩之祖。不過,細細體味,這四句給的意象是統的,正可以詩題的個“夢”字貫通。因為是夢,故爾有意識流動變幻不定,前後不連貫的特點,使詩中的景和事顯得迷離惝憶,隱隱綽綽,遊移不定,似是。末句是全詩之關,個“客”字便是夢的原由,夢的主旨,夢的歸宿。李後主尚有“夢不知是客”的時候,到底給刻慰籍。可歐陽公表現的夢,卻是客愁貫穿於始終,令抑鬱不展,魘魔難去。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可見這客愁之深之切了。詩題“夢中作”,這當然不可能,可全詩卻給以庸置疑的夢境之感,有如歷親受。詩良苦和絕妙筆,可發讚歎。

  2、新課標全國卷

  閱讀下這樂府詩,完成試題。

  《雪曲》

  江總①

  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歷侍梁、陳、隋三朝。

  ②榆溪:指邊塞。

  ③隴西:在今肅東部。

  (1)這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2)詩把“旗彩壞”、“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這詩描寫了邊地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瞭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的“旗彩壞”“聲低”的理感受。這詩表現了戍卒處遼遠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賞析:

  江總今存征戍詩五:《隴頭》、《關》、《驄馬驅》、《雪曲》,皆為樂府橫吹曲辭,多描寫邊塞之荒僻與離之憂愁,尤值提是《雪曲》。起句“雪”點題,“榆溪”乃邊關之溪,“隴西”乃邊關要塞,可見戍地之寒遠。“天寒旗彩壞”雖未如“風擎紅旗凍不翻”形象,卻異曲同。詩末回遙望來時路,限思鄉之愁起。《樂府詩鑑賞辭典》稱此詩“蒼涼勁直,頗有”,筆者亦有同感。江總(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南朝陳。幼聰敏,有才。年,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遂擢為侍郎,後更官太中舍。張纘、王筠、劉之遴,乃時才學,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反,臺城陷,輾轉避難,流寓嶺南。陳帝天嘉四年(563年)還為中書侍郎。後主即位,歷任尚書僕射、尚書令,世稱「江令」。江總雖為宰相,但不理政務,終與陳暄、孔範等陪侍陳後主,遊宴後宮,吟作豔詩,荒唐度,當時謂之狎客。隋,為秦王學,卒於江都。有集三卷,已亡佚,明輯有《江令君集》。江總是宮體詩重要作家,今存詩近百,浮豔靡麗,內容貧弱,多是些為統治者淫樂助興之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