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佳節的詩詞

關於元宵佳節的詩詞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元宵佳節的詩詞,歡迎閱讀。

  1、《上元夜》

  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2、《元夕無月·其二》

  丘逢甲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3、《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汴京元夕》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5、《上元竹枝詞》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6、《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京都元夕》

  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8、《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9、《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10、《十五夜觀燈》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相關閱讀:元宵節】

  節日紀念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在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與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在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在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火把節

  元宵節這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與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三元說”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明帝敬佛源於佛教說。

  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