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閱讀。我們應該重視它,歡迎閱讀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詞,希望有幫到您。

  我外孫女兒今年五歲半,正在幼兒園上大班。為了使她從小接受古代詩詞的薰陶,培養她學習古代詩詞的興趣,我選編了這套描寫古代兒童快樂生活的詩詞(四十六首),並以此解決輔導孩子學習古代詩詞而苦於找不到合適教材的燃眉之急。

  本文是我從個人存書或網上選取的歷代名家描寫童趣童真的名篇。這些詩詞描寫的是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讀著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裡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裡,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千年,卻猶如發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讓孩子首先接觸一些有關他們的詩歌,顯然來得比其他詩詞更容易接受,更便於兒童背誦、記憶和理解。

  每首詩詞前面的小標題為編者所加,主要用於提示這首詩詞所反映的是古代兒童生活的哪一個側面,即詩中的小主人在幹什麼。

  1、採白蓮: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歸:

  “日暮鳥雀稀,稚子呼牛歸。住處無鄰里,柴門獨掩扉”(唐·丘為《泛耶溪》)

  3、不識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舊國迷江樹,他鄉近海門。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諸公有懷絕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彎彎瘦,藤蘿滿牆頭,兒童摘扁豆。”(佚名)

  6、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唐·駱賓王《詠鵝》)

  7、學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詞》)

  8、學小姑:

  “下床著新裝,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群帶。”(明·毛《幼女詞》)

  9、騎黃牛: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所見》)

  10、折揚柳:

  “柳條三尺長,明日清明節。江南小兒女,採作流蘇結。”(清·許虯《折揚柳歌》)

  11、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12、念牧童:

  “斜光照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唐·王維《渭川田家》)

  13、學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14、弄釣:

  “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唐·白居易《觀游魚》)

  15、追黃蝶: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16、關柴門: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17、戀小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唐·韋莊《與小女》)

  18、笑問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9、吹短笛: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20、開門: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唐·李商隱《憶匡一師》)

  21、不識衣冠: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唐·王維《田園樂》)

  22、指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3、挑促織: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葉紹翁《夜書所見》)

  24、吹曲: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盧肇《牧童》)

  25、載詩:

  “十歲載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絕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