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短歌行》原文及創作背景

曹丕《短歌行》原文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魏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魏文帝),葬於首陽陵。沛國(今安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長子。由於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西漢以來,文學一直只是經學的附庸,因為孔子說:“述而不作。”到了建安時期,社會的大動亂使文人們感到人生如寄,世事無常,今日不知明日之事,所以開始追求“不朽”。既然生命易朽,何物能不朽呢?只有文章。是曹丕第一個提出來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學創作作為專門物件來探討,強調了文學的獨立價值。自那以後,純文學興起,才有了魏晉名士的風流,六朝詩文的`華麗。

  短歌行〔1〕

  【原文】

  仰帷幕〔2〕,俯察几筵〔3〕

  其物如故〔4〕,其人不存

  神靈忽〔5〕,棄我遐遷〔6〕

  恃〔7〕,泣涕連連〔8〕

  呦呦遊鹿〔9〕,草草鳴〔10〕

  翩翩飛鳥,挾子巢枝〔11〕

  我獨孤〔12〕,懷此百離〔13〕

  憂心孔疚〔14〕,莫我能知〔15〕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16〕

  嗟我白髮〔17〕,生一何蚤〔18〕

  長吟永嘆,懷我聖考〔19〕

  曰仁者壽〔20〕,胡不是保〔21〕

  【背景】:

  此詩作於曹操逝世的建安二十五年,亦即延康元年。本詩為曹丕的思親之作。全詩透過議論、抒情,反覆傾訴了失去父親的悲哀和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不過近人黃節有異議:“延康元年七月,軍次於。大六軍和父老百姓。設伎樂百戲。是時武帝崩才數月。而文帝縱樂如此。乃知此詩詞雖哀切,而全屬偽飾也。”

  【註釋】

  1《短歌行》為樂府詩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樂府詩裡尚有《長歌行》,長短之分別,當做樂律而不再篇幅。

  2仰:抬起頭來謙恭的觀看。意同“仰”。

  3俯察:低下頭來仔細的看。幾:矮小的桌子,古代人用以倚憑身體。筵:竹蓆。

  4如故:同原來一樣。

  5倏忽:疾速。

  6遐遷:遠離。此指創出去世。

  7恃:沒有企望了,沒有依靠了。:沒有。恃:依靠。

  8泣涕連連:泣涕:眼淚。連連:淚流不止的樣子。

  9呦呦:鹿的叫聲。

  10草草:心不能安定。

  11挾子巢枝:鳥攜帶著幼雛棲息在巢裡。枝:築巢之物。

  12孤:孤獨。:指孑身一人。

  13百離:種種痛苦。離,同“難”,憂苦。

  14憂心孔疚:內心憂愁的及其痛苦。孔,甚,很。疚,病痛。

  15莫我能知: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悲傷。

  16憂令人老:令,使。

  17嗟:嘆息。

  18蚤:同“早”。

  19聖考:指曹操。父死稱“考”。聖:對先父的敬詞。

  20仁者壽:語出《論語·雍也》

  21胡不是保:為什麼我父親不能像仁者那樣長壽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