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珠簾內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霧裡的餘輝

《春江花月夜》:珠簾內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霧裡的餘輝

  引導語:為何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會有“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呢?我們透過下文來了解。

  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歷來人們對它的評價很高,聞一多先生譽之為“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這首詩的巨大的成就於此略見一斑。

  現在,讓我們逐段仔細欣賞。

  海,是廣闊而浩蕩的,潮水,也是廣闊而浩蕩的,因此,江水也是浩蕩的。江和海已經分不開來,連成一片了。

  跟隨潮水湧起來的,是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它那光亮閃爍動盪,隨著波浪的漲湧,閃爍動盪的幅度越展越闊,越闊越遠,彷彿飄到無邊無際的遠處。

  江水曲折地繞著開滿香花嫩草的土地,月亮照在這座花的林子上面,看上去就像綴滿一顆顆的雪珠。

  月亮已經在高空中升起來了。整個天空一片白茫茫的,恍如鋪開了凝滯不飛的白霜。再看那沙灘呵,只有一片雪亮的月光,哪裡還見沙礫的影子!

  如今,江水和天空是一樣的顏色,再也分不開了。天空連微塵也不復存在,月是更加光明皎潔,它孤懸在空中,彷彿就是這世界唯一的.主宰。

  “唉!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是誰首先站在江岸上發現你的存在呢?而你,又是在哪個年代第一次把你的光華給予人類的呢?”

  人生是一代一代的過去了,江月依然是那個樣子。它好像要等待什麼人而永遠落空似的。千萬代的人都過去了,它到底打算等待什麼人呢?只有長江永遠送走滔滔的流水。

  有時,人生就像白雲那樣,被風悠悠飄遠。漂泊在青楓浦的遊子,這遠方的遊子,人生地不熟,更是難以忍受無邊的離愁的煎熬。

  在這樣的一個月夜,是哪個遊子還在飄蕩在一葉扁舟之中;又是哪家的女兒在樓頭想念她的遠方的飄零者。

  樓頭的明月總是在思婦的心頭眼底徘徊,它也許一直要照射到她和妝臺旁邊吧!任憑她放下簾子還是捲起簾子,它總是不肯走開;任憑她把搗衣石拭抹了再拭抹,它的光華仍然不斷地重現。

  此時此刻,遊子思婦共望月光,而無法傳遞音信。然而,既然月華是無所不在,遠行的人也一定籠罩在月華之中了。我難道不可以把自己的相思之情讓無所不在的月華帶到他身邊去麼?

  連那樣會遠翔高飛的鴻雁也沒有可能把相思連同月華帶到遠方,那跳躍在水中的魚龍,就更不用說了,它們只能激起陣陣波紋,跳躍也是徒勞無用的。

  遊子昨夜做著美夢。夢見花落春殘,該是回家的時節了。不料一覺醒來,自己依然身在他鄉。儘管江水不斷奔流,好像要連春天也帶走似的,但其實,不過是月亮向西傾斜下去,到了該退潮的時候罷了。

  月亮淹沒在海霧之中,逐漸落下去了。這一夜,到底有多少相思的人啊!他們有些遠在碣石,有些隔著瀟湘,天南地北,道路如此的遙遠。有幾個人能夠乘著月色歸家去呵!眼前看到的,不過是殘月的餘輝帶著那人間離別之情,搖曳著,散落在江邊的樹林裡罷了!

  在詩裡,春、江、花、月、夜、人這幾個密切與主題相關的特定意象,錯落層疊,交替出現,構成了令人目迷五色的奇幻形象。

  開頭四句就兩現“春江”,兩現“明月”,兩現“潮”又兩現“海”;它們的交錯復疊迅即把人引進一個特定的意境之中。然後,詩人進一步緊緊扣住“江”和“月”作為主題中的主題,予以充分的渲染。我們終於驚訝地看到: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樹這些紛繁的意象,把春江不斷烘染,不斷挪展;而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月照這些不同光色,不同形狀、不同內容、不同感情的月、透過反覆的交錯的和春的結合,和江的結合,和花的結合,和人的結合,和夜的結合,奇妙地構成了一幅色調優美、情感豐富,而又迷離變幻、光彩斑斕的月夜春江的圖畫。

  詩中江與月的反覆出現,這是該詩形成美的一個方面。

  “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的白帶通上貫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營造全詩的意境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一輪明月,在全詩中構成了四種不同的景色。開頭,月亮由海面湧起,“灩灩隨波千萬裡”轉眼之間,它照遍了春江,照遍了芳甸花林,也照在芳洲白沙之上,滿天白茫茫的,如霜似霰的,都盡是月的光華。這是初月。

  緊跟著是“皎皎空中孤月輪。”它孤懸高空之中,若遠若近,俗語無言,使人對著它不禁引起許多奇怪的疑問和遐想。

  再後,是西斜的月。它逐漸變得暗淡,逐步隱藏在海的晨霧的迷茫之中。

  然後是落月。是帶著無限感情把它的餘輝散落在所有江樹之上的落月。

  在一夜之間,自然界這個寂寞的天體就有如許的變化,是真是淋漓盡致地寫透了,寫活了。

  然而更值得我們去欣賞的,卻是詩人突出這一輪皓月的用意。他主要目的不是在於客觀地描寫一夕的月色如何如何,而在於充分寫出人的思想感情。那月景的出現,處處都帶上人的感情色彩。不管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斜月的迷離,落月的纏綿,以及樓上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麗,珠簾內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霧裡的餘輝,都是月與人的互相滲透,彼此交融,使景與情諢然成為一體了,從而創造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深邃的意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