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恨歌》《馬嵬 清·袁枚》比較閱讀答案

讀《長恨歌》《馬嵬 清·袁枚》比較閱讀答案

  引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恨歌》《馬嵬 清·袁枚》比較閱讀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讀《長恨歌》《馬嵬 清·袁枚》比較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讀《長恨歌》宋·李 覯馬嵬清·袁 枚

  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裡倍沾襟。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⑴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以▲為題材而創作的一首長篇敘事詩。(2分)

  ⑵ 上面兩首詩都是讀《長恨歌》後所抒發的感慨。請概述這兩首詩所感慨的物件與內容有什麼不同。(2分)

  答: ▲

  ⑶ 兩首詩中運用了哪些相同的表達技巧?請作簡要賞析。(4分)

  答: ▲

  18.(本題共8分)

  ⑴ 白居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每空1分,共2分)(詳見課標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賞析示例”)

  ⑵ 李詩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顧個人的享樂而不顧將士的生死(1分);袁詩主要感慨的是《長恨歌》只在反映李、楊之間的生離死別而沒看到百姓們的生離死別(1分)。(共2分)

  ⑶兩首詩中都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比喻、誇張。(能指出相同的表達技巧給2分)如李詩將將士的死與楊貴妃的死作對比,將“不動心”與“倍沾襟”作對比;袁詩將兩個人的生離死別與百姓的生離死別進行對比。李詩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誇張,袁詩中也用了“人間亦自有銀河”和“淚比長生殿上多”的比喻、誇張。

  [知識拓展]

  長恨歌讀後感(一)

  因為白居易的《長恨歌》,更讓我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恨歌》感興趣,趁著暑假的空閒終於拿起了這本書。

  “精緻”一詞是我讀著《長恨歌》一書時最深的感觸。

  小說的語言是精緻的:對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寫運用的是極其細膩絢爛的筆觸,不是詩卻勝似詩,參差交錯的長短句,整齊劃一的排比句,生動形象的修辭,打造出了全書精緻的語言。作為語文老師,深感受用,心中想著一定要推薦給學生看看,學習其中精緻的語言。

  主人公王琦瑤是一個極其精緻的人兒:她的容貌是精緻的,她的梳妝打扮是精緻的,她所營造的小資生活是精緻的-----這樣一個精緻的人兒,命運卻是不濟的。因為選美成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為選美使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不歸路。這與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楊貴飛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楊貴飛是紅顏薄命把長恨留給了唐明皇,而王卻是壽命極長,經歷了三代世事變遷,終身被恨纏繞著,直至死也是含著恨。

  王琦瑤對自己命運的選擇是身為女人的我們所不可取的,但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營造方法卻是值得我們一學的。俗話說:女人要上的廳堂,下的廚房,王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經歷過大世面,無論走到哪,她都可以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為朋友們帶來諸多歡樂,諸多愜意,讓大家獲得了一種精緻的生活。

  精緻的語言,精緻的王琦瑤都來自作者精心的創作,想象著作者王安憶也應該是個精緻的女子。

  長恨歌讀後感(二)

  翻完王安憶的小說《長恨歌》,有種自己跟著書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瑤活了一輩子的感覺,如果不是校園裡操場上嘈雜的聲音告訴我,這是在現實裡、在我自己的生活裡,我也許真的會以為自己被長腳掐死在黑夜裡。就這樣,又翻開了《長恨歌》……

  那時王琦瑤才十幾歲,還是女高的學生,單純、善良、美麗,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電影棚裡試鏡進而結識攝影師彭先生,彭先生給王琦瑤拍的照片滬上淑媛讓王在上海的小圈子裡火了一把。他對王琦瑤的好感與日俱增,建議她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王琦瑤成功當選三小姐,彭先生怎麼都沒想到,正是這“三小姐”的稱號,讓她與他的距離越來越遠。王琦瑤被李主任包養了,在愛麗絲,王琦瑤是拿自己的全身心愛他,只要能見上他一面,能陪陪她,就能讓她像孩子一樣興奮。他給了她一個西班牙雕花盒子,裡面裝著金條,也許一切早有預兆。李主任死了,他死後,她的生活就像身體失去了骨頭,只剩下血肉,酥酥軟軟的。在這期間,程先生一直在尋找等待王琦瑤……

  王琦瑤跟隨外婆到蘇州老家散心,鄉間的山水是一副良好的滋補藥,她漸漸對生活有了信心。王琦瑤於蘇州,就像一朵盛開的牡丹一不小心來到了油菜花園,是樸素中的亮點。老家的阿二是一個單純的讀書人,他愛她,她愛憐他,他為了她到上海打拼,她想,到了她該會上海的時候了。畢竟,她是屬於大上海的女人。從此,他在她的生命裡再也沒有了痕跡。阿二是王琦瑤生命中一個匆匆的過客,相遇的一瞬間,給她送去了一縷陽光,帶來了溫暖。阿二,是她生命中的插曲,路過後,便只能是錯過。

  回到上海,王琦瑤在平安里衚衕開了診所,結識了嚴師母和毛毛孃舅。在不停地聚會、吃飯、聊天中,王琦瑤愛上了康明遜也就是毛毛孃舅,他們發生了關係,王琦瑤懷孕了。迫於家庭壓力,他離開了她,她本想打掉孩子,但在去醫院的路上,她把孩子留了下來。似乎是個自己留下一件財產似的,康明遜走了,她就什麼都沒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這孩子。

  那幾年的上海,經濟蕭條,排隊買米時,她偶遇了程先生,記憶雖被時光風化,但還留下斑駁的殘角;面龐雖被時間沖刷,卻還依舊有那年的風韻。他們相視一笑,為了她,程先生一直未娶。此後的每一天,程先生都來王琦瑤家裡精打細算些柴米油鹽的小事情,宛然一對恩愛的夫妻。只是程先生從沒有在她家留宿過,照顧好她睡覺之後即使再晚也要會自己的'家。誰不想就這樣一直簡簡單單下去,就這樣,守著一份小幸福,度過餘下的幾十年。可是,孩子的滿月酒上,康明遜被邀請來了,程先生看出了端倪,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他沒有辦法這樣騙自己繼續下去,他選擇了離開……

  孩子薇薇逐漸長大,薇薇沒有王琦瑤的姿色、氣質,是沒有打磨過的毛糙的玉石。女兒的成長並沒有讓王琦瑤輕鬆下來,反而更多了些麻煩。她要打扮、要時尚,卻又不聽信王琦瑤的指點,對母親,是帶著些嫉妒的。女兒的朋友張永紅倒是天生懂得時尚的精髓,且和王琦瑤是一致的。薇薇嫁人出國後,張永紅倒經常來陪她。

  這時的王琦瑤已經50多歲了,雖然打扮的大方得體、顯得你年輕,但年齡畢竟是經歷過年齡的人,身體上怎麼會不帶有年齡的痕跡呢!她結識了20多歲的老克蠟。在愛情來臨時,她逃避,她不敢承認。克服了種種心理障礙之後,愛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面對的竟是老克蠟的拋棄,理由是她不再年輕了。她試過挽留,也註定只能是徒勞。張永紅的男朋友長腳得知王琦瑤有金條,行竊不成,把她掐死在黑夜裡。生命條令的最後一瞬間,她想到40年前在片場看到的情景,彷彿是現在的自己……

  王琦瑤死了,她的死是個悲劇,她的40年生,也是個悲劇。我常常想,如果王琦瑤沒有到片場試戲、如果她沒有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如果他沒有認識李主任……是不是後面的一切悲劇都不會發生了呢?他會和程先生相愛、戀愛、結婚,然後過著一個平凡女人的生活。可是沒有這麼多“如果”,王琦瑤還是王琦瑤,悲劇就是悲劇。書中王琦瑤曾想:她這輩子,要說做夫妻,也就是和李主任了,雖然不是光明正大,倒也是實打實的。她的一輩子,身邊停留過很多男人,卻沒有一個是陪她走到最後的。她不斷地愛,得到的確實不斷地傷害,當一個個人都離她遠去,剩下遍體鱗傷的自己,在孤獨中死去。

  看完了《長恨歌》,我也像活了一個世紀那麼久,令我感慨的不僅僅是主人公王琦瑤的一生,還有王安憶對王琦瑤各個階段生活狀態、心裡的描寫,以及同時代周圍人的描寫,無論是王琦瑤的哪個年代,還是那個年代的人,王安憶都將人物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可以說,這本書是一個女人蕩蕩起伏的一生,也是上海那個年代生活的逼真記錄。

  《長恨歌》,一個寫進女人心坎裡的小說,一個微小女人的情感生命,一個時代的記憶變遷。

  長恨歌讀後感(三)

  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一口氣讀完了《長恨歌》,這部描寫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的長篇小說。手急急地翻動著頁面,眼睛在字的海洋裡快速掃過,而這一切都是急切的、突突亂蹦的心臟使然!我不喜歡看悲劇的人生,然而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長成在上海弄堂中的王琦瑤風雨飄搖四十年後卻是悲悲切切地離開,而且是死於非命,一個她一生都無比生厭和憎惡---上海癟三的手裡!我不禁哀嘆:成也一生、敗也一生,其實成敗都是留作身後他人的評說,對本人,最重要的是:認真地過生活

  王琦瑤有過聚焦燈光和眼球的輝煌。“上海小姐”桂冠的光輝穿過時間的長廊,甚至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上海餘光猶在。剛剛風靡上海的party,會因為有曾經的“上海小姐”而大有人氣,儘管王琦瑤只是坐在燈光的背影處看著電視,或者在微風拂面的窗戶旁透過舞動的窗簾看著外面的風景,或者在衣服和包的海洋裡為舞動的腳步做著評說,為西班牙的拉丁舞在年輕的舞步中的篡改鳴不平、為舞場的烏煙瘴氣感到遺憾…她的沉寂、坦然和甘寂寞為浮躁的年輕人們壓著場子,使飛速前進的時代有了座標,也為懷舊的年輕人的一雙眼睛構建了著力點;偶然在舞池搖曳她的身影,會讓人們懷念舊上海的嚴謹、刻板還有莊嚴!透過她考究的衣著、精緻的小包、有板有眼的舞步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騷!

  王琦瑤有入住“愛麗捨宮”的經歷,然而她的大多數時光卻是在上海的里弄裡度過,她出生在里弄,這裡有她的童年和中學階段的身影,也有她人到中年生活的印記。“愛麗舍”宮的生活使她的前後里弄生活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對王琦瑤本人而言,童年和中學階段的里弄生活是自然的,天經地義的,伴隨著鴿子的起起落落、上學放學、爸爸媽媽和家人、報童的叫賣聲…這是她的世界,她是屬於這裡的,這裡有她的一切!然而當“愛麗舍”宮、洋車、金錢和權力創入她的生活時,她選擇了投入他人的懷抱、漫長的等待(手粘一塊小手帕,歪倒在沙發裡,一個供使喚的老媽子陪伴在空曠的大屋子裡,一間豪華地、可以供30人party的客廳,如果沒有留聲機的音樂,就只有自己腳步聲的迴音了!)、短暫的相聚(悲喜交加的眼淚)、最後是冰冷的金條陪伴她走完了餘生。當金條和里弄在一起時,王琦瑤的里弄生活就不那麼自然了,眼前一個世界、內心一個世界;她的背後總是有無數雙眼睛在揣測、有無數個手指在指點。因為“愛麗舍”宮,在普通的上海人眼裡是神秘的,有無法言表的感覺和想法。他們是寧願繞道也不要接近“愛麗舍”宮的,如果必須經過也是低著頭急急地過去的,儘管耳朵在竭力地捕捉裡面的聲音,哪怕是極細微的聲音,但是腳下是絕不放慢的,“愛麗舍”宮的人在他們永遠是神秘的,他們總是用揣測和判斷他們或她們。在常人眼裡特殊的王琦瑤,過著再正常不過的生活,清晨從小販手中接過盛滿牛奶的瓶子,在沙發上織著永遠織不完的毛衣或者圍巾,看著太陽的影子在屋子裡移動著,計劃著一日三餐,起居生活,低著頭走路,定期地光顧理髮店、裁縫店,她懂得什麼樣的料子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圍巾怎麼樣的打法,髮式的最佳應該是怎樣的…她永遠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但是彷彿這世界上就她自己,很少有親人,也許孤獨的外在,恰好是複雜的內心吧!她的房子在里弄但是窗簾、椅墊兒、枕套卻留著“愛麗舍”宮的芳香,她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矛盾體呢,里弄的牆面由於年久斑斑駁駁,鄰居家的小孩子在過道上玩過家家,隨意丟棄的東西橫臥著,讓她的漂亮的皮鞋無處落腳,洋車是沒有辦法到里弄裡的,路燈也是今天亮明天黑的,整個里弄她好“個別”。當然她也會把鴿食放到廚房的外臺上,她還像小的時候一樣喜歡鴿子。

  王琦瑤沒有認真地生活過,她的一生毀於三個男人之手抑或是她自身一手造成的。年輕美貌的上海小姐的魅力折服了第一個男人,準確些叫“老男人”,他的懷抱向她敞開,當然還有“愛麗舍”宮,於是少女的王琦瑤成了一隻失去自由的金絲鳥;短暫的愛與漫長的等待將青春消耗,飛機失事結束了他的生命,也結束了她短暫的“愛麗舍”宮歷史;里弄的平靜難於平靜王琦瑤的內心,同樣有著一顆寂寞的心的男人慢慢進入她的世界,纏綿的時光留給王琦瑤的只是種到她肚子裡的一塊肉,傷心地陪伴著這塊肉的長大,愛恨交加,最終還是愛佔據了上風,於是給了王琦瑤做母親的權利,20多年有女兒陪伴,儘管王琦瑤後悔不該陪伴女兒選婚紗、拍結婚照,因為它喚起了王琦瑤做女人最大的遺憾,她雖然為人母,但是卻沒有法律依據為人妻…第三個來到她的枕邊的是個毛頭小夥子,像王琦瑤姑娘的年齡…看來她的一生註定是沒有同齡人相伴了,王琦瑤的心在空中,總是在期待中、在等待中,彷彿每一次都是在嘗試而不是真正的開始,這樣生活一次次地擦肩而過…其實生活沒有那麼嚴肅、也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用心在過就可以,理想應該有,但是必須與現實分開,奮鬥是應該的,但不是永遠,該停下來欣賞風景的時候,不要吝嗇時間,不要羨慕皇帝的權威,因為他是以自由換得的、不要羨慕他人的自由,因為自由是放棄以後的補償,生活要自己過,不要刻意的追求也不要苛求!生活原本就是自自然然!不是認命、那是坦然和從容,這份坦然和從容是生活的歷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