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讀後感-重獲對親情的感動

《背影》讀後感-重獲對親情的感動

  何為美文?詞藻華麗、氣勢恢宏?不,一篇美文的標準在我眼裡應是:每讀一遍就有新的體會。《背影》便是如此。

  《背影》這篇散文想必人人知曉。初讀《背影》時,是在初二的語文課。

  講述了朱自清即將離家遠行,他的父親擔心他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陪同朱自清一齊去往車站。

  一路上,朱自清那時正值青年,對於父親同挑夫細細商談價錢並囑託他照顧好自己的兒子的舉措感到好笑,暗暗笑父親“迂”。臨上車前,父親怕朱自清渴著,為他越過鐵路,過柵欄,為他買來一袋橘子。當朱自清看到自己身材早已發福的父親蹣跚的步伐,笨拙的身姿時,他不禁溼了眼眶,既愧疚又自責。而父親依舊無微不至,在給他座位上鋪上一件紫色毛衣才離開。留給朱自清的又是背影,可朱自清心裡早已溢滿了感動。

  簡單的故事,樸素的文句,在我初讀時認為這無非是一個孝子內心對父愛的感激罷了。

  前不久,又無意間看到。讀完,末了,才察覺到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親情,這親情是沉默的、深沉的.,不似陽光直暖人心,卻又如空氣般形影不離,籠罩著你,只是你未曾察覺。

  這樣的愛,很多很多。

  記憶中有過這樣的場景。你從未提及你的生日,但總在我和媽媽的生日那天,提早訂好蛋糕,在做上滿滿一鍋的長壽麵。雖然年幼的我,覺得那長壽麵不如泡麵好吃,而且也不喜歡蔥花的味道。但也是逼著自己把面吃光,然後,丟下碗筷,迫不及待的插蠟燭去了。但你每次都只嘗一小塊蛋糕,就放下叉子,滿足的說:“我吃飽了,你慢慢吃”。我以為你是吃麵條吃得太飽,或是蛋糕不合你的口味,風捲殘雲地解決了剩下的部分。或者說,我幾乎一個人吃掉了整整一盒大蛋糕。

  爸。

  你知道麼。

  我童年最澄澈明亮的記憶,就在搖曳的燭光和誘人的奶油味中永存。

  而你滿足的笑容。

  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這份情感,沒有肖邦對祖國熱血的愛那麼熾烈,也沒有闊別中原十餘載的憂愁那麼催人淚下,卻又如藕花般,有著一份獨立於世的純與淨,給予我溫。

  重讀《背影》,收穫了對親情的感動。

  我將帶著這份感動,在愛的風景裡細數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