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古詩圖畫

兒童古詩圖畫

  兒童古詩都有那些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作者】賀知章 【朝代】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楊衡《對床夜語》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雲:“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雲:“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雲:“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

  二、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註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裡,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