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18篇)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18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1月17日,聽李斬棘老師講了《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從課題研究開始》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李老師從“為什麼做課題研究?”“做課題研究需要什麼?”“做課題研究基本程式是什麼?”“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這四個方面展開了這次講座。
我認為做課題研究是一線教師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是,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對於課題研究一直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何去有效的進行課題研究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李斬棘老師就像一場及時雨來到了我們身邊,給了我們最需要的課題研究方法指導,讓我們對以後的課題研究不再迷茫,不再為研究什麼而苦惱。
確實,以前選擇課題研究總覺得新的就是好的,沒有聯絡實際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談,只有立足於教學工作,平時課堂,結合自己課堂上的活動風格,孩子們養成的遊戲習慣,從小處著手,注意對日常教育現象進行反思,那麼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從實際出發,對於研究的各種現象都能仔細觀察、記錄,然後整理變成有用的理論依據。
李老師的講座既廣泛又細緻,廣泛之處引領我們尋找到了課題研究的方向,細緻處讓我們規範了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式,包括研究程式中的各個環節,如如何表述題目等都一一舉例為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
感謝李老師的此次講座,讓我們瞭解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實施課題研究的方法!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
我申報了市級微型課題《小學寫作教學課堂模式研究》並立項,從開始到現在,我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收穫不少。這段時間,我不斷的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感受,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研究中所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立足文字,以閱讀教學為基礎,讀寫結合
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提倡學生多讀,讓他們獲得各種知識,加深生活體驗,並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一些小學生優秀作文書也是很好的選讀物件。
二、提倡學生模仿,培養習作能力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去模仿一些課文片段或優秀作文的框架結構。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這對於剛剛接觸作文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有很大幫助。
三、培養良好的習作習慣,使學生樂於寫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興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學生對寫作無興趣,硬逼著學生去寫,那麼他們是不會寫出優秀的文章的。
1、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氛圍環境。為此,教師應採取多媒體、表演展示、實物展示等手段,並用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展開想象、聯想,去感受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2、取材於生活,感悟於生活。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怕寫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沒材料可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採取了以下嘗試:
(1)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記下來。
(2)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課堂教學活動等,巧設題目來寫作。
(3)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做個有心人。首先教給學生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用腦想。鼓勵學生做個有心人,去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收集足夠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文作好準備。
3、側重鼓勵,激發興趣。
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勞動,總希望別人對自己勞動的價值給予肯定與鼓勵。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作文批語中,應儘量用鼓勵式、商量式、談心式、啟發式語氣,使學生讀後,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信任和期望。同時,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在老師評語的引導下積極改正缺點。
四、使學生在自改與互改中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文章貴在修改。在教學中我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把指導習作的重點放在指導寫和指導學生自改與互改上。學生自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學生邊讀邊改,作文能力就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得到提升。我還經常讓學生互相評改作文,他們很有興趣,也更容易發現同學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提醒了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作文修改是小學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當前作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學生作文寫完後,教師要指導他們反覆修改,力求文字精練、表意準確、語言生動。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我校申請了省級課題《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科課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創新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外出培訓,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陽光雨露一樣如飢似渴地享受著知識的浸潤,從中也使我對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有了新的認識,為我今後的小學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已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圖、文、音、形、光、色綜合一體運用顯現特點。能縮短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的效應距離,把教學內容、圖文設計和影視編輯有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多方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記憶等能力,從而最佳化課堂教學。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運用多媒體,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現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鬆地接受語文知識。我自己執教的《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一課,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美麗的動畫影片匯入,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配上優美輕快音樂,螢幕上出現相應的動畫和文字文字,教師感情飽滿的範讀,使學生再次感受課文的情感內涵、語言節奏,領悟課文的音樂美、繪畫美,與作者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
2、運用多媒體,有助於渲染情感氣氛。
小學生的情感極其豐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到特定環境中去感受,去品味,達到渲染情感氣氛的作用。我校陳錦珠老師執教美麗的童詩《賀年片》,多媒體課件“以詩為本”,貫穿整個課堂的始終,整體格調優美生動,透過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意境,透過和諧的樂曲增加文字的感染力。課上適時穿插《新年好》《鈴兒響叮噹》,使整節課一直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多媒體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學生,調動了情感,把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拉近了,同時令學生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體會詩歌的美,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3、運用多媒體,有助於突破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有些是學生熟知的,有些則不是。學生限於生活的經歷,知識的膚淺,很難正確感知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七律《長征》是長征即將結束時,毛澤東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但這些似乎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長征路途遙遠,歷經11個省,使學生產生真實的體驗,執教教師設計flash動畫,展示了長征路線圖,並運用多媒體播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疲憊行軍等場面的影片資料,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對長征一路的艱難險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適時背景音樂的穿插,渲染了氛圍。結尾處的配樂詩朗誦,將學生情感推向高潮,讓課在高潮處結束。
一年以來的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藉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但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體教學不是減輕了教師的勞動的強度,而是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要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指揮課件播放、學生死盯螢幕的過程。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的感染,從頭至尾只聽到音箱裡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影象;教師只顧忙著操作機器,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不能深入到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麼,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4
為了更好的促進自己成長,立足三尺講臺,研究課堂教學,不把課題研究當作一陣風,結題就了事,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為了在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成績,我想對一學年來的幾點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堅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名字叫“堅持”,我們都能記住這醒目的話語。很多時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時間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學校教科室的倡議下我熱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報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實效》個人研究課題。那個時候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但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努力的做著課題。每堂課都盡力做好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工作,但是由於“忙”的藉口,讓我們逐漸激情勇退,這項工作的投入度與力度相對減弱。各種各樣的藉口成了“堅持”的絆腳石。我們都不會忘記奧運會上,我國體操男團在比賽場上完美的表現,我們都清楚在這成功瞬間的背後是他們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結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課題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對它的思考。再往下細追究還是我們處於被動研究狀態,只浮於表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問題,在問題面前我們選擇的是什麼?迴避還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舉例而言,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與個人課題有關的環節確確實實做了,心裡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準備,可是時間卻一天天過去,總以“忙”“沒時間”而懈怠、搪塞,常常這樣自我安慰,甚至有時候是任務迫在眉睫了,靈感也才隨壓力而來。課題研究工作是一個過程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只有把它時時放在心上,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積累,不斷的總結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踐行。把在做課題過程中的點滴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整理好,這就是一筆誰也拿不走的寶貴財富。好多時候,我覺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結果,甚至把上一節個人課題彙報課也當作一種負擔甚至是煩惱,總覺得耽誤了我手頭的很多實質性的工作,其實,細細想來,這不正是在研究、在學習、在提高嗎?我們在踐行點滴的同時,也是在使自己不斷豐滿起來。讀了這篇文章,我真想告訴自己:多一點現實,少一點虛擬;多一點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對於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在行動中探索,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科研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重視教育教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改革與發展的潮流。教育改革與決策必須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須為教育改革與決策服務,已經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共識。11月13日我們在三亞市豪威麒麟大酒店二樓聽了幾位專家做的專題講座:《中小學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及二位老師優秀課題展示,受益匪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掩卷沉思:教師搞課題研究是一個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堅持得不夠好。當然,這個堅持得不夠好並不是說我們沒有做,我們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夠好。當我們發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須要做的時候,我們才能品嚐到她帶給我們的快樂、幸福!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5
10月10日由蓮湖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課題研究培訓會在市70中大會議室舉行。培訓活動中首先是市教科研室的張韌老師作了有關“小課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抓手”的專題報告,後由已做過課題研究的兩位教師針對教研課題如何選題,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讀,透過此次培訓,使我們對課題研究選題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今後如何進行教研課題研究的過程等有了明確的方向。
一、課題的選題:
課題研究是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就存在於實際的教育情境中。這就要求教師時時關注實際教育情境、尋找具體問題,要求我們的老師做個有心人,時時留意發生變化的教育情境,另外,還可在與教師的相互交流中,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找到問題,發現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將這些問題作為小課題的研究來源。
二、小課題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的課題研究意識是前提
教師的研究意識越強烈,就越有可能積極進行小課題的研究。如果教師缺乏研究意識,就會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有價值的問題熟視無睹,錯失提升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時機。
(二)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是基礎
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一個總感到有許多小課題需要研究,並能很好地進行研究的教師,往往是教育理論知識較為紮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師。
三、小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小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是小課題研究的具體體現,它能較好地反映研究者的實際工作能力。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過程:開題、實施、結題!
四、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
將研究成果用於分享、發表、參加比賽等。
總之,對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小課題研究來說,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6
3月29日,我有幸參加了呼盟教育研究學院主辦的,呼盟片區子課題結題會,更難得的是還擔任了結題的評委工作。透過參加這次課題結題會,學到了很多,收穫滿滿,受益匪淺。
一、瞭解到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說,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小學校裡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秘,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說來,中小學教師科研或者說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問題:
1、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絡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絡,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
3、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4、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著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著、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5、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6、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迴圈”。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二、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下列要求:
1、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2、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3、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4、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5、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三、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透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敘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四、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在這次結題會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閱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
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對於這次課題結題會,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彙報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結題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研究工作過程,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7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不處不在。要掌握技術,先要學好數學,想攀登科學的高峰,更要學好數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搞好研究與教學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長期以來,一些本來生動活潑的數學知識,由於被淹沒在大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開方運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的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人為編造的以致脫離實際的所謂應用題”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解題模式的訓練”中,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學生也許學到了不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領悟到其內在的本質,只有知識的“軀體”,缺乏知識的“靈魂”。
要搞好初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認真研究初中教學的各種規律,並加以有機綜合,形成適應自身教學的有效方法。如何讓數學課上得更理性,更科學有效?我認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備課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領顯在課堂上。”我們要在行動的“實”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開創行動紮實、研究深入的課程教學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數學知識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麼程式執行有利節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營銷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其次,現實告訴我們,大膽改進學習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學習方法的改進身處應試教育的怪圈,每個教師和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題海”之中,教師拍心某種題型沒講,中考時做不出,學生怕少做一道題,萬一考了損失太慘重,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往往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聽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積極的思考和參預,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而之前的備課則不應當受教材思路的影響,重新組織教材,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學習過程學生有知識的掌握,個性的解讀、情感的碰撞,且創新火花不斷閃現。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8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資訊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小課題研究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開發,還是對於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是改變當前數學教育被動局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學習中鍛鍊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必要的。
我認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用“綜合法解決問題”在小學是可行的,主要基於如下考慮:
1、數學新課程所展示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現實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為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內容和學習空間。
2、從學生身心發展年齡段來看,小學生正處於好奇心是這個年段的主要特徵,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諧發展。
3、學科教師的系統指導,也使得學生的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援和保障。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絡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8)班,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裡,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後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解決問題的步奏“找到數學資訊,建立關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到數學資訊,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例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透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物件,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找出數學資訊,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兩個資訊的問題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例項。從踢球、捉迷藏、丟手絹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能更準確地找出數學資訊。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才能準確地分析資訊如在講授兩個資訊的問題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分析資訊,發現關聯,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學生的特點,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做?為什麼這樣做?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透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8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9
教育科研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區科研部的指導下,已進入了深入研究階段,並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工作做一個簡要回顧總結。
一、規範管理,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科研教育思想。
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調動教師全員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研促教研,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每月堅持自學,並做好3000字以上的學習筆記。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每月撰寫課題研究案例、教學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參加省、市、教育學會組織的科研論文徵集工作課題研究培訓活動,拓寬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教學中。
“科研興校”一直是我們辦學指導思想,為使課題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實到實處,我們在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計劃性,著重要求教師們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我校組織教師按照課題實施方案制定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各課題小組結合學科特點從多元角度拿出方案並認真實施。教師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繼續圍繞課題進行小課題研究活動,小組成員間相互聽課,研討交流。由課題組統一領導,落實好本學期的實驗研究工作。學校科研室跟蹤指導,帶領各小組不斷修正補充完善。每位課題組成員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反思等。
1、本學期學校開展了“青藍杯”青年教師課題課教學大賽活動,青年教師結合學校的研究課題進行教學大賽,相互交流學習,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進行。
2、我校將“小課題研究”活動納入常規工作當中,已開展多年,以學年組為單位的“小課題”研究活動,有效的促進了老師香胡交流和提高。
3、積極進行課題研究構築有效生命課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也是我們教育科研的最終目標。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是教育科研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圍繞“有效生命性”這一主題開展教科研研究。我們精心研究備課教案;要求各教研組能結合理想課堂的構建,針對教學中的困惑、難點確定教研主題,然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研討活動。
三、抓好過程管理,做好階段性總結,健全課題管理檔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須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從XX年起開始制訂有關教科研工作的規章制度,並逐年修訂、補充、完善。確保了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在參加學校“十一五”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每位課題成員都能根據自己收集到的實驗材料按時做好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學校及時總結並將過成材料歸檔。
四、課題研究初見成效。
我校的課題研究雖然開展充分顯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顯著的成果。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更新較快,特別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了學校科研工作的骨幹。“十一五”科研期間,我校以省、市、縣級的徵文活動為契機,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投稿。許多教師把自己在教學中收集到的點滴寫成論文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論文評比。我想,只要我們為之努力,爭取了,我們才有可能得到豐厚的彙報。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0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提供學生髮問的前提條件,是培養提問題能力和養成提問習慣的有效措施。培養問題意識是培養學會創新的切入點。如何創設較好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索的興趣呢?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例項入手,採用故事、遊戲、兒歌、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內容)與生活的實際內容(直觀情景)緊密聯絡起來。例如:我在教一年級上冊的《有幾瓶牛奶》時,我就以笑笑數完牛奶遇到了難題,需要孩子們的幫助做為匯入,讓孩子們根據畫面的內容提出問題:“左邊有5瓶牛奶,右邊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問題?”從而匯出課題,這樣的匯入方式新穎,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被帶入新課內容的學習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師上的《9的乘法口訣》,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螢幕顯示校園,接著又看到一輛汽車運來了許多花卉。師:看到這些花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經思考提出了:這些花有什麼用?有幾種品種?買來多少盆花?學生一旦有了疑問,就會引起好奇心,開啟思維,引發探索,為下面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架起了橋樑。
(二)、教給質疑方法,防範於未然提問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如果有疑問,就會引起懸念,就會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衝突,進而撥動思維之弦。因此,教學中不僅要創設情境,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發質疑,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解決,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地調動他們不斷探索真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會質疑,進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讓學生掌握結構,明確質疑方向
教師要在領會教材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從教材結構入手,把握知識之間聯絡,以此作為指導學生質疑的重點,做好示範提問,教給質疑的方法,為今後學生學法遷移,獨立質疑做好鋪墊。例如:“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中的筆算部分的教學,這部分內容有五個知識點:乘數是兩位數積不進位的乘法;乘數是兩位數積有進位的乘法;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師在教“乘數是兩數積的進位的乘法”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例題的特徵、運算順序、部分積的定位、計算結果等方面進行質疑,為後面學習多位數乘法質疑做好鋪墊。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時就可以對照“乘法是兩、三位數乘法的質疑方法進行類推,從而懂得從例題的特徵、計算順序、商的定位、怎樣試商、被除數中間不夠除怎麼辦、被除數末尾不夠除怎麼辦等方面提問。
2、讓學生把握要點,提高質疑水平
學生明確質疑方向,透過正確遷移,已具備了一定質疑能力,並不意味著每個問題都能問在重點處、點子上或問得恰到好處。因此,還要讓學生把握知識的要點。一是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為值得懷疑的地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二是已經理解的學生可以提問,考考教師和同學;三是在知識的“生長點”上,即在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四是在知識的“結合點”上質疑,即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比較上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五是在“認知衝突”中找疑點,即新知識同自身原有認知結構矛盾衝突的地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六是大膽猜想、聯想、多角度、多層次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七是從課題、知識的意義、性質、特徵、定律和公式上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樣一來就為學生提供發展潛在能力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人機會得到鍛鍊,從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在這樣民主和諧氛圍的課堂裡,就會為提出一個高質量的問題而自豪,學習的積極性勢必倍增。
3、在數學課堂中設計出學生混淆的題型,以錯誤形式出現,這樣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範於未然。
(三)、引導、類推、遷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質疑和釋疑的關係。質疑是一種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後,還要讓學生知道知識生成的過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步驟,才能逐漸獨立地策劃學習活動,自己學習同類知識,從而真正地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例如:在面積公式的推導方面,當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除要求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識,懂得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積外,還要讓學生知道運用化歸的思想,動手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已學過的長方形,找到新圖形(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相應等長關係,從而推匯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一旦有了化歸的思想,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就會主動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補成已學過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計算。另外還要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探討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學過的什麼圖形?從而匯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學生就會利用類推、遷移、化歸的方法,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用一個梯形可割補成已學會的圖形,從而懂得可用多種方法推匯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一旦學生整體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學會數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數學學習能力,那麼在此後學習類似的圓面積、圓柱體體積等等的計算時,他們就能自己主動地、有的放矢地探索,化圓為方,推匯出圓面積、圓柱體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教材中在類同關係的內容很多,如“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進位加法”、“表內乘法”、“多位數的讀法”、“多位數的加減法”等等,都可以這樣舉一反三,找出規律,高效率地學習,解決問題,而當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後,就會信心百倍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四)、交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
現在的學生普遍成在懶動腦。對於問題的出現他(她)們不知道如何下手,遠遠不能跟新課標結軌。 再 加上老師們只注重數學知識而忽略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注重方法而忽略數學思想,從而導致學生只能按方法解題而不能按思想解一類題。我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教學,交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一是由已知條件入手去分析問題;二是由問題入手去分析問題。特別是二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大多數數學老師忽略了。
(五)、加強實踐活動
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儘量多讓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經歷體驗數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真正理解數學,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①結合學具製作和演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課前讓學生充分製作好一套學具:圓錐與圓柱等高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還有既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幾組學具。匯入新課時讓學生先猜測,圓錐的體積計算可能與什麼有關?(生:與圓柱體積有關)。接著讓學生用每組學具量一量沙子,發現每組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並把發現的事實填在老師預先發的表格裡,再讓學生合作交流,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自己得出圓錐體積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從而匯出圓錐體積公式v=1/3sh。②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又用於實踐。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積極地參與生活實踐。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知識後,讓學生製作一個裝密餞的圓柱體。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後,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積。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或其它的形狀行不行?為什麼?這樣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透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思考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作為數學老師要有激趣的數學語言;要有設計出學生質疑的數學問題;要有創造性地使用駕馭數學教材的能力;要有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陌生為熟知的數學頭腦;要樹立用數學思想指導數學方法的數學理念。學生就會從數學題海中走出來,就會愛上這一科。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1
有效教學不僅是個理論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行動研究的實踐問題。新課改的推進離不開教學的主渠道課堂,而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又廣泛的存在“學生學的艱苦,教師教的辛苦,導致教學低效的現象,在對個別班級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我校對教與學這對矛盾進行了認真統計及分析,並聚焦課堂,追求到問題的焦點——“方式決定效率”這個真問題,為更好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了透過有效教學的研究,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一、研究內容
上學年末,學校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後,課題組對課題進行了分解,本年度主要對其中的三個子課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嘗試性研究,“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三個子課題透過立項後,各子課題組分步實施,按照子課題研究方案開展工作。
二、研究目的
本課題主要進行“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行動研究。
其主要目的有:一是研究有效教學策略,建構有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二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三是建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科學地將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業績。
三、研究原則
1、關注學生。
主要表現在:
①有效教學必須堅持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與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和習題集的關係,即要作到“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②轉變學習方式,強化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中的主角。
③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是評等中的首席。
2、關注發展。
主要表現在:
①在教學中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而奠基。
②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品質的發展。
③關注教師的發展,我們提倡“在教育教學中享受人生的真諦”,“濾布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新理念。
3、關注過程。
主要包括:
①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過程;
②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
③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性格體驗;
④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
⑤關注教師的反思過程等。
4、關注研究。
教學與研究同步,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學生的學情、心態和個性特點,學生也要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發現問題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研究過程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一直圍繞將理論學習轉變為教學實踐;將領導牽動研究轉為教師主動研究;將面面俱到的研究轉為有側重點的研究;將普遍關注教學班的研究轉變為重點關注實驗班的研究。本著“以點帶面,以點穿線,以點連塊”的思路,將學校的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熱情普遍調動起來的基本思路,從以下三個層次展開實驗研究的。
(一)、全面調動教師積極性,推行課題研究。在科研室的統籌安排下、教研組及子課題組分關實施。《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的研究》由孫灝老師任組長,楊中華、尹萬雙兩位老師任組員;《有效的作業設計的研究》由趙興聰老師任組長,何翠華、張惠茗兩位老師任組員;《有效的教學設計的研究》由楊富文老師任組長,張紅英、昝松蘭兩位老師任組員。
採取的形式有:例會,反思等形式。
1、周例會:
每週利用星期一例會時間,由子課題組負責人選定發言題目,透過各參研成員和各位教師在本週班級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將實驗深入到良性迴圈軌道。
各位老師在會上各抒己見,對成果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行交流。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由於注重學生的體驗、探索,留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鍊,情感得到體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由於在學習中重視學生合作技能的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發言,有疑問敢在小組乃至全班提出,樂於與同學、老師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穫。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運用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情感都得到較和諧的發展。
2、反思:
為衛及時改正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便於教師及時反思和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實驗反思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我校的教學反思總是結合研究課、示範課、彙報課進行的,有一次教學研究活動,就必然進行一次教學反思,另外,我們還鼓勵教師經常對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有一位老師在他的教學反思中這樣寫道:當我每一次備課時,都會重新思考這節課我要教會什麼,學生要學會什麼?帶著這個不變的問題,嘗試著一堂堂不同的教學。
(二)、以有效教學研討課為契機,展示課題實驗階段性成果,推進實驗研究。
本次研討課,我校共有實驗班、非實驗班共計15位教師主動展示“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探討的進展情況。全體做課教師圍繞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的研究;有效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有效的教學設計的研究三個內容展開設計,透過組織全體老師的學習和觀摩,發現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學方式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變了,課堂學習氣氛更濃厚,課堂師生互動增進師生相互瞭解,師生關係也更融洽。”
(三)、定期召開階段性總結會,彙總研究成果,總結經驗不足,推廣實驗研究。
本次表彰會共有15位教師代表學校做了有效教學的展示課,由各子課題組長做了各子課題的工作彙報。我們知道,任何教學改革都離不開課堂教學,所以新課程的改革理應根植於課堂。我校立足於基於學生、為了教師、根植於學校的出發點,致力於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三項內容的研究,透過班科任會診和同課異構磨課活動的校本研修方式開展有效教學課題研究,希望透過我們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我校課堂教學的完全有效,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辦教師自豪、學生幸福、社會滿意學校的目標。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2
光陰荏苒,一個學期的時間很快就要結束了。回顧這個學期的課題研究開展情況,頗有些收穫。本學期我承擔了課題組的研討課《植樹問題》,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使我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有了更深一步認識。現結合研討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綜合實踐課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的教學原則。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切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瞭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從而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例如:在《植樹問題》教學的開始部分我透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發現手指之間有間隔,找出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讓學生觀看多媒體的演示,瞭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間隔問題,間隔問題無處不在。
二、著眼活動的實踐性,靈活運用實踐課的活動形式
數學新標準中提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活動中應著眼讓學生深入實踐,自己收集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植樹問題》中,對於不封閉道路上3種植樹方法我沒有直接的告訴學生們,而是準備了一張白紙讓學生們自己大膽的畫一畫,看看會出現哪幾種情況,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三、注重學生參與活動過程的評價
小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較微小,但是我們主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多少問題,解決了多少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評價學生參與活動獲取知識及資訊量的多少,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學習方法,注重過程的評價。
總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中,一定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託,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生存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3
xx年6月27日,我校申報的地區級“十一五”課題順利開題,我們有幸請到了科研室李萬增主任、張莉老師和張志文老師作為專家對我們的課題進行論證,這是學校首次舉辦科研課題開題論證會。
專家分別從研究目標、研究方向、實踐操作等方面對課題進行了有效的論證和指導。專家們的問題觸及內涵、緊貼實質、建議中肯、評述周到、全面,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極好的整體思路和運作方法。為我校科研工作打開了思路,指明瞭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學校以此開題會為契機,虛心聽取專家的意見,進一步修改研究方案、完善實施計劃。
存在的問題:
1、研究設計有待進一步深化。
2、課題負責人的科研素質須再提高。要多進行科研理論學習,如:什麼是科研,科研如何搞,具體的、科學的 方法是什麼等等。
3、部分課題組成員仍缺乏科研意識。學校科研室應加大培訓力度,創造條件,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活動,互相交流科研的成功經驗,開闊眼見,提升科研意識。
4、科研隊伍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收穫和體會:
1、開題,即意味著研究準備階段結束,正式研究過程開始。課題在申報立項時,課題組成員並未完全介入進來,對研究計劃的瞭解和把握並不全面。因此,對於課題組來說,開題論證是一個組織研究隊伍落實研究分工的重要步驟。為了進行開題論證,課題組內部必須進行若干次研討,在原立項申報的基礎上,修改和完善研究計劃。而這一過程,可以使課題組成員迅速地進入研究狀態,明確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角色,同時,也使每個成員能夠在課題研究的最初階段,特別是在研究設計上充分發揮作用。
2、我認為,高質量的開題論證實際上就是一次富有建設性的學術研討會。開題論證是一次與專家對話、接受專家指導的好機會。專家們對課題研究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對課題有關理論的闡述及研究設計中問題的分析,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視野,使研究思路更為清晰,研究目標、範圍、重點更加明確。專家之間、課題組與專家之間、課題組成員之間觀點的交流與碰撞,更有助於提高研究設計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有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就可以保障課題研究的方向,使課題組成員按計劃有步驟地、系統地開展研究工作。
3、開題論證的重要目的是對原立項論證中的研究計劃進行再次設計,即進行補充、完善,同時進行具體化、操作化的處理,使其成為一個可以指導課題研究全過程的藍圖。按照這個藍圖“施工”,就可以使研究達到預期的目標。撰寫開題論證報告需要經過反覆討論、修改,這個過程就是設計藍圖的過程。如此才可能使那些在課題申請時並不十分清晰的想法變成具體的思路和研究計劃。這是課題研究能夠得到落實的最重要的保障。
對於學校科研工作起到的作用:
部分課題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開題論證會,老師們都說,一線老師欠缺的是正確的科研方法,教師們苦於不懂科研方法;部分教師科研意識淡薄,認為科研好不如教的好。透過這麼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指導會,老師們接受了更多的資訊,圍繞課題了解了更多的內容,進行課題研究的思路更加明確了,也更堅定了一線教師走教育科研內涵發展的專業化成長道路。整個開題過程,由於有了區科研室的指導,使我校的課題研究更科學、更有序、更規範化,保證了學校科學研究的質量,對於學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開題論證會中,專家們給課題研究提供了新視野,指明瞭課題研究的方向,同時專家的理論支援為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透過開題論證,堅定了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的信心,相信我校一定能勝利完成該課題的研究,並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4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我充分認識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開展學習,集中學習有關課外閱讀指導性資料,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自學,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對課題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識,並按照自己的研究計劃開展研究。
二、加強教研確保實施
我在確定各小課題之後,便開始進入課題研究工作。主要以個人開展分課題研究與集體研究討論方式相結合進行的。彙報自己各階段研究成果;相互傾訴在研究課題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請有經驗的教師介紹自己的具體做法,相互學習、借鑑。
三、多彩活動學生受益
我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讀書,指導學生讀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寫富有特色的讀書筆記。學生們在讀書活動中開拓了閱讀視野。與此同時,重視朗讀、默讀、背誦,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許多經典的文章裡面的好詞好句,都可以要學生有目的的識記,甚至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透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需還有不少同學將習得的方法、好詞佳句能在運用時脫口而出或湧流於筆下。平時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在我的鼓勵表揚下學生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我的教學活動,愛上讀書。
在學期前以《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請家長為孩子準備書籍,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在書中勾畫語段,並批註(揣摩順序、領悟表達、體會情感、發表觀點)。期間多次召開讀書交流活動,好書推薦會,孩子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和作者主人公進行親密接觸。學生讀書後寫讀後感,在班中進行賞析。翻閱了讀後感後,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講評,使學生的理解、寫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活動中期,發現部分學生的讀書熱情有所減退,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學生:只有將愛好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才能成為特長,好的習慣要堅持就能形成能力。採取有力措施,將同學閱讀的書籍進行翻查分為三等評價,分別是:真棒、加油、要努力。在動結束時採用五星評定,表彰在我班開展“好書伴我成長”讀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並頒發班級“讀書之星”獎狀,並完成好書推薦卡的填寫,使更多的同學分享讀書的快樂。
學期初,低年級我結合本班的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班級的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中來。還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的愛看的各種圖書,並能主動地借閱給其他同學。引領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裡遨遊,以書為友,努力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並且,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家校合力收效顯著
尋求家長的支援,加強督促,讓更多的孩子在閱讀中享受快樂為了確保良好的效果利用簡訊平臺告知家長,家長的做法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如果家長不聞不問,孩子一定有空可鑽!只有從細節抓起,好習慣養成了,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輕鬆!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希望家長予以督促。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5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我校建機立制,為課改保架護航,大力開展校本培訓,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了“課題帶教研,以教研促發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課題理念下,美術學科在根據學科與課題的特點下,我組組織教師積極學習其理念和有關理論知識,大膽進行實踐,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的教研活動,現將我科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評價研究”課題現階段的實施工作總結如下:
1、加強理論學習,把握教改動向
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努力透過各方面的學習,積極開展教研活動,認真做好記載,每次學習有體會和收穫。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美術課程標準》、《中國美術教育》、《少兒美術》等專業雜誌和教育教學資料,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握教改動向,認真撰寫教學心得,對教育實踐中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尋找新的理解和追求,並在教學中把這些理念落實到實踐中。除了課題組的理論學習之外,各位老師還利用電腦查閱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三套評價體系;即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促進課程發展的評價體系。這三套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是為了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二是為了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三是為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2、強化集體備課,協同開展研究
本學期我們不斷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透過備課組活動,實現資源互補,最佳化組合,一改過去單打獨戰、各自為教的局面,通過幾教幾評和聽課評課制度,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從而有效地營造了課內課外的教研氣氛,增強教師教學水平。我們倡導個性化的美術學習方式,同時更應關注美術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個性的發展。《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作為評價的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既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3、建立課改理念,探索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評價方案應符合《課程改革綱要》的三套評價體系,才能達到其培養目標。美術學習比一般的知識學習更強調個性化的特徵,它不追求結果的一致而更關注學生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想象力、創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倡導個性化的美術學習方式,同時更應關注美術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個性的發展。觀念更新後必須還要立足課堂,用學到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的共同目標。我們透過開展教學熱點問題的討論、設計整理一些優秀教案、開展教師之間的聽、說、評活動,使課題組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4、開展課題實踐,構建評價體系
新課程中一點很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本,作為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是不是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學生在一堂課中學到了什麼?這種“得”是不是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哪怕是細微的影響?當下的課堂教學評價已經進行到什麼程度了?是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觀,還是有了更新的思想?帶著這許多問題,我們課題組就分頭透過各種方式廣泛獲取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研究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非常多,側重點也各有不同,其中也不乏一些觀念陳舊的標準。而這些評價標準已經失去了它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甚至異化成為教學改革的障礙和阻力。因此,重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以《美術課程標準》為依託,努力更新教師、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對美術教學評價的理念,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美術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的發展。我和黃韌的論文《淺談小學美術作業的多元評價》發表在《教育天地》。我另有兩篇文章在全國教育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陶芳芳在吳中區青年教師評課選優中獲美術課二等獎。
5、開展興趣小組,參加各項活動
老師利用組織課外小組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學生探索新知識,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創作能力、欣賞能力,並將學生作品展示在櫥窗,激起學生欣賞美、熱愛美、創造美的學習興趣。本學期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卡通杯”少年兒童自護自衛卡通畫大賽,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繪畫書法作品比賽,蘇州市“新東方汽配城杯”少兒創意繪畫大賽,吳中區迎奧運少年兒童書畫作文攝影大賽,第十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取得較好成績。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見附件)
6、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存在問題:
⑴、研究成果的及時總結和理論提升的問題。
⑵、課題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落實。
⑶、網路互動交流平臺的利用問題。
努力方向:
⑴、深入進行課題實驗,鼓勵課題組教師,將當前有關的評價機制理念、策略和傳統的評價有效、有機結合,在實踐中勇於探索。
⑵、大膽實驗繼續加大學習力度,不斷最佳化實驗教師隊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學期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標,科研為平臺,以教研活動為中心,強化管理,提高效率。師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今後,我們將在課題研究的推動下,將素質教育紮實地開展下去。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倡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參與美術文化傳承、完善評價機制”等嶄新的美術教育理念。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6
本學期,我們繼續開展“實施意趣教學,構建綠色課堂”的課題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在九月份的課題組活動中,我們學習了2011-2012學年度“構建小學綠色課堂,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總課題組研究計劃,討論制訂了本課題的階段研究計劃。明確了本期的階段研究目標,本期每次活動的具體安排及每次活動的負責人等。對期末將收集的資料做出了安排。明確本階段的重點是圍繞文言文教學精心打造一節研究課,初步確定運用網頁形式規範整理課題資料、展示課題成果,進一步完善課題部落格。
在十月份,我們重點開展了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研究。圍繞《伯牙絕弦》一課展開研討,並由劉俊老師執教為巴南區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提供了研討課現常劉老師的教學,以情為脈,多元化的讀,帶領學生逐層推進,品位體會,熟讀成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情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與會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十一月,我們組織教師們展開研討,針對文言文、略讀課文和習作教學進行教學模式的提煉。並收集了每位參研教師的個人簡介、獲獎情況、經典案例、論文等資料。初步建立起課題網頁。本課題組教師劉竣劉伯榮、龔利、羅天瓊參加了魚洞四小“精彩二十分微格教學賽課暨綠色課堂研討”活動。教師們以新穎的設計、紮實的基本功、充滿情趣的課堂,贏得聽課評委、教師的好評,分別取得了一、二等獎的佳績。
十二月,我們進行了半期總結,完善了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在學校的半期交流評比中,我組獲得了高分,被評為一等獎。
最後一個月,我們總結了本期的研究情況,收集整理了本期研究的相關資料,進一步完善課題網頁和課題部落格,並思考如何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7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將近結束,回頭來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很有必要對教學過程作一個回顧和反思,理一理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
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
學習物件,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資訊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物件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 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資訊。
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是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透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的相關資訊,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資訊量,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於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資訊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資訊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資訊、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資訊、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
遍得益的收穫。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透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8
上半年,根據自己上一課題《小學英語詞彙教學有效研究》中發現學生們普遍沒有耐心傾聽他人發言的問題,結合新課標學習策略中要求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這一目標,確立並申報了新的個人小課題《小學生英語傾聽能力訓練的策略研究》,還制定了研究計劃,到目前為止,小課題研究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並且進展順利,自己在研究過程中也受益匪淺。為了進一步理順自身對這一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使今後的研究工作進展更加順利,現對本人的課題研究工作進行階段性小結。
一、課題進展情況:
(一)強化理論學習,奠定自身理論基礎。
1、網路學習:利用業餘時間蒐集並閱讀了大量網路資料,學習他人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方法,從而減少自己走彎路的時間。
2、閱讀書籍,為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幾乎每月網購一些小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書籍。堅持每週至少閱讀一、兩本書籍。主要閱讀課堂管理、教學技能方面、提升教育理念和專業水平方面的書籍。
課題申報後閱讀的有關課堂管理方面的書籍有:《特級教師林華民的108個教學主張》、《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課堂管理會者不難》、《問題學生診療手冊》(國產書籍);《小學課堂管理》、《讓學生都愛聽你講:課堂有效管理6步法》、《小學生紀律問題解決技巧》、《課堂紀律問題預防與應對》、《有效課堂管理手冊》、《有效課堂管理》、《有效課堂指導手冊》、《課堂管理策略》、《好老師應對課堂挑戰25個方法》、《如何打造高效能課堂》、《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好老師征服後進生的14堂課》、《課堂行為管理有效策略》、《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零距離美國課堂》、《好老師可以避免的20個課堂錯誤》《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小技巧獲得大改變》、《好老師可以避免的20個課堂錯誤》、《今天怎樣“管”學生》、《教師課堂行為管理》(進口書籍)。
閱讀有關專業教學技能方面的書籍有:《小學英語》、《小學英語課標案例解讀》、《小學英語課堂遊戲》、《英語是玩出來的》、《小學英語導學案點評》、《如何巧妙設計英語課堂》、《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指南叢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小學英語活動設計與教學》、《小學英語語篇拓展教學百例》、《小學英語遊戲集中營》《英語可以這樣教》《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國產書籍)
閱讀有關提升教育理念及自身素質的書籍有:《高效課堂九大教學正規化》《高效課堂八講》《解密高效課堂》、《杜郎口旋風》、《高效課堂22條》《教育是沒有用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國產書籍);《高效能教師的9個習慣》《美國學生社會技能訓練手冊》《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教師必須掌握的懲戒藝術》《如何讓學生積極與你互動》《零距離施教:名師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藝術》《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全美優秀教師的快樂學習課》《成功無捷徑:56號教室的奇蹟》《世上沒有成績不好的孩子》《跳出教育的盒子》《給教師的建議》(進口書籍)等。
閱讀有關如何開展課題研究方面的書籍有:《教師如何做小課題研究》、《教師如何做研究》、《研究報告撰寫指導》、《校本研修面對面》、《如何觀課、議課》、《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課堂觀察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等。
閱讀提升自身英語專業方面的書籍:英文版床頭燈英語《飄》、《簡愛》、《基督山伯爵》、《了不起的蓋茨比》、《兒子與情人》等。
3、做讀書筆記。對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進行整理,撰寫讀書筆記。共撰寫整理筆記10篇如:《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小技巧獲得大改變》、《今天怎樣“管”學生》、《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讓學生都愛聽你講:課堂有效管理6步法》、《零距離美國課堂》、《課堂管理會者不難》等
(二)理論聯絡實際。用理論指導實際,把每一節課當做自己的研究課來上。每當透過閱讀發現一種好方法,總要及時在課堂上付諸實施,及時進行課堂觀察,透過觀察來檢驗所學方法是否實用。比如,每學到一種新的訓練傾聽能力的遊戲方法,總要分析一下是否實用,如何變通使用,如何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遊戲教學中來。同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開展課例研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本學期已經上了兩節課例研討課,結合自己的課題,邊上課,邊觀察學生的傾聽習慣是否到位,存在哪些問題。
(三)向他人學習。及時向周圍的同行學習,及時解決課題中存在的問題。如向趙金萍老師學習如何透過約定的動作,讓學生迅速靜下心來聽課。向八一附小老師學習課前如何穩住六年級學生浮躁的心,讓學生安心聽課,向班主任老師學習如何管理課堂秩序,使學生學會傾聽。
(四)堅持寫作。結合小課題研究的內容,堅持寫小課題研究日誌或小課題研究周小結或月小結。每週至少寫2-3篇教學日誌透過日誌反思自己當天的課堂成敗之處、反思課題研究中的困惑與收穫、反思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反思學生的傾聽習慣是否符合要求、反思自己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反思課題研究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三月份至今,已撰寫小課題研究日誌、周小結或月小結90餘篇。
二、小課題研究收穫
1、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讀然後知不足,由於課題研究的需要,迫使自己閱讀了大量書籍,在閱讀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反思。透過閱讀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比如透過閱讀,發現學生在自己課堂上傾聽能力很差的原因主要是課堂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如組織教學方面能力欠缺、課堂指令性語言不清楚、沒有很好地落實課堂常規、缺乏激勵性的語言、課堂管理鬆散、兒童心理學知識欠缺等等,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還不夠靈活多樣等等。透過閱讀,自己的研究思路也變得更加清晰起來。
2、透過小課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訓練小學生英語傾聽能力的策略。比如制定並強化傾聽規則,訓練學生如何傾聽老師發言、如何傾聽同學發言、如何完成英語聽力練習。
3、對小課題研究的工作思路逐漸走出迷茫,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
4、養成了反思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