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7篇)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7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這是本非常好、非常實用的教育書,無論是從實用性還是從理論深度來說。教我們如何做老師,如何做父母。我相信,沒有一位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沒有一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時孩子犯錯,我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詞厲色或予以懲罰,因為這種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為害怕老師的威嚴而屈服做出暫時的妥協。教育者遇到問題時不能不知道怎麼處理,只知道發火,當帶著情緒去教育別人的時候,卻往往會適得其反。有時覺得不聽話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為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作為老師或老師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長,這本書也讓為人母的我有所成長。

  老師的情緒言語無形中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書中倡導對待孩子要“和善和堅定”,和善堅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堅定的氛圍裡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善和堅定也有利於親子關係更加親密融洽。講求“和善而堅定”的前提,是教育者拋棄懲罰、羞辱孩子。因為沒有人會因為被懲罰、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頂多只是出於害怕而屈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裡埋下了反叛、敵意、報復等壞的種子。而不會去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問題仍然是問題。這樣的懲罰會一點點地抹殺孩子的自我,變得討好或。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他是想尋求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揭秘:“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老師都想教育好孩子,這也是作為老師的基本責任,但苦於沒有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教育或引導孩子。《正面管教》給予我很好的指導,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教育方法,而本書所講的正面教管,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值得我認真學習。在瞭解正面管教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正面管教,它有什麼好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何?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兩個核心詞,那就是“和善”和“堅定”,它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教育方法。跟傳統管教最大的區別是:它不羞辱孩子,以尊重合作為前提,和善和堅定地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透過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當於透過錯誤來進行教育的方法,把孩子犯錯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

  我的孩子並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幫助我消除了對孩子不尊重的、沒有長期效果的錯誤管教方法。幫助我找到了這種對於不完美的相處方式,從而更好地與孩子們相處,從現在開始真正享受到為人老師、為人師的快樂。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早就聽說過《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沒有拜讀,最近迎來了這本被無數家長、老師所推崇的書。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來作者竟是7個孩子的母親,29個孩子的祖母,著實吃了一驚。無意中看到書裡的一句話:總有幾個孩子,能讓二年級的老師想提早退休,能讓四年級的老師想趕緊放暑假。看到後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很想看看書中有什麼方法來“管教”這一類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拿到新書先看目錄是我的習慣,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這章再說。書中說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徵是負責任、獨立、好勝、循規蹈矩、保守等,因為老大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

  老小最明顯的特徵是嬌慣,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嬌慣而且被哥哥姐姐嬌慣,這使得他們很容易錯誤地認為,他們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才能顯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自己做事。相比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生活。獨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里,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兩個孩子。所以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呈現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徵。從我現在所教班級的學生來看,去年一年級剛入學時,有個別孩子呈現出任性、規則意識差的狀態,對小學生活的適應相對較慢,甚至有一兩個孩子到現在也無法按照學校的規則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書中所寫,再回想一下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確實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嬌縱孩子這種現象。

  書中還提到,教師的出生順序也會影響個人的執教風格。身為老大的老師通常喜歡負責。偏愛條理和秩序,最樂意看到學生們坐得整整齊齊,按照他們說的去做。我就是獨生女,而且偏向於老大的心理特徵。看到這裡,我更加覺得自己特別需要這本書了,希望能夠從本書介紹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透過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來達到讓學生們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為權威型的老師。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前不久聽了小學校長鄭建萍老師關於“正面管教”講座,頗有感觸,最近開始去閱讀她推薦的《正面管教》一書。該書是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著作,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告知我們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成長?

  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項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這些案例不得不使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作為父母、作為老師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或者學生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並總是在孩子犯錯時給予更多是說教、叱責,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簡·尼爾森卻更理性地告訴我們孩子的這些行為“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來獲得家長對她的關注”,這是對我們根深蒂固的“大家長式”觀念的顛覆。

  讀這本書時特別喜歡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駕駛員”,父母叫做“副駕駛”,這個說法很形象,孩子終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駕駛著自己的人生飛機,飛向更遙遠更廣闊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給予愛、關注、指導,需要父母聆聽、鼓勵、贊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辦。讀完這本書,我對“和善與堅定”有了新的理解,“和善”意味著理解和接納,能夠有“在錯誤中學習”的豁達,能夠有“靜等花開”的耐心;“堅定”則意味著可靠的支援和幫助,是執著於愛的教育。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正面管教》由(美國)尼爾森編著,它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我將書看下來,認為在學習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從始至終堅持以下幾大原則:

  一、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讓我認識到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用態度影響的行為和言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並接受孩子的感受。堅定,就是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讓孩子感受到在養育的過程中不僅包含著對他的愛,還有原則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是實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礎,父母要在不斷學習中首先做到改變自己。自己的改變,就會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家人和孩子,從中也就會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變。

  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當作平等的主體來對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員需要的。這樣孩子就不為了尋求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不會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變得毫無責任心。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定一些手勢或動作來表達孩子的被關注需求。在關注過程中,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點,以便孩子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中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這點,父母要多給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做正確的選擇。

  三、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那麼就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事務上來,最好的就是要長期的組織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規則的制定、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參與到父母和孩子在執行規則及解決問題的互相監督中來。家庭會議透過實踐下來,可以實行家庭成員輪流組織、主持會議,孩子的積極性顯得特別得高,由此激發孩子參與自我管教的主動性。

  四、行大於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做的事又該怎麼去做?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著呢。父母只有弄清楚這些,還要注意到“說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師讓家長和她一起做一個動作:將右手以“OK”手勢放在下巴上,結果12位媽媽有10位都跟著Lily老師將手勢放在了臉上,因為老師是放在臉上的。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平時的嘮叨、催促、提醒浪費了多少言語這項功能,更讓我深信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作業拖拉都是因為家長的行為在引領著孩子這麼做的,因此孩子自動忽略了我的嘮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記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用正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堅持不懈。

  五、不允許懲罰孩子。

  將孩子做錯事的情況轉變為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並彌補錯誤,長此以往,培養並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為父母的我們,兒時一直接受被懲罰式的教育,也習慣性地去懲罰孩子,要做到不懲罰孩子是多麼大的挑戰!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實踐下來,發現原來孩子做錯事後,家長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懲罰是多麼令雙方都感到輕鬆的事兒。父母可以根據“矯正錯誤的三個R”,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做錯事的後果,引導孩子從錯誤行為中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行動方案,支援孩子彌補錯誤,引導孩子主動吸取此次的經驗,為孩子今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書中一共介紹了27種基本工具,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很有必要好好讀讀。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為一名教師,書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認定若想要孩子們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們感覺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學生時,對於特別調皮的孩子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了,而實際心裡很不服氣。

  的確,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透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能力卻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透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獎勵”、“懲罰”這兩種管教方法在我們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出現頻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書讓我瞭解到一種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透過建立情感聯結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愛,倡導用和善、尊重的態度,以鼓勵的模式幫助學生真正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這個觀點讓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因為違反紀律,被罰抄學生守則,我當時會因為害怕再被懲罰而答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還有初中時候被罰把政治試卷的錯題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寫到手軟的感覺也讓我變得害怕寫字。反觀獎勵,我現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難發現如果某一節課老師不重視加分評價,學生就會不感興趣。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轉眼兒子已經小學二年級。真不敢想象,為人父母已是第九個年頭了。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總要面臨各種問題和新的挑戰,期間伴隨著種種迷茫,焦慮與困惑,那匆匆的時光來不及回憶,只是“一晃兒”就飛逝了。

  愛孩子的父母,總想把的帶給孩子,究竟如何陪伴,如何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我們要學習的太多。這既是孩子的成長,更是自己童年的治癒。我感受到自己成長中的痛苦和不足,並且特別擔心我的孩子重蹈覆轍。所以我經常透過讀書去尋找答案和方法。跌跌撞撞的走來,一本本育兒書籍就像闖關寶典一樣,扶持我向正確的道路靠近,一次次點化我,開啟自己的心門。

  還記得兒子出生以後,我第一次接觸到的育兒書籍,是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和《捕捉兒童敏感期》,能夠及時的讀到這兩本書非常幸運,對於初為人母的我像一塊兒未曾啟用的試驗田被滋潤了甘露。在一個生命的初期,他那些不被成人理解的各種行為背後,是趨光般的成長規律。作為母親需要給他提供足夠的支援並保護他不被不懂的家庭成員制止。要把自己的焦慮與恐懼從愛中剝離出來,不以成人的習性去愛孩子,而真的看到他的需要。這是在保證順利透過0—6歲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

  孩子逐漸長大,我後來讀過的是《正面管教》。學習到很少有孩子在行為失控時對自己感到滿意。他們需要得到鼓勵,以便從錯誤中學習,並需要彌補損失的辦法,父母們需要將自己的態度從羞辱和責備轉變為支援和真正的管教,本著愛而不是憤怒的精神,以和善而堅定的方式糾正。這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才會重獲一定程度的自尊,在錯誤中成長。

  還有一本好書名叫《通往幸福的教育》。我們不能做“空心”教育,如果孩子只是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知道怎樣考出好成績,卻沒有自我,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那將是多麼的遺憾哪!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幸福感,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幸福生活,我們追尋這樣的幸福,就要幫助孩子實現自我價值。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當某種方式適合某個生命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充滿活力與激情,這種感受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們應當尊重他自我選擇的自由。

  家庭教育,首先是陪伴,親情讓孩子有安全感。後來我又讀過《你就是孩子的玩具》,我們需要花時間來傾聽和回應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絕。有時候孩子可能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做,他需要你的指導,提供解決方案或者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法。哭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請給哭泣的孩子足夠的支援與愛吧,痛哭一場之後,孩子會更容易和你訴說他的心情。如果發現孩子總是悶悶不樂,應該重新評估一下你的日常活動,是否給孩子足夠的運動時間、安靜時間和各種活動來鍛鍊孩子的智力和體能。接受孩子的性格內向,害羞通常是與生俱來的性格,孩子們對陌生面孔和環境的過度敏感有著遺傳學上的根源。他們擁有細膩的內心世界,他們會花時間去分析為什麼某些人會做某些事,而且具有奇妙的想象力,害羞的孩子往往會成長為敏感和善解人意的成年人。

  雖然我們至今仍然不時會墜入錯誤教育方式的漩渦中去,但至少我一直在努力想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母親。我們努力的目標不是接近完美,而是不斷醒悟。

  後來我讀到《原生家庭》,這本書真的是太好了,每個人都有必要讀一讀。我們能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決定了這顆種子是否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個環境,指的不是多好的物質空間,和多優越的學習資源,而是我們是否能提供一個穩定的充滿愛的精神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總要往漩渦裡掉的原因,就是我的生活模式從原生家庭受到的影響,我必須要認清楚,為什麼我們不容易控制情緒,我們本身的問題,以及上一代的問題,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模式,我們不是要責怪父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問題的根源。

  《快樂養育法》是非常適合在讀過《原生家庭》以後讀的一本書。書中講到了大腦結構,以及孩子大腦的發展順序,下層腦和上層腦的概念,也就是“情緒腦”和“理智腦”。大腦像一棟雙層樓房,當情緒失控時,下層腦情緒的房蓋被掀起後,上層腦無法理性思考,也就無法繼續發展理智腦。

  需要讀的書和需要學習的方法還會有很多,但是我落實的不夠好,以致現在還是沒能很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需要更多的一步步的改變,這是我們共同的成長。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的家校合作,開啟了我與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溝通,以往的親子閱讀都是陪伴他讀繪本故事,真正的用理論指導自己參與孩子的人生這還是第一次。

  《歸屬幸福論》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楊洪興老師所著,偶然一次的交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物質的豐盈並不能帶給孩子滿足,精神的充實也難以產生幸福感,這種感覺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都有體現,這是為什麼呢?楊老師的回答給了我答案:人的幸福,不是人物質或精神需求的滿足,而是人需要具備的改變世界的能力。這和我們所選擇的力旺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我由衷的慶幸。

  書中向我們傳遞了幸福是人畢生的追求,我們用感通感知幸福的真諦;用關係編織幸福的圓滿;用藝術構築幸福的環境,用歸屬標誌幸福的實現;用生命使幸福永恆。結合這一年陪伴孩子的過程,我感觸很多,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從微小生活中發現幸福快樂的能力。

  俞敏洪在《奇葩大會》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去看所謂的“偉大志向”能不能讓他更加快樂和幸福。這也是我陪孩子這一年中不斷學習到的,這一年,我從“口耳相傳”的教育觀到理論學習的過渡,首先感謝的就是在家長課堂中聆聽陳默老師的“不做焦慮的小學生家長”,從此我就不放過校家合作中的任何一個和教育相關的資訊,從中受益良多。從每天睡前的快樂分享,到班級最佳化大師中的表揚優點,都默默的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快樂幸福源泉,也讓我深思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

  二、心無旁騖,培養快樂的學習能力。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做起來太難,沒有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能逃開這個魔咒。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20xx年考生高考成績分佈公佈後,盲校學生王蘊與本地高考分僅差3分,孩子和家長都很淡定的說:“他們從不考慮排名、比較、不問分數,只想著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小學、初中、大學只是學習的一個階段。”誠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心境,但我們還是要多改變一下自己,學會尊重和幫助孩子從內心去熱愛學習,探索知識。孩子的世界很清澈,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慢慢改變,在上學期老師給孩子們放映《中國機長》影片,至今我的孩子還在迷戀劉傳健機長,併為此查詢資料、鍛鍊身體,保護視力等,對他而言,這些努力是實現理想的幸福的事情。

  三、不忘初心,守住家長的心理底線。

  寫到這裡想起了孩子小時候自己的願望:希望他健康快樂。那時候的願望簡單而純粹,只有對孩子深深地愛,不為他識多少字,會多少知識,只希望他健康快樂,慢慢走著可能忘了這份初心,時時反思,也使我們尋回了初心,依舊願他健康快樂。每次講起,都和他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這份緣純淨悠遠。

  幸福的追求,不是需求的實現,而是生命狀態的釋放與形成。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結果,成就一番事業;而有一種人不能結果,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有健康的性格與心態,氣質可嘉,照樣可以像玫瑰和鬱金香一樣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使世界充滿陽光和快樂,影響萬物的幸福。願我們和孩子們相互陪伴,堅守幸福。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疫情期間我又讀了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對“和善而堅定”這幾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態度堅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規則。其次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避免過度控制或驕縱。

  一、尋找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因為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生氣,而需自我檢討。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注意:當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囉嗦,不要說“我早就說過……”。這樣的話語,對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無益,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問啟發性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是多問啟發性問題,如“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下次怎麼避免呢?”。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引發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三)積極的暫停

  當發生衝突時,給雙方情緒緩衝期。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暫停”,如一起閱讀。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發生衝突時,你會先暫時離開現場,等你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同商量解決方案。

  (四)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反覆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不要去嘮叨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告訴孩子你自己會做什麼。如孩子總是將髒衣服亂扔時,不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把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裡面,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只會洗髒衣籃裡面的衣服,並和善而堅定地實施。

  (五)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在犯錯後垂頭喪氣。在犯錯後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便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六)定期開家庭會議

  每週可以設定固定的一天開展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

  家庭會議的內容如下:

  1、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感謝,並舉出例項。

  2、專注於前段時間出現的問題,並達到全員一致意見。如未達到一致意見,該問題推遲至下次家庭會議。

  3、討論家務事分配,鼓勵孩子承擔家務活。

  4、計劃家庭活動。

  5、分享錯誤經歷,並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就其中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以及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三種主要互動方式、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做了說明,第二部分開始明確一些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容易被我們誤解或忽略的`概念。

  書中一直強調:在知道“怎麼做”之前,要先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有當我們瞭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風度哦的瞭解人類的行為,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不良行為,以及為什麼正面管教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容易被我們理解偏差或錯誤的概念。

  1.自尊:一個容易造成錯覺的概念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給予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比如我們透過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讓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互動,這些都是比較好玩的且烏海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他人的評價,他們可能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會透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這樣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所以,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念。要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大號機會,允許他們經理失敗,並讓他們再出現問題時學會自己去解決,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適應、學會對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這裡,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感覺到被需要,例如我們可以請孩子幫忙一起做家務、一起完成某件事,儘管他們做的比較慢或者常常幫了倒忙,也需要讓他們一起參與。此刻他們或許是不熟練不擅長的,但多次的嘗試會讓他們學會的,一定不要圖一時的省事而放棄讓他們幫忙,否則,將來等到認為他們可以幫忙時,他們也不會再幫忙了。

  2. “贏得”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就會收到鼓勵,也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的方法。所以,傾聽是非常重要的。書中講到的“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嘗試運用。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合適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以為這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的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上述四個步驟的根本,其實,簡單來說也就是共情或者我們平時說的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情緒,當我們經過前兩個步驟,已經處理或幫助孩子處理情緒,情緒處理好之後人就會逐步轉向理性,能夠聽進去話了。我們大人尚需要情緒的出口及發洩,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果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數落或者“我早就。。。。。。”任誰聽到這樣的話理解的都不會是幫忙、支援,而是指責,所以處理情緒很重要。這是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貨說了什麼更重要。

  3.孩子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是,也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並形成著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

  4.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行為適宜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而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孩子對想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清醒的意識(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更何況是孩子),有時,他們對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的,其行為方式達到的效果也往往與目的被盜而馳,錯誤的行為會惹人討厭,而他們會越迫切的追求歸屬感,這會形成惡性迴圈,因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定要充滿愛意和親切。

  5.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6.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行為不當的孩子試圖在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理解這一資訊或這一概念,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做出反應,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其行為也會有所改變。

  7.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意願,學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用、被需要。所以讓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8.平等

  9.犯錯誤時學習的好時機

  不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大人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在家人聚在一起時,每個人說出自己當天犯的一個錯誤,以及自己學到了什麼,會讓孩子看到犯錯誤的價值所在,也是在一種友善的環境中學習。這裡有一個矯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啊,我犯了一個錯誤;和好——我向你道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10.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我們總是以愛的名義去斥責孩子,還認為孩子不理解,殊不知當我們帶著怒氣或者斥責的口吻時,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愛,而是羞辱和指責,所以,下一次,換一下方式吧。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平靜的說出來,可能更有效果。

  總的來說,這些概念都在傳輸一個觀念:理解背後的行為,處理情緒之後再處理事情。人都是感性的,需要被理解、被需要,當被理解了的時候,才會有驚人的爆發力。否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

  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受學校的推薦和影響,我拜讀了美國教育學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列舉了大量的管教孩子的例項,是一本讓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受益終身的作品,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管教方式有了深刻的反思。孩子自身應該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做為家長的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土壤和陽光,讓他們枝繁葉茂,引導他們長成自己的樣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強制孩子,長成我想像中設定的模樣。

  首先書中提到“和善而堅定”。和善,是家長應該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孩子交流溝通時平等和善的一種態度。遇到問題首先應該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強制性去命令、責備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隨時觀察思考,進行自我反省,理解尊重對於孩子的意義。堅定,是我們基於尊重的基礎上,對於規則的一種堅持。既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給予的愛,又要表達我們的界限和立場,讓孩子對事情有邊界感,從而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堅定與和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是讓我們的教育更友好、更和諧、更有效的基石。

  其次“歡迎錯誤”。關於孩子犯錯的問題,我們可能會擔心犯錯,然後會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貼上調皮搗蛋的標籤。但是恰恰相反,對於避免犯錯,會讓人變得死板、害怕。我們應該理解孩子對於犯錯很正常,更要引導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向被傷害的人道歉、到共同解決問題,勇敢的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將錯誤看做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給他們更多地包容和成長空間。

  還有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幫助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對於孩子,他們的歸屬感主要來自家庭,家就是他們的歸屬。價值感則來源於他們對於家庭的作用。有時候孩子缺失歸屬感,會讓他們用一些過激的行為去尋求關注,所以我們在瞭解孩子行為的同時正確對待,去鼓勵失去信心的孩子、去傾聽情緒低沉的孩子、去擁抱膽小無助的孩子、去肯定積極努力的孩子......要經常告訴孩子,你相信他學習和進步的能力,讓孩子認識到自我價值,體會到對家庭和父母的歸屬感。

  作為父母,任重而道遠。正面管教始於孩子的出生,並持續一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邊學邊做,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把愛和能量傳達給孩子,讓他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我讀了《正面管教》一書,作者簡、尼爾森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本還給我們介紹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它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

  書中的很多理論和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讓我邊讀邊對過去的教育工作進行了深刻反思,受益匪淺。

  一、對孩子而言,說話的語氣比話語更響亮

  書中提到“腦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們更多地是對大人的語氣做出回應,而不是對他們說的話語本身”,這就告訴我們當用語言向孩子傳達資訊時,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說什麼內容,用什麼語氣,更容易讓孩子感受說話的內容,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你所教的新知識。為什麼有表演天賦的老師更受孩子們歡迎,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二、榜樣是最好的老師

  簡、尼爾森在書中提到:“榜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花時間想你做出的是什麼榜樣。”要學生或子女成為怎樣的人,老師和父母就要先成為怎樣的人。如果想讓班上的孩子有禮貌,那麼,你見到孩子要先主動向他們問好;如果想讓教室保持乾淨,你先要做到見了垃圾馬上撿起;你要你的孩子愛閱讀,你首先必須是一位喜歡讀書的人……身教總比言傳更有效。

  三、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線

  從教十幾年了,一直不認識“特別時光”,也不清楚其在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線的作用如此之大。《正面教育》一書彌補了我這方面的不足,在今後的班級管理中,我也要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每天安排一個特定的時間是與孩子待在一起,或一起吃午飯、一起聊他們感興趣的事……,並確保所有學生都有這樣的機會,跟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

  四、善於鼓勵孩子

  《正面教育》中還提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什麼是鼓勵?鼓勵和讚揚有什麼區別嗎?誠然,鼓勵與讚揚的關注點並不一樣的。鼓勵,更多地關注孩子的付出及付出的過程,是看得見的表揚。它是以愛為前提的,需要愛的支援,倘若我們透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樣的感覺是多麼美妙。以後,當我們面對一個失去自信、行為不當的孩子時,可以試一試以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一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值得我們去學習並踐行,它將啟發我在教育工作中關注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在《正面管教》盛行30年之後的今天,我才第一次與它邂逅,可就是這初次的邂逅,卻又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忍不住要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推薦給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知道,它已經走進了我的內心,撩動了我的心絃。我也將它引入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用它來指引我前進的路。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學生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學生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各項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

  在讀到第六章:“關注於解決問題”時產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認可115頁的這段話:我們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或者因為“別人是那麼說的”而去做什麼,而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讓孩子認真考慮相關的情形,並要求他們運用一些基本指導原則,比如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等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這讓我想起了這麼一件事。

  記得有一次,我剛走進教室,一個學生告訴我:今天值日的小A沒擦黑板。我一看滿黑板的字就火了,當場就宣佈讓小A負責擦一個星期的黑板。可後來還是發現不斷有學生忘記擦黑板,問題根本沒解決。回想,當時的自己因為生氣,所以更多的是關注過去,處理眼前的情況,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但實際上,正是因為我們關注於懲罰,卻沒有真正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後來我在班會課上,讓學生做頭腦風暴,為有助於同學及時擦黑板討論解決方案。當時出現的狀況就像書中舉的例子一樣,孩子們紛紛出謀劃策:“讓忘記值日的同學再罰一週”,“把他的名字大大地寫在黑板左上角”,“罰他下午放學打掃衛生”等等。我們的孩子們都是和我一樣只關注懲罰,而不會真正去幫助這個同學解決問題。見到此情形,我就認真地反思自己,是我們老師長期的做法把孩子們領偏了。我就慢慢領著孩子們去關注解決問題,懲罰只能讓這個同學更難受並不會解決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他忘記的原因,給他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經過一番引導後,孩子們又重新給建議,這次就好多了。“讓同桌或組長提醒一下他”,“如果他著急上廁所或作業沒完,我們班幹部就先幫他擦了”,“讓他把今天我要檫黑板這幾個字寫在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等等。

  的確,當我們肯花時間去訓練孩子,並且放手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施展他們解決問題的技能時,孩子們就會成為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手。當他們受到尊重的對待,再次出現問題時,孩子會開始做出更好的行為選擇。這些都是我們專注於解決問題的處事方式的成果。所以,透過現象,發現了背後的問題後,一旦轉變了某種習慣性的思考方式,你肯定會有驚喜,甚至會感覺“原來事情這麼簡單”。

  這個單元讓我產生共鳴的還有“啟發式問題的提問技巧,避免使用‘為什麼’來問(這裡我需要覺察和反思,因為平時總是控制不住會用為什麼來發問,我覺得我需要更多刻意練習)。”“為什麼”聽起來像是在指責,並且會招致孩子的戒備。提問的時候一定要發自內心,我們不要在心裡給孩子預設答案,不要在你和孩子任何一個人心緒煩躁時提問。

  “剛開始學習正面管教的父母和老師們,應該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記住不要害怕不完美。”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和鼓舞,很大程度上給我減少了焦慮的情緒。欲速則不達,以後我不能急於求成,每次只做一件事情,允許自己不完美,努力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來適應新時代的孩子們!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海倫凱勒這句話使我明白,書籍能讓我們瞭解了更多的事物與知識,讓我們狹隘的認知觀得到了擴充,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無數奇妙的東西。

  來到明遠小學已一月有餘,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能夠提升自己的,莫過於讀書這件事了。在這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內,朗朗讀書聲沁人心脾。踏上三尺講臺,讓我明白教書育人的重責已扛上肩頭。在校領導的推薦下,我有幸拜讀了《正面管教》這一本書,書中富有深意的現實事例,拓寬了我的視野,更教會我如何運用合理的管教方式。

  一、和善與堅定並行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年輕老師,自己往往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而《正面管教》給我提供了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驕縱的方法——和善而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其中,我們要注意的是:和善不等於驕縱,堅定不等於懲戒,而是一種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進行的,只有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孩子們才有機會培養出自尊自愛自律、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去到了美術特長教室,一位同學把自己的馬克筆弄壞了,便嚎啕大哭了起來,瞬間影響了課堂秩序。美術老師見此狀況並沒有說任何責怪他的話語,而是把這位同學叫到自己的身前,告訴這位同學:“我能體會到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接下來幫助他調整呼吸情緒,最後在老師的指點下,該同學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重新投入到了繪畫當中。

  美術老師這樣的做法,不正是書中提到的“贏得合作的四步驟”嘛!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關注於解決問題。

  美術老師把書中的教育方式運用到現實教學中,非常值得我借鑑學習。

  二、耐心同鼓勵兼併

  在第七章的目錄,寫著這樣一句話:“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的確,鼓勵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沒有鼓勵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極大有可能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否定。因此,我們要正確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在我的一節書法特長課上,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總喜歡在我的背後做小動作說小話,而且書寫時也是亂糟糟一團。

  剛開始我還心情氣和地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但是他並沒有改正,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搗亂,我便讓他坐到了我的跟前,得到我的“特別關注”。

  每次上課我都會特地看他,耐心地指導他一筆一畫書寫,在他的耳旁對他說:“一次比一次好,有進步。”再到後來在全班面前表揚他的進步。

  透過一次一次的鼓勵,我發現了這個學生的轉變,從剛開始的調皮到現在的可以安靜地投入到書寫中。看到他現在這樣的狀態,著實讓我感覺到了教師的鼓勵、肯定真的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時機

  正如上面的兩個例子所述,兩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秩序,但是“一點點的不完美並不太糟糕。”他們能真實反映出教師運用合理的管教方式對學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促使學生們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好的一面發展。這就印證了“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時機”。

  讀了這本《正面管教》,讓我收穫良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靈活運用正確合理的管教方式,先改變自己,再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和孩子們在更加安心舒適、自信自強的環境中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今後的社會最缺少的是什麼?兩個字,人才。人才是什麼?簡言之就是有用的人,這個有用的人包含了很多,比如:作為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辦事能力,或是一技之長的技術能力??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一出生,我們這些做家長就在給他們做著不斷的規劃,為了讓他們成為我們想要他們成為的人。在我們“好心”的規劃化中,他們在一代代失去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與幸福。現在的孩子們固然可以有著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是否真的幸福?我們作為家長又是否真正的關心過孩子們的內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呢?何為養育?其實就是生養和教育。生養孩子,就是賦予他們生命力,讓他們吃飽穿暖茁壯成長;而教育就是用最合適有效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綻放自己的生命力。所以作為家長,養育自己的子女是一種責任更是一個不斷需要我們家長學習的課題。

  《正面管教》,這一書,分享給家長們的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孩子父親的我,在閱讀了這書之後也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與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們的第一任老師,並且是影響終身的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長,特別是孩童時期的子女的影響特別的大,可以說那是孩子們唯一接觸的社會關係。當自己的孩子再成長一些,步入了校園課堂生活之後,學校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慢慢超越家庭環境在那期間的影響程度。最後當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園學習生活結束之後,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後,他們會再次迴歸家庭關係。因為家庭環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視,作為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在每日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孩子,這個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我們要選擇最適合我們自己家庭關係和環境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有千千萬萬的家庭,現在與我相同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子女的教育。其實不論用什麼方法,教育的方式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積極有效的和消極無為的。

  1、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本書中向我們推薦的正面管教這樣的方式。

  2、消極無為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種相對極端的方式,例如:驕縱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無原則的寵溺自己的女子;嚴厲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控制,嚴厲的管教,似乎將子女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身為家長的我們選擇何種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是會深深的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的。

  為人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然是希望自己在教育中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但是方法再多也多不過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因為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學習方法之前,我更傾向於先了解,為什麼別的家長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就能成功?為什麼我的孩子身上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又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等等。只有追根溯源找到問題存在的本根,我們才能有效的對症下藥,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改變我是家長聽我的權威思維誤區。

  我們作為家長要改變一個思維誤區,孩子是我們的骨肉,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生養了他們,但是我們沒有權利,盲目的、沒有原則的讓他們成為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這個是多麼自私的父母才會做的事情啊。設想一下,我們年輕的時候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拿不到班級的前一名,我們被我們的父母打罵的時候是何種感覺?而現在我們為人父母卻反過來要求我們的孩子成為班級第一,年級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看看這個是多麼苛刻的要求。他們僅僅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這個是真的為孩子們好麼?還是冠名了“為孩子好”來實現我們年輕是未曾做到和實現的人?孩子不是我們拿來實現我們願望的物件,而是造就未來更多不可能的事情的夢想家。我們不應該做折斷孩子夢想的儈子手,而是應該做孩子夢想的燈塔、指南針,幫助他們找尋方向,為他們插上翅膀,向著他們夢想的方向起飛。

  於此同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這個我覺得是開啟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只有贏得了孩子對我們的信任,他才願意真正開啟心扉與我溝通他內心的想法。當然我們表達的態度和氣氛首先是要給孩子營造一種友善的氣氛,這樣他才願意聽我說或是跟我說。

  其次,孩子的成長總會遇到各種問題,瞭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我覺得更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好的壞的行為產生,但是產生各種行為的最終導向是一樣的,就是孩子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以前我們總是會抱怨我們的孩子不聽話,讓他不要做什麼他就是會反其道而行之,越是讓他不要做的時候,他越是要做,讓他往西越是往東。然後我們會將這樣的行為歸結為孩子的叛逆。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看看這個問題,他為什麼不停話?是不是他在用這種叛逆的方式表達他的不滿,表達他對於家長對他的忽視的反抗,或是簡單的說,他就是有一種不安全感,害怕失去父母親的愛。然後他透過跟我們“反著幹”的事實來引起我們的關注。其實身為家長的我們會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孩子很多的感受,往往正是這種忽略讓他慢慢養成這樣的行為態度。然而一旦養成這種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要花上2倍、3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想更多的辦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瞭解了這些,現在會試著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和孩子約定一個只屬於我們彼此的“特殊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暫時丟開一切,僅僅和孩子共同相處玩樂學習,一同成長。“贏得”孩子對我們的尊重。

  最後,我們生活的環境是怎麼樣?我們是怎樣的人?會直接或間接在孩子身上顯現,成就或是影響一個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的環境其實是可以分為兩類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氛圍的營造,師生之間的尊重溝通,同學之間的友善相處,俗話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均能改變孩子,但這個問題是作為家長無能為力改變的。對於家庭環境,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和氛圍是如何?是遇事積極合作的、還是相互抱怨的,這個首先會給我們的家庭定下一個家庭環境的基調。而日後我們的育兒行動中也會慢慢改變這個氛圍,會趨於更好,亦或是更糟。我們與孩子共同營造的家庭環境的好壞會直接間接的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的身心成長。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它一定是擁有一種和善的、堅定的、富有愛的力量的環境。當然,在育兒行為中,家庭成員越多,參與的對子女教育問題上的意見和分歧也就越多,所以要建立好的家庭氛圍首先就是要建立統一的家庭成員戰線。在這個戰線中,我們家長之間要相互約定,不可以用消極的抱怨的方式對待家人。這個行為其實是另一種的驕縱孩子,因為孩子很會看顏色,他會在家人之間對教育產生分歧時找那些“最容易心軟”的家人,然後哭鬧著,讓他們站在自己的一邊,這樣慢慢就衍生出眾多的驕縱的教育模式的家庭。良好的環境是要讓孩子學會彼此坦誠交流,然後用愛和包容來影響和改變家人。讓孩子懂得爭執、討論是為了更好的找尋問題的答案,然後找出解決方案,最終趨向統一。

  同樣的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建立首先在與家庭中的每位成員本身。從我這個父親開始自省和改變。

  我是積極向上、熱情、真實、真誠的人,那作為家長,我就要用這些人格魅力影響孩子,不是讓孩子屈服在自己的威嚴下,而是要孩子仰望著說:“看,我擁有一個多麼高大的爸爸,我要成為他這樣的很棒很棒的男人!”這個就是讓孩子在影響中找尋真正的自我,讓他了解他是社會人,是社會人就有社會責任感,就有在社會生活的行為導向。我們身為家長其實很多時候小看我們自己孩子的大腦,雖然他們是孩子,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記錄看到的,用耳朵記錄聽到的,很多生活的道理他們就會這樣似懂非懂的吸收,在幼小的腦海中落下根,慢慢成長髮芽。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發現從我們孩子口中會不經意間吐露出那些經典而又老成的話語,開始跟你凱凱而談人生真理了。我們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忘記了什麼時候,什麼人教過孩子這個人生道理。這就是社會生活和我們不經意間的生活相處中對孩子深深淺淺的影響,作為家長的我們與其花時間想辦法讓孩子去參加各種補習班、鋼琴班,不如讓孩子用最真實的心擁抱大自然,在自然中自然而然學會更多的道理,懂得為人的基本,學會自我思考和發現自然。而這個時候的我們,其實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人,學習讓自己如何成為擁有正向能量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教予孩子更多的愛與信念,在這種教予中孩子會體悟到更多的關心和責任。言傳身教總比呆板的說理強的多,這個可以更加真實的讓孩子體會到,瞭解到一切的成功都源於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是最原生最初的也是最真實的自己。希望透過家庭教育,讓我成長,更讓孩子成長,我願“贏得”一個先學會做人的孩子,“贏得”一個擁有正面力量的孩子,“贏得”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而不是“贏了”孩子對我的順從和依賴,那其實是在孩子身上輸了自己,輸了一個父親的職責。

  最終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在不斷地努力摸索中造就更多美好的未來星和夢想家,相信未來一定更美好。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我是一位一歲女寶寶的媽媽,但是我不是很喜歡xx的媽媽或者xx的太太/妻子這樣的稱謂,我更喜歡做我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叫我振敏/Bella。

  初識正面管教是在孕期,由於孕吐厲害便待業在家,那會在家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網上看育兒帖和聽微課。當時聽完一節簡單的正面管教微課之後的感覺說的真對,我以後要照做。

  後來寶爸一直在我耳邊鼓勵我學習一下正面管教,說不定你還可以找到你的愛好呢!當時並沒有很放在心上!後來是在寶爸給我的學習資料中看到了導師李叢——蟲蟲的微信,便加了好友,一直看蟲蟲導師的朋友圈分享,可以一邊盡情的工作,一邊陪伴兩個寶寶成長,真的好羨慕她的工作和生活。

  17年4月份我在千聊課程中聽到了蟲導分享的《如何成為一個正面管教講師以及成為一個正面管教講師的五大好處》,深深觸動到我,五月份又在蟲導的千聊直播間聽了幾位正面管教講師的成長經歷分享之後,我便萌發了做一名正面管教講師的想法!正好趕上京東618的活動,便買了所有正面管教的書籍,在家邊看孩子邊抽空看書!

  近幾個月一直在打聽有關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和講師班,微博搜尋,向蟲導打聽山東地區的講師微信。很幸運,能夠與侯琳老師在微信上相識,可以在家門口學到這樣優秀的課程!也透過侯琳老師與王娜老師透過微信相識,接下來我的大腦就要享受一場思想上的饕餮盛宴啦!

  《正面管教》是我閱讀的有關正面管教書籍的第一本書,也是閱讀的較為仔細的一本書。裡面有好多知識點都令我為之興奮,不禁的拍手叫好,“真的就是這麼一回事,怎麼就那麼多人沒有發現來?”下面我就列舉幾點我感觸最深的分享:

  1、在第一章開始作者就提出了一個為什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會像以前那樣順從聽話了呢?”魯道夫.德雷克斯給出了回答,一方面是社會的重大變化,以前的社會是家庭中女人服從和順從男人,工作中下屬服從和順從領導,孩子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工作中都有“服從和順從”的榜樣,孩子自然就會很聽話。

  而現在的社會都倡導人人平等,家庭中女人也像男人一樣外出工作,家庭地位逐漸提高,工作中再也不是從屬關係,孩子以前“服從與順從”的榜樣變成了時時刻刻在宣揚人人平等的榜樣,孩子自然也會認為我與大家也是平等的,並不是順從於或者服從於誰,自然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聽話了。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心和上進心了。現在的家庭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生計來努力,相反該孩子來完成的任務都有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包辦了,孩子應該遇到的困難、挑戰和挫折都被大人擋在了前面,溺愛是當今社會育兒的一個重要問題,過分的愛使得孩子失去了心智成長機會,待到孩子成年時家長卻埋怨孩子沒有責任心,其實是家長剝奪了孩子成長和培養責任心和上進心的機會。

  2、大人與孩子的三種互動方式讓我瞭解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既不嬌縱也不懲罰孩子的教育方式。嚴厲型的互動多存在於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教養方式吧!只有規律沒有選擇的自由;嬌縱型的互動多存在於當今社會,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使得8090後多為獨生子女,多數家庭都是六個成人面對一個孩子,孩子在大家看來是尤其的重要,不忍心孩子受到點滴的挫折,不忍心給孩子設定規矩,給孩子無限的選擇和自由。正面管教是既有規矩也有自由,文中舉的例子讓我對正面管教有了初步的認識。我相信,如果很多家長知道並瞭解了與孩子的這三種互動方式,都會選擇正面管教的。

  3、在第三章出生順序的重要性裡,講到了有關孩子出生順序的一些知識,我在生活中得到證實,在生活中老大的形象一般都是憨厚,實在,負責任。老小的形象一般是頑皮,依賴,具有創造性。我的父母和婆母都是家中的老小,他們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他們現在都已年過半百,但是對他們的哥哥姐姐們還是有些依賴,這種依賴就是來源於小時候哥哥姐姐對他們的關愛。

  在這部分說到了父母嬌縱孩子的一個原因是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我對這一點非常贊同,因為在我的寶寶出生之後我就是這種感覺,總感覺孩子無時無刻的需要我,我不能離開他半步,哪怕是把孩子交給爸爸或者奶奶,心裡也總是放不下。

  在出生順序與婚姻那塊內容裡面,作者所說的夫妻間吵架的原因往往是兩人一開始是吸引對方那些特點,譬如老大和老小的結合,一開始老大喜歡照顧老小,而老小則喜歡老大的責任感,時間長了老大卻開始厭倦老小的依賴,老小也漸漸開始討厭老大處處把事往自己身上攬。老小與老小的結合,慢慢的都會討厭對方缺乏責任感,依賴性太強,我爸爸媽媽多半就是因為這吵架!

  4、對於不良行為的定義,真的是重新整理了我的認識,平常看來就是一個負面詞彙,而文中的解釋真的極為貼切。

  對於孩子而言,大多時候只是做了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我的寶寶現在一歲了,正在學習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有時候會顯得格外淘氣,而我和家人有時候會不自覺的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雖然不至於達到懲罰的程度,但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在瞭解到不良行為的概念後,我要時刻監督提醒自己和家人,寶寶只不過是做了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要做到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應該做什麼就好了。

  5、自然後果:當明白了自然後果的定義之後,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父母沒有對我進行救助,相信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從小學到高中,我的父母沒有因為下雨下雪而給我送傘或者接送我上學,每天上學的早餐也是我自己做,每一次考試哪怕是高考都沒有陪考,我也沒有抱怨過,因為我認為這都是我自己的事。也正是因為這些,培養了我堅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6、邏輯後果的四個R

  1.相關(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預先告知(Revealedinadvance)

  “相關”是指後果必須是與行為相關的。“尊重”是指後果一定不能包括責難、羞辱或痛苦,並且應該和善而堅定地執行;並且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後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題發揮,並且從孩子和大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合理的。“預先告知”就是預先讓孩子知道,如果她選擇了某種行為將會有什麼結果出現(或你將會做什麼)。如果遺漏了這四個R中的任何一個,就不能再被叫做邏輯後果了。

  在我的生活中,並沒有家長或老師能夠做到邏輯後果。我希望我對我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感受到了懲罰造成的四個R,這種感覺並不好。

  正如書中開頭寫的那樣:“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我希望透過學習正面管教相關的課程可以幫助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爭取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可以帶來最好的結果。

  教師讀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顧題名而思意,就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一種課堂管理方法: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相較於我們在管理學生過程中常用的“說教”、“獎勵”、“懲罰”,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忘帶作業而罰站,忘寫英文作業被打手心,結果除了增添對英文老師的厭惡和恐懼之外,並沒有什麼正面的效果。我曾聽說有老師在學生出現紀律問題時透過抄寫漢字來懲罰他,我想效果也是一樣的,雖然在一時間用“害怕抄漢字”的心理制止了吵鬧,可把漢字作為懲罰的工具,還能吸引本來就對漢語有畏難心理的孩子繼續學習嗎?書中提到,“懲罰會造成的三個R:反叛(Revolt,變得更不想學);報復(revenge,因為懲罰引起不快,因此採取惡劣的手段報復老師);退縮(Retreat,因為懲罰引起內心的自卑,因此更沒信心學好漢語),表明了長期來說,懲罰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反觀獎勵,尤其是過度的獎勵也有負面的作用。我記得一年帶中文夏令營,為了讓小華裔們積極舉手參與課堂,用加分的方式鼓勵他們,可是之後上課只要一提問題就有孩子問“這是加分題嗎?”,如果不是,哪怕再容易的問題也懶得回答。“喜歡獎勵的孩子很快就會依賴於獎勵的刺激而不會因為內心的回報而想成為有貢獻的社會一員”,這是獎勵的負面影響,孩子容易把注意力轉移到獎勵而不再專注於學習本身。

  正面管教則認為,孩子要好好學習並且減少紀律問題,“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而正面管教的願景是孩子們在學校裡遭遇失敗是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透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了力量。作者用孩子學說話的例子作了比喻。因為每個人幼兒時期都曾經歷跟著父母學說話,每當我們說錯,父母總是重複正確的話語鼓勵我們,告訴我們“沒事,再來一次就好!”而不會嚴厲地指責或者打罵我們。這個例子放在中文課堂中更普遍,我想沒有哪個中文老師會在學生說錯中文的時候去指責他而不是鼓勵他再來一次吧。那麼當學生在課堂上犯了行為錯誤的時候呢,我們或許要從懲罰或者一味批評孩子的方式中扭轉,從正面引導孩子理解他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並且承擔他的錯誤,最後改正。而在這過程中,沒有老師和同學會嘲笑他,因為大家會一起幫助他認識錯誤,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這樣的孩子一定也會有安全感和班級歸屬感。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產生積極影響

  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項技能

  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2.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

  3.我理解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4.我能夠透過日常的練習發展我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一個正面管教的教室,是學生們能夠體驗到犯錯誤沒關係並能從這些錯誤中學習的地方。在班會上,他們能夠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會得到幫助,探索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受到懲罰。

  他們還能學到即使當自己無法控制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們也能控制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

  孩子們在得到傾聽時會更願意傾聽別人。

  透過傾聽學生同學的反饋他們能夠獲得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理解,在一種沒有威脅的環境中,孩子們會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透過探索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學生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試圖隱瞞錯誤或者為錯誤辯解。

  孩子們只有在有機會透過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清醒意識和感知來評估問題時才能培養出判斷能力。

  當出現問題時,學生們會探究發生了什麼事,什麼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了別人,以及他們如何做才能在將來避免或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他們就學壞了根據情形需要做出反應。

  當老師們願意放棄對學生的控制,轉而已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學生們共同努力時,正面管教才會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