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創新課堂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名師創新課堂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師創新課堂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連綿秋雨擋不住學習的熱情,颯颯金風迎來了收穫的序曲。9月15、16兩天,我和十餘位教育同仁共赴鄭州,參加了“聚焦核心素養,呈現統編教材實踐”名師創新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聆聽了薛法根、魏星、李偉忠等全國著名特級老師的課堂教學及講座,收穫滿滿,受益多多。
抓好關鍵問題,精彩句式反覆練習。這是李偉忠老師講授《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帶給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師講到“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這句話時,讓學生反覆讀,同時,要求他們聯絡生活實際,將原句變換成“的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的花。”這樣的句式,讓學生改寫。有孩子寫的是:“長長的絲瓜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黃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寫的是:“彎彎的牽牛花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蘭色的小花。”孩子們在舉一反三的練習中,既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也掌握了語言表達的技巧。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語文課習慣了老師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練習,於是語文課堂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老師喋喋不休,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瞭然無趣。李老師的課堂,讓我們感受到:只有讓孩子參與其中,課堂才更生動。
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哪怕他們提出的問題並不理想。這是黃國才老師的課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黃老師講授的是《“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中,這篇文章是一組人物描寫中的一篇,主要從人物肖像、語言等方面刻畫了王熙鳳乖巧機靈、聰明能幹、有權有勢、善於逢迎等性格特點。黃老師一上課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紅學”知識,包括相關考證,對於那些愛讀書的孩子來說,這些講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對《紅樓夢》不太瞭解,可能聽來也是一頭霧水。在設計問題時,黃老師的問題是:“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結果出現了短時間的冷場,接著有學生提出了問題,但都被黃老師否定——要麼太簡單,要麼被認為沒價值。黃老師一直強調,課堂教學要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生思考。可是,學生往往達不到我們期待的高度。讓學生主動提問題,學生提問的多半是很簡單的或者沒什麼價值的`。正因如此,我們往往懶得給他們提問題的時間,而是直接把我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拋給他們。可是這樣以來,孩子們越來越缺乏批判精神,卻來越不會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學生最初提出的問題沒意義也要鼓勵他們多思考,一點一點慢慢引導,強化訓練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那怕他們最初提出的問題真的毫無意義。如果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完美,又能給出完美解答,那要我們老師做什麼呢?
讓孩子慢慢長大。這是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帶給我的啟示。薛老師給大家帶來的課是二年級的《風娃娃》,他的課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態,透過一遍一遍的指導朗讀,到最後達到了讓學生嘗試複述課文、改編故事的效果。他講得透徹,學生學得起勁兒。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小女生怎麼也說不好,薛老師就連續她練習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鐘的時間。薛老師說,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把五分鐘時間用在一個學生身上有點浪費,是對這個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終身,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鍛鍊,自信得到了提升。你這一節課用五分鐘的時間你關注了這個學生,下一節課可以花幾分鐘時間關注另一個需要指導的學生。讓他們一點點進步,一點點長大,到最後你會發現,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關注。是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嫩芽,你要為它澆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長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靜待花開。
姜樹華老師和沈玉芬老師的課,都涉及到了資源整合,講一篇文章的同時關聯到相關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又能達到舉一反三的鞏固效果。劉雁華老師講授的寫作課《石榴》更是接地氣,在讓孩子們看過一個範文之後,又讓孩子們透過仔細觀察石榴的顏色、外形,內部結構,並品嚐石榴的味道,進而對《石榴》進行詳細的描寫。每寫其中一個部分,劉老師都找同學展示,且讓同學們評出誰哪拿個詞用得好,哪一句話用的好,並說出好在哪裡。這樣的生動有趣的寫作課,孩子們如何不喜歡?
聆聽名師的授課,查詢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如何指導孩子進行有效的習作練習,如何讓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這都是需要我們不斷摸索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向名師學習,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向教育專著學習,透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相信我們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完美課堂,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並在此過程中,修煉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