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1
初讀《父母課堂》是我一次在單位值班的時候。孩子其實早就把書帶回家,並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總是工作太忙,家務太多,並未靜下心來認真的閱讀。在單位值班能安靜地讓人完全放下平日裡的一些心事,靜下心來翻看起這本書來。誰知這一看,讓以前總是難捱的時間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
書中有教育大家對教育的科學引導與忠告,有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鮮活的事例,自己在閱讀的同時不禁對照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著不足與問題,是否與專家的觀念不謀而合,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會對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最喜歡書中“父母忌語”和“孩子心聲”這兩個版塊。雖說篇幅不大,但正如書中所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父母對孩子心靈的保護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可能自己的一句習慣語,卻讓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正如書中所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裡”。怎樣走進孩子的心裡呢?那就是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太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自居,對孩子嚴加指責,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嚴;太多的時候,我們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標準。因此,身為父母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與孩子平等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從心底裡都想成為一個好孩子。
這是我讀第一本《父母課堂》,其實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我想以後我會期待著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每一期新的父母課堂,我想我會與這本書成為朋友,從那裡學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2
國慶長假之前女兒帶了《父母課堂》一書回來讓我看。
利用放假時間看了一遍讓我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裡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麵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主要培養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自理能力。
從小孩開始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她能夠獨立“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二、家務和公益勞動。
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並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三、動手能力。
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並用,理論聯絡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透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於社會,服務於他人。
四、衛生、生活習慣。
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後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髮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後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裡,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於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五、尊老愛幼。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同時也身為兒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可以趁節假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頓飯;父母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買些禮物,還可以經常打電話詢問一下父母的身體狀況;上下公共汽車時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車上沒有空位時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這些事情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讓他也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些尊老愛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要緊記六個“不”。不寵,不慣,不遷,不就,不打,不罵。小孩子不能過於寵愛,讓她們覺得我們父母都要以她們為中心。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不能打,不能罵呢?由於現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強,加上週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越是打罵她們會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們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小孩從中領悟。
看了《父母課堂》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繫成長的後盾。家長教育是聯絡兩者的紐帶,《父母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資訊的平臺。
希望《父母課堂》可以讓家長與老師多方面溝通、交流,家長做表率,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3
孩子的教育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讓父母抓狂的是孩子明明很聰明卻總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確關於小孩的教育是我們這幫夥計的頭等大事,它比什麼任務都重。看過《父母課堂》收穫良多。
不管是做媽媽的還是做爸爸的難免會在教育孩子時感到迷茫。這得看我們怎麼去面對考量著我們的智慧。在和孩子的鬥智鬥勇中我們會有很多很多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我想我們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因為期望越高必然失望越大,而是我們該放低自己的姿態去和孩子們相處。誠然我們不是什麼聖人,也不要去盲目照搬總統或者首富的家庭教育,因為總統和首富的人生軌跡存在著許多社會因素和歷史的巧合,他們的家庭教育模式是被後人誇張或者是渲染出來的。
我是覺得我們該從生活的細節中學會用真誠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們日後在社會的表現就是我們的縮影,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們沒權利指責他,因為他的表現恰恰是我們的目標和結果,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呢?這恐怕得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啦!經常聽一些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學習目標缺失,讀書似乎成為了負擔,不會看哪怕是多一頁的。這涉及到興趣愛好的培養。興趣愛好不同於習慣。喜歡的東西孩子會不自覺關注,哪怕在我們看來孩子很難完成的事情。他們都有辦法去做好。相反如果沒有興趣一切吩咐都是徒然。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4
作為家長,我是幸福的,因為孩子是我一生中最美麗的收穫;然而作為家長,我又是困惑的,因為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燈下翻開《父母課堂》,孫雲曉的`一篇《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映入眼簾,讀著,讀著,我的心裡豁然開朗,我明白了做為家長一定要懂得尊重、懂得信任,才能讓讓孩子成功地接受教育。記得“知心姐姐”盧勤老師曾經這樣說過:“我有一雙愛的眼睛,5分鐘之內就能發現這個孩子與別人不同的地方,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我眼裡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
父母的第一職責不是發現孩子的缺點,而是尋找契機去激發孩子的潛能、發現希望。我家孩子曾經很不愛學英語,特別是聽讀的時候很畏難,有明顯牴觸的情緒,勸說、呵斥對他也根本不起作用。有一次,我靈機一動,拿了個單詞裝作不懂的樣子問他,他讀出了這個單詞,說這個單詞是聰明的意思。我反問了一句:“那我可不可以這樣說呢:you are aclever boy?”頓時孩子就開心的笑了,很主動的開啟電腦跟著光碟學習英語。以後隔三差五,我就會向他“請教”,給他更多的自信。當他慢慢的對英語學習有了一些興趣,我就送他去外教老師家裡上課。現在他很喜歡外教老師,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我想,孩子的轉變或許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其實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本身就是一種讚賞的態度,當孩子面臨困難時,這種信任可以給他進步的勇氣。父母是孩子的導師,更是孩子最想取悅的人,每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尊重與信任,而不是懷疑與喝斥。讓我們靜靜心,當孩子有不足的時候,看到他更多的優點;讓我們消消火,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更多的鼓勵與信任。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已經非常優秀了!
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有本著作叫做《要相信孩子》,其中說道:“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書中闡述了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無論是在天性中還是在後天的成長要求中,對信任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和必要的。事實就是這樣,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相信,會使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以及自尊感和自立感的提升。這樣,孩子會增強獨立處理事物的積極性,勇氣倍增地面對所遇到的困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切忌搞“一言堂”,認為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不會做,事事都要替孩子做主,給孩子拿主意。特別是孩子相對獨立的生活圈和學習圈範圍之內的事情,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處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斷地學習自立的過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信心去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坎坷,不要懷疑孩子的能力。能力的養成需要鍛鍊和實踐。
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吃一點苦頭也許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基石。家長愛孩子,請從相信孩子開始吧!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5
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沒有不重視的,無論從哪方面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不要輸給別的孩子,我作為一個母親,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開始慢慢變的不怎麼聽話。而自己的耐心好像也一點點被磨沒有了,再沒有了那好心情,好心態。也許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了吧,對於孩子的好多行為開始不滿,開始失望,於是我生氣,我咆哮,我氣急敗壞。
那天,兒子從學校帶回來一本《父母課堂》,囑咐我一定要認真看,我也很聽話的認真讀了每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非常好,尤其是其中有一篇《教育孩子,心態要平》,讀完後,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前面種種的不滿和氣急敗壞,也許問題就在心態上。
培養孩子首先應該有一個目的,我個人認為,這個目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得比我們還要幸福,趙文忠老師的這句話說的非常好,難道他不是那個自己最愛的寶貝嗎?難道最大的希望不是他能幸福嗎?
在你著急、焦慮的時候,請耐心,再耐心,因為教育孩子就是陪伴、等待他(她)的成長。成長是一個過程,拔苗助長是不可能有收穫的,需要的是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不是一次,是一直一直,而我們就是陽光,就是雨露,應該讓這些一直伴隨他的長大,慢慢的等待他給予你的驚喜。
我們是在牽一隻蝸牛散步,蝸牛是在帶我們欣賞風景,不要急躁,不要追趕,就這樣陪著他吧,就用這樣淡定的、平和的心態,陪著他幸福的成長!
非常感謝《父母課堂》,讓我認識到這些,也讓我從一個急躁的母親變的淡定平和,而兒子卻在這種平和快樂的日子裡,一天天進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