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2篇)
關於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從在公司內聽到精益生產這個詞算起,至今差不多有兩年有餘了,回頭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詹姆斯·沃麥克的《改變世界的機器》,讀完這本書後加上華致贏企管的專家的一些培訓,結合自己對國內企業的一些瞭解,在此說說我對推行精益生產的一些看法。
一、精益推行,要從心開始。
有個廣告詞說得好:‘溝通從心開始’,我們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從內心瞭解並接受了精益這個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變成真正的行動,行動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和公司領導和精益老師常講的‘態度很重要,態度決定一切’一脈相承。
二、精益推行,首先要做好推行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常言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在全面推行前,有必要做些精益和精益生產方面的培訓工作,最好是全員培訓。精益生產,我個人的理解是全員參與,持續改善提高的這樣一個過程,但到目前為至,參與精益專案中來的還只是很少一部人,真正能主動去做精益的就更少了,且經常會聽到或遇到有同事問‘什麼是精益或精益生產’這樣的問題。
三、精益推行的方式上,個人覺得按下面的來做可能效果更好點:
1.精益的推行採取自願自發的方式開展,公司出引導政策,並開展相關活動,充分調動併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保證課題的開展是向公司需要的方向發展。
2.精益開展的具體內容,儘可能的圍繞本部門的實際核心業務來開展,如果此業務涉及到的部門很多,可以把這個課題進行二級分解,甚至是三級四級分解,最終要體現到最基層員工全員參與,這樣才能取得實際效果,從而能收到既把本職工作做好了又同時把精益改善也一併做好。
3.精益推行的過程中,要做好標準化的工作,要把一些東西進行提煉,形成規範和標準,並在實際工作去嚴格執行它,在執行的過程中還要對其進行精益改善,實現‘實踐—改善—再實踐—再改善’這樣一個完善過程。
4.精益推行的過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關問題的解決最好由問題產生的部門來主導解決,其餘相關部門積極配合,而不要由下游部門來推動上游部門來展開工作。
5.精益推行要長期開展,不要搞短期行為。精益活動既然是個持續改善的過程,就必須長期開展下去,最終我們才能取得良好的結是。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2
8月7日我有幸和同事一起參加了一場“精益生產”培訓,受益匪淺。現就參加這場培訓的一些心得做一個簡單的彙報。
我們很多人可能總認為自己的管理水平是不錯的,看不到改善的空間。話說一家傢俱廠做沙發,每次生產產品都是幾個人以“島嶼式”生產一套產品再去完成另外一套,這樣出來的產品外觀極不統一;更重要的是,由於每個員工都需要掌握多個工序,一個員工要培養成熟練的工人需要3年的時間,試問三年的時候是個什麼概念,現在的一線員工三年都不知道跳槽多少次了;透過引進精益生產改革調整後,形成了流水線作業,一條線下來只需要7個人,而前三道工序只需要培訓七天就可熟練,還有幾道工序只需培訓一個月就可熟練,只有一道關鍵工序需要資深技術工人把關,這樣只需要保留這一個關鍵工序人員,就可以確保整個生產的順利進行,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性。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有多麼重大的作用。
經過這次精益生產培訓才知道,其實管理是一條不斷進步,不斷與現代發展相結合的必經之路。我們基層管理人員雖然每天都有在做,但相對於這次精益生產培訓所提到的高手來講,我們的差距太大。就拿我們的早會來說吧,我們每天都有給生產員工開早會,但早會的內容不外乎是:其一,對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其二,對當天的工作任務進行安排;其三,告訴員工工作中注意事項及工作要點等。然而,培訓老師給我們新的理念是:早會是公司給班組長在員工面前建立一種權威的資源,今天你站在前面給大家開早會就是提醒大家,你是他們的負責人,你的正常、合理的工作安排他們是必須無條件執行的;班組長每天早會的七大任務:
安全:透過早會宣導,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及下班以後要注意自身安全。
生產任務:是透過早會告訴大家當天的工作任務,工作重點及工作中的注意要點等;
生產質量:大家都知道產品質量是企業立足於市場不敗之地的根本,產品有好的品質,客戶才會對自己生產的產品有好的評價,客戶的滿意度就是市場對自己產品的需求量;因此,透過早會向大家宣導,讓大家瞭解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成本:現在的社會競爭十分激勵,同行業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訂單,質量和價格是市場競爭最關鍵的要點。價格從什麼地方來?相同的材料,相同的人員成本等;你用什麼去同其它同行競爭——成本控制,如果我們每天宣導員工注意節約成本,合理利用每一份資源,成本自然就會降低,從而在激勵的競爭亦會取得理想的效果,養成節約的習慣亦是體現一個企員工的素養。在培訓中提到豐田公司在2008年操作一臺機器,當時整臺裝置需要42人去操作完成,但經過不停的改善最終只需要3人就可以將所有的工作完成;而此事多年後的2012年,培訓老師在另外一家汽車製造公司看到了同一款裝置,當時這家公司安排了43人去操作,經過三個月的調整,從43人降至24人就可以完成,這就是成本的控制,如果經常有這樣的改變,在以後的競爭中將更加有競爭力。
人事:有的人認為人事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與我們生產線有什麼關係,但培訓老師給我們的理念是,人事管理並不只是人力資源所謂的的人員管理,而是我們在生產一線對人員的合理安排。人才的培訓,生產技能的提升都可以為公司儲備有能力、技術全面的人才,用最少的人員、最小的成本去完成同等或更好的任務。
裝置:裝置是完成生產任務的主要工具,如何更好保質保量完成更多的生產任務,裝置的愛護是必不可少的,裝置故障率低,我們的生產程序就會更順;
環境:環境包含了我們經常提到的5S等,看起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工作,也是我們每天常做的工作,但是我們有沒有行成一種觀點,簡單事情天天做,做到標準化,做到優秀化。比如,你的工具是不是用完後歸位了,你的工作場所是不是時刻保持整潔等。
培訓老師提到每天早會都必須要有口號,這不是一個形式,而是管理執行力的一種提升方式之一,同時在告訴大家現在我們在公司所有與工作無關的事情都要放到一邊,大家要集中精神去而對當天的工作任務,早會也是一種分享,分享昨天的工作成績,分享好的優秀事蹟,分享以前在工作中總結的好的工作經驗等等。從一個早會就反映出大家當前的管理水平與真正高手的層次相差多少,社會在飛速進行,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原地不前,將會被社會發展的步伐所淘汰,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大家的共同進步才能夠創造更輝煌的成就。為了我們“家園”——興業努力吧。我相信只要大家每天進步一點,不久的將來興業的輝煌背後也有我們的一份汗水。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上個月公司組織了CTPM精益管理培訓,學習完後,本著分享為主,深入學習為輔,特在此分享學後心得體會。
CTPM精益化管理是建立在持續實行6S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而產生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這六組紅色的大字一直掛在我們工作的一個區域裡面,我們每天抬頭都能看見。但一直過了這麼多年,卻沒有人真正關注過,更沒有徹徹底底實行過。其實6S是我們每個企業員工對工作的一種態度,一個習慣,一種修養。如果我們不去了解它,去學習它,並且實施它,光當成口號喊喊,不改自由散漫的習慣,那麼想要做到6S裡所說的恐怕很不容易,恐怕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
6S管理不僅僅是每天打掃衛生,整理好辦公用品,更應該是工作環境整潔有序,保證安全,以及樹立良好的個人素質和自身修養;更應該不斷的去改進和完善,讓我們的工作更有秩序,更得心應手。結合自身情況靈活應用,更快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沒有參與公司精益管理培訓之前,大家都是比較懶散,上一天班算一天班,每天按照領導要求做完相應工作就算完事,沒有早會沒有總結,也就沒有提升,現在好了,每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目標自己的方向,早會的總結讓大家更有壓力更有動力,這段時間,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受益匪淺!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4
2月12日下午,國網上海市區公司各部門積極參加學習周活動,以影片形式實時收聽收看了國家電網公司財務部會計核算處處長鄭琛講授《深入推進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變革》的宣貫課。透過收聽收看,公司各部門幹部員工感到多維精益管理變革與大家工作息息相關,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一致認為,市區供電公司作為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變革工作試點單位之一,要努力把學到的新知識轉化為推進公司改革的新動力,確保學習周活動取得預期效果,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圓滿完成上級公司交付的試點任務。
運檢部於2018年開始配合上級公司進行了該管理體系的設計配合等相關工作。工作主要針對成本性專案中的生產性運維及大修成本開展,以“成本中心、專案、工單”為“橋樑”,開展了PM付款資料梳理、PMS臺賬資料配對等資訊規範工作。透過學習、討論《多維精益管理體系》並結合前期工作開展,認識到該體系可以加快推進資產全壽命精益管理,為最佳化檢修策略提供高價值資訊支撐;可以實現電網資產、檢修作業與成本投入的有機聯絡,並藉此實現最優成本投入;可以有效開展檢修成本效率、效益評價,拒絕低報價,低質量裝置入網執行,為裝置製造商加了一道“緊箍咒”,嚴格杜絕了供貨時的“以次充好”等情況。同時,透過“多維精益管理”工作,能夠為今後生產性運維及大修工作提供詳盡準確的備品備件需求資料,對備品備件提供精準配置,減少浪費,進一步確保成本費用合理運用。
從營銷部角度出發,對多維精益管理最直觀的感受是,營銷專業業務活動原本複雜繁多,現在透過貫徹多維精益管理,能夠將各項業務活動與中心、基層班組一一對應,對於部分資本、成本支出還要區分使用者類別,將來每一筆支出的關鍵要素都將一目瞭然;從操作層面來說,會計科目相比原先則更為簡化。換言之,推行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後,從某一筆支出來看,將能迅速明確支出的具體內容、某項業務活動、某個班組、資產形成地點等各維度要素;從整體來看,還將能對公司在營銷各項業務領域、不同客戶群體的資金投入進行專項分析。今後營銷部將繼續積極配合財務部進一步推進落實多維精益管理,努力實現“業財共建共享”、“全業務融合、全流程貫通”。
辦公室的費用支出涉及種類較多,主要是辦公費、車輛、房屋管理、維修、小型基建、新聞宣傳等,幾乎涵蓋公司所有部門。在過去,每年只能統計各類費用的支出總和,無法透過系統直接將各類成本支出細化到部門以及個人。現在,在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變革的推動下,雖然會計科目有所簡化,但是增加了管理維度,記錄中根據具體業務進行細緻的劃分,每一筆支出都需要細化到部門或者人,在精益成本管控等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整體資源利用效率,如實反映業財資訊,對經營現狀與最佳化策略的實施效果進行精準評估,更加準確、科學、多角度反應費用支出的內容,真實記錄每一筆收支,算清每一筆,費用支出的記錄也更為合理。多維精益管理體系的實施,有助於測算平均成本,有效區分監管和非監管成本,更加有利於各類成本開支的控制,做到開源節流。
人資部的費用支出涉及工資薪酬、福利費、差旅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業務支出,種類繁多。多維精益透過規範業財資訊鏈路,實現價值資訊的多維反映,規範各類員工開支歸集標準,最佳化支付流程,實現工資薪酬、福利費、各類報銷支付的全程線上管理,統一對私集中支付。透過貫徹多維精益管理,精益成本管控等方面如實反映業財資訊,對經營現狀與最佳化策略的實施效果進行精準評估,更加準確、科學、多角度反應費用支出的內容,費用支出的記錄也更為合理。接下來,公司人資部將會繼續根據上級公司相關要求,配合好財務部持續做好多維精益管理變革工作,助力公司最佳化財務管理流程,爭取早日實現業財共建共享。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一、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的產生
xx始終堅信,企業的基本經營理念有三:第一,維持企業生存,為股東創造利潤;第二,佔領市場空間,向社會提供好的產品;第三,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此三項經營理念中,第一項最為重要,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或是持續出現虧損,則企業生存都維持不了,則第二項、第三項理念將無從談起,是一句空話。因此,xx的經營理念是以創造利潤為根本理念的。
在以創造利潤為基本經營理念的前提下,xx的管理方式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日本xx公司銷售受挫,xx公司為了生存,總裁xx章一郎採取了極端措施,大規模裁員後引咎辭職。公司的xx英二、大野耐一懷著朝聖的心情到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取經,但意想不到的是,當此二公到達美國後,看到的是美國人的傲慢和美國工廠中無處不在的浪費,在失望之餘,二公得出結論,如果xx採用常規的方法(當時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採用的大生產方式),xx將不可能生存,因此必須尋找新的生存的有效途徑。
於是在生死存亡的時期,xx經過不懈的努力,創造了精益生產的方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xx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從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過程都已非常成熟,並在全球化競爭浪潮中取得輝煌的成就,XX年xx的汽車產量排全球第二,但其利潤總和是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的總和,達到了30%。
二、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的內容
xx(抑或是日本)的管理思想源自中國古文化,其最為重要的一個方法論是目標導向理論:先設定理想狀態(目標),再充分研究要達成此理想狀態所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再逐一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問題),然後再按解決掉問題後的方式去做,就必然達成目標。
注:這種管理思路,與以邏輯關係為前提的歐美管理思路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後者是先考慮你有多少的資源,你的系統是什麼樣子(俗話說:看菜吃飯),再根據你的資源和你的系統狀況來設定系統的目標,xx認為按邏輯思維方式設定的企業目標決不是企業的最優目標,這種目標是問題最少的目標,是企業管理者認為最容易達到的目標而已,是能達到的目標,而不是應該達到的目標。
在生存獲利的前提下,xx創造了一套製造利潤的方法,一個製造利潤的系統:即xx精益生產管理。xx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管理體系?按謝克儉先生的講解,xx的管理體系有兩大支柱:一是精益生產運營體系(tps),一是為適應精益生產運營體系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現在,各國對xx的tps體系研究很多,對xx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研究較少。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兵器集團精益管理第二期班組長培訓班全部課程已經結束,緊湊且內容豐富的專業培訓,讓我感觸頗深。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聆聽了專家們的深入解析,感悟著專家們的管理思想,使我終身受益,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
一、識別浪費與現場改善
透過學習,懂得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去除一切不增值的過程,消除一切過程中的浪費,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實現客戶利益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企業中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其它的浪費,如:庫存、等待、生產過剩、不合理的動作、製造不良品等,不管其如何巨大,都必須依靠人去解決。這裡的人不僅僅指企業的管理人員,而是包括全體員工。就我們班組而言,如何找出這些浪費及改善是關鍵,要找出我們身邊的浪費,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所以我們要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杜絕各種浪費,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二、班組安全管理觀念
透過聶淑芬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會大家精益安全如何在班組落地。他從我們基層班組關心的問題著手,使我們懂得精益安全為什麼在基層班組推行的不好,總是為了應付上級而去做,從未主觀上自覺自願去做。其實這是一個思想或者是理解上的誤區,員工只覺得我是問題的發現者,只負責在生產場所或生產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至於改不改,怎麼改那不是我的事,是上層組織機構的事,所以一直從未被重視過。透過本次學習,對“不要力求完美,50分也好,立即實施”“錯了馬上改善”“先從不花錢的改善做起”“改善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才能立即見效”等精益改善的十大原則的理解更加具體深入。
三、長春一東公司和大華公司實地學習體驗
秉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宗旨,學院組織並指導我們開展了為期一天的生產現場的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讓所學的東西在實踐中生根發芽,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凝聚團隊智慧和力量的過程。不怕它暫時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就怕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只有拋開那些“看起來很美”的空殼,真正學到深處、行到實處,學習培訓的作用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去照搬照做,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用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對待我們自己的工作。透過我們自己不斷去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從我自身而言,學習精益生產管理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安排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把工作做細做好。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7
老子曾經這樣說過"天下大事,必成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精".透過這次的太古培訓,聆聽了老師的授課。有了更深體會。老子的這種觀念,就是說企業想做的更大更強,就是從簡做起,從細微入手。這便是精益化管理。工作中,每一件大事都會因為一點零碎的小事而全盤否定,那麼如何做好細緻入微,精益化管理呢?
一、5S的管理是精益化管理的起始目標
5S管理指的是在生產現場,對材料、裝置、人員等生產要素開展良好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等活動。為其他管理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整理:要與不要,一留一棄。要找到並且明白重要的東西。清除多餘的東西,備齊必要的東西;整頓科學佈局,取用快捷。清除物品放置位置,馬上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物品,定物,定位,定量;清掃:清除垃圾點檢裝置。講垃圾和灰塵等全部徹底清除,保證裝置正常運轉,使心情變得愉悅;清潔:整潔環節,貫徹道濟。定標準,目視管理,檢查表,責任區域,獎懲措施;素養:標準作業,養成習慣。對於已經決定的事情能夠阻燃而然地形成習慣,並予以掌握。
二、消除浪費是精益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浪費的定義在企業中更為廣泛,比如返工的浪費,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而對產品或服務進行返工的浪費現象更是比比皆是;比如等待浪費、當生產中,兩個關聯要素未完成同步時,所產生的空閒時間就會自然出現等待過程中的浪費。再比如庫存浪費,任何參過加工必須的物料供應就會大大增加庫存,相應的庫房,人力,與之會同樣大幅增加。這些浪費在企業生產中更是顯而易見的存在。精益化管理的精髓就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費,這樣可以更多的提高公司的效益。
三、時間管理是精益化管理對於個人的要求
分清輕重緩急,排定優先順序;列出自己認為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去先去做,多點主動,就會少點被動。設定明確目標,制定可行計劃;有開始時間結束時間,並且付諸於行動,定檢查標準,有必要的信心,持之以恆才可能完成計劃。立即採取行動,堅決杜絕拖延;養成快速的節奏感,有必要的時間實現,才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當日事,當日畢。一次做好,最求零缺點工作,出現差錯,立刻處理。制定工作規則,善於有效授權;第一時間反饋給別人信心,把任務歸類,同類事情同事處理,特殊任務特殊處理。有效獲得上司的幫助,不插手下屬的工作細節。保持環境整潔,控制自我情緒;整潔的環節能夠提高效率,積極樂觀的情形可能提高興趣,用你的一生問候去感染別人。積累生活竅門,善用零碎時間;對於生活中多學一些小的技巧或者說同時去做多件事情,不經意間可以省出很多零碎的時間。掌握拒絕技巧,積攢整塊時間;學會拒絕是保障自己形式優先次序的最有效手段,學會拒絕是一種力量,也更是一種藝術。諮詢專人專線,花錢贏得時間;和自己的好朋友,多談心,用好資源辦大事。管好業餘時間,不斷自勵進取;平衡好自己的人生,不斷學習,自勉,才能更好的提高。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係統,全面的瞭解精益化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益化管理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對於個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深遠意義。我將立足於本質工作,放眼未來,於廣大同仁一起,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一、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的產生
豐田始終堅信,企業的基本經營理念有三:第一,維持企業生存,為股東創造利潤;第二,佔領市場空間,向社會提供好的產品;第三,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此三項經營理念中,第一項最為重要,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或是持續出現虧損,則企業生存都維持不了,則第二項、第三項理念將無從談起,是一句空話。因此,豐田的經營理念是以創造利潤為根本理念的。
在以創造利潤為基本經營理念的前提下,豐田的管理方式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日本豐田公司銷售受挫,豐田公司為了生存,總裁豐田章一郎採取了極端措施,大規模裁員後引咎辭職。公司的豐田英二、大野耐一懷著朝聖的心情到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取經,但意想不到的是,當此二公到達美國後,看到的是美國人的傲慢和美國工廠中無處不在的浪費,在失望之餘,二公得出結論,如果豐田採用常規的方法(當時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採用的大生產方式),豐田將不可能生存,因此必須尋找新的生存的有效途徑。
於是在生死存亡的時期,豐田經過不懈的努力,創造了精益生產的方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豐田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從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過程都已非常成熟,並在全球化競爭浪潮中取得輝煌的成就,XX年豐田的汽車產量排全球第二,但其利潤總和是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的總和,達到了30%。
二、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的內容
豐田(抑或是日本)的管理思想源自中國古文化,其最為重要的一個方法論是目標導向理論:先設定理想狀態(目標),再充分研究要達成此理想狀態所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再逐一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問題),然後再按解決掉問題後的方式去做,就必然達成目標。
注:這種管理思路,與以邏輯關係為前提的歐美管理思路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後者是先考慮你有多少的資源,你的系統是什麼樣子(俗話說:看菜吃飯),再根據你的資源和你的系統狀況來設定系統的目標,豐田認為按邏輯思維方式設定的企業目標決不是企業的最優目標,這種目標是問題最少的目標,是企業管理者認為最容易達到的目標而已,是能達到的目標,而不是應該達到的目標。
在生存獲利的前提下,豐田創造了一套製造利潤的方法,一個製造利潤的系統:即豐田精益生產管理。豐田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管理體系?按謝克儉先生的講解,豐田的管理體系有兩大支柱:一是精益生產運營體系(tps),一是為適應精益生產運營體系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現在,各國對豐田的tps體系研究很多,對豐田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研究較少。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日本企業沒有做績效考核,但是其績效改善活動卻是全球做的最多、最大、最好的。這裡的改善活動是指各類能夠推動企業績效提升的各項活動。
績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推動企業業績持續改善,支撐績效管理的理論本質是:如果你不能衡量,那麼你就不能管理。
所以,為了衡量,我們要先觀察、再分析、再總結描述,弄出一些正確的考核指標、目標值等等。完了以後還要規範指標考核所需要的資料來源,再定期統計分析考核指標、找出出現問題的地點、人物、原因,然後再用正向或者負向的激勵去驅動大家想辦法改善業績。
日本人因為生活在彈丸之地,資源十分貧乏,所以他們沒有時間、精力、資源去搞這麼複雜績效考核去推動業績的持續改善。但是他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績效改善肯定得透過持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逐步提升。
所以,今天你去豐田公司在全球所有角落的工廠裡去參觀,包括那些合資的,只要進那些工廠,你就會看到很多安燈系統,通常總經理辦公室也有一套或者能夠看得到安全燈。這個安燈的作用就是當員工發現質量問題時,就拉下安燈線點亮燈使生產線暫停。豐田公司中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拉安燈系統,於是燈就會亮,警鈴就會響起。然後,小組領導就會命令暫停生產。各類的工程師、管理人員會立即親自趕到現場、親自接觸現物、親自掌握現實。
日本人搞安燈是為了什麼?那就是暴露問題以持續改善。日本是個彈丸之地,其各項資源都是睏乏的,包括人力資源。比如說沒有足夠的人手、精力去尋找問題,所以他們乾脆就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讓問題無處藏身,日本人認為尋找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早年的日本是個島國,四周都是海水,地理位置是比較封閉的。因為苦於沒有各種思想的交流與衝擊,所以日本人都是很保守、自卑的,日本的女人基本上不能幹活的,是家庭主婦,可見其思想比較落後。所以,日本人是歷史上最沒有自信的民族。就是這群沒自信的傢伙,才會集思廣益,一旦出現問題後,利用團隊協作的力量,所有的人都趕到現場來參與分析、解決問題。
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幹什麼?基層管理者你就別指望他去暴露問題了,因為他們會瞞上欺下的(特別涉及到自己負責的拉上出現問題更不允許別人提)。現場出現問題了以後,你也別指望有領導或者其他部門人員身影的出現。當然問題很嚴重的時候,領導們和團隊的其他人在一起討論、分析的,但地點絕不會是在工作現場,地點在哪裡?會議室,領導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會議室。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個可怕之處是:績效改善肯定得透過持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逐步提升,所以他們用全員找茬的方式來讓問題徹底暴露,然後用集體的智慧與力量去分析、解決。
這一招,中國企業恐怕永遠也學不會。中國人講究自省,所以如果一箇中國人總是在說別人的缺點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就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通常,我們會這樣做:當面不說,背後說說;會上不說,會後再說;說與不說,說說而已。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可怕的第二招就是:讓人只做正確的事情,並且必須把事情做對。一旦拉響安全燈或者按下按鈕,那麼生產線就必須停止生產,因為日本人要生產品質合格的產品。
日本人因為只有男人在工作,所以人力資源投入有限,沒有太多的'人去檢查、返修、重工那些不合格的品質。並且在他們眼裡,檢查、返修、重工本身就是一種浪費,他們小日本島國沒有資源去浪費的。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可怕的第三招是:為了達到把正確的事情做對,他們只找正確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只用在如何做正確的事情上面,所以日本人喜歡把工作的每一個步驟、流程搞得非常的細,並且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一套詳細、全面的工作指導書。換句話說,日本人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聚焦在工作分析上:那就是針對正確的事情,如果用正確的方法去做。
日本人因為只有男人在工作,所以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都不高;日本的企業鑑於此一般都搞終生僱傭制,在不能裁員的情況下,所以也就不能反覆大量地去招新人進來。也就是說在知道了正確的事情後,沒有辦法去選正確的人,所以只能找正確的方法。
日本人力資源管理的第四招:為了確保每個人都掌握正確的做事方法,他們把培訓中心都設立在生產線上。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日本人搞培訓那是徹底的知行合一了。
介紹一下日本公司的培訓道場:它是指在生產線附近設立5個逐級提升和改善的培訓區:
第1個區域為維持區,用來保持與提升一線員工的作業技能而設立;
第2個是地球屋,是為了生產現場減少浪費,迴圈使用,減少排廢的訓練區域;
第3個是完美的質量,訓練品質檢驗的技能的區域;
第4個是效率生產改善屋,保持競爭力,拍攝影片,找出改善方法;
第5個是質量控制的房間。
當然,日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還是有漏洞的。我們要在市場競爭中戰勝日本企業,首先就要了解對手,學習他們的長處,攻擊他們短處。
強調:我不認同“挑刺”並不代表不贊成鼓勵和認可員工。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學會誇獎你的下屬/員工,往往比監督她們、抱怨她們更為有效。畢竟,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管理之父亨利.法約爾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挑選了20名技術水平相近的工人,把他們分成了兩組,每10人一組。然後,在相同的條件下,讓他們同時進行生產。每隔一小時,他就會去檢查一下工人們的生產情況。
對第一組工人,法約爾只把他們各自生產的產品數量記錄下來,並沒有告訴工人他們的工作進展速度,而對第二組工人,法約爾不僅對生產的數量進行了記錄,而明確地告訴他們各自的工作進度。
第一次考核完,法約爾根據考核的結果,在生產速度最快的兩個工人的機器上,各插了一面小紅旗;速度居中的四個人,每人插了一面小綠旗;而最後的那四個人,則插了一面小黃旗。這樣一來,每個工人對自己的生產速度到底如何,就一目瞭然。
實驗表明,第二組工人的生產速度和效率明顯高於第一組工人。
可見,將員工的表現反饋給員工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幫助員工更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激勵員工計程車氣,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的本性是喜歡被人賞識的”。認識到這一點對經理的激勵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認識這一點,我們才能將員工的工作表現反饋給員工,及時對員工的工作給予正面表揚和評價,讓員工感覺到被尊重、被賞識,持續強化正面的行為,使之帶來的影響產生倍數效應,才能不斷挖掘員工的潛能。
近年來,一份職場滿意度調查報告同樣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調查顯示,在職場中人的各項需求中,知識和技能的增長首次排到了薪酬和職位提升的前面,職場中人最鬱悶的並不是收入減少、升職不暢和辦公環境惡化,而是沒有成就感。而對員工適時地激勵和認可,恰恰是激發這種成就感的最重要、也是最簡便的途徑之一。
記得一位名叫AlfieKohn的管理學家在他的一本書中強烈建議:要想讓誇獎起到激勵的作用,經理們必須重視被他稱之為“內部動力的3個C”,即:協作(Collaboration)、滿意(Content)和抉擇(Choice),也就是說,夸人要誇到點兒上。他提出——
協作(Collaboration):當員工受到合作的鼓舞或有機會互相幫助彼此成功時,會受到激勵,更加努力工作。
滿意(Content):當人們意識到他們的工作對組織的重要性的時候,當員工能理解他們的工作對組織的貢獻的時候,員工會受到激勵。
抉擇(Choice):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被授權進行決策時,會受到激勵,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深信每位管理人員既能讓手下的員工生活變得悲慘,也能讓他們變得積極。做到這兩點都不難。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我們周圍,偉人名人畢竟是鳳毛鱗角,大部分人還是凡夫俗子,他們也不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每個人不可能都轟轟烈烈,而只會平平淡淡。真正聰明的人善於從小事上稱讚別人,而不是一味地搜尋了不起的大事。
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讚美別人也是一樣,勿以善小而不讚。大事的影響和意義一般人都能看得見說得出,而小事卻未必。諸如下級樂於助人、整理辦公室的衛生狀況等等,不一而足。諸如此類的小事,一些領導往往視而不見,許多公司員工都抱怨自己幾乎成了“隱形人”,他們雖幹不成大事,卻默默無聞地為公司付出自己的勞動。從日出到日落,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然而,有的領導卻熟視無睹。在他們的眼裡,這些人彷彿不存在一樣。真正的讚美能手,應避開盲點,去從微不足道的小事來誇獎別人一下。
事物是由無數個區域性構成的,因而區域性可以反映整體的某些特性。一個人也是如此。一般來說,人的整體形象反映在一個個有意無意的小動作、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中。精明的上司就應該具有從下屬的小動作、小事情中瞭解一個人的本質和抓住他心靈的本領。
總結:我個人認為不僅要鼓勵和認可我們這些專案成員為公司所做出的貢獻,還要不停地去“挑刺”,持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得到提升。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精益管理像一股新鮮的血液注入到我們質監繫統,像一縷春風吹進每一位員工的心裡。經過一段對精益管理的學習,我受益匪淺。精益管理把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傳授給我們,使我們無論在單位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發揮它的作用。
自公司推行精益管理以來,回頭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詹姆斯·沃麥克的《改變世界的機器》,讀完這本書後加上結合集團講師的一些培訓,結合自己對公司的一些瞭解,在此說說我對推行精益生產的一些看法。
一、精益推行,要從心開始
有個廣告詞說得好“溝通從心開始”,我們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從內心瞭解並接受了精益這個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變成真正的行動,行動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和公司領導和精益老師常講的“態度很重要,態度決定一切”一脈相承。
二、培訓非常重要
在集團的培訓,讓我看到各基地同事對精益管理的認同,以及普及精益生產知識的重要性。今年我們推行精益化管理,著眼點首先是生產現場的改善以及廣大員工的學習,讓他們瞭解精益管理的益處。如何讓其他員工理解、認同精益管理,我想培訓是非常重要的。透過培訓讓大家瞭解精益、學好精益、用好精益,把精益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正常生產經營中,這才是做好精益工作的基礎。
三、要樹立階段性的目標
目前推行精益化工作雖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但有些單位推行相對比較遲緩,精益工作不是幾個人來實施就能做好的,精益是企業行為,而不是幾個人的責任。如何進行大流程改善、專業化系統性推進,如何將精益理念上升到更高高度,如何結合公司的規劃,把生產方式制定出精益計劃等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這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研究。
最後,我覺得,只要能夠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於日常的生產中,精益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參加了我礦精益管理辦公室組織的精益管理培訓會,會上主持人講了很多,我也瞭解了很多,他讓我對精益管理重新進行了認識。
以前也曾經聽過精益管理,但是對其瞭解不是很深,甚至存在著非常大的偏差,以前認為精益管理只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手段,經過領導的管理使工作更加合理清晰化。在經過今天的培訓後我才知道原來精益管理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手段,更是一種做事的方法、方式。
精益管理雖然在國外開展已經有些年了,但是在國內,在煤礦只是剛剛開始,精益管理的理念是“最小的投入,最大的輸出”,其方法更有kaizen改善、SDA、SGA等,而且精益管理不僅僅是領導層面的事情,更與我們每一個員工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加入到這項價值非常可觀的活動中來,我們每個人都能為精益管理添磚加瓦,盡我們的一份綿薄之力。
雖然我對SDA、SGA等專案不太理解,但我對kaizen改善卻是理解的相當透徹,kaizen改善不一定要為礦上節省錢,只要有利於生產,能夠節省時間,最大限度的減少危險的發生,就算是花錢也是可以的。它沒有大小之分,好壞之別,小到一顆螺絲,大到掘進工藝,都可以算是改善,只要我們願意,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可以成為kaizen改善案例。
透過主持人的講解我也想起了工作中許多需要改善的專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將他們一一提案,並發動周圍的同事也參與到精益管理工作當中,也讓他們為精益管理工作服務。
精益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解讀《豐田模式》精益製造的14項管理原則,它是豐田生產方式背後的文化基礎。豐田一直堅持透過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來奉獻社會的核心理念,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均以這個核心理念為基礎而形成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也就是大家所謂的豐田模式。我覺得用這句話來詮釋豐田模式是最完整、最恰當了。
或許我們會認為把豐田精益生產管理的工具與方法應用到企業之中就可以收穫成效。實際則不然,這種成效可能會在短期內出現,但不會長久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缺乏像豐田一樣的企業文化做為基礎。
在豐田模式中,帶給豐田生產方式生命的是員工,豐田的員工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改善建議,全員參與解決問題與持續改善的工作,一線員工人人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經驗。所以說豐田模式是一種文化,而非只是一套提升效率與改善的工具。而這種文化的形成,主要歸功於豐田領導高層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員工,尊重人才。
員工為什麼會選擇離開企業,不僅僅是部門主管的責任,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很重要。例如企業制度未充分考慮員工的感受,員工就會有排斥的心理,而且負面的口碑就像病毒一樣傳播非常快,危害也很大。
我認為豐田生產方式成功的關鍵就是持續改善,靠這些持續改善的活動積累而成,而持續改善的原動力就是企業的員工(包括幹部),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改善現場生產的問題,為企業創造真正的價值。
現在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文化的競爭,重視企業文化的發展對企業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自20xx年1月份、2月份共計13天關於精益生產管理的培訓,得到的心得和體會如下:
一、精益生產的概念是最小投入,獲得客戶滿足,企業最大回報。
這也是我們做精益生產的核心,我們企業屬於生產加工型企業。豐田在天不時,地不和,人不利的情況下,能創造性的獲得利潤,就是因為他們運用了精益生產的管理模式。精益生產是從豐田生產方式中總結提煉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透過消除企業所有環節上的不增值活動,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週期和改善質量的目的。這種思想和我們企業是完全符合的。
二、精益生產十大工具
是我們運用精益生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第一個工具也是運用十大工具的前提,是6S工作有序安排,在最好6S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做精益。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依次順序。目視管理,問題解決、業績考核、計劃科學精密、標準化、現場改善、快速換模、看板、價值流分析,這些都是6S做好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的工序。
三、“動作不增值,工作增值”這是大野耐一提出的
我們日常工作中活動有很多,動作是增值的,工作才是增值的。我們在衡量我們做過或者正在做或者是將要做的,要先想一想,這個是否是增值的活動。這是對我最大的啟發。
四、精益生產的兩個方法是消滅浪費,準時化生產。
什麼是浪費:一切不為顧客創造價值,消耗資源的活動就是浪費。精益生產的七大浪費,多餘動作的浪費是感觸最深。在日常辦公中,多餘動作是經常有的,例如檔案件擺放不合理,用時不是很方便,消除這種浪費,是要在6S的基礎上做的。一個月內不用的不放在手邊,這是對我很有益處的。
五、“什麼是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什麼是不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及時不簡單”這是海爾張瑞敏說的一句話。我只是人力資源負責考勤平凡工作的人,精益也同樣讓我受益匪淺,考勤合工人工資是比較亂的,做這項工作時,一是要把資料收齊,二是要集中一段時間做這項工作,這樣才不會出錯。如果做這項工作時,又斷斷續續做其他的,效率大大減低,這也是一種浪費。
六、做精益,我們一定是堅持、持續改善。
一個動作或者活動被重複21次,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做精益生產,是公司全體員工都要做,都在做,每個人都不例外,是要把這種精益的思想滲透到每個人的思想,從而達到改變,公司才能有變化。
七、作為人力資源的成員,我們最重要的及時各項培訓,包括新入職員工,車間各工種的定期。
不定期培訓。也是推行精益生產管理七項工作的首要工作。
八、做精益生產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他不僅僅是在應用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可以精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