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1
炎炎暑假,累也快樂,就是這次參加縣教育局組織的暑期教師培訓活動的深刻感受。聆聽教育專家和特級教師的講座,每天都過得幸福而充實,因為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深知自己知識體系和教學藝術上的不足。經過這為期五天的學習,我對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新課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管理學生有了新的體會,確實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首先: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多麼崇高的讚譽啊!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師德並不是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本身,而是把規範、準則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在我們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體現出來,教育和感化每一名學生。因此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大力弘揚良好師德是教育永恆的主題。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每一位教師在繼承和發揚敬業和奉獻的職業傳統美德的同時,都應該在自己的學識、能力、儀表,特別是教育觀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時,不斷地“自育”,重塑二十一世紀教師新形象。
一、無私奉獻,愛崗敬業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教師隊伍中,有的人心理不平衡,見異思遷,棄教跳槽的事時有發生。也有的人,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熱衷於“家教“,說什麼“課堂為溫飽,家教奔小康“。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不良影響,玷汙了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因此,面對窗外的燈紅酒綠,教師更應該以陶行知先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勵自己,堅定選擇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講奉獻,不求索取,敬業樂業,把自己的生命、樂趣、幸福建立在學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為中華民族的昌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美譽。
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基於以上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學習目的,樹立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和嚴格的學習紀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校風校紀規範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只有當你不斷地致力於自我教育時,你才能教育好別人。而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贊科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才會學著去愛別人。“金鳳凰”要愛,“醜小鴨”更得愛,唯有愛滿天下才能換來桃李芬芳。一個生病的學生看到老師為自己著急得流淚,一定會倍感溫暖而銘記在心;一個能對學生問寒問暖的老師,必定是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面對學生的偶然犯錯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寬容地就勢引導,還是大發脾氣或撒手不管呢有愛心的教師總是選擇前者,他們善於把關懷和寬容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法寶。
四、求實創新,開拓進取
身為教師,要使學生信服你,你首先得有淵博的知識,有精湛的教學藝術,這樣的教師才能博得學生的敬重和愛戴。學海無涯,學然後知不足。記得剛畢業工作時,對教育不熟悉,教學經驗近乎於零,我把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前人學習,向老教師學習作為自己奮飛的起點。透過學習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和敬業精神,來豐富自己的認識、知識及才能。同時我常靜坐獨思己過,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進。刻苦鑽研,並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師德責任感的體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技巧、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自己在學生集體中的威信。
幾天的時間太短太短,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多少個這樣的幾天啊。因此,作為教師的提高學習永遠不會結束!相反,我認為這是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又一個新的起點,今後希望我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能夠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培訓,我們更要自覺參加培訓。我將要針對本次培訓認真整理學習筆記,認真做好反思。特別是在下學期,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根據此次培訓所學開展教學實踐與研究活動,把我們在培訓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邊反思邊總結邊實踐,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總之,透過這五天的培訓,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這必將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2
透過聽教學專家教授的講座,結合自已從教的教學經驗,我深深地認識到上好一堂體育課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這裡面需要任教教師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下面我說一說學習的感受:
一、新的課標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體育教師要支援“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鍛鍊的意識。
二、我認為教師上好一堂體育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透過上這堂課,我讓學生學會了哪些內容,達到了什麼樣的目的。如果教學目標沒有完成,那麼,不管教法多好,教態多麼美麗動人,這堂課註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課上完,學生學會沒有,有多少人基本學會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
三、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要求是師生互動,這裡面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教師包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地向學生傳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鍛鍊方法,而學生缺少主動參與、探究和合作學習。另一個問題是採取“放羊式“教學,教師上課後給學生髮放體育器材,讓學生自已去玩,這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為學生的身心發展畢竟還不成熟,尤其對小學生來說。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起到組織、主導作用。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這個學習過程是愉快的,學習結果也會令人滿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熱鬧場面,簡單地認為學生笑了、動了、氣氛熱烈了這就是好課。體育課不是單純的玩,它要求在玩的過程中,學會體育知識和技能,教會學生怎樣學習。
五、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尤其是小學體育教學。比如在跳躍這節課中,我就採用了模仿青蛙跳為教學內容。因為孩子們都見過青蛙,而且也喜愛青蛙,在這節課中,我用情景式教學法,透過講述故事、創設情境,結合現實出現的“捕蛙”情況,讓學生去討論研究和處理。學生在這節課中練習了各種跳躍動作,掌握了跳躍動作的技巧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在情感、合作、環保幾方面的意識。
六、組織紀律性是學生學習的保證。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體育課上對學生服裝、整隊集合、解散、練習中等,一定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習慣,否則就容易產生教學事故、突發事件等,給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隱患。
七、場地、器材是體育課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宜的運動專案,充分利用、開發現有的場地、器材資源,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鍛鍊身體。
總之,我認為上好體育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教師本人要愛崗敬業、熱愛本職工作,這樣才會釋放自已全身的能量,撲到教學工作中去,才會教好課,才能教好學生。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3
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意義,讓教師成為有魅力的幼兒教師,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讓教師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面對著近年來越來越壯大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她們那熱切學習然而又無助的眼神,常常在我眼前閃現。特別是年輕的教師思維活潑,有朝氣,但知識貧乏。青年教師雖然是幼兒園的中堅力量,但天天忙於應付繁重的工作量無暇顧及學習,步入中年的教師,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壓的她們喘不過氣來。怎樣讓我們的幼兒教師從繁重的教學中解脫出來使教學更有意義,這是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
轉變觀念,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意義。
學前教育專家朱家雄教授從全國各地的幼兒教師的觀摩活動中體會到了,現在我們的幼兒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多學習多思考。編制課程是幼教專家的事情,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好的課程,挖掘教材的重、難點、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有效。不要把知識講錯講死,這是教師的底線。如影子和影像,所以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能選擇高品質、易操作的課程。其次是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教學藝術。
所謂專業就是要求教師根據教育情景,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策略和方法。
所謂藝術什麼是藝術,教師講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一種藝術享受。
對待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讓老師先把握內涵,然後才是靈活運用,創新教學。
讓教師的學習成為一種有效的專業生活方式。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如此堅定的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職業,對這個職業傾注了無數的欣喜和勇氣。是啊,喜歡才有激情,既然選擇了幼教,我們就要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幹好。社會的發展,工作的需要,讓我們與時代同行,我們就應該用開放的心態接納新事物,新技術,如學習電腦課件的製作,學習英語的對話,學寫反思記錄、學習案例分析。如案例的幾個要素,說課的幾個步驟,在教學技巧方面要學習如何創編舞蹈,要引導幼兒去畫出他們的現代生活,那麼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走進孩子生活,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所以我們感悟今天的幼兒教師既要做孩子的玩伴、聽眾、引航者,又要做他們的忠實粉絲,要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世。
二 、 讓教師的教學成為有效性
這次教學活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選材、活動設計的思路,緊緊圍繞著孩子的生活和綱要各個領域的目標,《一分鐘有多長》從大班畢業生一天天臨近畢業開始讓孩子體驗時間的長短,使孩子有啥可說,喜歡說願意說、教學方法教師的語言引導到位。
充分讓幼兒自主學習,舞蹈《孔雀舞》教師不是單單教會幼兒的舞蹈技巧,而是透過孩子的學習,我們看到了教師的教育功力讓孩子去體驗感受舞蹈家的動作,一直在用語言提示孩子如何用動作來表現孔雀的腳步,喝水、照鏡子。
特別是在獎賞孩子是,媽媽會拍拍小孔雀的肩,給你一個獎賞的眼神和手勢小孔雀,你們都長大了,找一個小夥伴到更遠的地方去生活吧,舞蹈老師的動作優雅,滿眼含笑嫻熟的舞姿、貼切的語言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常常想我們的教師也能跳出美麗的舞姿,但是我們缺什麼?缺的是教育功力、語言內涵和有張有弛的度。
三、讓教研變成教師的實踐智慧
幼兒園裡的教研活動是一個薄弱環節,怎樣讓老師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且是有水平的?教師之間要有交鋒有碰撞,有共鳴,首先要營造說的氛圍,可以設立教研留言板讓教師帶著問題來診斷。如六一節我們如何搞?三八節我們如何給女性朋友一個驚喜?升國旗是否表揚好孩子?觀察記錄如何顯現?
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新學期開學後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首先是先總結上學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屬於共性的問題列出來形成計劃。其次讓每個人都有主人翁感,進行輪流主持教研活動,再做總結,教研效果即會提高一倍。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4
時間過得飛快,美術培訓課已經結束了,原本對美術不感興趣的我,卻漸漸喜歡上了美術。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我的感受頗多,啟發也很大。
幾天的學習培訓,讓我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到了美術課這門學科的無限魅力,也讓我認識了幾位英山縣首屈一指,在美術方面很有造詣的老師,領略了他們在美術教學時的風采。
58歲的曾光榮老師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是英山藝術界的“大師”級教師。憑著他對美術事業的摯愛和不懈追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探索,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理論,他都有自己獨到的一面。曾老師教學經驗豐富,見解精闢。學習過程中,我們見證了曾老師寫字作畫時的那份灑脫,那份 “藝術大師”的風采,讓人“望洋興嘆”。特別是曾老師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次培訓,曾老師年紀最大,課最多,可他每次上課總是比我們先到,放學時走在我們後面,沒他的課他也要到教室裡看看,轉轉,上課準備充分,不管課上還是課後,總是有問必答,對待學員耐心細膩,平易近人,從不擺什麼架子,講課時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常常讓我們忘了下課,捨不得回家。曾老師不但教給我們專業知識技能,還以一位年長者的生活經驗教導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全面。曾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尤為深刻,他說,做人要學會吃虧。多樸實的話語,多崇高的人格!回想自己,年紀不大,可在教室工作中懶散,不求上進,怕苦怕累,我真是羞愧難當,可親或敬的曾老師,您就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鏡子!您就是我生活、工作中的航標燈!
年輕有為的鄭再坤、舒斌老師也是英山藝術教學工作中的精英。雖然他們工作很忙,可上課時從不馬虎,課前精心備課,製作的課件琳琅滿目,美觀,讓我們在開眼界,深受啟發。教學時那份專業,那份認真,讓我們理解了輝煌成績背後的那份執著,那份付出,那份對事業的愛。
藝術教壇的後起之秀石嬋、張秋兩位年輕老師,別看她們年紀小,教學時的那份幹練,穩重,一絲不苟令人敬佩,也讓人看到了英山教育事業更燦爛的明天。
我對美術就是一張白紙,學員們的基礎也是參差不齊,但老師們對我們不嫌不棄,根據各人的特點進行教學,儘量滿足我們的需求,幾天的學習培訓,對我們每個學員來說是一種提高,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老師們在上課時展示了他們紮實的基本功,深厚的藝術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高度的責任心、強烈的敬業精神、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手段,累累的教學成果……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歎服,原來美術是如此精彩!
經過這次的培訓,我感受到了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關懷。我感覺到了自己身兼重任,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會好好努力,給學生最好的教育。
教師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5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走在街上,寒風瑟瑟撲人面。來自全省的近四百位省級骨幹教師於1月18日齊聚在景色怡人的渤海大學,參加了由省教育廳、省基礎教育教研中心和渤海大學組織的為期九天的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活動。而此次培訓,對於我們這些參訓教師而言,卻是春意融融暖人心。九天的時間裡,十六位專家標新立異,各顯其能,從理論到實踐,讓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理解課標之新
1月19日,省基礎教育教研中心的崔風琦老師和常涓老師對《語文課程標準》(xx版)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解讀。崔風琦老師認為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要重視“雙基”。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語文。現在的課堂指向內容分析的過多,我們應該像崔巒老師提出的那樣實現從“理解閱讀”到“表達閱讀”的華麗轉身。對於詞語教學,要讓學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體驗,在體驗後運用。學生學完一些詞語,完全就可以將其分類,然後創設情境,在習作或片段描寫中加以運用。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高年級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朗讀而言,要有目的,有層次,有指導。崔老師還特別指出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琅琅、默讀精思、筆下有花。”常涓老師將新課標讀薄後,得出新課標的精髓就是“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她強調,語文教師要有課程觀,課程與教學的統一,決定教育的高品質。語文教學歸其宗旨就是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師的工作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實踐機會。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上課時,就應該不斷反思,我的語文課是什麼?整堂課都應該目標簡明,內容集中。老子曾說:“少則得,多則惑。”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是一個不可隨意分割的統一體,目標的設計應著眼於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而語感則需要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去積澱。一堂課,教給學生一兩個知識點就行,方法要簡單,效果要明顯。教學媒體要適用,要保證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先來自於語言文字的形象才行。常涓老師還將語文教學歸結為“四個一”,即種下一顆種子,學到一些知識,經歷一個過程,埋下一個動因。
二、感受專業之美
九天的時間裡,聆聽了十六位專家的講座,感覺自己又做了一回學生。十六位專家講課的風格迥異,有的語言幽默風趣,出口成章;有的聲音動聽,富有高低起伏變化之美;有的注重態勢語的運用,讓課堂充滿樂趣;有的不拿講課稿,足足講了四個小時,說話卻依然那麼有邏輯性;有的則不然,滿腹經綸,不重視理論聯絡實際,不關注學員感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由於每天我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所以有機會近距離的感受這些專家的風采。我是邊聽著講座,邊在心裡給這些專家打著分,邊思考著我的學生會喜歡我變成哪種老師的問題。十六位專家裡,最讓我敬佩的有兩位,一位是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張兆龍老師,一位是大連教育學院的李鳳榮老師。從這兩位老師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專業的魅力。
張兆龍老師很有教學個性,它自帶了一個攝像機,在講座之前十多分鐘時間裡沒跟我們說一句話,都忙碌於給攝像機安支架,做除錯,修改課件。看著這位五十多歲、兩鬢斑白的老教授對當前多媒體技術的熟練操作,我們這些學員無不歎服。講座開始了,一開口就語驚四座,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聲音渾厚而富有磁性。他講得是“小學教師朗讀及其訓練”。從朗讀概念講到朗讀要求,從朗讀形式講到朗讀方法,張老師似乎特別瞭解學生,他把他自己這一生對朗讀的研究、與朗讀有關的故事融於每一個他要講的知識點當中,講開去,收回來,帶領著我們走進了朗讀的世界。用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方式去讀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用正確的發音方法去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老師的示範與引領加上上百位學員的入情入境的朗讀,把整個教室都變得神聖起來,彷彿我們真的置身於朗讀的王國。那一刻,我的心在顫抖,就跟幾年前現場聽支玉恆老師講課時的情景一樣,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感動,我感受到了專業的魅力。
談起大連教育學院的李鳳榮老師,我是心存愧疚的。她的講座被安排在第六個培訓日的上午。因為前五天的上午四小時,下午四小時連續高強度的培訓已經讓許多學員有點心力憔悴了,所以,當李鳳榮老師站在我們面前時,我的心中並未生出多少敬意,我想在場的大多數學員都會有我這樣的想法。但是,恰恰就是這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五十多歲的老人,卻讓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智慧。她講的是“口語交際”,上課伊始,她就丟擲一個問題“你們平時的口語交際課是怎麼上的?”一位丹東某小學的年輕男主任簡單而富有條理的講述了他們學校口語交際課的上課流程,另一位葫蘆島的男老師也述說了他們學校口語交際教學開展的現狀。結果,整個一堂課,李老師就僅僅圍繞這兩位男老師的發言,在與學員的“針鋒相對”中(他鼓勵學員站起來對她發問、質疑,然後她解惑),為我們深入淺出的解讀了當前的口語交際教學。她認為,口語交際教學重在交際與實踐。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及時的反饋和矯正。口語交際主要包括交際主體、交際物件、交際媒介和交際環境。她以大連名師送教下鄉的兩節光碟課做媒介,在比較中,為我們解讀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備課與上課的幾個標準。首先是情境真實化。就是說,口語交際課離不開創設情境,而我們創設的情境是要離學生生活最近人人有體驗的情境,是由低到高在貼近學生思想水平的前提下,情感慢慢昇華,思想逐漸提升,表達漸趨完美的具體的話題情境。其次是互動看得見。就是在口語交際課中,得有師生、生生之間的真實互動,得有回合,得有交鋒。最後就是交際要去復現。口語交際課絕不是生活的翻版,它必須高於生活。李老師還就“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策略作了具體闡釋。她創設情境,設定兩個教學片段,她當學生,我們學員當老師,讓我們順學而導。學員在體驗中切實感受到了什麼叫順學而導,併產生了共鳴,順學而導是一門極見功夫的藝術,想要學好實非易事。回顧整堂課,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年過五十的李鳳榮老師頭腦中充滿了智慧,尤擅於表達。她語言詼諧幽默,常常博得在場學員開心一笑。她思維縝密,時常與學員當嘲對峙”,且屢佔上風。她邏輯思維能力極強,整個講座四個多小時,竟不用說課稿,遊走於學員之間,教學資源信手拈來,課堂教學井井有條,課堂生成熠熠生輝。她敬業樂業,四個小時後,講課的激情猶在。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中午吃完飯,下午又提前二十分鐘為我們放了她指導的國家級課《楊氏之子》的錄影,邊放她邊做點撥和引導。這樣一位充滿智慧而又可親可敬的老師,試問哪個學生不喜歡呢?!李鳳榮老師是本次骨幹教師培訓學習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人,我想,除了她自身的教學風格以外,更為重要的就是她讓專業散發出了別樣的美。
三、學習他人之長
十六位專家中,遼寧省實驗學校邢志敏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個性理解;遼寧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曹軍老師對中國漢字藝術的追本求源;渤海大學教授周速老師生動的肢體語言和精彩的版畫,也都給我留下了太多學習的空間。除了講課的專家以外,我也很注重觀察身邊的人。班主任董仰寧(渤海大學教師)老師就很特殊,他語言極其幽默,每到我們學習間歇,他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大家面前,就人、就事幽默一把。他把幽默發揮到了極致,三兩句話就會讓你笑得前仰後合。最後一天的總結會上,他只講了二十分鐘話,我默數了一下,學員大笑了十多次。這說明董老師在平時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著對事物進行準確、快速分析、總結、提煉的極強的應變能力。這也恰恰是解決我們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順學而導”這個難題的關鍵所在。九天的學習生活裡,我也結識了許多外地的骨幹教師。北票的劉永生老師是教數學的,可每每在寫材料的時候,他的思路要比我快,文筆要比我好,特別是那一手瀟灑的鋼筆字,更是讓我這個教語文的好生羨慕。看來,人間處處皆學問,勤學善思子自知埃
九天的培訓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離開渤大的那一天下午,陽光明媚,我走在秀湖邊的林間小路上,回想著這九天裡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生活,好似突然間找尋到了前進的方向:要做一名專業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出口成章,下筆為文的能力;教學語言要有邏輯性、要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