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書筆記(精選40篇)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一、《正面管教》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挑戰與期望管理:探索父母不曾“看見“的事實

  有時候父母困惑於怎麼越是努力管教,孩子越是遠離自己的期望,呈現出諸多不能接受的行為,比如頂嘴,願望不滿足時大喊大叫、情緒失控,甚至動手打父母。這些讓父母頭疼的行為是如何激發的?作為父母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

  第二部分、尊重與合作管理:構建發展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

  不可否認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同樣觸目驚心的事實是由於內心對孩子深深的愛導致90%的父母無暇顧及怎麼樣給與愛才能被孩子真正感受到和接收到,而不是被拒絕、被抗拒;很多父母聽到自己深愛的孩子說出:“媽媽,我討厭你!”時潸然淚下,卻全然不知失去了尊重的愛會搖擺在“溺愛”和“嚴厲”之間,動搖了和諧的愛的基礎。有尊嚴、不卑微的愛平衡在和善和堅定,帶給孩子安全和積極的成長。

  第三部分、溝通和情緒管理: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情緒的“控制”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是擺在很多父母面前的教育挑戰。很多父母的苦惱在於“我早就告訴過TA了,結果還這樣做”、“我都說過多少遍了,TA就是不聽”。是時候停下來想一想:我是誰?我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當孩子的行為挑戰了父母忍耐的極限時,如何才能堅持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第四部分、信念與行為管理:理解行為背後的信念是改變的開始

  是誰按下了孩子不良行為的開始鍵?家庭教育中的規則為什麼一次次被孩子巧妙的打破?在孩子管教的挑戰面前,父母一次次使用或懲罰或縱容、或表揚或打擊、或引誘或放棄等等貌似“管用”的手段解決了眼下的尷尬,可為什麼情況似乎一直在變壞?為人父母的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

  第五部分、責任和執行管理:“放手”是孩子構建完整人格的必要條件

  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於家庭於社會都是一種貢獻。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決定了兒童學習的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和生活中學”(參見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語發展指南》),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是兒童學習的不可替代的方式。現實是,很多家長以“愛“名義剝奪了孩子對責任的學習機會,以無休止的說教替代了科學的學習,回頭再來責怪孩子沒有責任感、做事不堅持等等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

  第六部分、信任和成長管理:蹲下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相信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夠學會自我成長,我們也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自覺。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從小培訓社會責任感,發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父母能給與孩子的最珍貴的人生財富。如何才能信任你的孩子,從與你的孩子共同商定問題解決方案開始……

  加大正面管教作用的5大優勢:

  1、 改善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

  2、 改善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

  3、 幫助建立符合孩子心理安全需要的親密關係

  4、 是一種穩定、易學和實用的方法

  5、 不教孩子,而是父母如何對待孩子

  二、《正面管教》讀書筆記(精選4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正面管教》讀書筆記(精選4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

  在教育孩子和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內心一直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一方面我認為家長對孩子、老師對學生應該有尊重、民主、寬容之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懂得尊重、寬容的孩子,粗暴嚴厲的教育也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下來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更大的傷害;但同時尊重和寬容很容易演變成縱容和失去原則性,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直到有一天看到《正面管教》這本書,書的封面上赫然印著的一句話:“如何不懲罰、不驕縱地有效管教孩子”打動了我,讓我決定仔細閱讀,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用來指導教育教學。

  作者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和善而堅定可謂是本書的精髓所在。

  和善意味著尊重,體現在:

  1、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一味地評判和否定讓孩子失去信心,問題孩子往往是失去了信心的孩子;

  2、與孩子在理解、尊重的氛圍中共同制定計劃和規則,孩子應該全程參與而非僅僅是執行者;

  3、在孩子犯錯時儘量少用邏輯後果懲罰,更不能侮辱孩子,認為要想讓孩子變好之前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糟糕,事實上只有孩子感覺到更好時才能做的更好,代之以讓孩子體驗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自然後果,從而使他們學會為自己負責;

  4、成人和孩子都要善用暫停期,從衝突中退出來,避免在衝動時反擊,成人做好自控的表率,教會孩子用理性大腦思考;

  5、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那樣就剝奪了他透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理應享受特別的服務,事實上,讓孩子為家庭、為學校服務,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歸屬感、上進心,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6、安排特別時光,哪怕是在課後安排五分鐘與一個孩子閒聊都會帶來積極改變。這些理念和行為都提現了對孩子的尊重。

  而跟和善相互依存的堅定則能有效保證雙方在理解、尊重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制度得以實施,一旦合理的制度制定,必須和善堅定地執行,即時沒有按計劃完成,也不要替代、不要嘮叨、不要埋怨、更不能侮辱,而是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或是孩子自願達成的邏輯後果,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在實施初期,孩子在體驗自然後果或邏輯後果時,會有牴觸情緒,希望家長分擔責任或希望得到豁免,但是成人要堅定地執行下去,如果因此而妥協,孩子就不能學會承擔責任,那麼以後家長的嘮叨和提醒會不斷地重演,直至耐心耗盡,最後升級為粗暴對待,而孩子也會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

  以上是我對本書的理解。因為暫時只粗略地讀了一次,因此很多地方認識還比較粗淺,需要進一步研讀。另外理論在用於指導實踐時,一方面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學習、不斷反思。說實話,我感覺影響實施效果的最大因素是自己,在孩子不能與我心中期待的要求相符時,我能否放下完美、放下比較,始終用理解的心態對待他們?在孩子與我發生爭執時,我能否克服衝動和“必贏”的心,迅速退出,積極暫停?在孩子應該承擔責任時我能否相信孩子最終能戰勝自己,獲得成長,從而收起自己那“多管閒事”的心?相信只要有不斷的學習,就會有不斷的成長,雖然不會是直線的,但卻是必然的。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

  初冬,不如隆冬神聖莊嚴,不如金秋給人已收穫的喜悅,然而它卻承載著別有的一份美麗,讓我眷戀……11月中旬,在園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將一起跟隨Linda老師帶來的《正面管教》開啟四期的課程,可以說是為我們帶來一場身心的洗禮,為了我們學習的有效性,領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正面管教》書籍及踐行工具卡。在學習中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分組討論、一起分享收穫、一起參與各種遊戲。四次的學習讓我們彼此拉近了距離,更加深入瞭解彼此、理解彼此、溫暖彼此、最後到欣賞彼此……之後,我便以依依不捨的姿態利用工作之餘閱讀完這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對於學習正面管教,我有以下體會:

  一、先聯結情感、認同感受再糾正行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決孩子問題上會直接去糾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有時候,甚至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認為這些道理你應該都懂,因為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是:不良行為一直存在。問題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我們的話呢?今天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後完全明白了,原來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和孩子建立好聯結。

  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係”,先聯結再糾正是要我們透過傳遞愛的資訊,建立親密和信任,而不是距離和敵意。這其中往往透著這樣態度:“我愛你,而答案是不”;“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場鬧著要買東西,可家裡的這種玩具已經很多了,你又不想縱容孩子這種出門就要買玩具的壞習慣。那麼,就要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結、認同感受,建立良好的關係,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旦有了情感聯結,孩子們就會願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糾正了。

  這裡的糾正行為,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或者和他們一起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買玩具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買玩具達成共識,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愛時,彼此之間才更可能達成共識並容易執行。因為,此時,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下面的這個案例是我運用Linda老師講的認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為……你希望……”句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了分離焦慮:週二早上我們班有個小女孩高高興興走進教室,把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裡,接著跑回班級門口,往外張望著,這時臉上的笑容已經變成了兩行眼淚,最後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來幫她擦拭眼淚,與她說話:“寶貝,程老師理解你的感受,你現在心理很傷心,很難過,是因為你還沒有來得及跟媽媽說再見,媽媽就走了對嗎?”孩子聽了我的話用力地點點頭,哭的更傷心了。“那你希望我為你做點什麼嗎?”我撫摸著她的背接著問。

  這時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對我說:“小程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接著我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又和孩子約定下次先和媽媽說再見,再進教室。孩子就高興地去吃早飯了……擁抱是最天然的動作,是最能表達愛的親密接觸,也是情緒控制和安撫最有效的動作,在我的擁抱裡,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愛。相信孩子在這一整天裡都不會再因為這件事產生壓力了,因為她內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結,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結!

  二、含糊的讚揚不是鼓勵

  德雷克斯一直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這個詞來源於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勇氣,增強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具體。比如,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說:“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麼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悅別人,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生信條。告訴這個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歡紅色和黃色,你能跟我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嗎?”這樣,就會開啟交談和一起學習的大門。不過,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有點難,稍微不注意就又說成讚揚的話了。所以,這需要我們不斷反覆的練習才行!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

  來家有學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薦過《正面管教》一書,我沒有看但很認同這個觀點。今天我依然沒有看,但是想寫個讀後感,因為我認為此書精華就在“正面”一詞。

  節前,我回復了一張兒童問題貼,當時就在想,這壇上多人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多次,為什麼這個“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於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帖子,卻明白了我初來此壇時面臨的狀況。

  就如同社會不公平問題的現象總結,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觀點:平等意識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卻手把手教不了,因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識也是一種認識,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事例和行為指南,首先應該是幫助家長們去理解什麼叫“正面”,而不是一種教條的行為結論灌輸。舉個例:小時候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可不是為了“天”只能對“地”,“雨”只能對“風”。否則,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就在這種唯一正確中給教沒了。所以,我不看書的內容,也可以寫自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因為現實家庭情況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則相同。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進入中國後,還出現了一問題,國內營銷活動給這本書加上了不實之詞。比如:“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對於那些愛心無比,現實中又因為管教孩子而無比心痛的父母親來說,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但僅是廣告詞而已。豎立規則和界限,如果語言文字就可以了,還要監獄幹嘛?記得以前某偶像電視劇中有句臺詞“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嘛?”說得正是這個道理。這樣的廣告詞,對於營銷父母們去學習學習“正面管教”是雙贏,但是對於教條思維的大腦來說,也伴隨著,世上有無負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虛妄認識。這不是該書應有的東西。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4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去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5

  媽媽問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媽媽真的愛你嗎?”

  歲孩子的回答是:“是的,如果我乖乖的,你就愛我。”

  12歲孩子的回答是:“我知道你愛我,如果我得了好分數。”

  同樣的問題,我也問了女兒,她回答是:“愛啊。”我追問:“爸爸媽媽經常會提很多要求,你還會覺得我們真的愛你麼?”當時她正在玩公主穿衣服,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下頭說道:“沒有條的時候,愛我;有條的時候,也愛我。”

  再次讀完《正面管教》後,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感謝女兒的寬容和包容。

  我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經常嘮叨要孩子做這個,完成那個,希望孩子做我們認為對她好的事情,這樣她以後學習會更優秀,生活更加幸福。

  我們經常意識不到,為了達到我們的期望,在孩子不配合、不合作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運用起強迫、命令、威脅、懲罰等各種能夠讓孩子屈服的手段,這些短期能讓孩子聽話,從長遠看,只會導致孩子憤恨、報復、反叛和退縮。

  在愛的名義下,我們總是述說孩子的各種不理解、各種不聽話,各種叛逆,並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標籤,殊不知過於關注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看到什麼就得到什麼,這恰恰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在愛的名義下,我們總是會以受害者的姿態展現我們的各種焦慮、各種無奈、各種身心俱疲,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慢慢地少了底線意識,少了堅定的態度,在孩子不斷試探我們所能承受的最大底線過程中,要麼淪為被孩子操縱的木偶,要麼就由過度放縱切換到完全控制,從一極端直接過渡到另一個極端。

  如果你也面臨著這樣的困惑,那麼《正面管教》值得你擁有。很多時候,別人要求我推薦家庭育兒方面的書籍,《正面管教》是必須推薦的。

  作者簡·尼爾森,是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簡·尼爾森開始接觸到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學生)的教育理念,隨後結合自己的認識,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發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寫出了《正面管教》。《正面管教》自出版以,已經成為美國管教孩子的黃金教科書。

  說起這本書,很多年前我就讀過,只是當時讀的時候比較囫圇吞棗,加之當時關於家庭教育的積累不夠,所以理解的很膚淺。反而是之後幾次大咖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不斷加深了我對正面教育的理解。

  當我再次捧起這本紙張有點微微泛黃的書時,原先無法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一下子都通透了。何謂經典,就是每字每句都透著智慧的光芒。或許是這些年的不斷實踐,或許是這些年不斷閱讀家庭育兒的書籍,我經常會在一個頁面反覆停頓,閉上眼睛,細細回味字句中蘊含的深意,以及在面對同樣情況時,我與女兒日常互動中哪些只有堅定少了和善、少了耐心、少了接納,媽媽與女兒日常互動中哪些只有和善少了堅定、少了原則、少了底線。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和其他傳統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正面管教既不會羞辱孩子,也不會讓家長感覺難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然後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他的各項能力。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堅定,這是因為“和善”可以表達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而“堅定”則可以幫助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實的態度。

  作者介紹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重視解決問題。做到這四個步驟,可以更好地讓孩子與自己合作,從而達到正面管教的目的。

  作者還分析了孩子不良行為的四種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在孩子們眼裡,尋求過度關注和尋求權力,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歸屬感和價值感;而報復則是他們希望透過破壞性的行為,補償自己受到的傷害;如果孩子選擇了放棄,那是因為他們真的失去了信心。書中,作者給我們指出了分辨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目的的方法和應對方法。

  即便專業教育孩子的老師,在學校裡可以是學生的心靈導師,但是回到家裡也照樣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知易行難。我們教育孩子切忌不能太容易受情緒的支配而陷入權利之爭。我們的目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是激勵孩子做的更好(孩子在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而不是讓孩子放棄自己;是啟發孩子探索式的思考,而不是在命令、責備中招致孩子的戒備;是讓孩子決定做什麼,而不是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實踐正面管教不會一蹴而就,過程可能會有反覆,這點作者在書中就曾說道:想把《正面管教》的書扔到窗外,不想讓人知道寫《正面管教》的作者也會反覆犯錯。

  面對女兒的不配合,我就經常忘記運用和善而下意識採取過分強硬的態度顯示我的堅定,好在事後我都能察覺到。

  人無完人,要有接納不完美自己的勇氣,錯誤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回到正面管教的原則上。

  學習了正面管教,孩子也不會從此完美了。完美是一種極不現實的期待,過分追求完美往往會陷入深深地沮喪之中。即使我們的孩子還不完美,我們也不完美,但是相處的很快樂,或者這是正面管教帶的最大變化,即讓父母與孩子彼此之間感受到愛,讓孩子擁有滿滿地歸屬感和價值感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愛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愛。

  記住,我們能決定是:

  我們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6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和孩子交流甚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關係緊張,兩人漸行漸遠,這都是我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直到我參加了知遇家庭教育成長小組,才讓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習《正面管教》有感。

  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一定的隔閡,剛開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漸漸地透過學習,我開始反省自己,發現自己原先的想法和做法上存在的問題,把思路轉向如何解決問題。這需要態度和技巧上的一些調整,調整雖小,卻能帶來巨大的變化。當你習慣於某種思考方式和行為時,即使是小的轉變也可能很困難。一旦轉變之後,你可能會驚奇:當你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跟著改變。書中如是說:你只要給孩子機會,孩子們會比大人更善於解決問題。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我的老師——《正面管教》和知遇姐姐。

  都說"最好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是與她(他)做朋友",透過學習,只有真正和善而堅定地尊重、瞭解孩子的心聲,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瞭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我們生養的沒錯,但是他們同樣也是獨立的個體,是獨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我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盡心盡力地教育好她,選擇適時的時候放手,不成為孩子的障礙。可是敢問天下所有的父母,又有幾人能做到這點?

  透過學習,我發現原來我眼中叛逆的"小屁孩"其實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非常有上進心的孩子。人只有努力了才會看到希望,而不是等著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我正在努力著,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媽媽……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賞又悲傷,追回擁抱不敢聲張的人。"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時愛得太用力,有時讓孩子感到壓抑、緊張和喘不過氣,但是親愛的孩子啊,請永遠不要質疑父母對你的愛,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時,記得投向父母的懷抱,他們總是會說:"孩子,你慢慢來,我們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

  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8

  《正面管教》看完了,看的時候覺得有道理,但總是覺得實際操作難。而且也有疑慮:每個作者把成功的案例寫得那麼多,難道他們是神仙,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這本書的作者是個誠實而可愛的人,到後一章,她提到她不能用家庭會議改變孩子的態度的時候,已經是孩子們都大了,她到處宣傳正面管教理論成功的時候,她沮喪、置疑她自己,甚至要把書扔到窗戶外面去。

  剛剛看的時候,我想試試,想在家裡建立一個家庭會議的制度。想地點的時候就有點發憷。客廳應該是首選。但客廳裡的人都是臉朝著電視的。不讓看電視吧,他們一次聽我的,第二次不見得。時間只能每週一次,週六晚上剛吃完飯,正電視節目還沒有來。我瞅準時間,準備提出的時候,孩子的朋友電話來了,講了幾句,說“我出去一下”。就整晚不見人影。

  後來我改變時間,在孩子剛做完作業,飯還要一陣子的時候15分鐘的間隙,地點選擇在書房。剛開口說:“我們家每週抽時間一起談談好嗎?”孩子就說:“我很好,沒啥好聊的”。孩子爸也覺得無聊跟著一起出房間了。總之失敗了。

  “善而堅定的態度”的度的把握也較難,善呢,就容易讓孩子看到有機可乘,堅定的態度很容易變成納粹。另外例子裡面的家庭都不止一個孩子,而且爺爺奶奶都不生活在一起,對中國獨生子女、三代同堂的情況的處理可能更難一些。不過她一直強調:所有的態度要秉持一點:我無條件愛你們,我的孩子。父母老師的表情會告訴孩子真相。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面部表情猙獰,肌肉痙攣是表達不出愛的。她提出的一個解決問題的小建議—冷靜下來再處理非常有效。但對父母來說需要“忍出內傷。雖然孩子爸爸沒有看這本書,但他最近的行事風格很像這一點。

  上週,他檢查孩子寒假作業,發現有錯的地方,吃中飯的時候,他就問孩子:“晚上不出去玩吧?”(商量、建議,語氣友善)

  孩子答:“暫時不出去。”(留條後路)

  他說:“如果晚上不出去,我就給你講講數學作業錯的地方。”(提出方案,但仍然是建議)

  孩子答:“嗯—好吧”(有點不情願,但因為前面鋪墊,沒話說)

  晚上——

  關掉電視機,他說:“現在開始講題好嗎?”(和善語氣)

  孩子悶悶地答,放下手機遊戲,跟進書房。因為心中不願意,孩子根本不正眼看作業,就那麼斜著眼聽著,看著真讓人想發火。我本來也跟著進去,後來就出來看電子書了。但他不管孩子表情,還是跟他講,邊問:“你這步是怎麼想的呢……就是這步驟用錯了公式。”(善而堅定)

  大概20分鐘後,他結束了講解,然後說:“你們現在高中的題目很難呀,我今天為了給你改這幾頁題,做了一下午。”(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但是,你目前的分數跟你的智力差距太大了,80分以上應該是沒問題的。”(告訴孩子他的感受)

  “我覺得你分數低是因為你沒有用草稿紙,步驟沒有一步步寫下來,所以有一點小錯誤,就導致結果不對。如果寫下來,錯誤就容易發現。”(引導孩子關注解決問題)

  但孩子不領情,覺得晚上時間被佔用,還是斜著眼。

  他說:“我們能不能再做一道題,鞏固一下?”他的聲音也漸漸有點透出不耐煩。(忍耐)

  孩子開始覺得委屈:“剛不是說講題嗎?怎麼現在要做題呢?”

  我擔心他們吵起來,就使眼色讓他出來到客廳。(冷靜下來再處理)

  他想了一下,決定去沖涼。(冷處理)

  衝完涼,已經冷靜下來。再次進入孩子房間,說:“那道題做出來沒有?我們一起看看吧”(善而堅定)

  終於孩子沒有反抗,一起做完了題。最後孩子心情也好起來。

  這一次案例的效果很好,但持續性不好。因為有時候孩子爸還是會忍不住發脾氣。孩子也還會賭氣。但經過寒假的連續晚上講作業,孩子似乎放下面具,跟我們親近很多。昨晚,我看到孩子用QQ給朋友發一條資訊:“我爸晚上要我做作業,我不去了。”

  我總結一下:父母付出時間(看作業,講題),孩子還是會覺察到的。我們總是以忙、累為藉口,讓孩子孤獨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9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使著人才全球化的程序,教育也逐漸被人們重視。社會、學校、家庭圍繞著孩子的教育都在做著不斷的嘗試和努力,但是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前段時間大部分的孩子都在經歷期末考試,一時間各種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上吊的片風行朋友圈。網上也有網友分享原本以為期末複習是查漏補缺,複習了才知道需要女媧補天,補著補著才發現還得請精衛來填個海,最後才發現,其實,最好是請盤古來重新開個天地。足見陪娃寫作業和輔導功課的功力了。還有朋友圈裡各種領走你家女婿、女兒,氣出腦淤血、心臟支架、手掌拍斷骨折的,都在訴說著輔導功課的辛酸苦辣。

  《正面管教》一書中主要告訴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或許這在老師和家長看來是一件充滿理想的事情,但是隻有孩子在種和善、和諧、堅定、正面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尊、自律、充滿責任感、擁有合作精神以及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生活中我們發現懲罰和嬌縱或許會取得短時間內的效果,但時間一長它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孩子會變得叛逆或者唯唯諾諾,正面激勵會讓孩子學會理解、尊重並找到自己的價值,願我們已正面來引導每一個孩子。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0

  在學校的推薦下,有幸拜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在面對兒女出現的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時,作為母親的我處理這些“狀況”比以前冷靜了許多,不再那麼衝動。

  《正面管教》一書由美國簡·尼爾森所著,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為基礎,系統而詳細地闡釋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培養孩子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書中反覆提及的一個關鍵點。和善能夠抵消過於堅定造成的反叛、抗拒、挫傷,堅定能夠抵擋過於和善造成的驕縱、操縱、寵溺。

  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開始嘗試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這一點也是正面管教一個比較重要的工具和核心概念,很多正面管教工具都是在這個工具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比如自己做出選擇,那麼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有自己的自主權選擇權,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對自己的決定去負起責任。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學生慢慢的開始喜歡上音樂課。

  給予鼓勵,鼓勵方式就是擁抱。家庭中在孩子小一點的時候,還會多一點擁抱孩子,一旦孩子大了,特別是到了青春期了,擁抱少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肯定。我們要學會去鼓勵孩子,要不斷地在生活中鼓勵他們,去滋養我們孩子,滋養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針對困擾著大家的眾多問題,作者理論聯絡實際的分析既淺顯易懂又非常透徹、深刻,可謂觸及靈魂。它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過去的很多做法、想法是錯誤的;更讓我清楚地知道了,我今後應該怎樣做,才會對孩子、對自己更好。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1

  近段時間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看了鄧老師寫的讀書心得,當時很是心動,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認為與我的組織上課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統、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後來由於上班期間太忙,一直沒能有時間仔細讀這本書。後來,我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了一個多月,一邊讀,一邊勾劃,一邊回顧和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悟。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真是太膚淺了,此次閱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現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

  《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為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裡說著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為“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著孩子們為什麼“不長記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特別是對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尼爾森告誡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為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說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透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回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2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之筆,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而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作為家長,我要如何的運用書中的理念來教育好我的孩子。書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時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時,每天都要面對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總會犯一些錯誤,我們要怎麼面對呢,當然我們要從正面教育我們可以運用本書矯正錯誤的三個R的概念,來幫助孩子矯正錯誤:一是承認,即我承認我在家時跟孩子大聲講話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後不會這樣大聲講話了;三是解決,即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大聲講話的問題。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透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累效果。

  透過這本書,使我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3

  長期以來,在中學教育階段,相當一部分老師都持有一種學生天性不可重塑的誤區,認為長期以來學生形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不能改變。甚至,部分管理者對後進生採取了一種情感上的婉拒。今天,我想在這裡聊一聊我班裡的一名後進生———武磊濤同學。

  這孩子進班時成績班級倒數第三,上課注意力持續集中時間不會超過20秒,即使一個人坐在教室,他也是很不安分:摳手、移臀、晃凳子、把筆拆下來又按上、唯一安靜超過1分鐘以上的持續動作是:扭頭看窗外操場上其他班的同學活動。我很容易就能想到這小傢伙在小學是怎樣度過的,面對這種情況,以前的班主任肯定是教育過的,只不過一直沒有改觀,所以便沒有持續堅持注意力集中的訓練,最後聽之任之。因此,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

  放縱的家庭管理是促使孩子惡習產生的重要因素。從時間上來看,父母長期忙於工作;從教育能力上來看,言談中,我感覺家長學歷都在高中以下。對孩子的經濟管理寬鬆,家長直接將銀行卡交由孩子掌控。應該可以說,即使家長對孩子有短期的目標,也會因為缺乏有效監管而使目標落空。經驗告訴我,如果不能有效端正這個小傢伙的學習態度,他就會成為惡習在班級“燎原”的“星火”。

  經過與孩子談話,我發現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集體榮譽感很強。因此我推薦他去了學生會,並專門交代了年級學生會的輔導老師重點培養一下。希望以此作為他全面進步的起點。期初孩子表現很不錯,帶著天生的稚氣,總有很多“低階問題”,我非常耐心並具體的指導他。因為我清楚:後進生如果感到老師的漠視,就會失去目標,進而影響到相當數量的人。“高壓政策”只能緩解一時,實現短期目標效果明顯,但並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主動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數學和英語不出意外的非常差,但是語文、歷史卻相對很不錯。在科任老師溝通下,我發現這兩科的老師一直採取的是批評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小傢伙很喜歡兩位老師。我經常向其他老師讚揚磊濤的亮點,也鼓勵磊濤在其他老師的課上集中注意力。教師反映孩子有過一段改進,但最終還是因為知識底子太差自我放棄了。整體來說,我認為孩子做到這一步就很不錯了,文科成績好說明他很努力,理科成績差,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肯鑽研,他就會願意多投入時間,成績提升的機會就會出現。

  如果用一顆功利心和年級對教師考核標準上來衡量,最佳的方案是一上來就把精力傾斜在更容易成功的孩子身上。但從群體教育本身而言,提前消除班級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轉化後進生的學習態度,培養班級正能量等方面來說,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畢竟,我們需要的是學生能夠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依然會合理安排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因此,我經過對《正面管教》一書的研讀,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對待不同程度的孩子,實施知識傳授的目標應該保持差異,但是實施育人的目標應該完全對等。這與教育指標等考核標準無關,因為教育本身,它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事。

  因此,儘管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都應該有耐心地辛勤澆灌、靜待花開。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4

  子不教,父之過。身為人父已經十幾年了,這句話還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心中一直存著一個幻想——沒事兒,孩子會好起來的,我們小時候父母哪裡管過,我們不是照樣很聽話很懂事嘛!

  於是,幼兒園——就讓他玩兒去吧;小學——不要逼得太緊了,不然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反而更糟。

  但是,到了初中,才發現這種做法很危險,成績抓不上去,直接影響孩子考學。無奈,按部就班地來到公立中學——白雲中學。

  軍訓一結束,就開了七年級新手家長會。這個家長會很有意思,實際上是聽新任學校黨委書記徐碧江的一場演講。徐書記講了近兩個小時,都是剴切之言,能充分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用心與執著。所以,對他推薦對五本書,也就很感興趣,《正面管教》便是其中之一。

  書的作者,美國人簡。尼爾森,首先是一位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也是七位孩子的母親。書中提到的觀點,讓人深受啟發。

  比如,現在對孩子之所以不像我們那個時代那樣易於管教,直接原因是一系列重大的社會變化。

  首先,是今天對成年人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榜樣。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對控制權時,父母雙方就失去了對孩子對的控制權。這意味著媽媽不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當然,這是社會對進步。所以,孩子表現出叛逆,是因為不願意扮演卑下和順從對角色。

  其次,是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其實也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

  看到這裡就明白,為什麼我們那個年代對孩子都不用教,自然而然就很聽話,很懂事。那時,我們就一句話解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窮的好處是,讓孩子一起承擔家庭的責任,這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特別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為了家庭生活並肩做事、邊幹邊學時。

  這是發展孩子的技能,但在培養孩子這些技能時,有一個前提條件是我們父母很難把握的,即不能過於嚴厲,也不能驕縱,而是要和善與堅定並行,就如上週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心理博士蘇衡給我們講課時講的“溫柔而堅定”。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5

  暑假裡,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在家庭和學校裡,我們有時都會認為懲罰和驕縱會永遠存在。很多人都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問題。那些認為懲罰有效的人,通常就會懲罰孩子。那些不相信懲罰的人,常常就會走向另一端,對孩子驕縱。正面管教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找到一條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路。在學校裡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往往我們採取的態度就是讓學生站一會,或是課後留下他再就是請家長了。第二天他來學校就乖乖的一段時間了,老師們往往這時會覺得“還是請家長有用啊”。看了這本書發現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學生沒有真正有收穫,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這門課的老師產生厭惡,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有時我們會認為鼓勵並不容易,因為老師或是家長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回應,懲罰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老師和家長也沒有深想過懲罰帶來的影響。這也就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遇到孩子們犯錯,特別是還要請家長去學校了,當然是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懲罰,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而書中說到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6

  教室裡的管教是每一位教師需要學會的內容,更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室裡出現的一切事情,並且用尊重的態度處理。

  當我們與學生髮生衝突時,似乎大腦就會啟動“爬行動物腦”來解決衝突,就會與學生髮生爭奪權力和報復的惡性迴圈中,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通知“理性大腦”的光臨,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的暫停”,這種積極的暫停會讓我們學會尊重,迴歸到解決問題的大路上。

  那麼,這種積極的暫停在《正面管教》中,尋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方法——默不作聲,這種無言的表達做起來真的太容易了。

  一、看小說

  看到“看小說”三個字,我們似乎覺得有點可笑,上課呢,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難道就任由學生吵鬧,還能靜靜地看小說嗎?那就首先看看這樣做有沒有道理,願不願意嘗試咯。首先我們需要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的任務主要是教,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學。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無法讓老師做好工作。所以當學生干擾的讓老師無法教時,老師就不再作聲,只會認真的看自己的小說,只有等學生都準備做好自己的工作時,老師就會高興地上課。

  當教室裡亂作一團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大發雷霆”,甚至要努力找到一兩個典型,當場懲罰他們,羞辱他們,或許覺得這樣做,老師才會找到尊嚴。其實,我們可以試一試這個做法,當學生吵鬧時,我們一句話也不說,就開啟小說,靜靜的閱讀。這時的學生也許會更加吵鬧,問題更加棘手,那只是學生的“試探期”,往往搗亂得更厲害,然而,用不了多久,學生就會安靜下來,並且讓老師知道他們準備好好學習了。所以,以後只要學生看到這個默不作聲的提示,就會立即安靜下來。

  二、離開教室

  《正面管教》中,作者舉例拉斯木森老師得到校長的允許,可以在學生們擾亂課堂時離開教室。他首先向學生們解釋,當學生不好好上課的時候,他就會離開教室。當他們準備好上課時,就可以到教師休息室去找他。當天學生們在課堂上就吵翻了天,根本聽不見他的聲音,除非他加大嗓門,於是他默不作聲端起咖啡離開了教室。儘管拉斯木森老師在休息室如坐針氈,不知道是否有效,但是最終還是有一位學生來到休息室,告訴拉斯木森老師,他們已經準備好上課了,請老師回去,以後的幾天,孩子們在課堂上與拉斯木森的合作是如此的凌老師驚訝不已。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發生的一件事情:六年級一個班級科任老師都反映紀律有點差,所以A老師每次上課都有點發憷,總是說把嗓子都吵啞了,學生還是不聽。但是A老師的確是個用心備課,對學生盡心盡力的好老師,所以每次上課回來,A老師都是氣呼呼的,總是說:一片好心,學生不領情。有一天,我們正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突然A老師走進了辦公室,我隨口問道:“下課了?”“沒有!”A老師的語氣有點不對。A老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聲不動,發呆的樣子。沒有再多問,繼續幹著自己的工作。大約過去十幾分鐘左右,“報告!”聽起來是兩個女生。進來之後,直接走到了A老師的身邊:“老師,給我們上課去吧,我們再也不大吵了,我們再也不搗亂了,我們一定好好學英語。”聽到這裡,我也似乎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A老師,回教室吧,看著兩個孩子多可愛,相信他們會做的越來越好,給他們一次機會。”我給A老師一個臺階,A老師和兩位女同學一起回了教室。後來,A老師告訴我,從那次生氣離開教室,學生的課堂紀律好多了,甚至以後只要A老師一有離開教室的跡象,學生立馬就會靜下來,坐的很是端正。

  有時候,這種默不作聲的離開,也許要比聲嘶力竭的批評更會起作用。

  三、走進學生

  誰都喜歡課堂紀律好的班級,但是學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又是一個好動的年齡,怎麼就會在課堂上45分鐘一動不動呢?十幾歲的年齡注意力就是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應該明白這一點。除了我們要認真備好課,備精課外,我們要些課堂的組織,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等等。

  也許由於嗓子的原因吧,我不喜歡在課堂上大聲的批評學生,因為只要著急,一出聲,嗓子就會啞,於是練就了課堂上默不作聲的管理學生的方法,你別說,還真湊效。在精講的時候,不習慣於一直站在講臺上,除非必須要板書時,就會邊講邊在教室裡走動,一旦發現有開小差的學生,或者打瞌睡的學生,就會走進輕輕的拍拍肩膀,然後給個要注意聽的眼神,再給個微笑,學生就會心領神會的認真聽起來。還有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問題時,學生在討論中難免會“跑偏”,於是我就會走進他們小組,輕輕拍拍小組長,示意他們趕快要言歸正傳了。現在的英語課堂,不管是老師在精講,還是討論中,一旦發現學生中有小問題,就會走進學生,這樣的課堂管理習慣,學生已經很心領神會,所以只要我一有這樣的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足以提醒學生回到正題中來。

  我很享受這樣的默契,我也很能理解學生課堂中的小動作,總會以尊重的態度,無聲的告訴學生老師真的愛你們,老師真的想讓你們在課堂上學到點什麼。

  四、情緒的撤出

  積極的暫停,或者是冷靜期的目的都是要當事人從當時的情形中撤出來,等到情緒上的衝突平息下來,而不是進入權力之爭或報復迴圈,然後才能夠理智地解決問題。

  在學校,當我們聽公開課時,總能觀察到有些優秀老師在公開課上睿智的課堂管理。記得有一次聽生物課,老師講心臟那一部分,老師製作了精緻的課件,並且拿了心臟結構的實物教具。學生那是一個興奮,尤其是老師讓學生想著自己的小心臟,然後說出心房心室的血液迴圈,學生這一下炸開了鍋。那時,我就在想,老師該用什麼方法讓學生靜下來呀,是敲桌子,還是大聲的喊,結果卻出乎意料,老師什麼也沒有做,只是站在講臺上,眼睛看著後面的黑板,一生不動。開始學生並沒有注意到,可是沒有幾秒鐘,學生就慢慢的停止了自己的行為,課堂驚了下來。我很崇拜這位老師,於是下課後就把自己的困惑將給生物老師聽,老師說,以前自己要麼敲桌子,要麼氣急敗壞的大喊,最後不但沒有起作用,還讓學生感覺老師多麼沒有素質。於是老師就告訴學生,以後再在課堂上學生有“太活躍”情況,就看後面的黑板,如果學生沒有感覺,老師就會一直默不作聲下去,直到學生領會。現在學生已經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暗示,只要老師一默不作聲看後面的黑板,學生就會立馬平靜下來,教室裡就會鴉雀無聲。

  情緒的撤出並不意味著愛心的撤離。它意味著從造成衝突的情形中撤出來。任何一種形式的撤出,都應該緊隨鼓勵、訓練、將孩子的行為轉向積極方面以及在冷靜期之後的解決問題。

  默不作聲,無言的愛!需要我們老師的智慧,那就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閱讀溫暖我們,讓我們在書中尋找我們成長的方向。《正面管教》給了我們太多有效的,可操作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親愛的老師們,家長們,快快拿來看一看吧,你一定會喜歡上的!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7

  歌德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的確,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源於女兒班主任老師和我溝通孩子學習習慣的事情,老師便推薦這本書給我閱讀。《正面管教》由美國簡。尼爾森編著。它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即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合作以及責任感,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兩個孩子的管教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發火。然後給予更多的說教、苛責、呵斥,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體驗後果。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第一、父母的行動大於說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應該做的事情又該怎麼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說一通。也就是,“說1000遍還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實嘮叨、催促、是非常無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長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確得當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長期堅持不懈。

  第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書中提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並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務的規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可以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並執行規則、以及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孩子參與其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後果。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鼓勵,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認可他們的,然後再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宿感和價值感。

  第三、和善而堅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體會到父母是接受他們的感受。堅定的意義在於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

  透過這本書,我瞭解到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並且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的親子關係。我要去踐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更自信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8

  《正面管教》為美國的簡·尼爾森所著,她是一位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她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種和善而堅定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懲罰,用積極方法管教兒童的已得到自律能力。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項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這正是我目前需要的,可以看到教育另一面的魔法鏡子,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因為我的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因為他好像沒有責任感而深感苦惱,因為他無端的胡鬧而心煩。我就在心裡嘀咕: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纏呢?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我替她做了很多從而就剝奪了她透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延展到我的班級,一直以來我們都說,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麼樣的班級,我的班級就像是我的另一個“孩子”,有我的屬性和我性格,所以此書我讀了又讀,是我為人母,為人師,為人班主任的重要支撐。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拋棄過去那種錯誤的觀念“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她是想尋求過度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自暴自棄。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要踐行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最終贏得孩子和我們的合作並讓孩子學會關注於解決問題。

  在班級常規管理和處理突發性課堂事件中,正面管教也給我了很多好的辦法,想來有一次我正在上課,有一男生總是提問一些和課堂無關的問題,並上了兩次廁所,在我找他回答問題時,他態度一臉的挑釁!不站起來回答問題,還振振有詞說自己膝蓋受傷了,疼,他不認為自己來遲到是不對的,更不會認為自己不打報告坐著回答問題的行為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要想讓他意識到他的錯誤,必須先讓改變以往的做法。我真誠地看著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平靜地說,“你能受傷了還能堅持上學,值得表揚,但是,老師希望下次你如果有情況的時候,能提前跟跟老師打個報告。這是應有的禮貌和尊重。”她沒想到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吵她,“老師,知道了。”她態度的改變也讓我感到很驚喜,我想正是因為老師的態度的變化,給學生的心裡感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才會導致她態度的轉變吧!尊重是前提,師生間有了彼此對相互的尊重,才能談得上平等的對話。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也才能讓教育從“心”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堅持“堅定與和善”並行,在以後的教學和課堂管理中也積極地應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學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謝《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讓我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堅持與改變,一定能讓正面管教在以後教育孩子和管理學生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9

  當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或者行為不規範,而去對孩子進行懲罰,懲罰的作用可謂是立竿見影,短期有效,但平日裡的懲罰累計起來,卻發現我們的懲罰在慢慢失去效果,或者說,只有加重懲罰的力度才能達到效果。日積月累的懲罰後發現,孩子的脾氣隨著懲罰越來越大,那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正面管教》裡提出,我們需要用堅定且和善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積極的暫停”就是孩子在犯錯時,我們可以去運用的一個小工具。

  我們都聽說過“衝動是魔鬼”,因為人在暴怒的瞬間,理性腦的蓋子打開了,人在此刻處於被“動物腦”控制的時刻,這個時候說出來的話就是氣話,做出來的事也是極具破壞性而且對解決問題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意識到自己有脾氣來了,理性腦的蓋子即將要掀開了,要有意識的察覺並採取“積極暫停”的方法。

  適當的停一停,聽上去很不合理。問題都發生了,為何不立即解決,反而要求停止呢?可是這恰恰符合人的心理訴求。我們只有在情緒平靜的情況下,才能比較理智的解決問題。當我的孩子因為觸犯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規則時,我會去指出,或者制止孩子,但孩子的反應很有可能是不認同,不配合。而他的不配合,就會引起我的怒火,開始罵孩子這不對,那不對,越說越來氣,這時的我簡直是點著的炮竹,如果他再做一點點錯事,我絕對是會忍不住想要動手懲罰他了。

  經過多次的努力後,我嘗試了積極的暫停,當我意識到自己在不停的嘮叨時,我決定暫時離開案發現場,去沒有孩子的地方待著,這樣的好處是,沒有孩子在眼前,你的理智腦彷彿在恢復過來,動物腦開始慢慢退下去。當我覺得可以再面對孩子時,我重新找到我的孩子,跟他說,媽媽剛才太著急,態度不好。我發現當我的態度處於平和狀態時,孩子也不那麼激動,而且也願意配合了。我想這大概就是“積極暫停”的功效。

  “積極的暫停”,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好起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感覺好起來後,一起商量計劃,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書中還提了幾點怎樣進行“積極的暫停”,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暫停去,讓他們自己決定暫停區是什麼樣的,放什麼東西。還可以讓孩子給暫停區取個特別的名字。當他們沮喪時,問“去你的某某區有幫助嗎?”讓孩子意識到暫停區的作用。還有就是做出使用積極暫停的榜樣,等我們自己沮喪或者生氣時,去我們自己的暫停區。

  也許家長們會問在孩子“暫停”時允許他們做些愉快的事情,允許孩子玩兒玩具、讀書、休息或聽音樂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獎勵。大家會覺得孩子要遭到懲罰(感覺更糟)才能做得更好,當往往是當孩子們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你讓他積極暫停的時候跑了出來怎麼辦?是不是要繼續送回“暫停區”呢?實際上只要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了改變,就沒有必要再送孩子回“暫停區了”

  我們要做的是要記住積極暫停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變行為,而不是用權力讓孩子吃苦頭,如果當時孩子自己選擇去他的“特別的地方”——一個他幫著佈置的地方——直到他心情好起來,就會更有效。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找到對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0

  疫情期間我又讀了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對“和善而堅定”這幾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態度堅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規則。其次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避免過度控制或驕縱。

  一、尋找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因為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生氣,而需自我檢討。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注意:當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囉嗦,不要說“我早就說過……”。這樣的話語,對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無益,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問啟發性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是多問啟發性問題,如“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下次怎麼避免呢?”。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引發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三)積極的暫停

  當發生衝突時,給雙方情緒緩衝期。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暫停”,如一起閱讀。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發生衝突時,你會先暫時離開現場,等你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同商量解決方案。

  (四)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反覆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不要去嘮叨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告訴孩子你自己會做什麼。如孩子總是將髒衣服亂扔時,不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把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裡面,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只會洗髒衣籃裡面的衣服,並和善而堅定地實施。

  (五)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在犯錯後垂頭喪氣。在犯錯後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便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六)定期開家庭會議

  每週可以設定固定的一天開展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

  家庭會議的內容如下:

  1、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感謝,並舉出例項。

  2、專注於前段時間出現的問題,並達到全員一致意見。如未達到一致意見,該問題推遲至下次家庭會議。

  3、討論家務事分配,鼓勵孩子承擔家務活。

  4、計劃家庭活動。

  5、分享錯誤經歷,並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1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2

  “什麼是正面教育“?這是書中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這本書雖說還未讀完,但是對於這個思考題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大體就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即:“什麼是正面教育“和”怎樣進行正面教育“。作為一個八零後,其實在我上學階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國式教育“,傳統教育觀下的我從未體驗過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就是每次考試都想第一名,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家長高興,其實說白了,不是為了我自己。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師臉上失望的表情從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為書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將每次錯誤都當成一次成長,在錯誤中學會經驗。

  但是正面教育並不是對於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透過這種方式使孩子不是因為害怕懲罰去改過自新,而是因為自身反思檢討去糾錯改正。這不禁讓我想到近代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後果律“,即:當兒童犯了錯誤或是過失時,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後果。本書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盧梭的自然後果律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直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制止和懲罰。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引導。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管時作為家長還是教師,要將孩子堪稱一個個體,將判斷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3

  早聽說這本書如何好,終於在這個假期翻開它。的確是本好書!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這本書,可能再遇到問題到底怎樣正面管教不一定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書中很多理論像警鐘一樣不斷敲打著我的心。

  “當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其代價是什麼?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服從。用懲罰和獎勵的方法控制學生,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予以懲罰。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孩子沒辦法學會為自己的的行為負責。驕縱的道理也一樣。”

  作為一名老師多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老師不在的時候能自律,而不是臨走前千叮嚀萬囑咐。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麼多年對學生的管理大多情況不是懲罰就是獎勵。這都是外在的控制。這樣管教的結果都是暫時性的,正確的行為不可能長久。我也常思考:怎樣不獎勵也不懲罰能讓學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也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但一直困惑著,沒有更好的方法。慶幸的是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

  “對於理解正面管教來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成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長期效果。”剛看到這句話,還挺高興,覺得學校也提倡讓學生共同討論規則,最起碼還有這樣的理念,但為什麼要這樣做,討論出的規則到底起什麼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記得班裡有一部分學生愛講話,尤其是在走廊,對於這個問題我很頭疼。一天中午,準備讓在走廊愛講話的的孩子一起討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坐在一邊,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七嘴八舌討論著,他們熱情挺高,也很重視,但提出的辦法全是懲罰性的:不許出去完,給作業,坐十分鐘等。最後我也沒別的更好的辦法,但本能地覺得懲罰不妥。我打斷了孩子們的討論,問了他們此時有什麼感受,這個討論的過程也也起到了點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關於解決問題》還真講了出現問題該怎樣處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討論規則。但顯然我並沒有真正理解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孩子的四種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

  當我們瞭解,就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就會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會給人歸屬感和價值感。

  我並不瞭解孩子一旦被懲罰後會怎樣,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現問題每人都積極參與是對的,也是照葫蘆畫瓢而已。現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們找的全是傷人的方法,只能排斥愛講話的孩子,而不是幫人,讓孩子獲得歸屬感。

  書中那個愛拿別人鉛筆的小女孩體驗了兩種解決方法的感受,一個是當同學們想辦法懲罰她時在班裡漸漸“縮小”,一個是大家想辦法幫助她時慢慢“漲大”,我彷彿親眼看到這孩子在兩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無光”和“閃閃發光”的眼睛。

  當我們關注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就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作為工作重點,現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訴他與人要和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能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在班會中共同就學生的問題一起討論,並相信孩子能想出幫人的方法,在讓孩子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是尊重,愛護會怎樣,打擊、傷害又會讓人怎樣。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寫到這時,兒子把我的包從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還不知道):“沒看見!撿起來呀。”哎呀,不對,應該這樣說:“包碰掉了,該怎麼辦?”

  把書中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實踐是另一回事。改變不能僅靠這本書,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變從小事,一言一行開始,才可能真正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4

  《正面管教》,這一書,分享給家長們的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孩子父親的我,在閱讀了這書之後也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與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們的第一任老師,並且是影響終身的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長,特別是孩童時期的子女的影響特別的大,可以說那是孩子們唯一接觸的社會關係。當自己的孩子再成長一些,步入了校園課堂生活之後,學校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慢慢超越家庭環境在那期間的影響程度。

  最後當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園學習生活結束之後,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後,他們會再次迴歸家庭關係。因為家庭環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視,作為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在每日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孩子,這個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我們要選擇最適合我們自己家庭關係和環境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5

  最近在同事朋友的推薦下,我在閱讀《正面管教》這本書,一開始讀,就被整本書中作者的基本觀點:摒棄懲罰,選擇和善而堅定地方法,而吸引。在讀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反思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確實還需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首先,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總希望他們不犯錯誤。一旦發現學生有冒失犯錯的時候,我會很容易為他們的行為著急上火,心想這樣的事情提醒過很多次了,為什麼還犯這樣的錯誤。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孩子犯的錯誤,用什麼樣的方法幫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解決問題。我們要教會孩子,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大好機會!

  其次,我們總會錯誤的認為,孩子若不為自己的錯誤吃些苦頭,就不會得到教訓。有時,善意的懲罰的確有可能會激發孩子做的更好,但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造成多麼大的損傷呢?他們在大人的責備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訓是否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不自尊呢?還是孩子會在鼓勵、無條件的愛和所賦予的權力中所學到的東西能使他們獲得生活技能的鍛鍊以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這一點判斷真的很重要。

  所以,我們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錯誤,在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孩子會與大人合作的前提下,贏得孩子,而不是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孩子,那只是表面的贏了孩子。“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大師心靈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著自己的過去,展望著自己的未來,相信未來再遇見學生犯的小錯誤,自己一定會處理得越來越好,而且師生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6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透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為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否真的有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隨著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裡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著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7

  暑假在家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阻礙溝通的語言,同時還告訴我們改善溝通的話。讓我明白了怎麼樣才能改善溝通。

  首先,核實能改善溝通。我們要多去發現學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可以透過核實,問啟發式問題來促進溝通。其次,探詢會促進溝通。我們可以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結並改善溝通。比如一種簡單的探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訴我一些”還可以接著說:“然後呢?然後呢?”孩子們不需很多鼓勵就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他們需要的是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觀點真正感興趣。只要我們不評判、打斷或糾正他們,她們就會告訴我們很多。再次,邀請會鼓勵合作。邀請學生多參與一些有助於他們變得能夠自我指導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果一味地指揮會招致被動會主動的抵制與反叛。

  然後,肯定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特別像美術這種學科,就更需要我們美術老師發現每個孩子所特有的藝術感悟。不能要求他們的畫面一定要達到你所期望的那樣。當我們要求過多並且急於求成時,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就像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最後,尊重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當我們尊重學生時,我們就會認可我們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別人不明白的事情評判他們,而要鼓勵學生尋求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當老師把學生們作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時,我們就會發現透過核實、探詢、邀請和鼓勵、肯定以及尊重賦予學生力量會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溝通中,會有大量的傾聽、尊重、好奇心和賦予力量。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8

  《正面管教》是我最近在閱讀的書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類書籍。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讀了《正面管教》後,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借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著這個前提走在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再大的問題,都能透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種錯誤目的: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注時,學生才有歸屬感。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學生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3.報復——錯誤觀念:學生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傷害。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這幾種發生在學生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為不當的真正的內在原因,也是他們出現問題的內在驅動力。但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學生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很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了孩子行為背後的東西,也許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也會更有效。

  第三:自尊。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和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們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這一觀點對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啟發。

  第四,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幹,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第五,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著去做。

  《正面管教》這本書,它不僅僅是培養孩子、教育學生的指導性書目,還是指引我個人成長的書籍。今後我會反覆讀它,相信它能引領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遠。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9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美]簡·尼爾森著的《正面管教》,對我的班級管理工作幫了不少忙,加上前幾天學校發放《班主任》中的《“贏了”學生,“輸了”教育》中也提到了《正面管教》一書,由此我決定寫些東西來梳理一下這本書對我的改變。

  記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樣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誠懇地告訴我的病人:“我非常願意幫助您,儘管我沒到什麼技術,但是我充滿愛心!來吧,請相信我!”如果您是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變,從手術檯上跳下來就逃走了。其實做教師,包括做媽媽也是這樣,我們不僅有愛,更要懂得愛的技巧來正面地愛我們的孩子們,不過它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理解得越深刻,就會做得越自然,越“本能”,越徹底。這也在告訴我在班級管理中要找到支點。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我想這個支點也可以撬動班級裡問題學生的壞習慣。

  多少年來,我也在苦心尋找這個支點,終於在《正面管教》中我找到了,他就是健康的自尊,它是孩子培養出“我能行”的資訊的基礎,若孩子們總是由別人告訴他們去做什麼,而沒有自己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從而聯絡父母希望他們擁有的技能時,他們就無法發展那些有助於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當我們能以尊重和尊嚴對待孩子,並教給孩子為了形成好品格而應該掌握的有價值的人生技能時,他們就會在世界上傳播和平,這也正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和諧不謀而合。

  作為班主任,我個人的感覺是不僅要傳授孩子們知識,更重要是要給孩子們健康的自尊,培養孩子們健全的人格。每個班裡都會有一些小魔頭,他們身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經常會讓我們捶胸頓足,他們其中也不乏有故意和我們作對,捉弄我們的孩子,但退一萬步講,他們是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和他們計較、較真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幫助他們與不良行為作鬥爭,而不是和不良行為來一起打敗我們的孩子們,有事一些簡單粗暴的行為可能會起一時作用,但從長遠的影響來看,卻沒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們改掉不良行為。

  最後,教育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機智!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0

  近期讀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淺,書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如何與學生更加友好,親密的大門,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傳統教育觀念需要進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次大變動。

  一、關注學生,而不是關住學生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孩子感受不到歸屬感及任何關注,甚至被大人用權力控制著,那麼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而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如果將學生的錯誤行為看成是一個密碼,老師充當密碼破譯者的身份去思考他的行為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當我們處理他的隱含想法時,孩子就能夠感受到自己有所歸屬、受到關注,能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所改變,因為孩子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我們關注學生、理解學生,老師所做的工作也才會更有效。

  二、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贏了孩子是讓孩子成為失敗者,而贏得孩子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書中還分享了贏得孩子的方法:

  1、關愛:在你能觸及頭腦前,先觸及心靈。

  2、傾聽:確保把關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們。

  3、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自己。

  4、改善而不是完美:當老師鼓勵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

  5、溝通,少說多做,學會傾聽,學會用我句式表達感受。

  三、要多鼓勵,而不是多讚揚

  鼓勵是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是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的更好的一個擁抱,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受到不加評判的珍惜。課堂上的讚揚、笑臉貼、獎勵卡,這些是好玩且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

  四、教會孩子把犯錯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

  就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透過犯錯誤來學習時,他們就能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一個讓事情變得更好的機會。

  五、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作為老師,要確保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讓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這點我深有同感,許多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資訊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常說,我們總要學生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正是如此。我會剋制自己易怒的脾氣,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好老師。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1

  對於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面臨一個最簡單,但是也最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作業問題。學生總是怨天怨地的大喊,老師作業的嚴酷,還說這homework真的是不可數名詞呀!而老師總是要學生複習,鞏固,預習等等理由給學生鋪天蓋地的作業。於是,老師為了能讓學生完成作業,也制定了各不相同的規定。

  下面就是一個班級對作業的部分規定,不過,要提醒大家,這些規定是學生沒有參與的規定:一次不交,課代表記名,兩次不交,課堂點名批評,一週內所有學科作業不交超過五次,叫家長到校陪讀,觀察孩子的課堂作業表現,第二週再出現這種情況,家教一週。這樣的規定,老師會認為,學生會害怕這些懲罰,而努力完成,認真對待所有學科的作業,可是結果卻令人更加生氣。有些孩子為了不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抄作業,而且抄的很是認真的樣子。他們這是出於恐懼和害怕,而不是證明自己有了對錯的概念。這些孩子為了證明自己還有可取之處,就會弄虛作假。另外一些孩子則捉摸著怎樣打敗老師,只抄一些單項選擇,讓後上交,表示自己做也交了呀,誰能說我沒有交作業呢。很有一些孩子,隨你怎麼要求,我不會,我也不抄,就是不寫,任由你懲罰。在受到懲罰之後,有些孩子心裡就會留下不公平的感覺,他們不會將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為上,而是對懲罰他們的人充滿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受屈辱。我不就是沒交作業嗎,為什麼要請我的家長來陪讀,讓我的家長也跟著受到屈辱。

  邏輯後果對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勵性的,然而卻經常被誤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運用得當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從中學到有助於他們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責任感和義務感的大量東西。用邏輯後果而不是懲罰作為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的一種方式會更有效,更長效。

  作者文章中舉例琳達寫作業喜歡在課桌上敲鉛筆,這會干擾到其他孩子。老師讓他選擇是停止敲鉛筆,還是交出鉛筆等別人寫好作業後她再寫。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體驗邏輯後果,是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選擇,並且私下裡把後果告訴孩子,並不是有效運用邏輯後果的唯一指導原則。倘若如此,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挨一頓打似乎也很合理了。吃苦頭不是邏輯後果需要的條件。因為邏輯後果的目的是為了停止不良行為並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為了報復而給孩子造成痛苦。所以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變成有貢獻的行為,對於鼓勵孩子停止或大大減少不良行為很有效。

  不論孩子錯誤的目的是什麼,邏輯後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適合。或許是我們給孩子佈置的作業毫無意義,或許是老師根本就沒有讓孩子參與制定作業計劃,並且沒有讓學生感到寫作業的重要性,這個作業對自己的學生有多麼的需要,或許是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討論應該做怎樣的作業,怎麼去做,為什麼需要做。沒有什麼事情比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了。所以,我們可以定期召開班會,所有的班級事務都由學生自己參與討論,所有的班級規則都有學生參與制定,這些會帶給學生民主,帶給學生尊重,讓學生感受在在這個集體中的存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從這裡我們也會反思,我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對孩子的發展有多少引領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有多少影響?

  讀書吧,一本值得閱讀的書,帶給我們太多的反思,也許這些反思,會促我們循序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2

  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不要……”卻很少說“你要……”“如何做才能……”。《正面管教》之謂正面,在於教我們用正面的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教養孩子,一步一步教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才能既不嬌縱也不嚴厲。

  什麼是正面管教

  曾經,家長、老師們對孩子嚴厲控制、動輒懲罰。後來,很多人又矯枉過正,走向嬌縱、溺愛。誠然,過度嚴厲或嬌縱都不可取,但除了在兩者之間來回搖擺,人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很多人認為嚴厲和懲罰有效,且效果立竿見影。懲罰確實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是人們往往忽略它的代價和長期效果。事實上,孩子會用憤恨、報復、反叛、退縮中的一種或全部作為長期回敬我們的懲罰。

  正面管教理論指出,父母和老師們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書裡邊有一些非常獨特而且有意思的工具,比如說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工具,叫積極的暫停。在大家鬧僵了,開始生氣了,開始權力爭奪,開始報復的時候,我們喊暫停。讓大腦從“原始腦”切換到“理性腦”,事實上,我們在試圖解決問題之前,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

  還有一種工具就是鼓勵和讚揚。心理學家做過測試,兩組小孩做拼圖以後,一組小孩被表揚說:你真聰明。這個叫做讚揚;對另一組說:你們真是有探索精神,你們真棒。後來發現被表揚真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地選擇了更簡單的拼圖。而被表揚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地選擇了更難的拼圖。鼓勵與讚揚不同。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行為,針對努力以及改進,是尊重的欣賞的,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自信、自立。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好的教育方法,既可以用來教育孩子,更可以用來調整自己。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學會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3

  作為一本風靡全球的教育類書籍,《正面管教》(簡·尼爾森)確實值得仔細品讀。

  《正面管教》是以“積極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根據作者的的實踐經驗,為許多家長和老師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操工具。正如文題所示,書裡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正向教導”,它倡導教育者要透過鼓勵、感知孩子的感受等方式激發孩子內心向善、向上的力量,從而培養孩子具有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傳統的家教觀念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嚴格”成了必要的教育態度,“慈愛”變成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即使內心是慈愛的,然而,臉上還要端著嚴肅,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適時的打擊,潑冷水,避免孩子驕傲。這樣的教育觀念直接導致了親子關係的緊張,對抗的發生。近幾年,隨著“正面管教”的興起,這樣的教育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可以說,隨著孩子接收知識渠道的增多,他們對於師長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崇拜和敬畏,因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只會帶來更大的阻力。《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適時而變,比較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特點。

  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結晶,其中有幾點讓人印象深刻。

  其一,《正面管教》指出,有效管教的有四個標準:一是教育態度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二是教育行為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三是教育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四是教育內容是否能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和善是指在教育孩子時,語氣要平和,不要情緒化。堅定是指教育時,家長或者老師要堅守原則,不能毫無底線,過於寵愛。而父母和教師在堅守原則時,不能過於強勢,態度要和善。良好的態度是溝通的前提,堅守原則和底線是教育的基石。

  作者一直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是由於他們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假如教師在實施教育行為時,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歸屬感和價值感,那麼,教育行為是有效的。而哪些教育行為能為孩子提供歸屬感和價值感?作者提出,傾聽、共情,認同,激勵等行為能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判斷一個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作者指出,這要看這種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很多家長會進行懲罰,之所以要進行懲罰,很多家長認為,懲罰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避免以後再次犯錯。然而,尼爾森教授認為,懲罰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鼓勵或者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有時候,孩子受到懲罰後,會因為生氣而不去反思自己行為,他暫時不幹“壞事”只是畏懼懲罰,而不是認識到問題所在。很多孩子還會繼續幹“壞事”,只是行為更加隱秘而已。教育不是看管,而是透過鼓勵,培養孩子形成自律。

  其二,《正面管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用的工具,即合作四步法。當家長與孩子發生摩擦,或者老師與學生髮生衝突時,可以採用以下四個步驟:一是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三是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第一步是拉近兩位溝通者心理距離的方法。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原因之一是矛盾雙方互不理解,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只有理解學生的感受,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而教師在表達出對學生的理解後,還要表達出對他們的同情,感同身受能讓人產生感激之情,從而使對方放下敵意,平和溝通,這樣,溝通雙方也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在與對方建立好良好關係後,教育者可以著手解決雙方的矛盾,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表達感受時,注意要客觀地描述事實和感受,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觀評論,例如,你可以說:“你今天在課堂上對我大聲地反駁讓我心理難受。”這樣的描述是比較客觀的。假如你說的是“你總是喜歡頂撞我,讓我很沒有面子”,這樣的描述可能會激起學生的憤怒,因為“總是和頂撞”這兩個詞是帶有評價性質的,會讓人內心不愉悅。因而,客觀地描述事實、表達感受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困擾,從而理解教育者的教育行為。“合作四步法”的最後一步是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作者一直強調,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教育者要關注問題背後的原因,然後把重心放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放在懲罰孩子這件事情上。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需要教師或者家長引導孩子想出來,不是教師或者家長直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三,《正面管教》提倡師生或者親子一起解決問題。尼爾森教授指出,教師可以嘗試在班裡召開民主會議,師生一起探尋解決班級存在問題的方法。具體操作是每一位同學提出一個本班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召開會議之前,選出一個問題,組織學生在民主會議上輪流發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說,問題一旦被提出來進行討論,這個問題可能就被解決了。尼爾森舉出一個例子,她說有一位老師發現他們班同學近段時間經常嗑瓜子,後來她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那次會議學生似乎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老師比較煩惱,後來有位學生告訴她,班級嗑瓜子的現象少了。她才意識到,原來問題被提出來討論後,可能就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而問題就被慢慢解決了。所以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召開民主會議,解決班級問題。而在家庭中,家庭會議也十分重要,家長透過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教育管理中來,慢慢變得自律,有責任心。尼爾森教授這種教育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雙方的,受教育者只有內化了教育內容,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主動參與教育,就是對教育積極內化的過程。

  《正面管教》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教育類書籍,仔細研讀,用心實踐,我相信很多教育難題會迎刃而解。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4

  正面管教的書本中好多概念讓我意識到我傳統的觀念或者傳統的養育方面需要進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次大變動。在書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如何與小孩子更加友好,親密的大門。

  “和善與堅定並行”。感覺上我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到尊重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有時候讓我疑惑的是我是否讓他學習到了尊重或者尊重他人呢?書中說過“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但是如何去做到和善與堅定呢?

  我們總會習慣性對孩子進行說教,並對孩子提要求,孩子經常以抵制或反叛作為回應。孩子是隨時隨地的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的歸結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

  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透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我們培養成“討好者”或者“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書中有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有助於我們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話語,之後自己在生活中要將這些話語運用起來。

  有時候我不知道如何能夠去讓孩子感覺我們的愛吧。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怎麼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小孩只有感受到愛後才能夠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就如書中所說我們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透過犯錯誤來學習時,我們是否就不會介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呢!反而可以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年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夠照著去做。

  在我沒有接觸書本之前我會在女兒在一些犯錯誤的時候會告訴她:“早跟你說過了”,“讓你不要這麼做,你不聽”等等的話語,在接觸書本後感覺到我的話語是會讓他失去自信,不敢冒險,逃避事情,害怕等等情緒。希望自己之後可以告訴她:“太好了,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面又可以學習了。”

  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接觸書本後我才知道所謂的不良行為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或者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導致我們轉向受“原始腦”操縱中。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利之爭如此常見的原因。書中提出了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使我們瞭解到孩子是透過這些方式在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這樣我們之後可以運用這四種錯誤目的表從中尋找我的感覺對應上去從而她現在是透過何種方式在尋找自己的價值感從而我們找到相對應的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他,從而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5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諸多批判、期望、職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6

  作為一名普通的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常常困擾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不十分明晰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達到圓滿有效。孩子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是我學著作一名合格家長的過程。我透過與優秀孩子的家長、老師的探討,不斷地自我反省並改進自己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也讀了大家公認的育兒方面的一些好書。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剛讀完兩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國外著作,心靈被觸動,深有感慨。這裡摘錄一段與大家共享:

  “魯道夫.德雷克斯把對待孩子時和善與堅定並行的重要性教給了我們。“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對孩子的管教,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都應該避免兩種極端情形。孩子的要求和行為不論對錯全盤服從,過於溺愛與嬌慣的結果最終很可能培養一個寄生蟲;無論何種情形都由家長主觀臆斷,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無原則服從、過度控制的結果也只可能造就一個 毫無創新力的應聲蟲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基礎上,找到一些易於被接受的處理方式,既讓孩子體會到愛與關懷(和善),又讓他們自覺遵從一些必須的準則(堅定)。相互的理解與尊重,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講究技巧的。

  希望透過我們家長和老師的不斷自我完善與正面管教方式的實施,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集陽光、向上、富有責任感等諸多美德於一身之人。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7

  昨晚吃過晚飯,我們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兒子,在返回來的路上,我與大家商議:“今晚我們開一次家庭會議好嗎?”“好啊!”大家齊聲贊同,看到家人支援的態度,我的心裡也特別高興,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馬上開始我們期盼已久的家庭會議。

  走到家時7:45,小女兒累得躺在沙發上休息,兒子跑回他的臥室檢視自己的寶貝東西,孩子的爸爸又順手拿起沙發上的《三國演義》看了起來,一個個似乎都很忙的樣子,“看大家還沒有做好準備,這樣吧,五分鐘的時間請大家準備一下,我們的家庭會議定於7:50準時開始。”大家沒有異議,於是,我也趕快跑到廚房喝一杯水,讓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準備就緒,時間也悄然而至,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沙發上,我拿來紙和筆,兒子做記錄,我是主持人。“家庭會議現在開始!首先我宣佈一下家庭會議的原則,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決問題。”然後進行了一番解釋。兒子在本子上飛快地記錄著,小女兒也興奮地坐在小凳子上一個勁兒地直拍手。“會議第一項是致謝。感謝你們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飯,感謝小寶中午我去奶奶家時在路上接我,感謝小苗晚上媽媽擇菜時送來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著,兒子不好意思地抿著嘴,小女兒樂得笑開了花。其實,剛才在做準備的五分鐘的時間裡我就在想我要感謝什麼,本來以為很難發現的內容經我細細回顧原來都在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輕輕的感謝,沒想到帶給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許平時,我們太多地關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沒有做好,說得更多的是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視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間誠心誠意的互相道謝。孩子的爸爸也接著說:“感謝你們的媽媽做好了晚飯,感謝小寶從老家帶回了捎來的東西,感謝小苗剛才幫爸爸拿剪刀。”呵呵,沒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啊!接下來,兒子的致謝開始了:“感謝爸爸媽媽剛才教育我騎車子要小心,感謝小苗上樓時幫我拿東西。”兒子剛才回來的路上,騎著車子在馬路中間,很危險,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訴他騎車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快慢無所謂,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不要騎快車、騎逞能車。孩子又想起了剛才的事情。最後輪到小女兒了,她想了半天,搖搖說:“不知道。”我們在旁邊一起提示她:“剛才吃的飯是誰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誰牽著你的手的?“經我們一番提醒,小女兒也像模像樣地致謝一番。非常順利,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會議的第二項,解決我們的家務問題。

  平時一日三餐主要以我為主,打掃衛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兩個人來做,孩子們參與得較少。自己獨攬家務活不僅累得腰痠腿疼,而且還會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責任感,所以,我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勞動的機會。首先我們透過一項決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於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等這些公共空間的衛生進行認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或者時間認領自己可以完成的衛生任務。兒子認領的任務有:刷碗、掃地並嘗試每週做飯兩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廳與大衛生間的拖地任務兼每天的早飯,小女兒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剛才吃完晚飯就是小女兒擦餐桌,她也感覺自己特別能幹。“你還可以擺鞋子呀!”兒子在旁邊提醒,是啊!小女兒平時喜歡把放在門口的鞋子一雙雙的擺放整齊,兒子一提醒她也連忙答應下來:“對,我擺鞋子。”剩下的家務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飯菜及廚房的打掃。我一下子感覺輕鬆多了。

  最後我們還確定了每週一次家庭會議的時間。就這樣,第一次家庭會議圓滿結束,大家感覺很滿意,小女兒還戀戀不捨地問:“媽媽,還開會嗎?”期盼下一次家庭會議吧!同時也期盼透過家庭會議能夠共同解決我們家庭中的問題,讓家庭更和諧,孩子們更懂事。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8

  初次接觸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在一個育兒群中一位媽媽分享的音訊,覺得這就是我想要找的方法,於是買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終生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樣的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教育孩子的例項,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經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遷怒於孩子,也會為了節省時間而代替孩子做了許多本應讓孩子自己的事。一直以來我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和我自己都感到很難受,在孩子的眼裡,媽媽總是看我不順眼,在我的眼裡孩子總是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樣子。

  那麼怎樣做才算有效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

  1、是否和善於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為基礎。“和善而堅定”代表了家長的態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記住這幾個字會讓我們與孩子的相處中變得更加平靜。

  從接觸正面管教後,我嘗試著把這個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剛開始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方法中,於是就趕緊讓自己暫停,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以後,再去和孩子談談當時的感受,讓孩子也發表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發現更能把問題愉快的解決,還能想像一下下次發生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9

  家長要學會肯定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把每次犯錯當做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愛。最好選擇在平靜的時候處理問題,這種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們來看看嚴厲的教育方式:用嚴厲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內是有效的,長期來說會產生四個反彈:

  1、憎恨;

  2、報復;

  3、反叛;

  4、退縮。這四個詞語是孩子所做的反應。

  越是嚴厲,孩子的自尊水平就越低,從而就沒有自律性。當父母盯著孩子從小到大學的時候,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其實孩子在那時是沒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彈簧,不斷的積壓、把壓力放到最大的時候,父母放手的時候,就立馬反彈了,所以一到大學就懈怠了,就放縱自我了。試問家長是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父母應該像個導遊一樣,去解讀、去告知。

  可以學著,用和善而有邊界的愛,讓孩子找到自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覺得有人愛。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找歸屬感,希望有人愛。童年沒找到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會到成年後從配偶哪裡獲得。

  拜託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長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堅定。

  當與孩子有正面衝突的時候,學會轉身離開,告訴孩子:今後每當你讓我生氣的時候,我都會轉身離開。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回來和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真正的自尊是讓孩子感到有價值的,如何贏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愛的聯絡,當孩子表現出錯誤的時候,父母會說,媽媽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以告訴事情的自然後果,沒關係的。學會了什麼?

  把孩子的犯錯當作是學習,而不是譴責。如果一味的譴責知道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想劃清界限和孩子,你認為這不是父母的錯,我教過他了,其實是自我怕受到譴責,不能面對問題。讀後感·因為父母也有習慣性的不願意面對困難,這是一種自然性。但是當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對他所遇到的問題的時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學會道歉,向孩子。真誠的道歉,尋求原諒,找到解決方法。任何一個家庭都會犯錯的,當孩子學會道歉的時候,家庭會出現很多修復的機會。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40

  作者最開始提出了一個問題,也是很多父母和家長的疑問,即“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沒有在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種責任心和上進心了呢?”,對此,魯道夫·德雷克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的見解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這個給我的感想就是時代在變化、歷史在發展,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既往的經驗和觀念上面,育兒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老是想著“我當年沒有如何如何不還是正常長大了”、那怎麼有能期望小孩好好成長呢。再有就是不要拿著以前對待小孩的標準和尺度來要求現在的小孩,畢竟大家處的時代和文化環境都不同了,像是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追求小朋友吃好喝好“胖乎乎”的,現在則更關注的是“健康”,等等。

  幾個比較觸動我的關鍵詞

  和善與堅定。這是作者多次強調的對待孩子的態度。其中“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父母和老師會習慣性對孩子進行說教,並對孩子提要求。孩子們經常以抵制或反叛作為回應。多學習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有助於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話語,並增進孩子們的合作。

  行為不當。作者對行為不當進行了全新的定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

  不良行為。同樣,作者指出,所謂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而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

  對上述3個概念加以深入理解,就能正確看待小孩子的所謂“不良行為”並加以和善而堅定地應對。當然了,具體到行動上面如何應對、怎樣應對還需要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共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