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技術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機械製造技術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課程設計師不少工科生不可避免的課程,下面是機械製造技術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參考閱讀!
【最新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一】
經過兩週的奮戰我們的課程設計終於完成,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我學到得不僅是專業的知識,還有的是如何進行團隊的合作,因為任何一個作品都不可能由單獨某一個人來完成,它必然是團隊成員的細緻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後在將所有的部分緊密的結合起來,並認真除錯它們之間的運動關係之後形成一個完美的作品。
這次課程設計,由於理論知識的不足,再加上平時沒有什麼設計經驗,一開始的時候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從何入手。在設計過程中,我透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並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不少知識,也經歷不少艱辛,但收穫同樣巨大。在整個設計中我懂得許多東西,樹立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難和成功時的喜悅雖然這個設計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設計的最大收穫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係更進一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麼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裡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在這種相互協調合作的過程中,口角的鬥爭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的處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和埋怨.這不僅僅是在類似於這樣的協調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這樣的處理能力,面對分歧大家要消除誤解,相互理解,增進解,達到諒解..也許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關鍵還是看我們的心態,那種處理和解決分歧的心態,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
經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們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次的課程設計不僅僅有汗水和艱辛,更的是苦後的甘甜。
【最新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二】
經過緊張而辛苦的四周的課程設計結束,看著自己的設計。即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自己的設計終於完成啦,擔憂的是自己的設計存在很多的不足。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著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透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課程設計題目是:設計膠帶輸送機的傳動
裝置(如右圖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環境多飛塵 滾筒圓周力F是1500牛 帶速v是1.6米每秒 滾筒直徑D是250毫米 滾筒長度L是600毫米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我們共分為8個階段:
1、設計準備工作2、總體設計3、傳動件的設計計算4、裝配圖草圖的繪製5、裝配圖的繪製6、零件工作圖的繪製7、編寫設計說明書8、答辯
在前幾周的計算過程中我遇到很大的麻煩,首先是在電機的選擇過程中,在把一些該算的資料算完後,在選擇什麼電機型別時不知道該怎麼選擇,雖然課本後面附帶有表格及各種電機的一些引數我還是選錯,不得不重新選擇。在電機的選擇中我們應該考慮電機的價格、功率及在設計時所要用到的傳動比來進行選擇,特別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成本。 在傳動比分配的過程中,我一開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減速機的傳動比分成4,最後導致在計算齒輪時遇到很大的麻煩。不得不從頭開始,重新分配。我們再分配傳動比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後的齒輪計算,使齒輪的分度圓直徑合理。
在把電機的選擇、傳動比選定後就開始進入我們這次課程設計的重點:傳動設計計算。在一開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在楊老師和張老師的熱心講解和指導下,明白傳動設計中齒輪的演算法和選擇。在選定齒輪型別、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時,我們一定得按照書上的計算思路逐步細心地完成,特別一些資料的選擇和計算一定要合理。當齒輪型別、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選擇完成時,在分別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和按齒根彎曲強度計算,最後透過這兩個計算的對比確定分度圓直徑、齒輪齒數。
這次設計中最後一個難點就是軸的設計,在兩位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我採取邊畫邊算的方法,確定低速和高速軸後又分別進行校核,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軸的校核是個難點,由於材料力學沒怎麼學好導致計算遇到麻煩,這也充分的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綜合性。在平時的學習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將會給以後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在計算結束後就開始畫圖工作,由於大一的時候就把製圖學,又學電腦製圖導致很自己手工畫起來很吃力,許多的畫圖知識都忘記啦,自己還得拿著製圖書複習回顧,導致耽誤許多時間,透過這次的課程設計我更加明白我們所學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學好學的學硬。在畫圖過程中,我們應該心細,特別注意不要多線少線同時也要注意圖紙的整潔,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圖。
說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著手清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3周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悅即刻使倦意頓消.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 透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幹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緻.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2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但一想起周偉平教授,黃焊偉總檢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後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成一種高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三週是課程設計,使我發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那麼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並不會用.想到這裡,我真的心急,老師卻對我說,這說明課程設計確實使我你有收穫.老師的親切鼓勵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是您嚴厲批評喚醒我,是您的敬業精神感動我,是您的教誨啟發我,是您的期望鼓勵我,我感謝老師您今天又為我增添一幅堅硬的翅膀.今天我為你們而驕傲,明天你們為我而自豪。
【最新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三】
機械課程設計接近尾聲,經過兩週的奮戰我們的課程設計終於完成,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透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著手整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兩週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悅即刻使倦意頓消.
或許很多人認為課程設計兩週時間很長,可我們卻絲毫未感覺到時間的充裕,這些天我們每天早出晚歸,除在寢室休息食堂吃飯其他時間就窩在基地做課設。這兩週的時間大致的安排是第一週做選定題目、背景調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設計,這個過程中我們在網上收集資料,選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經過幾次不斷地反覆修改和討論,我們基本確定題目和實現原理。第二週的任務就著重在詳細設計。這個階段我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我和黃彥鑫由於有一些建模基礎,負責建模和動畫,彭浩負責文件、圖片的`整理和說明書。我想這是我最充實的幾天,經過概念設計後我們對方案都認為有深刻的解,可是真正落實到細節,我們低估它的困難性,每一個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確定,一個螺釘、一個軸承、一個卡簧都要裝配,從來沒有體會到裝配原來也這麼的有技術含量,經過四天的努力,我和黃彥鑫還是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這期間我想最痛苦的並非我,而是我的筆記本,幾乎每次都是以宕機而告終,最後裝配體裡一百多個零件,三百多個裝配約束,只要修改一個尺寸,就要驅動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後做動畫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刪掉如圓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結構特徵,甚至一些不影響約束的螺釘螺帽和卡簧,即便是這樣動畫也渲染近八個小時。這期間痛苦過糾結過,鬱悶過猶豫過,可是也只有經歷過才能學到知識,我們使用的機構型別比較多,這促使我對機械原理的理論知識有新的理解,槽輪中槽數的選擇和撥盤圓銷的選擇、凸輪的輪廓設計和運動效能分析及其最佳化、齒輪的模數齒數的選擇和變位係數的計算、曲柄滑塊中急回特性的應用和杆長的設計,這每一點都要用理論來指導,例如,我以前從來真正不明白為什麼變位齒輪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設計好的嗎?為什麼還要湊呢?只有自己親手設計東西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所以也真正認識到學好機械原理的重要性。
我收穫的另外一點或許是我對設計方法的認識,對CAD的認識,之前學過一些CAD軟體,也跟老師做過一些建模和軟體測試的專案,而真正這麼完整的自己用CAD軟體細緻的表達出自己的設計思想還是第一次,CAD畫圖,最重要的是什麼?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可能理解不同,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時時刻刻記住自己使用CAD畫圖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進行工程設計,不管是什麼專業、什麼階段,三維的或者二維的實際上都是要將某些設計思想或者是設計內容,表達、反映到設計檔案上。而圖,就是一種直觀、準確、醒目、 易於交流的表達形式。所以我們完成的東西(不管是最終完成的設計檔案,還是作為條件提交給其他專業的過程檔案,一定需要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設計 思想、設計內容。 有這個前提,我們就應該明白,好的計算機建模應該具有以下兩個特徵:清晰、準確。
由於以前的一些經驗,這次我沒有按照傳統的從零件設計,然後裝配、檢驗、運動模擬,而是嘗試一種耳熟能詳但是沒有實踐過的設計方法:自頂向下設計。這是一種逐步求精的設計的過程和方法。對要方案進行分解,定義出各個模組和機構,而將其中未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子任務放到下一層次中去解決。這樣逐層、逐個地進行定義、設計和除錯。 按自頂向下的方法設計時,我們首先要對所設計的系統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然後從頂層開始,也就是從裝配體開始連續地逐層向下分解,分解到到子裝配,最終到每一個零件的引數和定位以及標準件的選擇.這樣設計速度明顯會加快(這也是我們能這麼短時間內完成建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各個模組之間相互獨立,耦合性低,最終也不回出現各個模組之間運動矛盾或者干涉等問題出現。
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 透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幹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緻.也讓我體會到合作與雙贏的快樂。
我的心得也就這麼多,總之,不管學會的還是學不會的的確覺得困難比較多,真是萬事開頭難,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後終於做完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此外,還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必須透過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有些東西以為學會,但真正到用的時候才發現是兩回事,所以我認為只有到真正會用的時候才是真的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