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在教育事業中,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培訓之後都有什麼心得體會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從“素質教育”到“課程改革”,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三尺講臺”到“師生間親密的合作者”,這一步步的課堂教學模式無不體現著新課程改革的結晶,讓校園裡的讀書聲洋溢著喜悅的節奏,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近年來“高效課堂”這個名詞走近了我的教學生活時,我有幸參加了南票區教師進修學校舉辦的“高效課堂教學流程培訓”的專題培訓,聽了趙立平老師的講座,對於“高效課堂”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高效課堂就是如何在日常教學的每一節課堂中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能夠快樂地獲得高效益發展。要實現這一目的,我想結合自己的體驗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理念的轉變和角色的定位

  “改改改,學生不斷在考試;變變變,內容再變也要老師教”這種思想在教師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導致很多教師認為以自己現有的知識量來教學生綽綽有餘,自己已過了學習的年齡。這不就驗證了一個資訊:中小學老師仍90%以上的人不再讀書,沒有課題,不會寫文章,沒文章可發表。這是個多麼令人深思的數字呀!因此教師必須開展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與時俱進結合自身實際學習課改前沿理論,同時還要加強職業道德學習,做一個有個性的教師。

  大家都知道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課堂的主宰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過本次培訓我深刻認識到教師應該將自己定位在導演這一角色中,創設各種活動讓孩子參與,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會傾聽學生,讓學生真正促進會到老師就是自己的合作者、夥伴、甚至是觀眾。

  二、反思課堂教學過程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實施十餘年了,我們大部分都換湯不換藥,課堂教學流程僅限於“教師在新課前的匯入 講授新課 課堂小結 佈置作業”這幾個步驟。從上述課堂教學流程中不難看出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從頭講到了尾,雖然教學流程中會插播課改中常表演的“小組討論交流”或教師的“你真棒”等形式,但從本質上看它還是一個滿堂灌。所以從趙立平老師的講座中我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成長體驗的超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用趙立平老師的話來說學習即體驗,那麼學習就必須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這也是高效課堂要教會我們做的,讓課堂成為學生體驗和展示的舞臺,教師不再唱主角戲,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把握,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此時我們也生搬硬套地講究高效,必須要結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掌握高效課堂必備流程的同時,能靈活運用其它流程,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反思,讓高效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還學生一個快樂健康、樂於學習的課堂。

  三、課堂中師生的高效學習

  要想使課堂教學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因為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前提保障。首先,就要給學生分組。因為農村學校班級學生少,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同桌一小組,前後排一大組,特意把小組長放到後排。分好組後教師就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他們如何給小組成員說清楚講明白,要給小組制定目標。其次,我們既然給學生分了組,那麼教師該做些什麼尼?和以往一樣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嗎?不是的,當發現問題時小組就會交流,這時教師應該悄悄地不作聲,邊聽邊看,確定自己要講哪個問題或者由哪位學生替自己來講,如果講不清再進適時地點播。最後就是要建立相應的小組評價方式。分組後我們的學生就成了“兵教兵,兵練兵”的學習方式,所以評價自然要以組為單位,不能單一地對哪位同學進行表揚,而是要把小組成員捆綁在一起,這樣做既帶動了組員的上進心,組長的責任心,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這次高效課堂途徑與方法的培訓學習猶如一場及時雨,讓我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我相信只要我們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敢於創新,勇於實踐,認真反思,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一定會迎來教育的美好春天!

  課堂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中考結束後,我校13位教師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報刊社培訓中心組織的高效課堂影子培訓班,來到了全國聞名的洋思中學,從課上到課下,從聽課到講座,從認真看、仔細聽到面對面的提問、交流,從普通教師到教研組長再到學校管理層面,這幾天的學習給每位學習的老師帶來了思想和方法上的震撼,一個緊張、有序、樸素的洋思課堂逐漸清晰起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及這種課堂模式背後的用心教書、不斷創新、持之以恆的洋思精神也逐步清晰起來。今天,我想就洋思中學的高效課堂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聽完洋思中學第一堂公開課就讓我感到,洋思中學的課堂是有序的,所有的學生都非常守紀律,學生好象是經過特別訓練似的,說話、做事都有條不紊,老師一聲令下,每個學生都精神抖擻,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不懈奮鬥著,沒有一個學生越雷池一步,即使是合作學習階段,所有學生都在探討、研究和商量,沒有一個學生廢話。是什麼原因讓學生這麼“聽話”呢?是什麼原因讓洋思的課堂這麼“有效”呢?我想我是這麼理解的:

  一、成功的規範教育保障了課堂的高效。

  洋思中學總是比別的學校提前3天開學,開學後,老師並不急於上課,傳授學生各科知識,而是利用這三天的時間讓學生背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守則》,以及洋思特有的《課內規定》和學校內的各種規章制度,用制度來規範學生的各種行為,有課上的也有課下的,甚至有吃飯的行為規範、睡覺的規範、走路的規範等等,用年級組長曹偉林的話說叫做管理上“滴水不漏、密不透風”。每個任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也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給學生一些特殊的課堂行為規範,以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配合老師完成各節課的教學目標,例如,英語教師會特別要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語文教師會要求學生課前大聲讀課文;數學教師會要求學生做題的規範性等等。有了這些規章制度後,日常的檢查也必須到位。洋思中學每個班級門口都有這個班級的班級名片,除了展示班主任老師的姓名和班級特色外,還有一欄要展示今天受到表揚學生的照片。學校內每個班級都有攝像頭,記錄下每個班級每節課的紀律情況,違反紀律的同學要在課外活動的時候留下來抄寫《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寫清楚自己違反了哪條規範,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以後應該怎樣做。就是這樣反覆抓、抓反覆、一盯到底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正是這樣密不透風的管理,讓學生非常“聽話”,讓良好的課堂紀律為高效課堂提供了保障。

  二、教師的集體備課成為提高課堂效率最有利的前提。

  聽過幾節公開課後,發現洋思中學同一學科的同一堂課有基本相同的課件和當堂達標試題,各科所出題目的覆蓋面廣、典型性強,都是一些課標中明確要求、中考中容易出現或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題目緊扣教學目標,質量很高,而洋思中學教師的平均年齡只有32歲,這麼高質量的課堂設計一定是備課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洋思中學教研活動的高效性。學生手中沒有老師們要求購買的各種習題集,學生學的依據除了課本外更多的是老師們給學生設計印刷的課堂訓練和過關測試題,而老師們將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備課、作題、出題上了。同一個教研組的老師們在一個辦公室辦公,辦公室的書桌象教室一樣是一個朝向的,老師們有的拿者一本厚厚的習題集忙著作題,有的在電腦上完成備課,有的埋頭批改學生的考試試卷。集體備課分為自備、研備、改備和回備四個環節,備課的要求其實和我們學校也是大同小異,問題的實質是洋思的備課活動是實實在在的,沒有折扣,備課的目的就是集大家所長,就是為課堂服務,就是為更有效的教好學生。所以,高效的教研活動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課堂第一分鐘把學生領上學習的“高速公路”。

  課堂第一分鐘,老師要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指導,學習目標不要求學生讀出來,但要求學生認真看,最好能夠記住,而學習指導要作到四個明確,即:明確學習內容,明確學習要求,明確自學時間,明確自學後的檢測方式。經過發展的洋思教學模式不要求學生的課前預習,也沒有專門的閱讀指導,但課堂一開始的自學指導卻是一堂課的主旨所在,可能剛開始的學生不知道重視這課上的第一分鐘,忽略了老師的指導,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會不斷的體會到老師的課堂學習目標,不斷的得到同學和老師的糾正,不用幾節課,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課前學習目標的重要性,也就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自學的高速公路了。

  四、先學後教和二次備課既補差又培優。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洋思中學課堂模式的'靈魂,洋思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的知識是“習”得的,這個先學後教的過程,就是學生“習”的過程。先學是學生在教師自學指導下的先學,後教不僅僅是教師的講解,主要還是學生之間的糾錯、討論和探究。因為有了先學,教才有方向;因為有了先學,教師才能掌握學生真實的認知情況;因為有了先學,才有了學生獨立的思考;因為後教也不是教師的單純講解,才“逼”得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等、不靠。教師在學生的先學後教環節中是觀眾、是引導者、也是裁判。是觀眾,而且是有孫悟空火眼金睛的觀眾,發現學生在學時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要站在講臺上,要走到學生中間,一看、二聽,腿勤、眼勤,但嘴不能勤,發現問題只是第一步,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後教解決問題才是目的。所以,教師的腦子也要勤,在腦子中進行課堂的第二次備課,設計不同的方法和步驟,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這裡教師又起到了引導者和導演的作用。看似簡單的先學後教其實教師並不輕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所要教授的知識特點,還要關注所教學生的不同情況,既要補差,又要培優,教師儘量少講解,少說話,還要駕御這樣的課堂,最後對學生的探討結果還要總結提升,所以,這個環節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

  五、當堂訓練為課堂提供客觀真實的評價。

  洋思的課堂改革最先開始的就是當堂訓練,可見當堂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洋思中學注重培養學生“每天象考試一樣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當堂訓練來實現的,但當堂訓練又不僅僅有考試的模式,它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學的情況,也是一堂課的成果驗收階段,通過當堂訓練教師發現了學生真實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堂訓練逼著教師精講,逼著學生學會,從而又進一步對課堂紀律、集體備課、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檢驗和促進。

  六、嚴格的“三清”運動督促課堂的高效性。

  洋思的“三清”包括堂堂清、日日清和週週清,堂堂清是關鍵,週週清和日日清是透過不同的制度保障完成的。其實,有了堂堂清,日日清和週週清也變得輕鬆了。“三清”運動的落實成就了洋思的高效課堂,保證了“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目標的實現,它和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模式相互輝映,將課堂的高效落到了實處。

  教育家呂型偉先生說過,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運用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應該在“靈活”上作足文章,學習洋思中學求真、求實、做細的教育教學理念,創造性的使用學習的各種知識,才能將洋思模式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