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言志的詩句

借物言志的詩句

  託物言志是一種寫作方法,常見於古典詩詞中。它它透過描摹客觀事物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借物言志的詩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借物言志的'詩句 1

  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3、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5、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6、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8、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9、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0、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2、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13、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14、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鬚教此地生。

  15、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9、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借物言志的詩句 2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5、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7、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借物言志的詩句 3

  戴叔倫【題黃司直園】為憶客歲梅,凌寒特地來。門前空臘盡,渾未有花開。

  戴叔倫【答崔法曹】後會知不遠,今歡亦願留。江天梅雨散,況在月中樓。

  司空曙【新柳】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撩亂髮青條,春風來幾日。

  鮑防【狀江南·孟春】江南孟春天,荇葉大如錢。白雪裝梅樹,青袍似葑田。

  潘孟陽【春日雪以迴文絕句呈張薦權德輿】春梅雜落雪,發樹幾花開。真須盡興飲,仁裡願同來。

  王涯【春閨思】雪盡萱抽葉,風輕水變苔。玉關音信斷,又見發庭梅。

  劉禹錫【傷獨孤舍人】昔別矜年少,今悲喪國華。遠來同社燕,不見早梅花。

  孟郊【旅行】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野梅參差發,旅榜清閒歸。

  【蓮】唐·唐彥謙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蕊,玉露洗殘紅。

  借物言志的詩句 4

  《秋夜望單飛雁》庚信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復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何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樸直,誰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小學經典名言名句 經典名言名句大全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樸直,待到雪化時。

  借物言志的詩句 5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 王冕《墨梅》

  李賀【竹】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經入用,一節奉王孫。

  虞世南【蟬】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金風抽豐。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 鄭燮《竹石》

  杜甫【嘆庭前甘菊花】

  簷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

  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採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陸游【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野滿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馬詩

  和凝【望梅花】

  春草全無訊息,

  臘雪猶餘蹤跡。

  越嶺寒枝香自拆,

  冷豔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

  吹入誰家橫笛?

  列名通地紀,疏派合天津。波隨月色淨,態逐桃花春。照霞如隱石,映柳似沉鱗。終當挹上善,屬意澹交人。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杜荀鶴【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一直等到凌雲始道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