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詠雪詩句及賞析
鄭板橋詠雪詩句及賞析
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大書畫家,有“康熙秀才、雍正單人、乾隆進士”之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鄭板橋詠雪詩句及賞析,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原文】
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創作背景】
初到揚州的鄭板橋,窮困潦倒暫住焦山別峰庵時,巧遇馬曰琯馬曰璐二人,之後結下深厚友誼。之後在大雪紛飛的一日,鄭板橋冒著風雪前往小玲瓏山館訪問二人,正遇到一群讀書人正在賞雪吟詩。他們見鄭板橋身著粗布衣,以為他不動作詩,便故意為難。哪知鄭板橋不慌不忙、不動聲色地吟出了這首詩。
【賞析】
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鬥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作者簡介人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作者簡介】
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蘇州,後遷興化。出身窮苦,天資奇縱。自幼讀書聰穎,但屢試不中,至乾隆年(1736)中進士,自稱“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為人正直,不阿權貴。因為荒年開倉賑濟貧民,又助農民勝訟而得罪了豪紳,被迫罷官回家。除了在任十多年七品官外,其餘時間他均在揚州,靠作畫、賣畫為生。
鄭板橋的故事
鄭板橋曾有詩云:“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雲霞看新綠。”這首詩是鄭板橋描述自己畫竹的藝術體驗。透過對竹子長期而又細微的觀察,鄭板橋所描繪的竹子千姿百態,達到了匠心獨運、神韻高遠的`境界。
鄭板橋畫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在觀察和思考上不惜嘔心瀝血,從生活中獲取感受。鄭板橋有一段樸素無華的生動自述:
“餘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鼕鼕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為了求得對竹子的透徹瞭解,鄭板橋在夏天時把竹床放在竹林中,臥看新竹的生長氣勢;秋天,他用竹子作窗欞,透過紙窗觀看竹影的多彩多姿。鄭板橋愛竹如醉如痴,已養成一種竹癖,他甚至睡在齋房床上時,還在凝神靜聽竹子被風吹雨打的聲音!
在我國繪畫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藝術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畫家,似乎是鄭板橋。他是江蘇興化人,是揚州畫派的首領,以畫竹最為著名。現在,蘇州、杭州的許多名勝古蹟中都還有他的字畫的石刻、木刻和手跡(複製品)陳列。
鄭板橋是一個“怪人”,他在山東濰縣和範縣做了十二年“七品芝麻官”,因維護勞動人民利益被罷官,寓居揚州。二十年前就在揚州賣過畫的鄭板橋,這時已六十歲了,“告老”還鄉,名氣更大。他刻了三個印章,一曰“二十年前舊板橋”,一曰“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一曰“七品官耳”。名氣大,找他畫畫的人自然多。揚州是個“鹽商”聚會之區,有錢的人多,但越是有錢的人就越想揩油。揩油者即剝削也,養成了剝削習慣的人,往往以不花錢而得到名畫家的畫為樂。
1754年春,正是乾隆皇帝遊罷江南之後,鄭板橋的名氣更大了,向他索畫的人也更多了。鄭板橋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靳秋田,請他作畫,藉此機會,他就發起牢騷來了。他在給靳秋田的一幅題字上寫道:
“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這是為什麼?板橋接著寫道:
“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這個宣告一出,那些揚州的鹽商、富商,都知道鄭板橋的字畫,沒有報酬是難以得到的,但是,他們又要計較,如何以最少的報酬去取得鄭板橋的畫,到他家裡去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有的送幾個粽子,有的送一蠱“水晶餚肉”,有的說:“文人是不要錢的,所以我不敢送錢,只送上你最喜歡的十枚鹽茶雞蛋。”
鄭板橋一一拒絕了這些請求。1759年,他在自己的門前寫了一張“潤格”(為人做詩文書畫所定的報酬標準),題名為《謝客》: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潤格”之下,鄭板橋又寫了一首十分風趣的詩:
“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鄭板橋真正是要錢嗎?錢也是要的,在那個時代,鄭板橋由山東濰縣任上兩袖清風地回來,靠賣畫得來的錢為生,也隨時賙濟貧民。《清史列傳鄭燮傳》上說:(晚年)“嘗置一囊,儲銀及果食,遇故人子及鄉人之貧者,隨所取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