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全文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全文

  情之為傷,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憶,情之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縱使飛蛾撲火卻依然義無反顧,只觀情,傷人傷己,卻是一生無法割斷,落一筆長相思,揮灑多少痴情淚,飲一杯濁酒,品了多少世間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全文,歡迎參考~

  《折桂令·春情》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簡析】

  此曲寫得真摯自然,純乎天籟。題目為春情,寫的是少女的戀情。首三句說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瀾起伏。三、四、五句寫少女相思的病狀,用浮雲、飛絮、遊絲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離,十分貼切。六、七句寫病因,遊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縷餘音,彼此沒法相見,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後兩句點出相思病最難捱的時刻,燈半昏,月半明,夜已闌。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這意境與李清照《聲聲慢》詞所寫“乍暖還寒時侯,最難相息”相近。此曲押韻有其特色,開頭處連用“思”字三次,結尾處連用“時”字四次。連環重疊,寫法大膽而自然,頗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長寫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說:“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也寫得真率坦誠,不假辭藻而墨花四照,與這首[折桂令]異曲同工。所以,《堅瓠壬集》卷三說這兩曲“得其相思三昧”。

  【創作背景】

  徐再思最早為功名所困,“旅居江湖,十年不歸”,抑鬱頓挫,仕途蹭蹬。故國淪陷後,個人的悲劇,詩人開始追尋古代隱士的足跡,尋找自我解脫的良方,迴歸寧靜淡泊的精神家園。徐再思從無奈的執著追求到最後迴歸自我,隱居江南。在這處處是春,宜酒宜詩,猶如一幅真正山水畫的西湖中,詩人洗盡失意的感嘆,流露出欣喜、灑脫以及遠離紅塵的閒適與平靜。於是才有了像《春情》一樣以清新柔婉的筆峰抒寫著騷雅的情懷的美好詞句。

  【詩人著述】

  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閒生活與閨情春思,戀情、寫江南自然景物、歸隱等題材為主,也有一些贈答、詠物為題的作品。他雖與貫雲石齊名,風格卻不盡相同,貫雲石以豪爽俊逸為主,徐再思卻以清麗工巧見長。善於學習俗謠俚曲,擅長白描手法,抒情深細,對仗工整,風格清新秀麗。《太和正音譜》評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他的寫景作品以〔喜春來〕《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為佳,意境高遠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於煉字造句的特色。〔水仙子〕《夜雨》以“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來描繪悽婉的羈旅之情,細膩動人。他的寫戀情作品,善於學習民間歌謠的`表現手法,與貫雲石的同類作品有相似之處。〔蟾宮曲〕《春情》寫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的情態,運用了散曲中連環句、韻字複用等形式特點,頗能盡其情致。〔沉醉東風〕《春情》又寫出一女子猛然見到情人時的複雜的心理,她又想招呼,又怕被人瞧破,情態傳神,人物靈動。這一部分作品清新活潑,成就較高。

  【詩人介紹】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興人。鍾嗣成曹本《錄鬼簿》言其“好食甘飴,故號甜齋。有樂府行於世。其子善長頗能繼其家聲”。天一閣本《錄鬼簿》,除包括上述內容外,還記載他做過“嘉興路吏”,且“為人聰敏秀麗”、“交遊高上文章士。習經書,看鑑史”等。這些都說明他在仕途上雖僅止於地位不高的吏職,但卻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難確定。《錄鬼簿》把他列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類,並說他“與小山同時”。張小山生活在元末,據此推算,其生年應在一二八零年以後。他的散曲〔雙調·蟾宮曲〕《錢子云赴都》有“今日陽關,明日秦淮”句,既雲“赴都”,又點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零年以後。他一生的活動足跡似乎沒有離開過江浙一帶。清·褚人獲《堅瓠集·丁集》說他“旅寄江湖,十年不歸”。他的〔雙調·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及〔雙調·蟾宮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齊楚秦燕,皓首蒼顏”等句,均可證實他確曾在外飄泊達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吳江八景》、《苕溪》、《甘露懷古》等內容。他離開家鄉,在太湖一帶飄泊,則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現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內容集中在寫景、相思、歸隱、詠史等方面。他的寫情之作深沉娟秀,如〔雙調·蟾宮曲〕的《贈名姬玉蓮》(“荊山一片玲瓏”)及《春情》(“平生不會相思”)二首,被認為是“鏤心刻骨之作,直開玉茗、粲花一派”。有些作品立意頗新,能於俗中見雅,〔雙調·水仙子〕《紅指甲》及《佳人釘履》等篇,近人吳梅《顧曲麈談》卷下評曰:“釘鞋雲‘金蓮脫瓣’,《紅指甲》雲‘落花飛上’云云。語語俊,字字絕,真可壓倒群英,奚止為一時之冠。”他的某些詠史之作,則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結興亡,有一定積極意義。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桂林秋月”,不無是處。他在感嘆人生時,總不免帶著一種傷感悲涼的情緒,這大概和他一生的經歷有關。其散曲集《甜齋樂府》和貫雲石的《酸齋樂府》,因兩人的字號相映趣,故後人將兩家散曲合輯成集,名為《酸甜樂府》。但兩人的生活經歷及作品風格並不相同,徐比貫雲石輩份晚些,成就及影響亦不如貫雲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