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精選15篇)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精選15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

  “媽媽,我再也不和他們一起玩了!”那天,6歲的布里奇特跑回家時,撲到母親安娜的懷裡哭訴著,“喬治說,像我這麼矮的人,他用兩根手指就能捏扁!”“珍妮故意把玩具放到最高的凳子上,我踮起腳也拿不到,她們就一起嘲笑我!”

  靜靜地聽完女兒的哭訴,安娜輕輕擦去她的淚水。然後從桌子上的水果盤裡,選出一大一小兩個蘋果,分別把它們切開了,讓布里奇特品嚐。她先是咬了一口大蘋果,哽咽著說:“甜!”又咬了一口小的蘋果,驚訝地說:“好像更甜!”

  安娜點點頭說:“孩子,你說得沒錯!同樣的蘋果樹,結出的果子卻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從外表上看,大的蘋果可能更惹人喜愛。但只有用心品嚐過的人才會發現,小蘋果因為生長週期緩慢,反而貯存了更多的糖分,口感比大蘋果更甜!上帝其實偏愛更小的蘋果呢!”

  媽媽意味深長的講述,讓小布裡奇特茅塞頓開。因為患有先天性發育不良侏儒症,她的身體很早就停止了發育,69釐米的身高,一度讓她無比自卑。可是既然連上帝都偏愛小蘋果,她為什麼不能做一個袖珍版的快樂天使呢?

  從此以後,布里奇特徹底走出了自卑的陰影,在母親安娜的指引下,她的愛好一天比一天廣泛,從幼兒園到大學,她漸漸喜歡上了唱歌、跳舞、體操、籃球和魔術表演。她會騎著特製的電動滑板車,呼嘯著穿過人群。她會在學校的集會上發言,勸誡學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灰心。她會突然出現在電視廣告中,成為某個品牌產品的代言人。她會在學校舉辦的跳舞比賽中大出風頭,因為她是最瘋狂的拉拉隊隊長。

  19歲那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布里奇特的身上。她被汽車撞倒住進了醫院,全身多處骨折,在整整半年多的時間裡,她身上纏滿了各種繃帶,生活無法自理。在這段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裡,她依然保持樂觀的態度,在雙手勉強可以活動時,就躺在病床上開始用電腦寫作,每天至少在個人網頁上更新1000字。

  布里奇特的頑強,打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很多人成為她的忠實追隨者,他們不僅在網路中留言支援她的作品,還寄來各種各樣表達祝福的小禮物。布里奇特感動之餘,透過影片向遠方的“粉絲”們問好,感謝他們對自己的關注和支援。

  2011年7月,就讀於伊利諾伊州一所大學,已經22歲的布里奇特,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方認定為世界上最矮的女性。同年8月,她的自傳體小說《矮處的風景》出版,日銷量達1000多冊,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作品之一。

  在一次簽名售書活動中,布里奇特應讀者的要求,現場表演了一段舞蹈,她身穿迷人的粉色連衣裙,戴粉色髮卡,連指甲也塗著透明的粉紅色,像極了一個美麗的天使。有人問她成功的秘訣。布里奇特笑著說:“上帝會讓最小的蘋果更甜。所以,我一直堅信,最矮的我,也可以讓生命煥發不一樣的風采!這也是上帝對我的偏愛!”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2

  義大利的盧茲(1907-1982)並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者,他只寫過一本自傳式心理學闡述性作品,將自己的經歷與一些心理學觀點結合起來。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冊子裡,提到盧茲兒時的一件事:盧茲的母親擅長烹製Pizza。盧茲家境並不富裕,經常出現在飯桌上的是蔬菜Pizza。但不定時的,盧茲盤子裡的那塊Pizza下,會出現美味的醃肉,這是母親偷偷留給盧茲的。盧茲回憶說那塊薄薄的醃肉讓平淡的童年充滿期望和驚喜。

  盧茲根據這個回憶,在自己開的餐廳內對顧客進行了一次不動聲色的試驗。盧茲在每份Pizza裡面都藏了一張寫著祝福的話的紙條,幾乎所有的顧客都表現出驚喜,沒有人質疑這張紙的衛生狀況,而這種內藏了祝福話語紙條的Pizza被稱為“盧茲Pizza”,併成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盧茲透過這些印證了心理學上的“表層心理”和“轉折點”兩個理論。所謂“表層心理”指的就是個體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現象以及最直觀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Pizza。“轉折點”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現的事物,並能夠改變由表層心理帶來的心理感受,即醃肉和小紙條。

  在我們完成一張試卷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一些解答不出來的試題。繞過它們,我們會發現其他擅長的題目。如果繞不過這些,我們就會被表層心理迷惑:這麼難啊!我一定做不出來的!完了完了,這次考試我肯定掛了!

  在我們面對一段感情的時候,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小麻煩、小誤解、小波折。如果繞不過去,它們將影響我們對一段感情的審視。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個環節的失誤,會對心理產生很強烈的影響。說不定會自我否定得過早,失去了一位寶貴的客戶,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機會。

  “表層心理”比較容易帶給我們忐忑不安的情緒,不利於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學研究者提出找出“轉折點”這種自我調整的方法。即在“轉折”出現的前後,為自己也給別人找一些理由。比如當發現筆下的試題很難做,我們不妨給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複習得不好,但是隻要認真做就沒有問題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我們可以這樣想:“感情上的小矛盾兩個人都有責任啊!”“雖然我有了失誤,但是也許在客戶的眼裡不算什麼!”這樣,就很容易穩定我們的心理,並克服心理逆差。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3

  利奧.羅斯頓是美國最胖的好萊塢影星,腰圍6.2英尺,體重385磅。1936年在英國演出時,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了最好的藥, 動用了最先進的裝置,仍沒挽回他的生命。

  臨終前,羅斯頓曾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

  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哈登院長,作為胸外科專家,他流下了眼汨。為了表達對羅斯頓的敬意,同時也為了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了醫院的大樓上。

  不久以後,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進來。他是位石油大亨, 經濟危機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機。為廣擺脫困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亞、美三大洲之間,最後舊病復發,不得不住進來。

  他在湯普森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了5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渲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臟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了一個月就出院了。不過他沒回美國, 蘇格蘭鄉下有棟別墅,是他10年前買下的,他在那兒住了下來。

  1948年,湯普森醫院50週年慶典,邀請默爾參加。記者問他為什麼賣掉自已的公司,他指了指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記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總之,在當時的媒體上沒找到與此有關的報道。

  後來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有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4

  宋時,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當宰相的訊息,告訴他的屬官說: "寇準確是罕見的人才,可惜他的學問還不夠。"這話很快傳到了寇準耳裡,他覺得張詠的話是有道理時。後來,寇準出任陝西,張詠恰好去官從成都回來,寇準供設帷帳,盛情款待。張詠將要回去,寇準親自送到城郊,臨別-德育名人小故事

  時問道: "您有什麼教導我嗎?"張詠見寇準恭恭敬敬,尊重比自己職位低的人,心中暗暗讚賞。他說: "《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回到家裡,找出《霍光傳》認真研讀起來。當讀到"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了起來,恍然道: "這就是張詠說我的那句話了。"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5

  《蘇格拉底的遺憾》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沒能給他尋找一個最優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子的。蘇格拉底在風蝕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拉格底慢慢悠悠的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這樣的人。”“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半年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裡,很失意地閉上了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擱、給丟失了……”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後悔、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哲理:只有自信,才能面對人生的艱辛,歲月的苦楚,抹去你悲傷的眼淚,燃起希望之火,用整個身心趟出一條成功的路。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6

  《華盛頓砍樹》

  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起來。“我砍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哲理故事: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7

  《畢加索:時間的光線》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杆,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後,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裡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裡,這一切都是不同的。”從此以後,魯賓斯坦在重複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8

  《托爾斯泰的忍耐》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擁有無數崇拜者,他的話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而除名譽、地位,他和他的.夫人還共同擁有豐厚的財產和可愛的孩子。看起來,沒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們的更美滿。

  但是托爾斯泰漸漸對自己所謂高尚的寫作感到厭惡,他改寫小文章,宣傳和平,呼籲消滅貧困,還將自己的地產贈送給別人,追求簡樸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揮金如土,追求虛榮奢侈結交社會名流,並且對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惱火。托爾斯泰要放棄他的所有版稅,她卻希望丈夫所寫的著作都變成金錢。一旦托爾斯泰反對,她就立即發狂咆哮,在地上打滾,甚至拿出要吞下去聲言自殺,或跑到井邊做跳井狀威脅丈夫。

  有幾次托爾斯泰都決定再也不見妻子,可每到這時,妻子會跑過來抱住丈夫的雙膝,求他再次朗讀五十年前在日記中讚美她美貌與他們愛情的語句。托爾斯泰讀到那些話,總是會心軟。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終於讓托爾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個風雪之夜,82歲的托爾斯泰獨自離家出走。11天以後,托爾斯泰患肝炎,死在一個車站裡。

  哲理: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樣的,為別人推開一扇門就是給自己留下一條路。相同的,一個充滿人性溫暖的小故事,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9

  《邱吉爾的長壽秘訣》

  邱吉爾不僅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人物,而且是英國曆任首相的長壽者,他整整活了90歲,他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善於睡眠。

  邱吉爾精力充沛,一向是大幹、酣睡。在其任職期間,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局勢極不穩定,瞬息萬變,國事極其繁忙。他日理萬機,每日睡眠時已精疲力盡,躺下便睡著,從不失眠。他常對記者說:“我每一天大約在半夜三點睡眠,上床時如釋重負,睡得很香。”

  早八點左右,邱吉爾醒來後,先是躺在床上看看報紙、電報和其它急件,然後接見來訪者,向各部和參謀委員會口授命令、指示,直到中午才起床。邱吉爾在說長壽經驗時說:“如果有地方坐著,我絕不站著,如果有可能躺著,我決不坐著。”

  邱吉爾每一天還持續一個多小時的午睡,以便養精蓄銳,使晚上精神充沛。他常常向周圍的人們宣傳午休的好處,勸他們向自己學習。因而效法他的很多,據說美國總統肯尼迪、里根等就曾模仿過他的午睡方法。

  除此之外,邱吉爾還十分喜愛戶外,常常在午睡前後和晚飯前後騎馬、打棒球、畫畫、觀賞動植物,有時還砌一會牆,做到動靜結合、勞逸結合。

  哲理:能讓內心持續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會失去正確的決定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你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於輕率。每臨大事有靜氣,方為大家風範。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0

  《關於牛頓忘我工作的故事》

  牛頓每一天除抽出少量的時刻鍛鍊身體外,大部分時刻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裡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裡煮的卻是一塊懷錶。原來他思考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錶當做雞蛋放在鍋裡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準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準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裡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哲理: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但是證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1

  《李連杰成功的拍戲故事》

  李連杰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請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萬美元,而且是演一個反派主角。李連杰猶豫不決,說自己要經過慎重思考之後,才能答覆。但是,等他答應出演時,對方卻改口了,片酬降為75萬美元。

  錢不是最要緊的,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電影市場,“李連杰”三個字早已是金字招牌,從“功夫皇帝”“淪落”到此刻的境地,李連杰感到難以理解。但他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出演,但是,沒想到對方卻又“落井下石”:“50萬美元,不演拉倒。”50萬美元,還包括律師、經紀人、宣傳公司等各項費用,再扣完稅,所剩無幾。李連杰答應得很痛快:“我演。”

  就這樣,李連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致命武器4》,雖然片中巨星雲集,但在影片首映當晚,李連杰就獲得7。5分,成為演員排行榜中的亞軍。

  第二天,電影公司的老闆就親自上門,畢恭畢敬地說:“下一部片子請您演主角,如何?”當實力證明一切的時候,才能輪到李連杰說話,他的第四部好萊塢影片片酬就開到了1700萬美元。

  李連杰以退為進,成功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談起往事,感觸頗多,唸了一首哲理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哲理:大丈夫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現實,迂迴前進。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2

  一個農夫的家裡總是有老鼠到訪,於是他安裝了一個捕鼠器。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裡釋出警報。

  但院子裡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檢視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

  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

  後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

  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雞、 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故事寓意:

  小朋友們,你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什麼呢?有些時候你所遇到的事,其實已經有人告訴你了,你自己不留意最後導致缺口越來越大,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失敗了。我們不要認為一切事都說的那麼無關緊要,我們要儘量懂得體諒對方,對方告訴你的某些事,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選擇!千萬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哦!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3

  有一天,一隻蝦慢慢的爬出來溜達。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

  於是它問螃蟹,“你身上的紅色真好看,我要怎樣才能和你一樣呢?”

  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

  蝦聽後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曬死了。

  故事寓意:

  故事裡的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活動的規律和生活習性,盲目跳到岸上去曬太陽,可見,迷失自我的過程,也就是釀造悲劇的過程哦。其實生存的道理很簡單,只要不模仿別人就行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4

  鹽一樣的智慧

  有這麼一個故事:老族長帶領村民日夜兼程,要把鹽運送到某地換成過冬的大麥。有一天晚上,他們露宿於荒野,星空燦爛。長者依然用祖先世代傳下來的方法,取出三塊鹽投入篝火,占卜山間天氣的變化……大家都在等待長者的“天氣預報”:若聽到火中鹽塊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那就是好天氣的預兆;若是毫無聲息,那就象徵天氣即將變壞,風雨隨時會來臨。

  長者神情嚴肅,因為鹽塊在火中毫無聲息。他認為不吉,主張天亮後馬上趕路。但族中另一位年輕人,認為“以鹽窺天”是迷信,反對匆忙啟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氣驟變,風雪交加,堅持晚走的年輕人這才領悟到長者的睿智。其實,用今天的科學解釋,老族長也是對的,鹽塊在火中是否發出聲音,與空氣中的溼度相關。換句話說,當風雨欲來,溼度高,鹽塊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啞無聲。

  年輕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學,片面地認為它們都是過時的、無用的。其實,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鹽,它再老,仍然是一種結晶,並且有海的記憶。

  蘊含哲理的名人事例 篇15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

  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

  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

  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岩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得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 此人不解。

  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雀所築,一直以來,它們在這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兩隻喜雀可咋辦呀?”

  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要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