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美德格言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對生活、對世界的綜合濃縮,簡短的一句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言警句美德格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1
1、快樂應該是美德的伴侶。——巴爾德斯
2、勇敢對於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種氣質。——鮑斯威爾
3、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尤其難上難,鍛鍊品德純。——《陳毅同志詩詞選》
4、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神曲》
5、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鄧肯
6、虛榮促使我們裝扮成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以贏得別人的讚許,虛偽卻使我們把自己的罪惡用美德的外衣掩蓋起來,企圖避免別人的責難。——菲爾丁
7、只要把自愛之心擴大到愛別人,我們就可以把自愛變為美德,這種美德,在任何一個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底的。——弗洛姆
8、一般地說,精確的審美趣味在於能在許多毛病中發現出一點美,和在許多美點中發現出一點毛病的那種敏捷的感覺。——伏爾泰
9、你要記得,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裡拿取。——高爾基
10、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11、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爾
12、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來的一代。——加里寧
13、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看作為公眾的財產。——傑弗遜
14、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凱洛夫
15、雖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數美德的雙親。——柯林斯
16、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17、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誇美紐斯
18、許多人都是由於本身軟弱而做出問心有愧的事來的.,並非都是蓄意背信棄義——拉羅什夫科
19、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
20、和最高尚的美德以及最兇狠的狗一樣,最大的仇恨也是默不作聲的。——里克特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2、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2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4、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5、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2
1)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2)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哈代
3)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莎士比亞
4)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5) 民無信不立 ————孔子
6)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7)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8)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裡看誠信
9)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10)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11)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12)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13)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14)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5)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6)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3
1)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2) 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
3)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4) 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魯迅
5) 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裡都應該帶著它。——三毛
6) 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7) 當老實人,做老實事,說老實話。——毛澤東
8) 你憎恨被別人欺騙嗎?那就不要去欺騙別人。——克里索斯托
9)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哈伯特
10) 誠實是最豐富的傳代物。——克爾
11)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12) 不寶金玉,而忠信為寶。——司馬光
13) 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畢達哥拉斯
14) 信用出黃金,因為黃金比信用易得——英國
15) 民無信不立。——孔子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4
1)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2)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3)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4) 誠是人格的試金石,信是人格的敲門磚。
5) 誠信,成功者的奠基石,失敗者的絆腳石。
6) 不是自己的,即使得到了也會失去。與其為此失去誠心,不如真實面對自我。
7) 不做只擁有成績的人,而做擁有誠信的人!
8) 成績,衡量一個人學習的好與差;誠信,衡量一個人人格的優與劣。
9) 成績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誠信故,二者皆可拋。
10) 誠信為本,立業之根,我誠你信,你我同行,誠不在,則信無存。
11) 誠在於心,信在於行,誠信在於心行合一。
12) 誠信像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開啟金庫的鑰匙。
13) 誠信猶如金子般發出閃爍的光芒,但它比金子更為珍貴。
14) 誠信元素的化合價是無價,誠信的密度大於分數。
15) 以誠為本,以信立人,擁有誠信,擁有世界。
1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以根為魂,人以誠為本。
名言警句美德格言5
1.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3.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4.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5.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9.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0.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1.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12.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4.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1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18.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0.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2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22.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23.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2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27.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2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29.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30.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31.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3.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3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35.人必先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後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37.輕諾必寡信。——《老子》
38.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3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1.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4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4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4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4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4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50.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51.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52.仁者壽。——《論語·雍也》
53.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54.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55.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5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集註>卷一》
5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5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6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