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面源汙染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農村面源汙染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1 農業面源汙染特點
1.1 廣泛性
農業面源汙染沒有固定的汙染源,隨著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超過了自然自身的承載能力,而且會隨著地表徑流進入到水體中,在地表層廣泛分佈,給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
1.2 潛伏性
農業面源汙染的潛伏週期長,例如,農藥和化肥的過量使用會造成水體汙染,隨著降雨和地表徑流影響水體安全,而且農藥和化肥在農田中存在的時間長短決定了農業面源汙染形成具有潛伏性。
1.3 隨機性
導致農業面源汙染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除了受區域降水過程及氣象因素有關外,還與土壤結構、地質地形地貌、農作物型別等眾多因素密切相關,這就導致了農業面源汙染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也是其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模糊性
農業面源汙染主要來自農藥、化肥的施用,但導致農業面源汙染除了農藥化肥外,還有農藥化肥的施用量,農作物的型別、生長季節、土壤的性質,使用方式和降水條件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又會導致農藥和化肥養分的流失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判斷農業面源汙染的總體狀況具有較強的模糊性。
2 農業面源汙染來源分析
2.1 農藥汙染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每畝耕地年均施用農藥的有效成分約為0.8kg,噴灑的農藥中約有六七成進入到環境中,其中僅有30%左右的農藥被農作物吸收,其他會直接降落到地面或飄遊於空氣中,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較低的利用率導致了土壤水體以及農作物的汙染,導致了過半數的水體和大量城市地下水發生汙染。
2.2 化肥汙染
為此,我國的化肥施用量每年都呈大幅增加態勢,2014年達到了6 800萬t,較2013年的`5 912萬t,增長了15%,而化肥的利用率卻處於較低水平,其中,氮肥的利用率為30~50%,磷肥的利用率為10~20%,鉀肥的利用率約為35~50%。部分化肥會隨著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徑流進入到河、湖、水庫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2.3 養殖場汙染
2013年,我國的水產品總量達6 172萬t,人工養殖佔73.6%。畜禽養殖中排放的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會使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學耗氧量COD流失量逐年增加(僅2010年,COD流失量就達728.25萬t,BOD流失量達498.83萬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體汙染,水產養殖中投放的餌料、魚藥也是加劇水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
3 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對策
3.1 積極倡導科學生產
積極推廣配方施肥,根據農作物的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等,確定土壤中使用的氮、磷、鉀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維持土壤的肥力水平,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加大生態農業最佳化模式和技術的推廣應用,鼓勵農戶積極使用生物肥料,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廣低毒、無毒農藥的研製和使用,倡導綜合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對環境汙染。做好水產養殖的汙水收集、處理,以及迴圈利用,減少水體汙染。
3.2 加大治理保障力度
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涉及到農業、環保等各個部門,需要政府牽頭主導,加大治理的外在保障力度。將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納入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求各部門切實履行承擔汙染治理的責任。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融資體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原則,鼓勵不同市場主體參與到農業面源汙染治理中,並從財政和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3.3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加大環保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公眾特別是普通農戶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農戶尤其是農業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的環保知識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生態種植和養殖的專業技術,並提供後期技術指導和服務,從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參考文獻:
[1]王建兵,程磊.農業面源汙染現狀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35-39.
[2]範海妮.淺談農業面源汙染原理及防治措施[J].中國西部科技,2009(3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