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現行工程投標報價體系的研究論文
對國內現行工程投標報價體系的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針對國內現行工程投標報價體系,分析了現有報價體系的缺陷,探討了合理投標報價體系應具有的特徵,提出合理的投標報價體系應是基於投標人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有依據的自主價格,同時探討如何建立合理報價體系,以期有利於工程計價改革。
關鍵詞:投標 報價體系
投標報價是市場競爭機制在建設工程領域的直接體現,也是選擇中標企業的關鍵因素。要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必須保證各投標人的報價是其自身能力的真實反映。否則無論多麼完善的評標體系都不能選擇出優秀的施工承包商。這就如資料來源缺乏真實性時,無論多麼先進的決策系統都不能形成正確的決策一樣。相反地,如果各投標人的報價都是基於自身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之上的價格,則只要按照簡單的評標原則(如最低價中標)就可選擇出能高質量、短工期、低投入的施工承包商,達到提高建設效益的目的,並形成良好的競爭秩序。
現行投標報價體系分析
現行報價體系屬於計劃經濟的產物,它最大的不足在於其扼殺了投標人的自主性,反映不出施工企業間的差異性;費用作為工程建設的實際支出和管理水平的體現還沒有得到合理的反映;低利潤經營使各投標人陷入惡性競爭的漩渦之中。這些都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具體分析如下:
(一)編制基礎
現行報價體系的編制基礎是國家或者地方的統一定額,排除投標人誤算、漏算以及誤用定額的情況,各投標人的預算報價大同小異,畢竟定額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國內或者某一地區的平均水平,如全國建築工程統一定額就明確指出“本定額是按照正常的施工條件,目前多數建築企業的施工機械裝備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藝、勞動組織為基礎編制的,反映的是社會平均消耗水平”。但實際上各施工承包商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依據定額的報價並不能反映出各投標人的實際能力和競爭優勢。本質上說統一定額不適用於具有市場競爭性質的招投標環節,作為社會平均消耗的反映,它適用於政府宏觀控制建設投資規模、適用於業主前期控制建設規模。
(二)價格依據
定額價格包括材料費、人工費和機械費,單位工程量的材料費(非週轉材料)取決於市場,其用量也是確定的。人工單價、機械臺班費也取決於市場,但問題是:施工方案不同時,完成某一分項工程的人工量和機械臺班量是不相同的。另外,不同的管理水平下,人工和機械效率也不會相同,從而導致投入的人工量和機械臺班量具有差異性。但現行報價體系中計算工程價格時大都套用定額單價或者市場綜合單價等反映社會平均消耗水平的價格,並依此計算工期和勞動力投入,而沒有根據投標人自身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起相應的自主價格。能力參差不齊的施工企業完成相同分項工程的單位工程量投入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這已是一個共識,但定額價格抺殺了施工投標人之間的差異性,不利於選擇優秀的施工承包商,也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
(三)費用利潤
無獨有偶,現行報價體系中,費用利潤計算也帶有濃厚的計劃色彩,幾年前大都採用固定費率和固定利率。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這種固定模式的取費和利潤逐漸向浮動模式發展,但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專案的唯一性決定了不同專案具有不同的費用組成分項,具體到某一工程專案,也許沒有某一費用分項。如果投標報價時一概而論,就反映不出投標人的管理水平,並可能增加造價;第二,費用作為工程專案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支出,計算的越準確越有利於降低風險,也越有利於控制,但目前大都沒有做到這些;第三,在不同的管理水平下,費用支出也具有差異性,管理水平高,費用就低,然而現行報價體系中,費用計算大都是根據投標情況自行調節的,缺乏相應的保證措施,結果使得“競爭費”成為中標的一個緩衝器而不是管理水平的競爭;第四,不同的企業出於不同的.動機,對利潤的追求是不同的,追求低利潤的投標人其專案實施風險就高,相應地影響工程質量的潛在因素就多。但目前在管理水平和技術力量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種現象越來越不利於行業的持續發展。
合理投標報價體系的特徵
合理報價體系應該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報價要能反映出投標人之間的差異性;第二,報價應立足於施工方案和管理水平;第三,合理的報價應該反映出與投標人管理水平相一致的間接費用,使“競爭費”成為促使施工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真正動力;第四,合理報價體系應該能反映出投標人的預期利潤;第五,合理報價體系依託於較為完善的資訊系統;第六,合理的報價體系要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機制。
合理投標報價體系的設計
建立這種報價體系的關鍵在於如何在報價中體現出投標人的技術力量、管理水平以及施工部署等個體優勢。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專案總是有不隨投標人而異的部分,這就是專案的實體工程量,它取決於實體的具體設計、構造措施和技術規範等;其他部分同投標人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和管理水平等個體能力相關。據此,可以設計合理的報價體系:
第一是實體工程量。根據設計檔案、構造措施和技術規範,按照實體工程量統一計算規則計算出每一構成專案實體的分項工程量,如按照圖紙尺寸計算混凝土構件的工程量,根據設計與構造措施、技術規範等計算出鋼筋分項工程量等。只要這部分工程量計算時不出差錯,應該相同。
第二是計算每一分項工程實體工程量的單價。單位實體工程量的價格組成如下:首先是材料市場價格,在資訊較充分的前提下,各投標人的材料單價應該相差不大;其次是人工單價,來源於市場價格,然後是單位工程量的人工量,它取決於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水平等,不同的投標人其單位工程量的人工消耗量是不同的;最後還有機械費用,一般而言,施工機械是一次性投入的,不同的投標人由於機械裝備程度、機械利用效率不同,其單位工程量的機械費用就不同於按照定額計算的機械費用。因此,在此建議機械費用應按照進場至退場所發生的實際費用計算(進退場費和期間費用)。
第三是材料損耗量(率)。損耗是不可避免的,但管理水平高就能降低損耗率。不同的投標人由於其現場管理水平不同,材料損耗率也不相同,為此投標人應根據其當前實際消耗水平對每一種材料損耗率作出合理的估計,並在報價時提供低損耗率的保證措施。第四是非實體工程量。它包括為完成實體工程而發生的、不構成實體的輔助性工程量。如模板工程、基坑圍護工程等,它們對造價的影響完全取決於施工方案和管理水平。投標人在計算這部分價格時必須立足於擬採用的方案計算出工程量,然後參照市場單價或者企業自主價格計算。一些非實體工程涉及到大量的週轉性材料,實際上方案和現場管理水平不同時,週轉性材料的週轉率是不同的,這就在於投標人如何挖掘了。值得一提的是“魯布革”工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日本承包商大大降低了非實體工程部分的價格。
第五是費用計算。費用作為完成專案的各項實際支出的彙總,實際是不同管理水平下的工程支出。各投標人需根據實際的管理水平細化費用分項、按實計算,使之成為管理水平的衡量依據,並在報價時附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保證措施,確保實際費用不會超出所報數額。
第六是稅金利潤計算。稅金對投標人來說是不能左右的,只能按照法定的稅率和計算基礎計算;預期利潤作為報價的組成部分,應在報價中反映出來,它取決於各投標人的經營動機和經營風險。
彙總以上各項即為投標價格。同時投標人報價時應進行機會——風險分析,使報價更加能體現出投標人
的實際情況。
合理投標報價體系的建立
建立基於施工承包商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投標報價體系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挖掘出施工承包商的潛在優勢。結合國外成功的經驗,筆者認為應著手以下工作:
第一是建立企業定額。施工承包商依據當前自己實際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參考統一定額和市場資訊的基礎上建立起企業定額。在制訂企業定額時,施工企業應從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從人工、材料、機械等各方面儘可能挖掘工藝創新所帶來的優勢,如透過合理的工藝流程、工作面協調,降低單位工程量的各項費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損耗等。施工企業還應該根據當前實際情況、市場資訊,結合施工工藝,制訂出每一種施工機械單位工程量的總費用(機械費、人工費和潛在的其他費用),以便投標報價時根據專案實際情況選擇總費用最低的施工機械和施工方案。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定額是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技術進步、外部資訊的更新,企業定額也要隨之變動,使之反映出企業的實際能力。
第二是建立企業創新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優勢。技術方案的創新、施工工藝的改進是企業創造額外利潤的保證。因此企業應該建立內部的創新體系,在研究現有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利用外部的技術資訊,對此進行創新、改進,甚至開發出新的技術方案,形成企業內部的技術資源。在專案投標時,應該成立專門的技術方案小組,結合工程專案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有經濟效益的方案,然後細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藝,如果施工工藝還可以最佳化的話,再利用創新體系進行挖掘。在此過程中,企業應該做好相應的記錄,並形成內部的技術資料,以便於指導施工。
第三是建立與技術相配套的現場管理制度,保證現場施工時能指導施工,以方便控制實際情況達到技術方案所要求的經濟效益。目前施工企業所欠缺的就是這些,如方案不能指導施工等,使得不少應該取得的經濟效益化為烏有。建立與方案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方案施工、防止額外的人為因素所帶來的額外支出,如現場技術人員在方案實施時因忽疏或者沒有足夠的預見性所導致的返工現象。這套制度要規定:對現場技術人員的要求,如理解設計圖紙、知道規範是如何要求的、方案是如何實施和控制的等等;在每一項工序實施前所要做的準備工作;技術交底制度;工序的檢查制度;現場巡視制度等。施工技術管理關鍵在於事前控制,在施工前就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估計,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只有在技術管理上做到位,才可能達到方案的預期效果。
第四是建立企業的市場資訊系統。有效的市場資訊系統有利於企業掌握市場動態,明確企業和市場之間的差異,從而有利於企業及時調整自身狀態來適應市場,這是企業生存的前提。在投標報價時,企業可以透過市場資訊系統間接瞭解對手的情況,也可以瞭解當前的其他資訊。當企業把這些資訊化為己用時就可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如當企業最先了解某一施工方案時就比競爭對手更具競爭力。
由於我國的施工企業還沒有形成企業定額,因此這種報價體系的建立是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這種體系在建立初期有一個缺點:在沒有形成企業定額、沒有建立有效的市場資訊系統時,會增大企業的投標成本,但它有利於企業致力於提高競爭力,並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
總之,基於投標人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的報價體系一旦形成,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的:各施工承包商就會不斷挖掘潛在的優勢,從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由於各承包商的報價都以其實際能力作為報價基礎,從而使報價有依據,這有利於規範招投標市場,使招投標工作易於公開、公正、透明化;使工程質量有可靠的保證。此外這種報價體系適合於最低價中標,這樣就能節約業主的投入,提高建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