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精選8篇)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精選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技術水平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各應用行業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伴隨著數字微波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的推廣應用,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在近些年取得許多成績,推動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快速發展。本文分析了數字微波技術的技術特點和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希望對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微波技術;廣播電視;訊號傳輸;應用數字

  微波技術在通訊領域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以微波作為載體傳輸數字資訊的通訊技術。在衛星數字通訊和光纖數字通訊不斷髮展的背景下,數字微波通訊已經從長距離通訊轉入中短距離的接入傳輸,在電視節目中出現的微波攝像裝置因其頻頻寬干擾小,組網靈活便捷,移動迅速的特點,已經被廣播電視臺多點變換的直播、錄播節目廣泛應用。

  1數字微波技術簡析

  微波在空氣之中的傳播特性與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特性基本一致,其傳播都是按照直線形式進行的,遇到障礙物之後會被阻斷,並伴隨反射現象的發生,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數字微波通訊的主要方式為視距通訊。由於受到地球曲面的影響,微波要想獲得長距離的傳播,必須經過多次接力傳播,也就是訊號要在經過多次的中繼轉發,這種數字通訊方式也被稱作微波中繼傳輸方式。在實際的傳播過程之中,需要依靠終端站和中繼站進行傳播,每隔50km需要設定一箇中繼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訊號的質量。正是由於這一特徵,促使數字微波技術傳輸的訊號質量較高,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徵。

  1.1傳輸能力強

  我們在利用數字微波技術進行訊號傳遞的過程之中,其傳輸過程需要依靠微波頻率進行,微波本身就是指一定波長的波類,在實際的傳播環境之中,微波具有較高的頻率以及較寬的頻段,這就促使微波在傳輸訊號之中可以調節拋物面天線,改變天線口的面積來實現波長的調整,這種方式對於訊號傳輸能力的增強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並且,微波訊號在傳輸的過程之中經過中繼站的多次調整,其訊號不會減弱,可以提高其傳輸能力,保證訊號質量。

  1.2傳輸容量大

  數字微波傳輸方式採用的多路傳輸,正是由於這種多路傳輸的特點,決定了在傳輸的過程之中可以設定多個頻點,從而提升了資訊的容量。

  1.3傳輸可靠性強

  前文已述,數字微波的傳輸過程之中需要依靠多箇中繼站,透過接力的方式進行訊號的傳輸,這種訊號傳輸方式可以保證訊號傳輸的質量,進一步提升訊號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提高傳輸能力。

  2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中的具體應用

  廣播電視製作正向高清發展,很多電視臺正逐步在進行高畫質改造,無線微波高畫質攝像機已經為電視臺所廣泛應用,大型活動拍攝,現場跟蹤報道等場合越來越地使用了高畫質製作,將高畫質無線微波攝像機系統加入到節目製作中,極大地提升了現場直播節目及場地變換多,移動範圍大的節目錄制質量。無線微波攝像機因其機位設定的靈活,移動方便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電視臺的歡迎。我臺就配備了一套依託新聞直播車,三臺無線微波攝像機一臺車頂固定機位組成的四訊道直播系統,透過車頂微波進行臺內訊號傳送,目前應用效果很好。為保證無線微波攝像機在一些複雜地形條件有效的傳輸,在後續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數字微波傳輸形式進行有效的分析,並確定數字微波形式的應用形式。

  2.1攝像機微波發射形式分析

  在後續設計和干預過程中,必須重視發射形式的應用系統供應商(LinkReaearch)的編碼方案一直是以高質量、低延時作為產品的特點在後續干預過程中,為了達到(OFDM微波傳偷規範中提供更佳的編碼效果,需要利用20MHz寬通道的方式提高傳偷的有效位元速率此外在資訊後續控制階段,現有的調製形式對廣播電視的應用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必須及時對技術形式進行分析,確定合理有效的應用方案LMS-T是在充分吸收DVB-T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技術形式,最大的特點是載體比較大,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載波在後續控制和應用過程中,要最佳化接收端的形式,實現合理化控制和應用由於現有設計形式對資訊形式有一定的要求,為了滿足連續性設計的要求,必須不斷提升訊號傳輸效果。現常用的Link微波發射端1500的調製方式主要為QPSK和16-QAM,在日常使用情況下,長距離傳偷一般採用QPSk的調製方式,短距離高質量傳偷採用16-QAM的調製方式。在無遮檔無干擾,發射功率同為100mW的情況下,理論上QPSK傳偷距離為lkm(如加功率放大器,發射功率達1000mw時傳偷可達3km),但傳偷質量欠佳,畫面細節損耗大;16-QAM傳偷距離為400m,傳偷質量高。

  2.2數字微波傳輸網路系統

  1)通常情況下,我們在使用數字微波進行訊號傳輸時,使用的傳輸電路一般為SDH電路,其傳輸幹線需要設定一定波長的保護波道,積極採用環路的方式對傳輸電路進行科學的佈置,在佈置的過程之中科學的設定節點進行網路連通,從而形成相應的傳輸網,這種傳輸網具有相互備份的功能。2)要科學的設計電路波道,一定要保證裝置的波道符合規定。3)科學設定微波傳輸的備份系統,一般應該採用無損切換開關,與此同時,注重利用ATPC技術,以此來提升傳輸網的整體效能。4)傳輸系統的管理中心應該設定幹線傳輸電路,並做好傳輸網管系統的安全備份,以防萬一,科學設定各個網管的資訊,並要結合實際傳輸情況進行主業務倒換。5)可以在微波總站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在對所有電路進行連線時可以藉助公用通訊網路來完成,並配備相應的通訊設各。而且在每一個微波站內都需要配置一路外線電話。

  2.3訊號系統配置

  結合微波站的工作狀態進行訊號源配置,上節目的微波站需要科學的配置訊號源,而針對下節目的微波站則應該設定相應的傳輸訊號,這兩種訊號站都應該設定相應的備份裝置,以防萬一。

  2.4自動監控系統

  上下節目的微波站需要在關鍵的環節配備故障自動報警系統,對微波資訊進行適時的監控,透過這種監控保證微波訊號的正常傳輸。配備的自動監控系統要結合實際的工作要求進行科學的設定,並對相關引數進行適時的監控,一旦發現問題必須進行快速處理。

  3結論

  綜上所述,數字微波傳輸技術因其自身具有顯著的優勢,既保證了廣播電視訊號的良好傳輸,又保證了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相應數字微波技術和裝置的不斷更新、提高,數字微波傳輸技術必會有更好地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發展。

  作者:吳志偉 單位:金州新區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羅廷堂.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5:192.

  [2]王雪梅.數字微波技術在廣播電視訊號傳輸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5,7:15-16.

  [3]吳俊傑.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探討[J].通訊世界,2015,15:77-78.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2

  摘要:當前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師側重理論而輕視實踐,教學內容與射頻工程師的崗位需求相脫離等問題。文章提出了基於CDIO的微波通訊類課程的實訓教學方法,改革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方法,進一步提高了通訊工程學生的專業射頻設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學模式;專案式教學方法

  當前的微波通訊課程群的教育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重理論輕實踐、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的培養、脫離實際微波器件設計等問題。克勞雷[1]提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別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面向射頻工程師培養的微波通訊課程群教學研究思路,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執行的生命週期為載體,讓學生在實際的專案中深入理解和學習工程所需要的知識及技能。我國很多高校專任教師也圍繞著工程類課程的教學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本課題根據CDIO的教育理念,圍繞多個層面的能力培養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微波通訊課程群的教學研究根據CDIO的教育理念,將通訊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4個層面,並以此為基礎展開教學設計。透過注重培養學生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專案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力爭透過微波通訊課程群教學改革,培養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頻工程師,加強高校微波通訊課程群的相互聯絡,提升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

  1教學內容研究

  根據CDIO的教育理念,圍繞多個層面的能力培養進行課程教學設計。透過注重培養學生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專案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力爭透過微波通訊課程群教學改革,培養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頻工程師,加強高校微波通訊課程群的相互聯絡。微波通訊課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等微波通訊類課程,透過引入高頻結構模擬(HighFrequencyStructureSimulator,HFSS)工程模擬軟體,打破了原有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各課程各自獨立的實訓模式,使學生的實訓環節更符合企業射頻工程師崗位的技能要求,採用基於專案導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步驟地獨立完成學習,提高通訊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首先,瞭解企業射頻工程師崗位的具體需求。其次,分析通訊工程專業畢業生在求職射頻工程師崗位所欠缺的能力,深入分析資訊工程學院現有的微波通訊類課程的教學和評價體系所存在的問題。最後,利用CDIO教育理念,實現基於CDIO教育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提高和訓練學生的微波通訊課程的相關技能,構建面向射頻工程師崗位的微波通訊類課程的教學和評價體系,切實提高學綜合熟練應用微波通訊類課程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能能力和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據東北電力大學通訊工程專業近3年的就業情況,通訊工程專業有38%的學生去到了硬體工程師和射頻工程師的崗位。

  企業射頻工程師崗位一般要求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天線及射頻器件的建模和模擬分析,熟悉相關的射頻檢測裝置可以進行器件的調製和測試等工作。透過分析企業射頻工程師崗位的要求,設計了基於HFSS軟體的實訓實驗手冊。HFSS模擬軟體是現在很多企業主流的三維電磁模擬設計軟體,其融合了有限元法,集計算電磁學、數學分析等多種方法。針對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等射頻類課程設計實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的課程中涉及的對稱振子天線、微帶天線和微波諧振腔等方面的知識點,在課程的教學環節只是物理的概念和理論公式推導等,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在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教學環節中,實訓內容主要包括T形波導的內場分析和最佳化設計、HFSS模擬對稱振子天線、HFSS微帶天線模擬設計和HFSS諧振腔模擬分析等。透過HFSS三維電磁模擬軟體的專案式實訓指導,要求學生熟悉並掌握HFSS的工作介面、操作步驟及工作流程,掌握對微波器件及微帶天線的設計方法、最佳化設計方法和工作原理。學生可以加深對天線的回波損耗、駐波比、遠場輻射方向圖、輸入阻抗等各種引數的理解和認識,學生需要透過自學實訓內容的理論知識,融合各個課程之間的理論,構建起對微波課程群的系統性認識,讓原本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直觀和生動,更好地理解天線理論中的相關知識。透過HFSS軟體的專案式實訓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企業射頻類工程師所要求的電磁模擬軟體,提高學生的天線設計和最佳化的能力。

  2教學模式研究

  以往實訓環節是圍繞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不同課程各自獨立實訓,實訓的內容一般都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先由老師講解,再由學生完成實驗。引入CDIO理念後,學生按實驗手冊自主選擇實驗題目,學生每3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透過組員之間的討論學習來積極消化知識,學生成了整個實訓環節的學習主題,透過模擬完成射頻元器件和天線的設計,透過自主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架構知識體系,更貼近企業對射頻工程師的要求。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層次,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選擇新的微波器件的HFSS模擬實驗,允許學生自主設計和選擇微波器件,確定實驗內容和器件的效能。透過3人組成的學習小組的查詢文獻和書籍自主學習,完成HFSS模擬實驗並提交實驗報告,自主性實訓實驗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評價研究

  微波通訊課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等微波通訊類課程,透過引入HFSS工程模擬軟體,打破了原有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各課程各自獨立的實訓模式,使學生的實訓環節更符合企業射頻工程師崗位的技能要求,採用基於專案導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步驟地獨立完成學習,透過對專案的考核打分進一步評價學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通訊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傳統的實訓課程的評價主要是每個課程獨立實訓並評價,只能看出學生對一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評價單一。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各個課程的實驗成績分別以一定比例計入各門課程的總成績中。基於CDIO的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教學評價,透過專案式的實驗內容的完成情況,可以綜合評價學生對微波通訊課程群的掌握情況及HFSS模擬軟體的應用熟練程度。實訓成績包括3部分,各個專案的實際完成情況佔80%,3人小組的自主學習情況佔10%,最後的實訓心得報告佔10%。這樣得到的基於CDIO的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成績單,相當於獲得了微波通訊課程的一個技能認定,可以用於畢業季的求職簡歷中,相比於傳統的成績單更有說服力。打破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各課程獨自實驗的傳統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按不同課程各自考核的模式,構建考核學生射頻模擬設計實際動手能力的評價體系,獨立考核並評價學生的實訓專案完成情況,最後給出微博課程群的實訓成績。

  4結語

  本文提出的基於CDIO的微波通訊課程群的教學研究方法,面向企業射頻工程師的實際需求,梳理並整合微波技術、微波通訊、天線技術等微波通訊課程的教學內容。透過把CDIO教育理念應用到微波通訊課程群的實訓教學環節中,提高了學生學習微波射頻課程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射頻知識和獨立完成射頻工程模擬設計方面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了通訊工程專業學生的射頻類崗位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克勞雷.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肖揚.CDIO教學模式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職業,2017(35):91.

  [3]程志輝,宋麗偉,李慧哲.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Z1):155-157.

  [4]趙海麗,李文娟,胡克用.基於CDIO教學理念的資料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大眾科技,2017(6):134-135.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3

  摘 要由於國家對製造業的重視,使得國內的工業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上對於金屬資源的需求也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冶金行業逐漸走出冷門,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逐年增加,當然,由於市場的要求,冶金行業生產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先進。與此同時,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見微波技術的身影,首先,不可否認,微波相比於傳統能源,顯得更加潔淨,在冶金行業運用微波技術能夠明顯提高金屬的浸出、萃取效率,同時也省去了較多能耗,有力的推動了冶金技術的進步。文章重點介紹了微波技術的工作原理,而且對微波技術在冶金行業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最後展望了微波技術在冶金工程中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冶金行業在此大背景下也進步了很多,從事冶金工作的公司均在思考,如何以技術的優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微波技術自誕生之初,便受到了極大地關注。發展至今,微波技術基本已經滲透到了冶金行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於萃取、浸出等工序,成效斐然。

  一、微波技術的工作原理

  微波嚴格意義上屬於電磁波段,其波長跨度一般在一毫米到一米之間。在理論上,微波接近於無線電波和紅外輻射,然而不管是在生產形式,還是傳播途徑與應用上,微波都與前兩者不同。和一般的加熱方式不同,微波加熱有著其獨特之處。眾所周知,傳統加熱是藉助傳導的形式實現的,它是一種高溫向低溫的熱傳遞,外部熱源由表面逐步向內部過渡。微波加熱的處理區域是目標材料的內部空間,透過材料內部分子間的碰撞來實現加熱目標,這使得微波加熱有著獨特的優勢。由微波加熱的原理決定,受熱目標自身就成了產生熱量的發熱體,這樣一來的好處就是,受熱目標能夠受熱均勻,這就巧妙的避開了傳統加熱模式中的諸多固有問題,微波加熱可以做到,無視單位體積形狀,而均使目標物體均勻受熱。微波加熱使得目標直接變成發熱體,這顯然就省去了熱傳導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有著節能環保、受熱更快的優點。在微觀方面,由於微波的作用,材料內的原子和分子將處於極度活躍的狀態,這將更加有利於化學反應的進行,由此消耗的能源將會更低。在低溫環境下,由於微波的作用可以實現殺菌保鮮的功能,因為微波加熱用時更短,食物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將會得到最大的保留。當然,在環保方面,微波自身根本不會產生有害物質,這對於環境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二、微波技術在冶金中的應用

  在冶金行業中,微波技術的身影無處不在,主要包含微波輔助萃取、微波強化浸出、微波乾燥、微波碳熱還原和微波燒結等應用。

  (一)微波作為萃取輔助

  微波技術無論在工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用的十分廣泛,其能夠直接透過萃取介質,實現對目標物質的加熱處理。故而,在進行萃取時,其能以加熱傳質的方式減少萃取時間,進而提升萃取效率。

  (二)浸出應用微波技術

  由於資源的總量畢竟是有限的,過度開採之後就會造成一種資源緊缺的狀況,這時部分供貨商就會濫竽充數,將一些不符合標準的冶金原料提供到市場上,這樣一來就會加大對低質量原料進行處理的困難程度,如果利用傳統的溼法冶金工藝進行處理,固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然而浸出率實在過於低下,期間處理時間也過長,這都將嚴重降低工作效率。在微波技術興起之後,研究人員就計劃利用該技術進行相關嘗試,實驗效果十分良好。在研究中,納庫馬爾等人在實驗之前,對低質量且難浸潤的金礦採取了微波預處理,結果出來之後,對其分析可以發現,礦物中的含碳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其中的緻密硫化物發生氧化作用,變成了相對稀疏的氧化物。將被微波處理的礦物質置於氰化物中浸出,金的回收率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顯然,可以發現微波處理過的礦物質浸出效果十分顯著。

  (三)微波應用於乾燥處理

  微波技術運用最多的就是進行乾燥處理,由於水的特殊結構使得其在微波作用下,能夠出現劇烈的反應,中水含有能夠吸收微波的物質。我們知道,傳統的乾燥手段是透過輻射實現的,相比之下,微波乾燥有著更加明顯的優勢,微波乾燥用時更短,對物品保護作用更加明顯等等。

  在進行硼酸乾燥的研究時,庫薩卡等學者優先採用了微波技術,據介紹,其使用的微波功率在一百到七百瓦之間。在實驗過程中,目標物體在微波作用下能很快達到一百攝氏度,再過段時間,物體溫度會急劇降低,其原因在於,其中的水分在短時間內脫離出了物體。實驗完成之後,觀察物體發現,在物理形態上與實驗前完全一致,並且硼酸內的結晶水即使在微波作用下也沒有分解。

  (四)微波碳熱還原

  瞭解冶金行業的人都知道,碳在冶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冶金中的還原劑,對微波有著良好的吸收作用,在微波的作用下,碳的溫度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很高,高溫狀態下的碳有著極強的還原力。微波碳熱還原技術的原理就是,透過碳吸收微波的功能來對氧化物進行還原,它的產物就是之後進行冶金所需要的原料。在進行鐵礦石微波碳熱還原的實驗時,斯坦迪斯等學者發現,利用微波加熱能解決傳統加熱中的一些固有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冷中心”技術難題。微波加熱得到了高溫碳,高溫碳實現了高的還原率。

  (五)微波燒結

  微波燒結通俗的來講就是,透過使用微波技術來對目標物質進行加熱,一直到能夠實現燒結的溫度,以此來促成材料的緻密化。微波燒結時的溫升很快,然而,材料內部卻一直保持著均勻的溫度,微觀上來看,由於材料晶粒受到了抑制,使得材料質量得到了提升。

  羅春峰等學者一直從事著微波燒結的技術研究,他們將粉末冶金鐵基材料的燒結工藝與效能作為實驗物件,參照常用的真空燒結工藝,進行對比研究。實驗表明,在微波燒結工藝中,材料在1280℃的溫度下,做十分鐘的保溫處理,能讓材料達到近百分之九十六的緻密度,這對於提升材料的效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三、微波技術在冶金工程中未來的發展

  現如今,微波技術已被廣泛的使用在了冶金工程中,它的優點在於能夠提升金屬的回收率、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縮短工作用時等,故而,微波技術在冶金行業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其技術也將發展的愈加成熟。由於生產實際的需求,微波協調其他外場技術在行業中的運用急需得到發展。但現實情況下這種外場技術的協調工作技術沒有成熟的經驗借鑑,依舊需要不斷的最佳化。外場技術的聯用是冶金工程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故而,該領域的從業者應該理論與實踐並行,刻苦攻關艱苦奮鬥,推動冶金行業的向前發展。

  四、結語

  微波技術在冶金工程的運用,實現了冶金技術的飛躍性發展。在我們為取得的成就欣慰時,也必須意識到,要想滿足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需要,必須要加強微波技術與其他外場技術的結合,提升技術聯合能力,共同為冶金工程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鄭凱, 趙平源, ZhengKai,等. 微波技術在冶金中的應用[J]. 廣東化工, 2014, 41(8):75-76.

  [2] 劉能生, 彭金輝, 張利波,等. 微波技術在稀貴金屬冶金中的研究應用進展[J]. 貴金屬, 2009, 30(4):48-51.

  [3] 劉彬, 沈仙雨, 陳浩. 微波技術在冶金工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 化工設計通訊, 2016, 42(10).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4

  摘要: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不僅影響了各個領域,而且被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傳統的傳播方式,曾經帶給人們深遠的影響。在日新月異的當下,數字電視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文章透過對數字電視的服務使用者、服務內容、服務傳播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從服務的角度分析將數字技術應用於電視媒體之後,數字電視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望對數字電視媒體的發展有所助益。

  關健詞:電視產品;服務設計;傳播

  數字電視是將電視、網路、通訊等技術整合,各種傳播媒介的界限逐漸消失,形成一個公共的資訊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電視被賦予了全新的功能,觀眾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獲取各種服務,包括影片點播、網路購物、遠端教育與健康醫療等新業務,形成一個集資訊傳播、交流、學習、娛樂為一體的服務平臺。由此可見,增加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是數字電視未來發展的重要途徑,做好服務設計對數字電視的發展至關重要。電視產品簡言之就是電視服務的內容,是觀眾需求與電視產業擁有的一系列資源相互作用的結果,即電視運營者對既定的生產資源進行安排以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體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在消費過程中所接受的服務體驗,對服務的質量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電視在向數字電視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技術上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服務上的提升。數字電視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改變傳統電視的服務模式,除了傳統的資訊傳播,強化優質服務的提供和互動,讓使用者感受到可用、好用、有用、甚至是被需要的感覺。因此,從服務的角度審視數字電視產業,從服務使用者、服務內容、服務傳播三個方面來分析數字電視,為數字電視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

  1、服務使用者

  1.1使用者角色的轉變

  傳統電視傳播是從資訊到受眾的基本的單向傳播方式,以傳者為中心,受眾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將數字技術引入電視媒體後,傳受雙方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使用者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傳播模式從單向傳播變成雙向互動。電視使用者有了電視功能的選擇權,享受電視服務的權力,傳者與受者處在了平等的地位。數字電視是基於互動的傳播結構,透過把使用者選擇性觀看的電視內容反饋給電視臺,從側面反應數字電視提供的服務內容的質量,根據反饋傳播者可以調整服務內容。在此過程中,傳授雙方的角色是不斷變化的。可以說使用者已經完全擺脫了被動接受資訊的地位,真正成為了電視媒介服務的主角。

  1.2使用者需求的改變

  在傳統電視媒體傳播下,電視媒體掌握著資訊傳播的主動權,電視使用者只能被動的接受電視傳播的資訊內容,電視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從市場盈利方面考慮。而在數字化時代下,隨著技術與傳播方式的改變,使用者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使用者更加註重參與性和主動選擇性。而且,當代媒體種類的豐富使受眾可以透過更多的渠道獲取資訊、開展學習、交流、娛樂等活動。電視媒體要想獲得使用者的認可,就要迎合使用者的需求,為使用者提供被需要的服務來佔據媒體市場。因此,電視使用者的需求成為電視媒體提供服務所依賴的重要依據。(1)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在新媒體、自媒體日趨成熟壯大的衝擊下,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內容、質量以及節目獲取方式的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分眾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也應該順應趨勢從大眾化向小眾化、個性化轉變。例如,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是一檔以貼近百姓生活的社會問題為主的評論性節目,以主持人、嘉賓及現場觀眾的共同討論為特色,以某一主題即興點評、直抒己見、相互討論,主持人崔永元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在眾多電視談話節目中獨樹一幟,節目也因此有較高的收視率。在移動網際網路成熟的背景下,個性化的自媒體影片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電視運營商要想提高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就要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電視節目以滿足不同受眾的資訊獲取需求,這是數字電視的出路,也是數字電視的發展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電視節目傳播內容和形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電視節目也會越來越個性化、專業化,以針對不同的分眾人群的收視需求。(2)使用者的互動性需求經過相關統計可知2008年,中國的互動式電視銷量為3.75千萬臺。到2009年底,互動式電視銷量已達到8.96千萬臺。隨著數字電視的普及,互動式電視的銷量成倍增長。使用者購買互動式電視不僅是為了迎合接收訊號的需要,而是為了透過使用互動式電視的各種功能來滿足自己的多重需要。電視運營商為了提高互動式電視的銷量,就必須研究和開發電視的功能,讓互動式電視可以真正地滿足人們透過電視媒體實現交流互動的需要。例如,我國數字電視開設了遊戲競技頻道,該頻道會播出全球火熱遊戲的即時賽況,釋出相關的遊戲資訊,其內容包括戰隊奪冠資訊、遊戲比賽資訊、遊戲操作技巧等,同時為使用者提供交流平臺,在競技的同時還可以相互交流、學習與分享,透過具有互動功能的特色服務,提高了電視的收視率。數字電視的互動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滿足了電視使用者的操作需要與觀看需要,受眾在觀看電視時的參與性、代入性更高。

  2、服務內容

  數字電視時代,在技術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的是內容。數字化是時代發展的結果,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電視傳播方式將逐漸失去優勢,內容的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才是數字電視的成敗關鍵。數字時代下的電視產品在傳統電視媒體的基礎上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從文字、音訊、圖片等相對比較單一的產品,發展為互動、評論、遊戲、話題、二維碼等新媒體產品,這些新的產品更加符合現代人參與性和選擇性的需求,新的媒體產品將會不斷的湧現。

  2.1數字電視產品內容的發展

  數字電視的資訊傳播採用的是雙向傳輸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單向傳播,使雙向的互動具備了技術條件。觀眾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選擇各種服務內容,包括節目點播、電視購物、教育、醫療等業務,電視可以逐漸成為居家資訊化的服務平臺。同時,數字電視改變了傳統電視的收視方式,這種全新的體驗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單項的資訊接受方式,在服務上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大的自由、更強的互動。透過數字電視,網路和電視媒介得以融合,電視可以像電腦或者手機一樣上網和使用,這賦予了電視全新的功能,如資訊查詢、交流學習、股票交易等都可以在電視上操作完成,使電視成為一個網路資訊交流的平臺。

  2.2數字電視服務形式的發展

  隨著全球資訊化技術的發展與推進以及通訊技術的全覆蓋,數字電視將在功能和技術上與通訊資訊化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媒體服務。伴隨著新技術的參與與合作,數字電視的服務形式與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也將越來越多。數字電視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已經實現,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消費者透過數字電視可以獲得點播影片、網上購物、傳送郵件、線上遊戲等各種服務,透過數字電視人們可以體驗電腦的所有功能。數字電視作為裝置終端,還支援各種互聯介面,與優盤、電腦、數碼產品以及手機等數字裝置進行連線。移動數字電視也是數字電視的服務形式,移動數字電視可以在非移動與移動情況下收看,在火車、公交、地鐵上都可以觀看移動電視畫面,是戶外資訊化的數字電視傳媒。移動數字電視具有服務覆蓋面廣、訊號迅速、可在移動環境下工作的特點,另外移動電視還具備公共服務的特點,特別是在交通、安全、預警等資訊釋出上,是政府對外展示形象和對公眾釋出資訊的重要視窗。

  3、服務傳播

  數字技術給電視產業帶來的變革推進了電視產品的最佳化與傳播效果提高。

  3.1電視節目的質量最佳化與傳播效率的提高

  首先,電視節目的傳播效率得到提高。隨著電視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非線性編輯取代了傳統線性編輯,在技術層面上得到突破,成為現下電視節目製作的手段。與傳統制作效率相比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是對於新聞類節目來說更是一大突破,它可以實現線性編輯多種工序的同步進行,讓新聞編輯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聞的時效性非常重要,這個技術的突破對新聞類節目大有裨益。其次,電視節目的製作質量得到提高。非線性編輯實現了資料運算方式上的疊加,這種編輯手段不會損失電視訊號,而且非線性編輯技術還可以應用到伺服器、切換器上,這樣不僅讓電視節目製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讓電視節目播放質量得到了提高。

  3.2節約了製作節目時的人力資源和物力成本

  傳統的電視節目製作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例如在佈置場景時,需要很多工作人員搬運道具和搭建場景,有些道具很大很沉重,這給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傳統的電視製作方式不僅耗時長,還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製作成本很高。而數字化技術下的模擬演播室完全可以解決以上難題,這種新技術是利用計算機軟體來完成的,它可以實現電視節目場景製作、電視節目影象處理、電視節目影象合成等,從而完成許多複雜的場景設計。儘管目前模擬演播室的相關技術還不完全成熟,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模擬演播室技術代替傳統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已經成為了數字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節約電視節目的製作成本,是電視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3.3數字技術對電視產品傳播效果的積極作用

  實現了電視產品跨媒介傳播,讓電視產品在不同媒介的共享傳播中獲得最大收益。在傳統電視傳播中,電視產品只有依靠電視才能實現傳播,其傳播範圍是十分有限的,傳播效果也基本能夠預測得到。而在數字技術下,電視產品不僅可以透過電視進行傳播,還可以透過網站、播放軟體等各種媒介渠道得以傳播,其傳播範圍是成倍擴大的,這種跨媒介的傳播方式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傳播效果,給電視媒體經銷商帶來巨大的收益。實現了電視產品定時定位傳播,讓電視產品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伺服器可以記錄觀眾的消費時間和消費地點,這對電視產品進行定時定位傳播帶來了幫助。因為觀眾是電視產品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不同,觀看地點也不相同,電視經銷商要想讓電視產品產生更為精準的傳播效果就要進行市場定位,分析不同受眾群體對於電視產品的喜愛,把握各消費人群的不同消費地點,統計各電視節目不同的收視高峰時間段。有了數字技術的支援,可以收集上述這些相關資料,指導我們根據消費需要進行產品設計和播放,準確定位以產生更好的宣傳效果,真正體現電視產品的價值。

  4、結束語

  實現了電視產品互動傳播,讓觀眾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節目。在傳統的電視傳播中,電視經銷商掌握著資訊傳播的主動權,觀眾只能被動的觀看經銷商提供的電視產品,這個傳播方式是單方向的。而在數字時代下,觀眾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電視產品,這就給電視產品帶來了競爭壓力。為了佔據市場份額,就要以觀眾需要為目標導向來提供產品和服務內容。觀眾從被動者地位轉變到了主動者地位,觀眾的需求就是衡量電視產品好壞的標準,只有能夠滿足觀眾需求的電視產品才是好產品,如果電視產品不能夠被觀眾所認可,那也就宣佈了這個電視產品的失敗。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經銷商要從觀眾的角度,制定電視產品的策略,完善電視產品的內容,促進電視產品的質量,實現電視互動傳播,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數字電視媒體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保持良好的經營活力,對觀眾進行準確的分類和定位,用高質量的服務內容連線使用者,發揮數字電視產品的互動傳播效果和媒介融合優勢,實現其真正的市場價值,數字電視的未來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楊國軼.中國數字付費電視發展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2]陳培愛,閆琰.數字化時代的廣告傳播[J].編輯之友,2012(09).

  [3]朱羽君.電視新聞評論的發展趨勢[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9(04).

  [4]王琳.數字時代中國電視媒體經營模式創新[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5]於紅巖.試論電視數字化趨勢下的傳者與受者[D].湖南師範大學,2006.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5

  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資訊化時代到來,網際網路和計算機已經深入人們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資訊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資訊、資料的安全傳輸,而要實現這點,則依賴於通訊工程中的傳輸技術。目前,我國的傳輸技術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本文將重點分析探討傳輸技術在通訊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因專業知識所限,難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專家批評、指正。

  關鍵字:

  通訊工程;傳輸技術;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手段的增多,通訊工程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發展前景非常好。而通訊技術作為通訊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料資訊高速、安全傳遞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訊技術過硬,才能充分發揮通訊工程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

  1傳輸技術的歷史演變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有多種多樣的資訊傳遞方法,從遠古時代的結繩記事,到後來的快馬傳報,甚至是戰爭中所使用的烽火,這種種方法,都是古人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所發明的資訊傳遞方式。隨著文明的進步、發展,人類發明了文字、印刷,知識得以在一個特定範圍內傳播。到了近代,工業革命揭開了資訊傳遞方式的新篇章,電的發現催生了電報、電話的出現。當時間的腳步邁進了現代,則傳輸技術實現了飛躍,電磁波、聲、光、電等皆被人類用來作為資訊傳輸的介質,資訊傳播的方式真可謂百花齊放,資訊傳播技術也隨之快速發展,人們要隨時與世界打個招呼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寬頻、可影片電話、傳真等,不但實現了文字、圖形圖片的傳播,還使人們可以即時通訊,即時聯絡溝通,人們的生活、工作以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在前進著。

  2傳輸技術在通訊工程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人們對資訊的需求面越來越廣,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資訊傳輸的速度必須加快,並且其準確性、正確性和安全性必須有保障,這就要求通訊系統必須是穩定的、優良的。而資訊的傳輸則離不開資訊傳輸系統,資訊的傳輸離不開傳輸通道,即傳輸介質,而要想使傳輸介質發揮作用,則離不開傳輸技術,因而傳輸技術在通訊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必需的一種一種手段,然而,這種單一的傳輸渠道並不能滿足多節點業務的多元化、多樣性要求,因而,傳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則是實現通訊工程取得質的飛躍的關鍵和重要突破口。另外,減少資訊傳輸中所產生的資訊錯誤率,確保資訊保安、高速的傳播,這都仰賴於傳輸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傳輸技術的先進性程度決定了通訊工程的發展狀況。因此,要想加快通訊工程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改進傳輸裝置的效能,加快傳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從而在整體上推動通訊工程邁向一個新的高度,並實現三者的良性迴圈發展。當前我國通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爭奪使用者群體,在國家進行行業調整後,這種現象越演越烈,三大通訊巨頭透過優惠、贈送等方式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還將觸角伸向了通訊裝置,資金流的進入使得通訊裝置市場空前繁榮。當然,這種狀況的出現,改變不了通訊工程的核心工作,那就是資訊傳輸。而要使資訊傳輸能滿足更多使用者群體的需求,那麼傳輸技術就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

  3傳輸媒介的分類

  所謂傳輸媒介,就是資訊賴以傳遞的載體,簡單來說就是無形的資訊是透過什麼來傳遞的。目前,通訊工程中常用的傳輸介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線的,一種是無線的。傳輸媒介的不同,其特性也不相同,而這種特性也將對資料資訊的傳輸速度和質量產生不同影響。有線傳輸,就是資料資訊的傳遞是透過線纜來實現的,即兩個通訊裝置透過線纜連線起來,利用線纜透過訊號將資訊從這一端傳遞到另一端。有線傳輸的主要特性是抗干擾能力強,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便宜。無線傳輸,則是利用電波、鐳射、紅外線等,將資訊附加在電磁波上,透過傳輸電磁波實現資訊的傳輸,其主要特點就是安裝方便、通訊自由,不受空間、時間、地點和環境的限制,但是其首次安裝費用較高。資訊傳輸的載體不論是有線的還是無線的,兩者要實現傳輸資訊的功能,都離不開傳輸技術的同步發展。傳輸技術的進步必然帶來通訊工程整個行業的發展。

  4傳輸技術的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的通訊工程發展較快,很多科研部門和相關專家為了傳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投入了很多,當然也取得了不菲成績,帶動了整個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傳輸技術在整個通訊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傳輸技術在未來必然發展得更穩定、更快速。雖然傳輸技術目前仍有難關尚未攻克,但是我相信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知識的進一步積累、發展,這些技術難題必然會被解決掉,而通訊工程必將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通訊工程的飛速發展,資訊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而要實現資訊傳遞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則離不開通訊工程的兩大要素——傳輸介質和傳輸技術。自從人類文明產生以來,資訊傳輸技術就隨之誕生,古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資訊傳輸方式。資訊傳輸技術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現代資訊傳輸不論是技術還是方式,都是前人所無法想象的。雖然如此,我們也不應該滿足於現狀,應該以更高的熱情和更積極的態度,為推動通訊工程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雷浩丹.淺談通訊工程中傳輸技術的重要性[J].電子世界,2013

  [2]宋永志.通訊工程傳輸技術的重要性與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5

  [3]鞠巧慧.通訊工程傳輸技術的應用[J].中國新通訊,2012

  [4]紀義鵬.通訊工程傳輸技術的重要性與應用[J].中國新通訊,2014

  [5]廖旭波.論傳輸技術在通訊工程中的應用及發展方向[J].科技資訊,2013

  [6]師向群.獨立學院通訊工程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及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

  [7]梁飛.淺談傳輸技術在資訊通訊工程中的應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6

  【摘要】有線通訊傳輸技術包括了傳輸裝置機房的設計、構造等硬體設施,也包括了有線傳輸系統等的安裝及佈設等。總體來說從有線傳輸系統設計到通訊領域的安全運營和良性發展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對通訊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進行論證和分析,期望對於通訊工程建設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通訊工程;有線傳輸技術;改進措施

  1引言

  有線和無線傳輸兩種方式囊括在通訊工程中的傳輸技術中。但是有線傳輸技術在當前技術發展的前提下還是處在我國通訊網路中主要地位的。光纜在其中是重要的載體。透過光纜傳輸,光電訊號在端頭之間的實現了傳送,訊號的穩定性傳輸和快速傳輸是進行光纜傳輸的技術施工目標。

  2通訊工程有線傳輸技術概述

  2.1當前寬帶同軸電纜和同軸電纜的形式,在通訊工程有線各項傳輸技術中,具有抗干擾、頻寬範圍大的特點。採用的裝置和系統,已經發展為數字傳輸,替代了傳統的模擬傳輸,採用基帶是同軸電纜的技術原理其中電纜的種類就包含了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形式。採用同軸電纜對於外來干擾訊號的干擾,能夠擴大頻帶的寬度,但是這一技術的缺點是價格高,安裝和維修較為困難。對十幾軸的赫茲進行分組,同軸電纜傳輸技術的載體當前主要包括細和粗兩種電纜[1]。2.2雙絞線的電纜中,分為非遮蔽和遮蔽雙絞線的兩種方法,往往採用逆時針纏繞的方式,數字訊號和模擬訊號均可透過這種方式進行傳輸。雙絞線電纜傳輸需要特定的聯結器進行安裝,由於技術難度較大,安裝上較為困難,用通用配線,外部由金屬材料構成,但是在1.3光纖有線傳輸技術是在現代科技手段發展之後廣泛採用的技術,主要的載體是光和電訊號。分為單模和多模的方法,後者可以採用高效的傳輸方式,例如多模光纖的波長在光源穩定光纖的損耗率上就低得多。而且擁有多個模式,如光纖有線傳輸技術廣泛應用在軍事等領域。

  3當前的通訊技術傳輸存在的問題

  3.1由於通訊行業的特殊性,使得網路結構較之其他施工專案要複雜的多。網格的建設中,要注意在管理等方面強化對網路維護安全性建設的疏導工作,將故障和風險始終擺在通訊工程技術的首要位置加強管控,同時也要提升通訊工程技術傳輸的管理安全性,加強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2],採取有效的故障和措施加以規範。3.2從當前的區域網網路的佈設來看,對於通訊傳輸線路的質量的提升企業的重視度不夠,使得質量管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加強,比如,路線的傳輸,需要藉助外包的線路來完成,完成的質量高度,要根據線路的質量、管理水平的質量、企業的技術定時定量的培訓而定。3.3一些不必要的故障與風險不利於網路維護,而且會造成通訊工程技術的傳輸過程中出現通訊行業網路結構複雜的情況,而且網格的建設容易被人忽視,使得不管是管理還是其他方面,均達不到安全建設需要的水平。

  4通訊工程中改進有線傳輸技術的措施

  4.1光纜敷設要求遵照通訊系統光纖施工等規範進行施工,具體盤留位置應視施工現場環境而定,採用人工或機械的施工方法具體如下:敷設光纜時,每200米要盤留15米光纜以備日後的搶修之用,並在竣工圖紙上標示清楚;安裝固定後的光纜:光纜外徑的15倍;施工中的光纜敷設:光纜外徑的20倍;敷設通訊光纜過程中必須防止拉傷執行中的光纜,揭開和恢復電力溝蓋板時,光纜敷設時的張力、扭轉力、側壓力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並須避免電力溝蓋板墜落電力溝內砸傷電纜。明敷光纜保護管時,安裝應固定;光纜保護管在電力槽道內應固定在槽壁上,嚴禁亂放;進入電纜溝前應對電纜坑內進行通風,排清濁氣,並準備防毒面具以防萬一。光纜接續要求:光纜光纖接續施工程式為:光纜單盤測試-光纜接續施工-光纜竣工測試報告。光纜單盤測試(1)提前進行光纜開盤測試,首先檢查光纜包裝是否完好,核實光纜型號,出廠質量合格證,隨纜測試記錄、光纜幾何尺寸及傳輸特性(1550nm每公里≤0.22dB/km,驗證)是否符合使用方規定的設計要求,核對是否與出廠光纜檢測報告相符,測試光纜纖長和損耗係數,及時向業主反映較大出入,單盤檢測使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引數設定與生產光纜廠家一致的折射率進行檢測(G655、G652),使用方未提出具體要求時以波長為1550nm。(2)盤測後的光纜按要求格式作書面測試資料的記錄,以做竣工測試資料參考。(3)根據使用者的要求,由施工專案負責人根據使用方提出的設計要求編制施工詳細方案,並確定施工週期。4.2運用SDH技術取代PDH技術,由於SDH技術目前是全球領域廣泛使用的光纖節點處理和傳輸的技術,採用SDH技術在網路傳輸、資訊處理和業務處理能力等問題上,具有靈活度和執行能力強的優勢。4.3採用DXC技術。這是由SDH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技術,能夠為使用者的傳輸和資訊轉化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援,業務監控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做到光纖業務分級處理,使用光纖數字傳輸網路配線、保證資訊傳輸質量[3]。4.4DWDM技術採用密集波進行資訊傳輸,常用在長途傳輸骨幹網長距離大容量的資訊傳送中。4.5以光纖有線傳輸網路改進方案為,可以將骨幹層分為四部分組成,透過裝置搬遷,進行接入層業務的負荷分擔處理,合理增加骨幹環和節點的數量;在光纜線路的佈設上,進行一為二的裂變,,儘量使用不同種類的光纜路由組網,;生成網狀或者環狀租組網合理劃分SDH光傳輸網的網路結構接入層根據實際接入環容量的情況,提升環網的容量和網路容納量;擴大業務的需要,。裝置根據網路規劃和商務談判的需要進行最佳化,包括對裝置環境的最佳化。

  5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傳輸網和技術的進步勢不可擋,目前,技術進步正在趨向於大容量、靈活性高、擴充套件性高的網路特徵,這將不斷推動光傳輸網和技術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何澤清.通訊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5):3483-3484.

  [2]楊薇.通訊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研究[J].科技資訊,2014,(28):39-39,42.

  [3]馮文果.通訊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4):58-58.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7

  摘要:電力是現今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效能源,在電力的輸送中主要使用線纜進行傳輸,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各種電子裝置被應用於生產、生活中,其中所使用的大量的線纜嚴重困擾著電器裝置的發展,在無線電力傳輸技術不斷研發的同時,做好對於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的應用是現今乃至今後一段時間電力傳輸技術發展的重點,本文將在分析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原理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無線電力傳輸的應用進行分析。

  1.無線電力傳輸的基本原理

  1.1電磁感應—短程傳輸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它顯示了電、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與轉化。電磁感應是電磁學中的基本原理,變壓器就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基本原理進行工作的。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之間利用磁耦合來傳遞能量。若發電線圈中通已交變電流,該電流將在周圍介質中形成一個交變磁場接受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勢可供電給移動裝置或者給電池充電。

  1.2電磁耦合共振—中程傳輸

  中程無線電力傳輸方式是以電磁波“射頻”或者非輻射性諧振“磁耦合”等形式將電能進行傳輸。它基於電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輻射磁場實現電力高效傳輸。在電子學的理論中,當交變電流透過導體,導體的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當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便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且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較遠距離傳輸能力,人們把具有較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即:RF)。將電資訊源(模擬或者數字)用高頻電流進行調製(調幅或者調頻),形成射頻訊號後,經過天線發射到空中;較遠的距離將射頻訊號接收後需要進行反調製,再還原成電資訊源,這一過程稱為無線傳輸。中程傳輸是利用電磁波損失小的天線技術,並藉助二極體、非接觸IC卡、無線電子標籤,等等,實現效率較高的無線電力傳輸。

  具體來說,整個裝置包含兩個線圈,每一個線圈都是一個自振系統。其中一個是發射裝置,與能量相連,它並不向外發射電磁波,而是利用振盪器產生高頻振盪電流,透過發射線圈向外發射電磁波,在周圍形成一個非輻射磁場,即將電能轉化為磁場。當接收裝置的固有頻率與收到的電磁波頻率相同時,接收電路中產生的振盪電流最強,完成磁場到電能的轉換,從而實現電能的高效傳輸。

  1.3微波/鐳射—遠端傳輸

  理論上講,無線電波的波長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彌散就越小。所以,可以利用微波或鐳射形式來實現電能的遠端傳輸,這對於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解決未來能源短缺問題也有著重要意義。

  2.無線電力技術的應用前景

  2.1為難以架設線路或危險的地區供應電能

  高山、森林、沙漠、海島等地的臺站經常遇到架設電力線路困難的問題,而工作在這些地方的邊防哨所、無線電導航臺、衛星監控站、天文觀測點等需要生活和工作用電,無線輸電可補充電力不足。此外,無線輸電技術還可以給遊牧等分散區村落無變壓器供電和給用於開採放射性礦物、伐木的機器人供。

  2.2解決地面太陽能電站、水電站、風力電站、原子能電站的電能輸送問題

  我國的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降雨量少、日照充足且存在大片荒蕪土地,南方部分地區水力、風力資源豐富,這些地區有利於建造地面太陽能發電站或水電站、風力電站。但是,這些地區人煙稀少、地形複雜,在崇山峻嶺之中難以架設線路。採用無線輸電技術,還可以把核電站建在沙漠、荒島等地。這樣一方面便於埋葬核廢料,另一方面當電站執行發生故障時也可以避免對周圍動植物的大量傷害和耕地的汙染。

  2.3無接點充電插座

  隨著無線電力技術的發展,一些小型用電裝置已經實現了無線供電。無線供電“片”/“墊”是一種家用電器無線供電方式,用一片圖書大小的柔軟塑膠膜片就可對家電進行無線供電,可為裝飾燈、魚缸水中的燈泡、小型電機、手機、MP3、隨身聽、溫度感測器、助聽器、汽車零部件、甚至是植入式醫療器件等供電。

  2.4為以微波作為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供電

  以微波作為能源推進的發動機叫做微波發動機。微波是工作頻率在0.3-300GHz的電磁波,不能直接用它來驅動電動機,如果把微波能量轉變為直流電流的整流器,那麼微波就可以直接作為交通工具的能源了。

  3.結束語

  從長遠來看,該技術具有潛在的廣泛應用前景。但是,每一種無線傳輸方式,都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如電能傳輸效率問題,電力公司如何收費和計費,能量傳輸所產生的電磁波是否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等等。不管怎樣,一旦這項技術能夠普及,就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數字微波傳輸在廣播電視的運用論文 篇8

  摘要:近些年,數字技術有了飛速發展,傳統電視已經逐漸被數字電視取代。數字電視就是將訊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其改變了以往訊號不穩定和時常中斷的特徵,電視畫面和聲音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說,數字技術是電視技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科學不會止步,人們還需要不斷研究更科學的數字傳輸方法。

  關鍵詞: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發展趨勢

  1數字電視傳輸網路

  1.1地面傳輸網路

  地面傳輸網路傳輸是前些年最常見的訊號傳輸模式,它在固定的地方建設放射塔,以此發射無線電訊號,人們透過接受這種訊號來獲得電視畫面,前提是必須各家各戶都有天線。這種訊號傳輸方式因其便捷性很適合農村和小城鎮的電視需求,所以在前些年十分流行。其訊號覆蓋面積較廣,實用性也較強,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比如,訊號傳輸極易受阻,在極端天氣時易受干擾或有噪音影響,天線只有在四周空曠的室外才有良好的效果。

  1.2有線傳輸網路

  有線網路傳輸不同於地面傳輸,其主要透過電纜和光纜傳輸,這種傳輸方式不需要設定頻道和傳輸波段,就可以實現不同地區不同網路分割槽傳播,滿足不同地域人們的需求,各地區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構建自己的收視體系,相比較前一種傳輸方式,更具靈活性。有線傳輸必須使用機頂盒,透過機頂盒來接收訊號,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使用這種訊號傳輸模式,同時,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也使用這種模式,採用的是DVB-C標準,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DVB-C標準已經不再適用,因此,技術方面就出現了空白,急需更加適應當今需要的新標準,DVB-C2這一新標準應運而生,它可以大大提高有線網路傳輸的利用效率。

  1.3衛星傳輸網路的建設

  衛星傳輸,就是將電視的數字訊號轉化為微波形式,傳送給太空的通訊衛星,然後再由通訊衛星對數字訊號進行轉化並傳送回地球,人們就可以透過接收到的訊號收看電視節目。但是,電視機使用者想要接收到這種訊號,就一定要有衛星訊號接收天線和衛星知識機頂盒,二者缺一不可。我國幅員遼闊,農村面積廣大,地理位置和地勢地貌的差異,使得單一的一種電視訊號傳送模式很難滿足所有農村觀眾的需求。因此,衛星傳輸模式可以很好地彌補上兩種訊號傳輸的不足之處,並且具備高效率和高覆蓋率的特點。

  2數字電視傳輸的標準研究

  地面傳輸是我國如今應用最廣的一種傳輸方式,這種傳輸方式同樣也是人們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種傳輸方式,正因為如此,國家對其工藝技術的採用標準有明確規定,即DMB-T標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使用地面傳輸訊號的人群較為龐大,因此,我們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術產權,避免技術上受制,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我國DMB-T標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外國已經應用多年的標準,但我國在借鑑國外成果的基礎上,加強了本國在通訊技術上的研發,並最終獲得成功,將本國技術融入到標準體系中,使其變得更加完善。因此,我國所應用的DMB-T既代表了國際上的通用標準,又符合我國特殊國情,是最符合我國的通訊標準。DMB-T標準主要包括兩個突出技術,其一是時域同步的正交多載波技術,其可以解決困擾地面傳輸的多徑頻率選擇性衰落問題,其充分利用了TDS-OFDM,將時域和頻域的傳輸結合在一起,使訊號更為穩定,同時具備訊號跟蹤效能。這種技術擺脫了上世紀歐洲的迭代演算法和強功率技術,很好地解決通道估計問題和系統同步問題。其二是採用了PN序列填充技術,在解決快速系統同步問題方面有很強的技術性,其能實現同步頻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多徑干擾問題,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

  3我國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的發展趨勢

  3.1三網融合

  近些年,我國大力宣傳DTMB,現如今,我國的地面數字電視技術已達到成熟階段,但是,其他兩種電視技術發展水平還比較低,還不足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不論是技術還是標準都有很多不達標的部分,比如,我國很多網路企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出現了各自為政的惡性競爭局面,不僅大大浪費了國家資源,還削弱了自身的綜合實力。

  3.2採用高階調製技術

  頻譜使用率低是廣電行業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如何提高頻譜的使用率是未來十幾年的研究方向。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階調價技術。不過,在使用這種方法的同時會導致一些其他問題的出現,例如,在發射功率同步的情況下,接收機工作門限會上升,繼而導致覆蓋範圍變小,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時確保覆蓋率。

  3.3滿足3D視覺效果

  3D電影的出現,是人們追求更高級別電視媒體需求的表現,這說明訊號數字傳輸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如果將3D技術引入到家庭電視中來,那麼,像在電影院一樣戴3D眼鏡顯然是不現實的,研究表明,3D眼鏡對眼睛有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研發更高效能的家庭3D電視將會是未來電視發展的主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