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在過程中享受快樂論文

盡在過程中享受快樂論文

  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倡導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著這一出發點,聯絡眾多人讀書時的感受——“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多年來,我致力於“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實驗,在日常教學中盡力讓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廣闊空間,透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

  首先,我嘗試著開闊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在學習第四組課文之前,我從課外找了一篇《蟲子爬牆》的閱讀短文。它主要講的是兩個人同時觀察蟲子爬牆,結果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第三個人去詢問智者,智者意味深長的話中包含的意思是:兩個人都對,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只要有道理就是對的。在學習《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時,在學生明白了寓意之後,我要求他們根據文中的三個人物——南郭先生、齊宣王、齊泯王,寫一寫人物評論。在批閱中,我高興地發現學生的個性盡現其中:對於文中的南郭先生,大家認為他靠投機取巧、矇騙的方法固然不可取,但如果沒有糊塗的齊宣王,南郭先生也不可能成功地騙了一次又一次。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現在的南郭先生幾乎沒有可乘之機,因此,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最好別玩,還是要憑真才實學才能在社會上擁有立足之地。我們的社會就應該像齊泯王的做法那樣,杜絕濫竽充數的人。劉齊在日記中寫道:“南郭先生,我都有些佩服你了,你是一個聰明的人,畢竟你也是為了生存才這樣欺騙別人。但你的做法我並不讚賞,憑著你的聰明完全可以依靠勤奮來學得一技之長,從而養活自己,為別人增添快樂……”從中,我們可以自豪地看到,學生的思維正逐漸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延伸,觸角相連。我相信,這樣長期訓練下去,他們一定會形成良好的習慣,發出的將是帶有思維火花的不同凡響的聲音。

  二、在標新立異中學會反思

  新課程中倡導學生在想象與體驗中感悟文字,跨越時空與作者、與主人公進行對話,從而反思自己的理解是否合乎情理、合乎要求。

  因此在課堂中,我注意盡力創設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經歷感悟中更容易地表達自己的閱讀見解並進行反思討論。比如《少年閏土》中“我”與閏土的對話,《豐碑》中為軍需處長寫碑文。特別是在《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徐浩然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大家都對老頭的老實深表同情的時候,他敢於談出自己的聲音:“我認為,老頭太懦弱了,一味的忍讓縱容了老太婆的蠻橫無禮,從而也使老太婆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正的機會。金魚姑娘知恩圖報固然很好,但她一次次滿足了老太婆的無理要求,增強了老太婆的囂張氣焰,她應該在預料的範圍內幫助老太婆改掉貪婪的壞毛病,這樣,她才是真正的知恩圖報。”他的一席話激起了千層浪,這充分表現了一個愛動腦的孩子求真求善的美好追求。由此,我想:學生作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來接受新的文字,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該小心翼翼地呵護每個孩子的發現,讓每個孩子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當然,孩子的見解有時又是幼稚的,我們不要被繁瑣抹掉自己的耐心,給他們一個爭論的機會,可能呈現給我們的.又是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 三、在形式多樣的讀中進行評論

  《月光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表達出對《月光曲》的內容、意境的想象和理解。在理解這幾段話的時候,我主要是透過聽這首曲子以及朗讀以求達到與作者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首先我放手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然後再交流各自的體會。張若認為:整篇課文的朗讀應該是徐緩的、抒情的,只有描寫風起浪湧的大海的語句,它的語調才是高昂的,並且作了示範。而柳春竹則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盲姑娘聽了一曲後的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都應該透過不同的語氣來表達出來……一節課,學生們在反覆的對比、朗讀、談體會中很快結束了。這節課使我深深地認識到,為學生創設交流的平臺,會讓學生在辯論中提高認識,這比枯燥的一味地談體會要生動深刻得多。

  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我個人認為:第二次比賽模擬現場解說,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口才,又可以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且形式生動活潑,富有挑戰性。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徵求了學生的意見,大家也認為現場解說加表演可以用於第二次賽馬。於是在各自小組準備的基礎上集體展示開始了。第一組表演後,大家在評論時建議:

  1.解說時可以加上雙方賽前的神態,如齊威王得意洋洋,他在想:我一定會贏。孫臏胸有成竹,田忌則半信半疑。

  2.第三場比賽時不用孫臏安排,因為只剩下一組馬了。

  由此,我想,只要把課文中負載的文字透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就會使學生真正理解,也就為課文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