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必修1課件
高一人教版必修1課件
一、知識和能力
1、瞭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並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過程和方法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感
1、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絡。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一、 複習上節課知識匯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勸學》這篇課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1、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 勸學中“勸”為何意?
(2) 荀子“人性惡”主張
明確: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別強調教育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
(3)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齊讀課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寫錯讀錯的字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詞應怎樣理解?“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把握觀點:這一節主要談了學習的哪個方面?用什麼方法來論述的?
明確:學習的意義;比喻.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在已歸納的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
青青於藍
冰寒於水
(以青青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變化會進一步提高、發展。
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麼道理呢?說明客觀事物可以後天改造,改變
“木受繩”“金就礪”兩個比喻引出什麼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5)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3、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3)本段又採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見
2登高而招3順風而呼
4假輿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維推理模式,分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明確:客觀事物透過善假於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透過善假於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善假於物的”“物”暗指什麼?學習
(5)小結
本段談的是學習的作用,說明學習的作用在於彌補自身不足。用幾組比喻句來說明,本段再次採用比喻論證。
(6)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致③絕④假)
四、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 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論述什麼問題?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麼道理?
明確:主要論述學習態度與方法
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開頭至“無以成江海”,說明知識在於積累。
②“騏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③“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論述問題的?
明確:比喻、對比
4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麼好處
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即道理明白、具體生動。
5學生齊背第4段。(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五、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2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對比論證、說理透徹的特點。
六、佈置作業
1、 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學貴有恆――讀《荀子勸學》有感
2、 完成《創新設計》練習。
七、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2)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態度、方法
積累對比
堅持
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