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論文推薦
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論文推薦
1物件與方法
1.1物件
下城區疾控中心的32個病原微生物檢測專案。
1.2方法
1.2.1評估內容
根據《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釋出的指南,對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特性、來源、傳染性、傳播途徑、易感性、潛伏期、劑量—效應關係、致病性、在環境中的穩定性、流行病學特徵,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實驗室設施和裝置,人員、實驗方法、危險材料、實驗器材、廢棄物處理和突發事件應急控制等要素進行風險評估。
1.2.2評估過程
微生物檢測人員收集病原微生物背景資料和資訊,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控制措施,並編制風險評估報告。中心生物安全委員會對風險評估報進行校核,並組織專家評審。
1.2.3風險評估方法
從取樣到分離、檢測、鑑定等整個實驗過程和實驗活動中每個環節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一一識別,針對存在的風險,逐項進行分析、評估,並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必須使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經過確認的方法進行檢測,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取樣檢測時必須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檢測人員必須具備專業背景知識和滿足生物安全培訓要求,生物安全裝置和檢測裝置的正確使用、檢定、校準及維護,菌(毒)株使用、儲存、銷燬及運輸的規範,不同廢棄物具體分類處理要求等。
1.2.4風險評估報告模式
以病原微生物概述、病原微生物檢測相關實驗活動風險識別及風險評估、人員風險識別及風險評估、其他風險識別及風險評估、控制風險的措施以及評估結論為主線,編寫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評估結論主要明確所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級、需要的實驗室防護等級以及個體防護等級等,並對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如人員、設施裝置、實驗方法、防護措施及自然災害等方面是否能確保實驗活動正常安全地完成進行簡要總結。
1.2.5專家評審
組織浙江省熟悉相關病原微生物特徵、實驗設施裝置、操作規程及個體防護裝置的不同領域專家,對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評審,並不斷修訂完善。
2結果
2.1風險評估報告
根據收集的病原微生物相關資料和實際評估內容,編制了風疹病毒、麻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腦炎病毒、漢坦病毒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黴菌和酵母菌、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腸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沙門菌、志賀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蠟樣芽孢桿菌、軍團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空腸彎曲菌、銅綠假單胞菌、類志賀鄰單胞菌共32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包括10個病毒、19個細菌、2個螺旋體和1個真菌。
2.2專家評審結果
2013年12月邀請省、市級疾控中心病毒、微生物、毒理、流行病學和實驗室質量管理領域的7名資深專家對32個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評審。專家們肯定了課題組風險評估方法的先進性、評估內容的完整性、風險評估報告的規範性和評估體系的可行性,並提出4條修改意見和建議:
(1)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活動複雜程度取決於實驗活動實際的危險特性,並不一定都需要複雜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應根據各種危險源特徵和強度適宜地開展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活動;
(2)風險評估既要識別各種風險源,提出科學的防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也應避免過度、盲目的防護;
(3)應注意到同一種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實驗活動時潛在的危險性不同;
(4)危害程度分類相同的不同種病原微生物對工作人員可能產生的.危害不同。課題組按照專家意見重新進行風險評估,對評估報告進行修訂並邀請專家再次稽核修訂的評估報告,認為這32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對目前生物安全實驗室,特別是疾控系統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3討論
生物安全研究的核心就是病原微生物的風險評估。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最新版《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3版),增加了危險度評估、重組DNA技術的安全利用、感染性物質運輸及生物安全保障等新內容。美國疾控中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微生物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中指出,生物風險評估還應包括對實驗工作人員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的評價。瑞典傳染病控制所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生物安全合作中心,2007年前就建立了一套較為系統而全面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評估體系。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其他發達國家也都建立了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管理標準。
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於2004年SARS實驗室感染事件後才真正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各實驗室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開始逐步規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實驗室軟硬體建設,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快速發展。我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明確提出對實驗室進行風險評估的要求。風險評估作為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下城區疾控中心實際檢測的32個病原微生物,對實際操作的所有實驗活動及實驗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提出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儘量減少工作人員暴露危險,並使環境汙染降到最低。經專家評審後修訂的風險評估報告更加完善、規範,評估結論明確。風險管理和專家評估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方法切實可行。編制的32個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報告,是疾控系統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經常檢測的病原微生物,對生物安全實驗室具有普遍指導意義,能積極推動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