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形勢分析與預測論文

固定資產投資形勢分析與預測論文

  [摘要] 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執行有以下特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較高增幅,更新改造投資增幅逐月提高;工業投資增幅回升,三次產業之間的投資增幅差距縮小;中、西部地區投資增幅高於東部地區,體現了國家對中、西部地區投資政策傾斜的結果;新開工專案大量增加;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趨向合理;資金來源增幅高於投資完成增幅。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投資主體的投資理念日益成熟,期待出現90年代初期那種暴發式投資的局面也是不現實的,2000年投資需求大幅攀升也不大可能,主要是因為投資需求增長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

  一、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執行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1、從1~4月份執行情況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有如下特點

  (1)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較高增幅,更新改造投資增幅逐月提高。1~4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34.81億元,增長20.8%,高於平均增幅11.5個百分點,比基建、更改和其它幾個方面投資的增幅都高,與此同時,更新改造投資增幅逐月提高,表明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的技改貼息政策已發揮作用,專家呼籲多年的增加更新改造投資有望實現。

  (2)工業投資增幅回升,三次產業之間的投資增幅差距縮小。受工業生產形勢好轉以及去年同期投資基數較低等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1~4月份,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99億元,同比增長8.6%,比一季度加快3個百分點,與全部投資平均增長水平也僅差0.7個百分點。受工業投資拉動影響,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投資增幅差距縮小。在工業行業中增長較快的行業分別是:電力工業投資517億元,同比增長20.6%,有色工業投資22億元,同比增長21.4%,電子工業投資64億元,同比增長62.4%,輕工業投資124億元,同比增長10.2%.

  (3)中、西部地區投資增幅高於東部地區,體現了國家對中、西部地區投資政策傾斜的結果。1~4月份,中部地區投資完成642.45億元,增長21.5%,是增長最快的,西部地區投資完成532.85億元,同比增長10.9%,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完成投資2313.6億元,同比增長8.2%,是增幅最低的。

  (4)新開工專案大量增加。截至4月末,各地區新開工專案14755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293個,新開工專案計劃總投資2714.57億元,同比增長44.9%,同時,新開工專案單位平均規模為184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503萬元多337萬元,表明新開工專案中大中型專案較多,為未來的投資增長拓展了空間。

  (5)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趨向合理。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中,住宅投資佔到了67.9%,增長24.6%,高於房地產平均增幅3.8個百分點,同時商品房銷售額增長40.9%,特別是銷售給個人的增長56.2%,表明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前景十分誘人。

  (6)資金來源增幅高於投資完成增幅。到4月末,本年資金來源合計增長11.9%,高出投資增幅2.6個百分點,一改去年資金來源增幅低於投資完成增幅的頹勢,為投資增幅繼續走高奠定了基礎。

  2、當前固定資產投資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

  (1)基本建設投資增長緩慢。作為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城鄉個人和集體投資)一半以上的基建投資,1~4月份增長緩慢,僅增長4.7%,表明如果財政政策不能給予更加有力的支援的話,那麼對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基建投資如果不能走出低迷,那麼固定資產投資就將難以保持較高增幅。

  (2)企業投資能力仍顯不足。儘管在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增長13.5%,高於投資增幅4.2個百分點,但是自籌資金中企、事業單位自有資金僅增長9.0%,發行股票下降27.1%,均低於投資增幅,表明企業的投資能力不強,投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3)非政府主導投資增長情況不佳,表明投資穩定增長的內在機制尚未確立。由於統計資料的侷限,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地區投資角度去觀察。眾所周知,東部是我國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但其投資增幅較低,特別是上海1~4月份投資負增長11.7%,海南負增長4.7%,廣東省也僅增長6.4%,北京的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也是負增長,分別為-2.2%和-35.6%,這些地區投資增長的低迷,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非政府主導投資增長的乏力。

  (4)施工專案個數減少,對投資增長將產生一定影響。受去年新開工專案減少的影響,今年1~4月份各地區施工專案個數為50589個,比去年同期減少2616個,施工專案計劃總投資僅增長4.9%,這將對未來的投資增長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5)國債專案中其他配套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將影響投資的增長。1999年,國債專案中國債資金和銀行配套貸款的到位率都明顯高於1998年,但有一部分國債專案的其他配套資金的到位情況不是很好,資金不足的情況仍然存在。1999年,國債專案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和銀行貸款佔本年資金來源的66.3%,其他資金來源佔33.7%,遠低於全部投資中其他資金來源佔本年資金來源70%的比重。由於有些地區和專案自籌資金的能力較差,無法保證各種配套資金的到位,致使國債專案全年各項應付未付的工程款仍達258.6億元,佔全年國債專案投資的10.8%.今年1~4月份,在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33.1%,國內貸款增長13.1%,增幅均較高,但能否帶動投資特別是國債專案投資的較高增長,還將取決於其他配套資金的到位情況。

  二、未來走勢預測和分析

  1、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因素

  (1)外部環境趨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的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已出現“引人矚目的好轉”,現已走上每年增長4.2%的軌道,這比該組織去年10月份的預測值提高了0.7個百分點,同時該報告還認為全球金融情況也比過去一年有顯著改善。外部環境的改善,有利於我國出口的增長,進而啟用市場人氣,帶動國內投資的增長。

  (2)加入WTO的預期和一系列利用外資政策的出臺,將有利於我國利用外資的增長,從而扭轉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利用外資下降的局面。一季度,我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316家,比去年同期增長22.75%,新批准合同外資金額1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7.05%,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態勢看好。

  (3)財政貨幣政策支援力度較大。4月末,狹義貨幣M1增長21.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加額增長13.8%,表明貨幣政策適當,對經濟增長有比較好的`支撐。從財政方面看,往年年中追加的建設國債今年在年初預算中就打入了1000億元,這將會縮短建設資金到位時間,使其在2000年充分發揮作用,同時據透露,今年的建設國債中,仍有90億元作為技術改造貸款貼息,這將為更新改造投資的增長創造有利條件。同時,1~4月份財政支出增長31.2%,高出財政收入增幅8.4個百分點,積極財政政策表現得比較充分。

  (4)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稅免徵政策將發揮作用。從2000年起免徵投資方向調節稅,對增加社會投資將產生刺激作用。同時,1999年因這一政策因素而拖延的專案也將盡快進入施工階段。

  (5)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為投資增長提供新的支點。據有關資料,今年國家將在西部實施十大工程,同時西部開發招商會成果較好,東西合作加強,將帶動整個投資需求的增長。

  (6)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改善,企業投資能力有了提高。3月末,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4.14億元,同比增長161.7%,而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2.9%,隨著國有企業三年脫困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估計今年企業效益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這樣企業投資擴張就有了基礎。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新經濟向傳統產業的滲透,也將為新一輪投資增長開拓空間。

  (7)為改變民間投資裹足不前的現狀,國家計委最近提出了“一放寬三改善”啟動民間投資的新政策。所謂“一放寬”就是放寬投資領域。所謂“三改善”一是改善政策環境,清理和調整與中央精神不符的有關政策規定,取消不利於民間投資的種種限制性、政府歧視性條文等;二是改善融資渠道;三是改善服務環境。如果這些政策措施能夠及早出臺並落實到位,那麼對今年民間投資的增長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2、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不利因素

  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投資主體的投資理念日益成熟,期待出現90年代初期那種暴發式投資的局面也是不現實的,2000年投資需求大幅攀升也不大可能,主要是因為投資需求增長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

  (1)買方市場格局依舊。傳統產業供過於求的格局不會改變,這方面的投資空間有限,作為未來經濟增長點的新型產業,由於我國剛剛起步,儘管企業、政府均有熱情,但經驗技術均顯不足,尚處於探索、跟隨階段,短時間內要想成為真正的投資主力尚有一定的困難。

  (2)利用外資會有一定的增長,但也面臨一定的困難。一是外商對東南亞的投資熱情升溫,會對我國產生一定的競爭壓力;二是目前我國吸引外資仍以合資、合作、外商獨資等傳統方式為主,而從國際上看,在直接投資中占主導地位的跨國公司之間的購併規模日益擴大,但由於國內購併環境不佳使得佔全球跨國投資主導地位的兼併方式在中國難以採用,因此利用外資增長也是有限度的。

  (3)投資的稅負較重,對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目前我們對投資實行的是按生產型增值稅17%的比例徵收,投資品購進不抵扣,建築安裝工程仍然沿用原來的營業稅,如果改生產型增值稅為消費型增值稅,投資品購進和建安工程都抵扣的話,那麼這種增值稅稅率實際就超過17%了,因此,在目前的增值稅稅制與稅率條件下,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其投資積極性提高就有一定的難度。

  3、對全年投資及分項預測

  根據目前已出臺的政策,假定這些政策能夠比較好地得以貫徹實施,那麼我們預計200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將有望在去年低水平上穩步回升,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增長在9%左右。

  分經濟型別看,國有經濟投資所佔比重會繼續提高,增幅高於平均水平,估計增幅在10.5%左右。因為從資金來源方面看,預算內資金的90%(1998年數)是投向國有經濟的,而2000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意圖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繼續發揮政府投資的作用,從而擴張投資需求,因此國有經濟從中受益頗多。從國內貸款方面看,1998年國內貸款中國有經濟所佔份額為64.6%,高出其投資額所佔份額近11個百分點,這表明貨幣政策的寬鬆,國內貸款的增加,也會使國有經濟有更充足的資金來源。就自籌投資而言,隨著國有經濟效益的好轉,其自有資金實力將會加強,同時由於在建設國債投放上,更為重視地方的配套資金,因此今年地方的配套資金將會有所改善,地方自籌投資也有望有一個較好的增長。這樣,在一個政府主導增長型投資增長的格局下,國有經濟投資將繼續扮演主角。

  集體經濟投資近年來一直低於平均增幅,1999年完成投資額4190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所佔比重進一步下降。從資金來源構成看,集體經濟投資中主要是由農村集體經濟完成的。1998年農村佔比為77.1%,所以集體經濟投資增長如何主要取決於農村集體經濟的投資能力。眾所周知,面對新的市場形勢,近幾年農村集體經濟由於其自身實力、技術的先天不足,加上人力資本也與現代經濟發展有一定差距,因而其近年發展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儘管說2000年農業產業化會有一定進展,城鎮化步伐也會加快,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拓展空間,但是由於目前其仍處在調整期,因此2000年集體經濟投資仍不容樂觀,增幅有限,增長源主要將來自於城鎮集體經濟的發展,估計集體經濟投資在有關政策的促進下增長5%左右,增幅有所回升。

  同樣,個體經濟投資也主要是由農村居民個人投資構成,1998年農村佔比為71.6%.從個體經濟的投資資金來源上看,主要是由自籌投資組成,1998年其佔84.9%,也就是說,個體經濟的投資增長如何將主要取決於居民的自有資金實力。從農村居民方面看,由於近幾年收入增長緩慢,未來預期也不盡樂觀,同時由於農村居民沒有社會保障的支援,需要自我保障,因此儘管其儲蓄傾向仍然較高,但轉化為投資仍有一定顧慮,因此農村居民個人投資增長難有較高增幅。從城鎮居民看,由於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擴大,目前城鎮中有一批有一定投資實力的居民,加上今年個人獨資企業法的推行,估計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對這個法律認識還有一個過程,執行中也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城鎮居民投資雖會出現一定增長,但也不能寄望太大。綜合而言,個體經濟投資增長低於平均增幅,大致在4.5%左右。

  其它經濟型別投資自從1997年開始,已成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老二,1998年所佔份額達到18%,1999年儘管我們還沒有看到具體統計數字,但估計其增長不樂觀,原因在於1999年利用外資和發行股票融資(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均出現了下降。從其它經濟型別投資資金來源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利用外資,二是自籌資金,三是國內貸款。其中利用外資是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的最主要組成部分,1998年分別為56.1%和43.4%,隨著今年我國利用外資形勢的好轉,估計這兩類經濟形式的投資有望實現較高增幅。股份制經濟是其它經濟型別的老大,1998年其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佔44%,國內貸款佔30.3%.在資本市場(主要是股票市場)發展向好的情況下,估計其自籌資金有望有一定增長,同時由於債轉股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加上股份制經濟一般而言其效益比較好,因此它仍是銀行貸款的青睞物件,國內貸款環境寬鬆,因此股份制經濟投資今年有望實現較高增幅。綜合而言,今年其它經濟型別投資增幅有望超過平均增幅,並略高於國有經濟單位,大致在11%左右。

  從管理渠道劃分,更新改造投資在技改貼息的支援下,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增長局面,增幅接近16%;房地產開發投資在住房消費升溫的刺激下,仍保持相對較高的增幅,估計在15%左右;基本建設投資在建設國債和西部大開發的影響下,增幅有望提高,但考慮到國債效應的弱化,企業簡單擴張的願望不強,因此增幅不大,約在6.5%左右。

  1999年,中部地區投資增長領先於東、西部,約高1.5個百分點,但2000年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下,西部地區投資將再領風騷,增長會高於東、中部。

  三、促進投資需求增長的若干政策建議

  1、繼續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

  近兩年,國債資金的投入,對保持投資的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也有回升趨勢,但內在動力仍顯不足,因此繼續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仍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視經濟執行和投資增長情況,在必要時可適當追加國債規模500億元,以達徹底啟用社會投資乃至經濟景氣的目的。

  運用財政政策刺激投資增長主要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擴大財政投資,二是財政補貼或減免稅。兩相比較,直接投資的效用明顯不如後者,且因為投資體制改革的不到位,直接投資容易出現投資主體缺位,最終導致投資效益低下的情況,從而降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用。因此更多地採用間接方式應是財政投資的方向。因為與財政直接投資相比,財政補貼或減免稅對投資增長更具有普遍的意義,可以使更多的企業受惠,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透過財政補貼或減免稅刺激投資的方式有:

  (1)應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目前新經濟發展迅速,著名的摩爾定律表明,18個月技術將更新一次,產品價格下跌50%,說明裝置更新速度加快,如不提高折舊率,將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也會抑制企業投資的積極性,若大幅提高折舊率,可以鼓勵企業從事原本不敢從事的較高風險的專案投資,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點。

  (2)對企業用利潤再投資實行減稅政策,以鼓勵企業投資。

  (3)積極開拓技改貼息方式。1999年開始的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市場運作方式,已取得較好效果,要繼續拓展其運用空間,即不只是針對國有企業,而應是對所有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給予支援。

  2、加快體制改革步伐,促進社會投資的增長

  (1)健全制度、營造環境、公平競爭。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經濟環境的治理上,為社會投資創造公平的競爭機制,創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在競爭性投資領域,政府不應再進行投資,讓所有的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制形式)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以從根本上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具體地講,就是要對不同型別企業公平稅賦,平等競爭,創造同等的融資條件和環境,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取消不合理的行業准入限制,從制度上創造一個不同型別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2)對私人財產應從法律上給予鑑定和保護。目前,我國出現一批高收入者,他們有一定的投資能力,但現實投資增長不快,一方面有投資環境和回報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怕露富的思想,因而這些年來個人外匯資產增加較多,居民資金有外流現象。如果儘快制定私人財產保護法,同時對個人收入再投資特別是投資於高風險的高科技行業給予稅收優惠,那麼將有力地推動投資的增長,也有助於新經濟的發展。

  (3)拓展基金的內涵和範圍,在制度規範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投資基金。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各行業投資規模門檻變高,對資訊能力和專業知識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個人投資面臨一定的困難。充分發揮基金的功能,聚集閒散資金,進行專業投資,不失為一條可取之道,當然,基金的運用不能僅侷限於國有範疇,而應在制度約束下,大力發展民間運作的基金。

  (4)加快體制改革步伐,消除投資增長的體制性障礙。1998年9月,國家第一次增發1000億元國債,用於加快基礎設施投資,這部分資金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據測算,1998年投資形成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而其中由於國債資金的注入直接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左右。與1998年相比,1999年投資對當年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僅2個百分點。而且非國有投資增幅繼續低迷,集體單位1999年投資為零增長,而1998年為8.9%,1999年個人投資增長5.9%,也比1998年的9.2%低了3.3個百分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沒有良好的制度環境做依託,投資政策遇到了體制性障礙。比如金融渠道的堵塞和中小金融機構的不發達,金融、電信、民航、教育等領域的行政壟斷,投資稅收政策的不合理等,都是體制性障礙的具體表現。因此,要想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的貨幣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帶動民間投資的跟進,就必須從根本(制度)上解決投資障礙問題,把體制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充分發揮市場的功能。

  (5)改善投資環境,為投資增長創造條件。為了給投資增長創造條件,必須在投資軟環境方面下功夫,其中包括政府職能的轉變,服務意識的提高,法制體系的健全,政府政策的穩定以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完備等。

  (6)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投資效率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長期低下,產生了國有經濟產能大量過剩、資產閒置、企業過度競爭、負債過高、虧損嚴重等不良後果。這一方面使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造成有效供給不足;另一方面,由停工、開工不足形成的就業減少和收入降低,與新增投資帶動的就業增長和職工收入增長相互抵消,降低了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速度。而且投資的低效率也使投資的產出率下降,造成投資與就業、收入增長迴圈鏈條的斷裂,導致需求增長減緩並由此制約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概括地說,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導致產出性約束、融資約束以及投資約束,即投入產出率太低造成的高投資下產出增長的約束,高額呆滯帳款造成的銀行融資增長的約束,過剩產能與過度競爭造成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之後投資增長的約束。這些約束又進一步制約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因此,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阻滯因素。因此,為促進經濟增長,加大投資力度,必須注重投資效率的提高,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關鍵就是加快體制改革,加快市場化的步伐,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