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精選5篇)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精選5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 篇1

  1、引言

  教育事業的改革促進著學校和教師更加註重在教育中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因此也更加看重對學生全方面能力的增長。在幼兒教育當中,要秉承將遊戲作為基本活動,將教育內容蘊含在其中的要求。幼兒的年紀導致他們每天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在遊戲上面,這也就說明了在幼兒教育當中需要將教學內容混合在幼兒每天的遊戲當中,這樣才能使幼兒在遊戲中鍛鍊到自身的技能,獲取一些有用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找尋到快樂,促進教學成效。在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遊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創造了有利於教學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知識技巧教學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雙贏。

  2、用講故事的表演形式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2.1、用講故事的形式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

  在幼兒園大班的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充分分析當下幼兒感興趣的點和他們當前能夠接受事業的最高限度,透過分析幼兒本身的生長環境和他們表現出的喜愛事物來選擇最恰當的故事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幼兒教師只有本身瞭解幼兒的心理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大班的美術教學成效,開展更加有趣的遊戲美術教學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當下幼兒最喜歡的故事,將其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內容當中,透過表演和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們來進行繪畫作業,完成自己有趣的繪畫作品。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講述“獅子王”的故事,在講完了小獅子加冕為王的故事之後,幼兒教師可以透過扮演的形式,用道具來裝扮成獅子王(裝扮自己或者選擇一個小朋友進行裝扮)。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幼兒教師提供的裝扮道具來畫出你們心目中的獅子王。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意在其中教授給小朋友們一些繪畫技巧和對獅子的簡單認知,如:獅子的毛髮是卷卷的、眼睛是圓圓的、嘴巴是大大的、牙齒又白又尖,還有著像半月一樣的耳朵。這樣的描述會在幼兒心目中形成一個獅子的具體形象,然後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獅子王畫出來。這種將美術教學蘊含在日常遊戲當中的教學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提升了自我的實踐動手能力,開發了自己的創新思維。

  2.2、用講故事的方式發散幼兒繪畫的思維

  除了利用講故事的遊戲方式來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以外,還能有效地拓展幼兒的繪畫思維,使幼兒將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到繪畫當中。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本身已經在很多渠道當中聽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不管是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因此,單純講故事的形式只能很簡單地吸引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參與到遊戲繪畫當中,所以,幼兒教師要啟用全面的故事教學方式,讓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自己來創造全新的故事,並且將其繪畫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例如傳統的改編故事,根據幼兒男女生的不同可以讓他們創造出不同屬性的故事,男生更多願意改變具有戰鬥性質的有趣故事,常見的是將奧特曼和外星人聯絡在一起繪畫出一起打鬥的故事;而女生則會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諸如灰姑娘婚後的美滿結局或者小美人魚不再變成泡沫的圓滿結尾。這些創造性的故事因幼兒本身喜好的故事不同而出現個性化的差異,幼兒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創造出的有趣故事,對幼兒繪畫的故事進行客觀的點評,分析幼兒在故事繪畫當中表現的有趣內涵,提高幼兒的繪畫技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用趨向於遊戲化的繪畫內容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3.1、繪畫內容從幼兒喜愛的題材中選擇

  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教學是幼兒教師安排繪畫內容,而遊戲化美術教學的模式則更多要求幼兒教師將這一選擇權交還給幼兒。因此在遊戲化的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們本身來選擇繪畫的內容,讓幼兒們根據當天遊戲的內容來繪畫遊戲的場景,使得繪畫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兒教師可以透過講述故事、表演歌舞等方式促使幼兒選擇和開發更加有趣的繪畫內容,使得幼兒在美術課程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這種教學方式也表現出更加尊重幼兒學習當中的主導地位,將適合大班年齡層次和階段的內容充分運用到繪畫當中,拓展了幼兒的繪畫題材。

  3.2、繪畫的題材呈現出多樣化的遊戲性

  最後,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的教學繪畫題材也應該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遊戲性。在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更多趨向於教授幼兒們繪畫技巧和繪畫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幼兒繪畫實踐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因此,現階段遊戲化的幼兒美術課程教學應該呈現出多樣化的遊戲題材,讓幼兒們透過遊戲題材著手進行繪畫,在題材中展示出多元化的特點和發展方向,讓幼兒們利用在學習生活中充足的遊戲素材完成繪畫任務,將幼兒內心當中愛玩的天性發揮到繪畫教學當中,促使幼兒提高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其和遊戲聯絡在一起,更加願意參與到繪畫任務當中,提升自我的繪畫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遊戲教學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遊戲對於幼兒園大班開展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地完善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的方式,將幼兒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越.遊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4.

  [2]張海鳳.遊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探討[J].青年作家,2015,(6):149.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 篇2

  語言教學是幼兒園階段主要的教學科目,透過語言教學的開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幼兒園大班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存在“小學化”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不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好動、愛玩是大班幼兒的突出特點,遊戲教學正是充分融合了幼兒這兩大特點的教學方式,透過遊戲開展語言教學,可顯著地提升教學效果。

  一、遊戲教學在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遊戲資源比較少

  大班語言教學中利用遊戲教學時,需要豐富的遊戲資源來支撐,但當前大部分的幼兒園中游戲資源都比較少,教師自主開發的意識也比較差,有限的遊戲資源使得語言教學中可採用的遊戲方式僅有幾種,幾次輪轉使用之後,幼兒缺乏參與遊戲的興趣,不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

  2.幼兒參與遊戲的時間有限

  大班在利用遊戲進行語言教學時,教學時間為 20~25 分鐘,理論上來說,這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應該歸屬於幼兒,但真實的狀況是幼兒參與的時間比較少。有的幼兒園僅在遊戲即將結束時才讓幼兒參與進來;有的直接在字、詞的講解中穿插遊戲,幼兒基本上無法參與,與遊戲教學的實質相背離。

  3.過分強調遊戲的規則

  大班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對規則的理解能力有限,違背規則遊戲的現象經常發生。然而教師在進行遊戲教學時,過分注重遊戲規則的強調,從而導致在短短的遊戲中出現教師多次維持規則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遊戲的連貫性,同時也會影響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二、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提升遊戲教學效果的措施

  1.更新遊戲教學理念

  在遊戲教學中,幼兒透過參與、體驗,獲得相應的知識,這是一種主體性的體驗,可提升幼兒感知的效果。教師利用遊戲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首要的便是秉持正確的遊戲教學理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遊戲教學中,幼兒是遊戲的主體,處於核心的位置。設計遊戲時,要兼備知識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確自身的引導地位,進而在教學中有效地發揮引導作用,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語言知識,鍛鍊語言能力。

  2.創造性地進行遊戲設計

  與其他科目教學相比,語言教學具備可滲透性的特徵,語言即是人們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教學正常開展的重要支撐,任何一個科目的教學中,都存在語言教學。大班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要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機會實施語言滲透,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設計語言教學遊戲活動時,要堅持創造性的理念,在遊戲中增加語言因素,注重語言能力的發展。在語言教學遊戲中,角色遊戲、表演遊戲都可以被多次運用,而且不會讓幼兒有重複的感覺,而且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幼兒鍛鍊語言能力。在進行《小狐狸畫春天》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設計角色遊戲,在課前,教師準備好頭飾,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課上教學匯入之後,教師請幼兒分別扮演小動物,表演他們迎接春天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並將自己的想象描述給其他小朋友,在此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遊戲中,同時語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3.增加幼兒園的遊戲資源

  網路中包含海量的資訊,教師透過關鍵詞的搜尋,可以搜尋出多種遊戲方式。但遊戲方式畢竟有限,教師要開啟視野,以更為寬廣的思路開發遊戲資源。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採用“現成遊戲”的方式,透過自創的方式使得幼兒園的遊戲資源得到豐富。

  4.遊戲中充分尊重幼兒

  教師在進行遊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幼兒之外,還需要在遊戲中充分尊重幼兒,堅持幼兒在遊戲中主體性的原則。幼兒語言遊戲教學中,存在的不確定性比較大,因此教師不應該刻板地遵守遊戲規則,而是要給幼兒留有適當的發揮空間,在合理的範圍內,尊重幼兒,實現在遊戲中教學。對幼兒不遵守規則的行為,教師應在合理的時間來引導,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兒理解規則,並自覺遵守規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能力,教學中,透過遊戲教學的運用,讓幼兒在玩遊戲中掌握語言知識,鍛鍊語言能力。在運用遊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併合理地對幼兒進行引導,實現教學與遊戲並重的目標,顯著地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王鳳霞.幼兒園大班教學遊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 篇3

  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農村幼兒園出現了大班額的現象,大班額對幼兒的成長和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產生了諸多不利,特別是創造性遊戲的開展存在較大的困難。 創造性遊戲包括結構遊戲、表演遊戲、角色遊戲。 其中,表演遊戲是幼兒喜愛的遊戲之一,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透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遊戲。[1]現今,很多大班額幼兒園的表演遊戲都流於形式,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是班額過大、空間範圍小,開展遊戲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如何才能組織好大班額幼兒表演遊戲? 本文結合課題研究,談談具體的實踐和體會。

  一、選擇合適的遊戲內容,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遊戲的前提

  農村幼兒園大班額的表演遊戲內容的選擇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時要考慮:

  1.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活潑、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故事、童話要讓幼兒容易掌握和表演,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表演動作表情比較適合幼兒表現。

  2.要選擇人物性格特徵較明顯,場景、道具簡單,便於師幼共同佈置的作品。可以將桌椅、積木、膠粒拚圖及實物等現成的材料進行利用。如《小熊請客》場景中的房子用桌椅,樹用一張椅子就可以了,表演小朋友帶上相應的頭飾即可。

  二、合理開發和利用遊戲場地,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遊戲的先決條件

  農村幼兒園的場地比較小,孩子又多,而表演遊戲的開展需要較大的遊戲場地,單靠每班的活動室是不夠的,教師需要開發和利用其它的空間讓幼兒遊戲,室內外哪些空間可以合理利用? 室內有活動室、寢室、盥洗室、儲物室、過道、走廊、陽臺、大廳,戶外有綠地、綠籬、樹木、花圃、沙池、山坡、運動器械、戲水池。教師應因地制宜,根據表演的內容有目的選擇場地。 如表演《金雞冠的公雞》就可以利用幼兒園的綠地、山坡,讓幼兒在真實的情景遊戲中, 增加遊戲的趣味性,解決遊戲的場地問題。

  三、有效使用遊戲材料,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遊戲的必要條件

  表演遊戲的開展需要較多遊戲材料,農村幼兒園現成的材料少,班級人數多,蒐集、製作遊戲材料是農村幼兒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準備遊戲材料。

  1.提供具有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避免材料功能的單一性。功能單一的材料,缺乏開放性,如那些顏色鮮豔、具體形象的成品玩具,不能滿足幼兒表演遊戲想象力的發揮, 孩子們只是暫時對豪華用品感興趣,玩了一小段時間孩子們就不喜歡,更換淘汰這樣的材料,勢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可以讓幼兒在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 充分發揮想象,教師應鼓勵這種想象,激發這種想象,並創造條件滿足這些想象。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用舊掛曆紙、鮮豔的彩色塑膠袋可以當服裝, 動物的羽毛可以用舊絲巾,等等。在表演活動中,孩子們還可用一些廢舊的輔助材料當道具,如“石頭”“雞腿”用泡沫塊來代替,各種小紙盒當成《小熊請客》的禮物。

  2.尋找可利用的替代物,減輕教師開展表演遊戲的負擔。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有一些現成的物品可以作為表演遊戲的替代物,如:野果、樹葉、小石子等都可以作為幼兒表演遊戲的素材;一些廢舊物如洗淨的各種塑膠瓶、可樂罐、塑膠袋等,還有各種紗巾、圍巾,在表演遊戲中會變成話筒、花瓶、裙子等,這些替代物能極大滿足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同時,由於這些替代物來自幼兒自己的發現、創造,會增強他們自身的心理滿足感,自然也會激發他們使用這些材料進行表演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減輕農村幼兒園教師開展表演遊戲的負擔。

  3.幼兒參與制作遊戲材料,激發他們參與表演遊戲的興趣。教師根據表演的主題和情節,為幼兒提供輔助材料和孩子們一起商議並製作道具。在製作道具的過程中,教會幼兒一些製作道具的方法,道具不必過於精緻、鮮明,以免影響遊戲的開展,並可以物代物。 如教幼兒利用掛曆紙、塑膠袋、廢舊報紙等,製作出簡單帽子、服裝等。

  4.建立統一的“材料庫”,資源共享,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開展表演遊戲時,為了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同一年齡班安排相同的表演遊戲內容,年段教師共同蒐集、製作材料,並在班級教室裡開闢一處“材料庫”,將幼兒遊戲所用的玩具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每個班級輪流使用材料,使材料“資源共享”,這樣既能減輕教師準備遊戲材料的工作量,又能幫助幼兒學習歸類以及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更重要的還在於提高遊戲材料的使用效益。

  四、多樣的組織形式,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遊戲的根本保證

  農村幼兒園的班額過大, 而表演遊戲的角色少,如果根據角色來分組,往往要分十幾組,加上幼兒園的場地有限,幼兒等待的現象就比較嚴重,透過探索課題組找出幾種解決的辦法。

  1.讓部分幼兒當觀眾,講述旁白部分,參與到遊戲中。如表演《小兔乖乖》時,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有10 名左右的幼兒,一部分的孩子表演,另外的孩子當觀眾並講述旁白部分,表演結束後交換角色。 這樣幼兒參與表演的機率就更高了,不會出現等待的現象。

  2.一角色多人。表演遊戲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在表演《三隻蝴蝶》時,故事中的白蝴蝶、紅蝴蝶、黃蝴蝶、白花、紅花、黃花等角色,可以請幾個幼兒共同扮演同一角色,解決了角色少、觀眾多的矛盾。幼兒表演同一角色,可以一起商量角色的動作,這樣不僅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為了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還可以讓能力弱的幼兒跟在能力強的幼兒旁邊學,從簡單的模仿到自己表演。

  3.擴編故事,增加遊戲角色。將一些遊戲經過改編、擴編後,內容更貼近生活,又增加了角色,這樣就能解決人數多遊戲角色少的問題。 比如表演遊戲“小豬蓋房子”, 教師在故事裡增加了現實社會中常出現問題,如小白豬考慮省錢,學小鳥用樹枝和樹葉蓋房;小黑豬為了買地得打工賺錢(搬木頭或磚頭等工作);小花豬用磚頭蓋房時,自己忙不過來,請其他小動物來幫忙等等。 三隻小豬選擇了不同方法來蓋房子。 最後惡鬥大灰狼時,加入其它小動物的幫忙,戰勝了大灰狼。 從表面上看遊戲好像發生了變化,但實際上其內隱的規則、玩法都沒變,卻很好地解決了幼兒人數多、等待時間長的問題。

  4.將表演遊戲與區域活動結合。為了保證活動的場地和時間,教師在活動區中設定表演遊戲區。 活動前, 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製作相關的場景和道具;幼兒根據意願自主選擇和分配角色。幼兒可根據故事的情節邊表演邊遊戲,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經驗融入到遊戲中,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情節,使故事情節得到發展、擴充,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生動、豐滿。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對幼兒園遊戲分類問題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0(3).

  [2]盧樂珍.關於師幼互動的認識[J].早期教育,1999(4).

  [3]林菁.幼兒園創造性遊戲的指導與實施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 篇4

  近些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改革的重點內容,社會對於學前教育的關注程度也不斷提高,所以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區角活動是幼兒園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其主要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幼兒園的教學目標,將幼兒園的活動室劃分為不同的區間,在每個區間投放相應的材料,制定不同的活動規則,使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與合作伙伴,從而增強 幼兒自主選擇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 同時,在參與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探索精神也被極大激發,可以透過具有針對性的材料投放和活動規則設定,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1.幼兒園區角活動創設的意義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開展過程,可以理解為教師與幼兒之間進行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只有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對區角活動進行科學的指導,才能實現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幼兒園區角活動創設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增強幼兒的自主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幼兒教育的開展都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而採用集體教學的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幼兒的集體觀念,有利於幼兒接受系統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但是,這種集體性的教學模式卻在無形中磨砂了很多幼兒積極探索的熱情以及具有創造性的活躍思維。 而區角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幼兒提供廣闊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區角環境和材料,這種選擇方式給了幼兒極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有利於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培養。

  1.2 區角活動可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交流

  在很多幼兒園中,教師與孩子的溝通是不夠的,而且有效的溝通十分匱乏,區角活動的創設則為教師和幼兒的溝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了保證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要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根究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區角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導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孩子互相交換自己的想法,而且雙方需要針對某個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多的瞭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探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這種溝通,是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無法實現的。

  1.3 加強孩子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

  探究合作的能力培養, 對於孩子來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能力。 在參與區角活動時,幼兒有大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交往的機會,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交流是簡單的、直接的,同伴之間的交往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人機交往能力; 對於某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動,則需要幼兒之間進行協商、合作,這個過程中就會使幼兒形成簡單的合作意識,而且在合作意識的指導下,可以幫助幼兒之間達成良好的交流效果。

  1.4 鍛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

  幼兒園開展區角活動時, 大部分都是需要幼兒動手參與制作完成,而且不同的活動主題會帶來不同的區角環境,所以幼兒在參與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實踐操作能力可以得到鍛鍊。為了完成實踐活動,有的幼兒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 而這正是幼兒打破常規、形成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與傳統的課堂教育相比,這種讓幼兒親子動手參與其中的培養方式,更加直觀和具體,比單純的理論教育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2.幼兒園區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而且可以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方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很多幼兒園實際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2.1 教師參與過多影響幼兒活動自主性

  區角活動的創設在於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並且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活動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以此來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培養,而這也正是區角活動的重要價值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往往參與過多,按照成人的眼光和觀念對幼兒的選擇進行干預,而且要求幼兒聽從教師安排,控制幼兒活動時間和空間,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以及自主選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幼兒失去參與區角活動的熱情。

  2.2 區角環境的創設缺乏科學性

  區角環境的創設是保證區角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從當前幼兒園區角環境的創設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首先是缺乏目的性和動態性,區角環境的設定被視為一項形式工作,大多是將環境設定好之後就擺放在那裡,很少向幼兒開放,所以利用率較低;其次是區角活動的空間規劃缺乏科學性,不同的區角之間互相影響;最後是區角的材料準備不齊全, 大多是幼兒園購買一些看較為高檔和逼真程度較高的材料,卻缺少由教師以及幼兒親手製作的材料,無法發揮區角活動增強幼兒探索能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2.3 教師對區角活動的開展缺乏有效規劃與指導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開展強調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但是不代表教師可以過度放任幼兒自由活動或者是過於強烈的控制。而有的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區角活動的過程和節奏,有的教師是過於放任,東走走西看看,不能仔細瞭解每個孩子的情況,也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有的教師則是對幼兒的活動過程全程嚴密監控,對於一些細節內容過多幹預,導致幼兒對區角活動的興趣大減,更談不上幼兒自主性的培養。

  3.加強幼兒園區角活動創設的策略和建議

  區角活動的有效創設,可以強化幼兒自主性的培養,也可以使孩子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為了促進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強化:

  3.1 加強對區角活動教育價值的認識

  區角活動是當前幼兒園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活動形式,而且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和孩子的歡迎,尤其是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探索新的世界,這對於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為重要。 因此,要加強幼兒教師對區角活動的認知,認識到區角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意義,並且透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掌握設定區角活動的要點,才能促進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促進其作用獲得充分發揮。

  3.2 加強幼兒園區角環境的設定

  區角環境的創設,是保證區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透過良好的區角環境創設,科學的規劃區角的區域,生活區、語言區、美工區、科學區等區角的科學創設,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兒園教學空間的利用率,為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自由活動、自由探索的空間。 首先,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需要。 區角是孩子們活動的場所,所以區角的創設要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如場地的大小與參與區角活動的幼兒數量是否協調,投放的材料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匹配,空間的高度和廣度是否處在幼兒視野範圍內等等,只有充分考慮孩子的需求,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其次,區角環境的創設需要結合不同的主題內容,將主題融入到區角活動中,這樣才能使區角活動更具有針對性,也可以更好的引導和指導孩子參與其中,從而促進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的'增強。最後,制定合理的區角活動規範,對孩子的自由活動進行適當的約束,自由活動不代表教師可以放任孩子做任何活動,而應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對孩子的行為和活動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孩子可以理解的能力範圍內,讓孩子認識到規範的作用,並且自覺遵守規則,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3 重視幼兒園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

  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否科學, 對於區角活動的成效也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要重視材料投放工作。 首先,要對材料進行整理和規劃。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點差異性,考慮到不同區角材料的投放應當具有層次性;即使同一年齡段的孩子在興趣愛好方面也有所差異,所以只有提高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才能充分滿足不同幼兒活動的需求。其次,對材料的數量進行控制。投放的材料應當避免單一,也不能過於豐富,也結合幼兒時期的孩子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可以在材料的數量上給予更多保證,使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合適自己的材料,材料數量的保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三,區角的材料要進定期更換。隨著幼兒園區角活動的主題變化, 對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做出調整,保證材料投放的動態性。最後,在材料的投放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搭配,如購買的高檔材料與教師親手製作的再利用材料進行合理搭配,而且要調整成品與半成品的數量,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探索和自主思考的空間。

  4.結束語

  綜上所述, 區角活動在現代幼兒教育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要對區角活動有正確的認識,並且透過區角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區角活動的開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區角活動的開展是一項系統的、複雜的活動,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視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關愛幼兒成長,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功.淺談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A].2012 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03-13.

  [2]王麗娟.“我”創作“你”快樂--- 談幼兒園區角活動材料的創設[J].成功(教育),2010-04-15.

  [3]陳敏.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研究 [J]. 現代教育科學 ( 小學教師 ),2015-01-10.

  [4]陳佳藝,李克建.幼兒園區角活動質量與幼兒發展的相關性探索[J].幼兒教育,2015-02-20.

  [5]莊豔玲,倪寶.幼兒園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談[J].科技創新導報,2013-10-21.

  [6]陳玉英.淺談幼兒園區角活動環境創設[A].2012 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03-13.

  [7]楊潤娟.淺談科學教育下幼兒園科學區角環 境的創設 [J]. 金田 ( 勵志 ),2012-12-15.

  [8]朱霞. 論幼兒園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 [J]. 讀與寫 ( 教育教學刊 ),2014-03-15.

  [9]馬玉敏.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拓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A].2012 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03-13.

  幼兒園教育教師論文 篇5

  【摘要】社會的迅速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活動而且是個體自然與生命的展現,也就是說音樂教學是生命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實現生命教學的重要途徑。音樂教學和生命教學的有效融合有促進促進個體追求與嚮往精神生命意識的培養與提升,特別是幼兒園音樂教學更需要融合生命教學,但在實際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幼兒園音樂教學疏忽了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所以,本文主要就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生命意蘊

  前言

  音樂不僅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動;音樂性則不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類的獲取性遺傳。而教學除了可以傳承人類生活良好經驗,還可以引導個體為了完成“完滿地生長”,不斷髮掘自身潛力、超越現實與實現自我。從這個意義而言,教育基於對“可能生活”的創造,進而提升生命質量。幼兒園音樂教學除了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化生活模式,還是教育與引導幼兒生命發展的重要過程,所以創造充分活力的生命開展空間,促進幼兒生命成長的實現就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生命意蘊的基礎內涵。

  一、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授對審美體會的擠佔。音樂藝術意義深遠,其具備自身獨特性,也就是說在音律和數學體系基礎上形成了音樂教學的知識技能體系傳輸和審美體系體驗的功能。因此,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知識技能體系傳輸和審美體系體驗的支援,基於此基礎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導幼兒的平衡和和諧統一。教學行政化對音樂教學有著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理念中滲透了科學主義引導思想,過於強調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講解,輕視了音樂審美感受與體會的培養。

  2.專業音樂教師審美引導能力不強。專業音樂教師不僅是音樂教學率領者而且是教學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現階段幼兒園中,一些專業音樂教師過於輕視音樂審美感受與體會的培養與提升,究其緣由,他們的審美引導能力不強,對音樂教學沒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音樂教學理應具有共享與體驗等元素,而並非死記硬背,歸根結底,幼兒教學體系引進的具體化考核制度導致音樂教師的審美引導能力不被注重。3.過於依賴多媒體。現階段,網路技術發展較快,已廣泛普及於人們生活中,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未來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儘管多媒體教學獲取了較好的教學成效,但歸根結底它僅是輔助教育工具,難以滿足音樂創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過於依賴多媒體,這無疑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些現象都說明:當前幼兒園教學背離了音樂教育本質,且過於重視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講解,輕視了人文精神和音樂教育本質的引導。

  二、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

  首先,尊重幼兒個體參加音樂活動的生命感受及體驗。音樂不僅是生命原發活動,而且是幼兒個體生命情感主要感受與體驗方法,但情感體驗則是所有幼兒個體特殊的生命合理運動過程,所以個體性理應得到幼兒園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並視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屬性,這無疑要求音樂教學需要為幼兒個體創作生命表述的條件,注重基於相應方式鼓舞幼兒個體使用音樂方式表述情感,如即興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適應幼兒個體生命成長的實際需求。其次,發展幼兒主體間性。音樂其實屬於一種文化建立活動,所以幼兒音樂教學需要適應幼兒個體的社會生命健康成長的實際需求,這無疑要求音樂教學需要將幼兒主體間性視作根本訴求,基於對幼兒個體和作品及他人之間多層次溝通平臺的建立,促進幼兒不斷開啟自身生命世界,悅納自我與他人,親近社會和自然,達到內外生命的融洽。最後,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及嚮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態度。音樂和生命同構,是幼兒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兒園音樂教學需要適應幼兒個體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長的實際需求,所以培養幼兒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態度也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幼兒園音樂教學需要打破技能練習的僵化格局,需要為幼兒提供敞開生命個體的各種通道,促使幼兒始終保持詩意道德與生命熱情。

  三、結論

  總而言之,音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緊密聯絡著生活,需要人們盡心感受與領悟,而不是單一的教化工具。有效融合幼兒園音樂教學和生命教學,有利於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健康成長方向,也就是說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至關重要,但一些幼兒園教師對音樂學習沒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對音樂推動幼兒生命健康成長價值沒有充分的把握和探索,進而影響了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所以,改進與完善當前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度注重幼兒學習過程、建立高素質高技能幼兒音樂師資隊伍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崔紅英.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命意蘊[J].學前教育研究.2015(06).

  [2]劉平.幼兒園音樂教學有效生成策略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