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忍耐的幾點建議
教孩子學會忍耐的幾點建議
培養建議四:適當對孩子進行忍耐訓練
父母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忍耐訓練,當然,父母不需要告訴孩子說:“你總是沒耐心,咱們要訓練一下。”如果父母對孩子有這樣的暗示,成功率不會很高,而儘量以遊戲的方式呈現,讓孩子在玩中鍛鍊。
一位父親發現兒子幹什麼都沒有耐性,孩子雖然喜歡聽故事,但也聽不了幾分鐘就厭煩了。一次,父親又邀請兒子聽故事,但是這次,父親拿了一個沙漏,而沙漏每次漏完的時間是3分鐘,父親告訴孩子:“沙漏漏完,聽故事活動就結束了!”兒子也高興地答應了。
第一次,兒子雖然看起來在靜靜聽爸爸講故事,但他根本沒有留意故事的內容,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3分鐘一到,就起身跑去玩了。但父親沒有因此而氣餒,這樣數次之後,孩子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
漸漸地,大家雖然約定3分鐘,但3分鐘過後,因為故事情節的吸引,孩子聽得特別入神,就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3分鐘”約定,沒有繼續講下去。孩子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孩子自己一讀進去,時間就很長了。
這位父親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循序漸進地訓練了孩子,使孩子的耐心漸漸地得到了提高。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耐性時,自己首先得有耐心和恆心。孩子忍耐力的培養不是試過一兩次後就會見效,父母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
培養建議五: 教孩子做事前理清思路
做一件事情,如果有清晰的思維,持續做這件事情的時間相對就會較長。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幫助孩子理清條理。比如,最簡單的洗碗,要教給孩子先把水放好,再放入洗滌劑,再以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洗碗……就是一步一步把細節教給孩子,使孩子在頭腦裡有一個清楚的'脈絡,他就不會覺得這個事情沒有頭緒、很煩人。
當然,最初還是要父母帶領孩子一起做事,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能默默地做,而是告訴孩子先怎樣、後怎樣。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想清順序是什麼,只有理清頭緒,就不容易升起厭煩心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類似拼圖、十字繡等鍛鍊耐心的事情,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擁有忍耐的品質。
培養建議六: 讓孩子學會等待
願意等待表示這個人有耐心、能忍耐。而孩子一般想要什麼,都著急得一定要馬上得到。這個過程中,父母就要讓孩子學會等待,這對孩子的禮貌、忍耐等品質的建立都有好處。
一天,家裡來客人,媽媽忙碌地在廚房做飯,3歲的丫丫和姐姐一起玩。過了一會兒,丫丫跑進廚房,正巧媽媽在嘗菜的鹹淡,丫丫看到說:“媽媽,我也吃!”媽媽就順手給了丫丫一小口菜。沒想到,丫丫嚥下去後,著急地喊道:“媽媽,我還要,我還要!”
媽媽說:“丫丫不要了,馬上就吃飯了,一會兒大家一起吃!”
“媽媽,我吃,我要吃!”丫丫繼續在廚房裡賴著。
媽媽沒有理會丫丫,丫丫就跑到餐桌旁,自己爬上椅子,坐在那裡準備要吃飯的樣子說:“媽媽,我要吃!”
媽媽見狀,把丫丫抱下來說:“丫丫,聽媽媽說,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還沒有坐在飯桌旁,你不可以先做,你這樣大喊大叫很沒禮貌,要等大家一起吃飯時才可以吃,知道嗎?”
丫丫點頭,又問:“媽媽怎麼可以先吃?”媽媽說:“媽媽不是先吃,是嚐嚐菜的味道是否合適,如果味道不合適,媽媽再加一些調料,知道嗎?”
丫丫聽話地點頭,又去和姐姐玩了。
這位媽媽很有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知道適時的忍耐是一種禮貌。其實,孩子會比大人想象中更聽話,只要父母有耐心對待孩子,孩子一定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所以,孩子在遇到“等不及”的時候,父母不要暴躁地責備孩子,而是平靜地告訴他為什麼要等待,孩子一定會在父母的指導下,成為有耐心的好孩子。
【小結】
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成功人士,無論他從事什麼行業,一定具備的品質就是忍耐。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忍耐的人就像在炎炎夏日始終備有一瓶清涼的泉水一樣。孩子具備忍耐的最大前提是父母要有耐心,父母不僅要在工作上、生活上有耐心,在教育子女上更要有耐心。耐心是一種品質,它滲透在人的任何一個行為中,只有父母真切地感受到忍耐所帶給人生的清涼時,才能真正把忍耐的品質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