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奴隸英雄》的說課稿

上海版《奴隸英雄》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奴隸英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課。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關於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意在讓學生走近英雄人物,瞭解他們的英雄事蹟,感受他們的英雄氣概,激發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本文寫了斯巴達克在古羅馬鬥獸場被逼先與獅子搏鬥,得勝後,又跟十個奴隸搏鬥,他便動員奴隸們起來反抗並帶領奴隸們舉行起義的故事,揭露了奴隸主貴族的殘忍和奴隸社會的黑暗,歌頌了奴隸英雄斯巴達克的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全文分成四個部分:首先課文闡述了當時的社會情況,交待了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然後寫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並且都拿著武器。接著又敘述了斯巴達克啟發奴隸弟兄訴說苦難,激起他們對奴隸主的仇恨,鼓勵他們起來反抗。最後講奴隸們在斯巴達克的帶領下衝出鐵門,舉行起義。課文的重點是斯巴達克啟發奴隸弟兄們訴說苦難,動員奴隸們起來反抗的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直接反映了劇本的主旨:揭露奴隸主的殘忍本性,歌頌斯巴達克勇武、富有反抗的精神。

  課文是一個獨幕劇,與平常所見的文章表達形式有所不同。劇本開頭先說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劇中人物和佈景等,然後再寫人物對話。故事中情節的`發展變化,人物的動作、感情、語氣等,則在括號里加以註明。

  斯巴達克作為奴隸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蹟數不勝數,作者寫這個獨幕劇,特意選擇鬥獸場這一地點,選擇斯巴達克帶領奴隸們舉行起義這一特定的事件來展開故事。全文情節緊湊,主題鮮明,扣人心絃。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雖然也知道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這篇課文講的是兩千多年以前在羅馬城鬥獸場上發生的奴隸起義的故事,學生缺乏對那段歷史的瞭解,不清楚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文字有很大的距離。

  另外,這是一個獨幕劇,它的表達形式與平常所見文章不同,學習方法也不一樣,學生沒有很多學習的經驗,不能很好地把括號裡表示人物的動作、感情、語氣等內容和對話聯絡起來閱讀和思考,因此,他們難以深刻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閱讀起來有障礙。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年級的教學目標,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鬥獸場、奴隸、殘殺、連滾帶爬”等詞語;進一步把握劇本的特點;對奴隸制社會及斯巴達克起義有所瞭解。

  五年級的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還要繼續培養。有些可以在語境中加以理解;而有些詞語的理解要老師幫助提供資料,如“鬥獸場”、“奴隸”等。

  目標二:分角色朗讀課文,從羅馬貴族的殘忍與斯巴達克的英雄氣概兩方面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了解人物的內心的方法。

  這是劇本,表達形式與一般課文不同,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要引導其閱讀方法,要將括號裡的內容和對話聯絡起來閱讀,邊讀邊思,邊讀邊談談感受。

最近訪問